㈠ 米線的發源地
米線發源地為中國雲南。米線又名米粉、米絲或米面,是中國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食品,既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小吃,是南方數省人們經常食用的米製品。米線是以直鏈澱粉含量在20%~25%、中等膠稠度的新鮮大米為原料,經過除雜、水洗、浸泡、碾磨、糊化、成型、冷卻等一系列十多道工序所製成的一種條狀的米製品。質量好的米線具有的營養價值更高,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於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閑快餐食用。
㈡ 過橋米線出自哪裡
雲南紅河州蒙自縣
㈢ 雲南地方特產
一、普洱茶
普洱是雲南省南部的一個縣,是茶葉的加工集散地;普洱茶產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自治州和瀾滄江沿岸各縣,多經普洱運銷各地,普洱茶即因此而得名。早在古代茶古道那一段歷史中,普洱茶就擔任普洱茶屬綠茶類,有散茶和緊茶兩種,均用優良的雲南大葉茶的鮮葉作原料。
二、雲南米線
雲南米線,即雲南當地的米線,是著名食品,也是當地人最喜愛的食物。雲南人把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極致:烹調方法有涼、燙、鹵、炒;配料更是數不勝數,大鍋米線還有燜肉、脆哨、三鮮、腸旺、炸醬、鱔魚、豆花等。著名的有過橋米線、鱔魚米線、大鍋米線、豆花米線等。
三、雲南鮮花餅
鮮花餅是一款以雲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餅,是以「花味、雲南味」為特色的雲南經典點心代表。鮮花餅在雲南當地烘焙品牌大都均有銷售,其中以嘉華餅屋最富盛名。每年4月,等待鮮花餅的上市早已成為當地人民的共同期待,排著長隊等待購買新鮮上市的鮮花餅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景象。
四、文山三七
三七素來就是雲南省出產的傳統名貴中葯材,它降血脂血糖療效十分顯著,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是三七的原產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種植歷史。文山縣已經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定為「中國三七特產之鄉」。
五、宣威火腿
產於雲南省的宣威縣,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其外形端正,個大骨小,肥瘦適中,肉質細嫩,吃起來清香撲鼻,它以獨特的風味蜚聲中外,早在二十世紀初就行銷國內外,並多次地國際上得獎。現在當地還用宣威火腿加工成各種食品,主要有:雲腿罐頭、雲腿午餐肉、雲腿月餅及雲腿奶糖等。
㈣ 雲南特色小吃過橋米線的發源地是哪裡
過橋米線的由來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位書生在雲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讀書,他的妻子每天都要過一座橋給這個書生送飯。有一天,妻子覺得丈夫很辛苦就燉了只雞放進土罐里准備送給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擱了,等回來才發現土罐里的雞還是熱的,打開一看,發現上面有一層厚厚的黃油,於是就用雞油燙米線給丈夫吃,書生吃後贊不絕口。因為妻子每天送飯都要從南湖的橋上過,所以書生起名為「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縣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童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米線"聲譽日著,享譽海內外,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過橋米線的做法
所屬菜系:雲南菜
原 料:
雞脯肉 、豬肚頭、豬腰子、烏魚肉、水發魷魚、油發魚肚、火腿、香菜、蔥頭、凈雞塊各20克 ,水發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蔥、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線200克。
製法:
1.把肉料分別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後漂涼裝盤;
2.其餘各料另鍋焯水,漂涼後切段裝盤;
3.香菜、蔥切碎和油辣椒及燙過的米線一同上桌;
4.雞油燒至7成熱時裝入碗中,倒入燒開的清湯,加調料上桌;
5.食時先將肉片燙至白色,下綠菜稍燙,再下米線,撒少許蔥花、香菜即成 。
再填補三種做法:
過橋米線的做法一
米線配料:
米線200克,雞脯肉 、豬肚頭、豬腰子、烏魚肉、水發魷魚、油發魚肚、火腿、香菜、蔥頭、凈雞塊各20克,水發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蔥、豆芽菜、蘑菇各50克。
製作過程:
1.把肉料分別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後漂涼裝盤;
2.其餘各料另鍋焯水,漂涼後切段裝盤;
3.香菜、蔥切碎和油辣椒及燙過的米線一同上桌;
4.雞油燒至7成熱時裝入碗中,倒入燒開的清湯,加調料上桌;
5.食時先將肉片燙至白色,下綠菜稍燙,再下米線,撒少許蔥花、香菜即成。
過橋米線的做法二
米線配料:
光肥母雞半隻(約750克),光老鴨半隻(約750克),豬筒子骨3根,豬脊肉、嫩雞脯肉、烏魚(黑魚)肉或水發魷魚各50克,豆腐皮1張,韭菜25克,蔥頭10克,味精1克,芝麻油5克,豬油或雞鴨油50克,芝麻辣椒油25克,精鹽1.5克,優質稻米400克,胡椒粉、芫荽、蔥花各少許。
製作過程:
1.將雞鴨去內臟洗凈,同洗凈的豬骨一起入開水鍋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後入鍋,加水2000克,燜燒3小時左右,至湯呈乳白色時,撈出雞鴨(雞鴨不宜煮得過爛,另作別用),取湯備用;
2.將生雞脯肉、豬脊肉分別切成薄至透明的片放在盤中,烏魚(或魷魚)肉切成薄片,用沸水稍煮後取出裝盤,豆腐皮用冷水浸軟切成絲,在沸水中燙2分鍾後,漂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凈,用沸水燙熟,取出改刀待用,蔥頭、芫荽用水洗凈,切成0.5厘米長的小段,分別盛在小盤中;
3.稻米經浸泡、磨成細粉、蒸熟,壓成粉絲,再用沸水燙二三分鍾成形,最後用冷水漂洗米線,每碗用150克;
4.食用時,用高深的大碗,放入20克雞鴨肉,並將鍋中滾湯舀入碗內,加鹽、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豬油或雞鴨油、芝麻辣椒油,使碗內保持較高的溫度,湯菜上桌後,先將雞肉、豬肉、魚片生片依次放入碗內,用筷子輕輕攪動即可燙熟,再將韭菜放入湯中,加蔥花、芫 荽,接著把米線陸續放入湯中,也可邊燙邊吃,各種肉片和韭菜可蘸著作料吃。
米線特點:
湯燙味美,肉片鮮嫩,口味清香,別具風味。
過橋米線的做法三
米線配料:
排骨300g,鮮雞1/2隻,鮮鴨1/2隻,雲南火腿100g,老薑1塊(50g),鹽2茶匙(10g),熟米線200g,鮮草魚80g,鮮豬裡脊80g,鵪鶉蛋1枚,韭菜30g,香蔥30g,榨菜30g,綠豆芽30g,鹽1茶匙(5g),白鬍椒粉1/2茶匙(3g)。
製作過程:
1.排骨、鮮雞、鮮鴨洗凈,斬成大塊,分別放入沸水,滾去血沫,撈出沖洗干凈;
2.把上面材料和拍散的姜塊、雲南火腿一同放入高壓鍋(或大砂鍋),加入約為固體材料4-5倍的水,先大火燒開,再轉為小火,煨制一小時以上;
3.調入鹽,最後成品應該是濃濃白白的湯汁,表面飄著一層明油;
4.將鮮草魚肉和鮮裡脊肉,分別切成極薄的肉片待用(為防表面變干,可以先碼好,蒙上保鮮膜);
5.將沸騰的濃湯盛入保溫的大碗,依次平放入鮮魚肉片、鮮裡脊肉片、綠豆芽、榨菜和韭菜,放入生鵪鶉蛋,放鹽和白鬍椒粉;
6.放置2分鍾後,再放入沸水燙過的米線,撒上香蔥即可。
過橋米線的吃法
過橋米線由湯、片和米線、佐料三部分組成。吃時用大磁碗一隻,先放熟雞油、味精、胡椒面,然後將雞、鴨、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內端上桌備用。此時滾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氣,但食客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要先把鴿雞磕入碗內,接著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並有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香料、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類、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吃起來味道特別濃郁鮮美,營養非常豐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贊不絕口。過橋米線集中地體現了滇菜而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特點:鮮嫩可口,別有風味。人們常說到雲南不吃過橋米線等於白去一趟。過橋米線就是在煨好的雞湯中加入米線和其他食品的一種獨特的吃法。初去雲南吃此小吃的人如不向別人請教會鬧出笑活:雞湯是滾燙的,由於表面有一層雞油,一點熱氣也沒有,初食者往往誤認為湯並不燙,直接用嘴去喝,這樣很容易燙傷嘴皮。因此,千萬不能用嘴直接去喝雞湯。在食用時應先食生片,趁湯是最高溫的時候將生片燙熟。有人不知其中奧妙,先燙蔬菜和米線,等到後來,湯的溫度下降,不可生食的食物也燙不熟了。過橋米線是嚴格進行分食的,每人面前生片、雞湯、蔬菜、米線各一碗。這樣既衛生,又不至浪費。過橋米線在各類風味小吃中滋味獨特,品格高雅,可謂是各路傳統小吃之首。有人說「過橋米線」是中式西餐,值得大大提倡。米線營養豐富,食用簡便,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
過橋米線,以其制湯考究,吃法特異,滋味鮮甜清香,鹹淡相宜而成為雲南特有風味小吃。過橋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湯用肥雞、豬筒子骨等熬制,以清澈透亮為佳;將雞脯、豬裡脊、肝、腰花、鮮魚等切成薄片,擺入小碟;米線則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同時備有豌豆尖、黃芽韭菜、嫩菠菜等。吃時,以大「海碗」盛湯,加味精、胡椒、熟雞油,湯滾油厚,碗中不冒一絲熱氣。湯上桌後,將鴿蛋搕入碗內,繼將肉片氽入湯中,輕輕一攪,霎時變得玉蘭片似的雪白、細嫩。然後放入鮮菜、米線,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碗中紅白黃綠相交輝映,奇香沁人,使人胃口大開。
雲南米線的種類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 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干漿米線曬干後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干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
㈤ 中國最長的米線2567.8來自中國的什麼地方
中國最長的米線2567.8來自中國雲南省蒙自縣。
2014年12月18日,在蒙自過橋米線美食文化旅遊節上,最引人關注的中國最長米線製作成功,製作廠家以1800公斤的大米,現場製作了2567.8米長的米線,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當場給蒙自縣發授了「中國最長米線」的證書。
6小時製造中國第一長米線
在此之前,米線生產廠家就將米線機搬到了蒙自新天地一條街做好了准備,其中,僅抬米線的竹竿就准備了2000根。為了防備天氣下雨影響米線質量,製作方專門准備了21頂遮陽帳篷連在一起。米線廠家銷售經理稱:米線機有150孔,因此准備的米漿有4噸。在此前,公司已經做了半個月的准備,並且成功生產過。他估計製作完成的時間要7個多小時。
2014年12月18上午8時43分,隨著蒙自縣公證處公證員的現場公證,米線現場製作開始,只見工人將米漿不斷地倒入米線機的料斗中,一會兒,冒著熱氣的米線就一根根地從機器下面鑽了出來,之後,工人們根據米線的長度,用竹竿將米線攔腰抬起放在支架下,並隨著米線的延伸,不斷將米線往遠方的支架挪移。經過6小時零7分鍾的製作,米線不斷地延伸,經測量員測量,米線已達2567.8米,於是機器停止了運轉。而此時,已到了下午2點50分。
㈥ 過橋米線的原產地是哪裡
過橋米線,發源於雲南建水,成名於距離建水80公里的蒙自,至今千年歷史,蒙自但凡有米線店皆以菊花米線為名,用肥雞,豬大骨,烏魚片,豬裡脊等吊高湯,混以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輔料,昆明市正宗的過橋米線有很多。不過最出名的是南屏街的兄弟過橋園,也可以去昆交會附近的沃爾瑪旁邊的橋香園。地道而且便宜的雲南菜可以去南屏街的美食城。
說昆明哪家過橋米線最正宗、也許只有雲魁過橋米線最具有代表性吧,「雲」毫不疑問代表著雲南他們家的過橋米線以清淡養生為主、湯底選用雲南高山上純飼養的土雞進過8小時的匠心熬制,昆明盤龍區金瓦路花之城,有家雲魁過橋米線湯是用正宗的土雞熬制,湯汁鮮美,喝口湯都是一種享受。米線特別爽口,店裡干凈衛生,服務也超級棒,旁邊還有小吃。蒙自的過橋米線聞名天下。到蒙自哪裡都可以吃的地道的過橋米線。找人多的地方去。
㈦ 據說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在蒙自,蒙自都有什麼過橋米線
2009年12月「蒙自過橋米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核准,經過近10年的努力,2015年10月,蒙自過橋米線傳統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中華名小吃」稱號,蒙自也被授予「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建有過橋米線博物館。蒙自過橋米線早已不單是一種美食,一種文化,同時更是紅河州「三千四百年」 的品牌形象之一(紅河州「三千四百年」 品牌形象為:千年哈尼梯田、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雲錫礦業、百年過橋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