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清華大學讀書一年所有費用多少錢
清華大學的學費為:除美術學院各專業之外的專業學費為5000元/年;藝術設計學專業5000元/年,藝術設計專業和造型藝術專業12000元/年。
通常來說,公辦大學由於有國家或地方財政經費支持,學費一般不是很貴,普通類專業通常4000-6000元每年,藝術類專業通常8000-10000元每年,不過公辦大學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費專業,學費通常2-3萬元一年甚至更高到十幾萬;
民辦大學由於需要自籌資金辦學,學費一般都比較貴,普通類專業通常10000-20000元每年,2-3萬一年也很多,當然也有更高的,藝術類專業那就更貴了。
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從1914年冬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而來。
1914年11月,梁啟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
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
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概括成清華大學的校訓。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收費標准清華大學
㈡ 叫叫閱讀課一年多少錢
叫叫閱讀課一年多少錢?我知道!
L2年課是1800元一年
5日體驗課是9.9元
年課包括:
1、240節線上互動課
其中有192節互動閱讀課,48節小主持人培訓
2、繪本100餘冊
全年12大主題,12套配套教具
3、365天陪伴式輔導
240場育兒講座,班主任老師全程陪伴輔導
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升表達能力,養成良好品格和習慣,多領域全面接觸,激發孩子大腦思考。年課共閱讀100餘冊繪本,積累10萬+字詞句,多主題覆蓋,發展孩子的語言、社交、習慣、認知等。
L2閱讀與表達的課程適合3-4歲孩子,還有L3精品閱讀年課(4-6歲)、L4閱讀與寫作(6-8),不同階段課程供不同年齡的孩子選擇。
5日體驗課之前在淘寶直播有在賣
基本內容是4天互動閱讀課+1天小主持人課
希望回答能幫到您!
㈢ 中國知網看書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建議在校園下載,在家的話,每頁要0.5元。還不如找代下,一篇才0.5
㈣ 中國知網包年的費用是多少怎麼辦理
中國知網會員卡卡種及優惠:
200元會員卡另贈50元券(贈券有效期90天)
300元會員卡另贈100元券(贈券有效期90天)
500元會員卡另贈200元券(贈券有效期180天)
1000元會員卡另贈450元券(贈券有效期180天)。
可以通過知網的官網進行辦理,在線閱讀或下載中國知網的文獻是按頁數收費的,按照0.5元/頁的標准計費。
一般大學都有購買知網,萬方等資料庫的數據,因此如果還是在校學生的話,通過校園網內網訪問校園網,並找到相關鏈接,即可免費查看和下載這些數據。
(4)中國閱讀一年多少費用擴展閱讀:
知識檢索方式
1、數字搜索:「一切用數字說話」,CNKI數字搜索讓您的工作、生活、學習和研究變得簡單而明白,關注學術熱點,展示學術發展歷程,發現經典文獻。
2、翻譯助手:文獻、術語中英互譯的好幫手,詞彙句子段落應有盡有新概念。
3、圖形搜索:各專業珍貴的學術圖片,研究成果和復雜流程的直觀展現表格搜索,各專業珍貴的學術圖表,對比各類信息數據提供方便。
㈤ 中國移動手機閱讀是怎麼收費的
您好,如果您是江蘇移動客戶,手機閱讀產品資費包括三個部分:點播信息費、包月信息費和通信費。
點播信息費
按本點播:按本標准資費為1-10元/本。
按章點播:按章標准資費每章0.04元-0.15元不等,如單章低於1000字,則不收費,同一本書,書內每章價格相同,具體資費以書籍資費提醒為准。
包月信息費
包月產品按價格分為三類:手機悅讀會會員包(價格3元)、精品包(價格從3元-8元/月不等)、暢讀包(分為8元和15元兩種)。包月客戶可免費閱讀已訂購書包內推薦閱讀的書籍,包月書包外書籍可享受8折優惠(僅適用於點播資費)。
通信費
簡訊費:1、客戶發送簡訊至10658080平台,0.1元/條。2、客戶在使用業務過程中接收平台下發的信息免費。
流量費:2013年1月1日起通過CMWAP或者CMNET接入點使用和下載手機閱讀業務均正常收取流量費。僅供參考,感謝您使用中國移動通信。
㈥ 外國人在中國讀大學學費多少
1。要看學校和專業 一般來說名校 比如北清復交 是1W美元左右一年
2。外國人的學費更高,不過中國政府有獎學金。20%的來華攻讀學位的學生會得到全獎。具體可以看教育部的網站和新聞。中國目前大力吸引留學生 目標是2020年 在華留學生人數達到50W人。
㈦ 中國人均讀書量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讀書僅為4.3本,遠低於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別提猶太人的64本了,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這與中國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很不符,因何當前中國國人陷入閱讀危機?
從傳統上說,閱讀一直停留在精英層面,沒有形成全民閱讀的傳統。
其次,即時的在線瀏覽正在取代傳統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正成為閱讀新趨勢。這種閱讀方式雖然有較為快速、及時等優點,但也存在容易令人產生思維惰性、缺乏系統思考和判斷能力等弊端。
再次,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人心變得浮躁。生活壓力大,讓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再去思考書中的要義,也很難有興致去探索哲學的命題。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將閱讀當成是獲取信息的途徑。
國人的「閱讀危機」還表現為閱讀的功利化。一直以來,升學和就業成了國民教育的主要追求,學生就形成有用的書就讀,無用的書不讀的功利閱讀觀。這樣把讀書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對讀書本身感興趣。
最後,部分國人閱讀量少與個人需求有關。中國當前處在社會轉型階段,忙於各種事情而無暇閱讀是一部分人閱讀量少的原因。一個人的閱讀量還與他對閱讀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相關。如果認為閱讀與自己的生存狀況關系不大,或者閱讀反而會影響生存狀況的改善,他就沒有閱讀的需求和積極性。
不久前,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國內掀起了一股「莫言熱」,但要拉動國民閱讀水平,僅靠莫言一人,那無異於杯水車薪。我們應該抓住當前莫言「閱讀熱」的契機,想方設法,把這個「短熱」轉化成為「長熱」,把針對一個人的「快熱」,轉化成針對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寬廣領域經典之作的「慢熱」。
「2011年,中國人均讀書4.3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時間以來,這個論斷被各種媒體反復引用,說它令我們感到振聾發聵甚至痛心疾首,並不為過。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我國當真已經成為「世界上年人均讀書量最少的國家之一」了嗎?
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
「4.3本」是怎麼得出來的?
「2011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閱讀傳統紙質圖書4.35本,這是我院組織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得出的結果。」徐升國說。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隸屬新聞出版總署,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於去年年底進行,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發布調查結果。
徐升國介紹,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開始於1999年,現在每年進行一次,是一項對國民文化消費的長期跟蹤調查,有央視市場研究和零點調查公司等專業公司參與,採用國際上社會調查的標准體系,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50個左右城市對居民進行入戶調查,獲得2萬個左右的樣本,調查問卷的設置涵蓋圖書、期刊、音像、網路、手機等載體和途徑以及公共閱讀服務、讀書節、農家書屋等項目,已經被視為我國國民閱讀的風向標。
與這個數字在各類媒體上被用來「警醒世人」不同,專業人士眼裡,「4.35本」的結果無驚無喜,「去年的調查結果是4.25本,前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所以總的趨勢是在徘徊波動中趨穩,但也不值得樂觀。」徐升國說。他表示,閱讀量下降是全球性的趨勢,對此的擔憂並非國人所獨有。但是,從全球橫向比較來看,我們確實偏低,跟傳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地位不相符。當下的讀書風氣和氛圍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知識無用論」似乎愈演愈烈,閱讀少尤其年輕人不讀書是我們切實的所見、所感。
我國何時能有全國性的閱讀工程?
在國外,閱讀被當做「總統工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導閱讀。英國政府撥款數千萬英鎊資助「閱讀起跑線」項目,給每一位媽媽和低幼兒童發放內含繪本、筆、貼紙等的大禮包,這一項目已經被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借鑒,中國香港、台灣地區都已引進。英國還有「1英鎊購書計劃」,每個孩子都可以領到1英鎊,去書店購買指定的、定價為1英鎊的圖書。
而我國內地目前還沒有政府支持的全國性此類活動,往往僅限於某一地區。比如北京閱讀季、上海讀書月、深圳讀書月、杭州西湖讀書節、蘇州讀書節、陝西三秦讀書月、湖南三湘讀書節、廣州嶺南讀書節、新疆天山讀書月、內蒙古草原讀書節等。也有部分社會資金開始以慈善的方式進入閱讀領域,如段永平的「心平基金」在學校建的書屋等。「三葉草讀書會」等民間讀書組織也紛紛成立。還有一些商業機構以產業方式進入閱讀領域,如「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親近母語閱讀中心」的成立等。此外,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和21世紀出版社等出版機構也紛紛以新的業態和方式促進閱讀,比如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創辦的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等。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上至政府官員、領導、出版社、文化部門,下至媽媽、寶寶、兒童、學生,都應該重塑對閱讀的認知,而國家應該把閱讀當做一項國家戰略,早日設立國家讀書節和國家閱讀基金」。徐升國透露,聶振寧、馮驥才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已經多次提議,希望盡快得到批准。
數字閱讀勢如猛虎,為什麼卻不被計算在內?
近年來,數字閱讀的迅猛發展令專業人士也始料未及。1999年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國人的上網率才3%,數字閱讀無從考察;2011年,上網率增加到54.9%,數字閱讀率達到40%,手機閱讀率達27.6%。但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國民數字閱讀人均讀書僅1.42本。
徐升國說,數字閱讀之所以沒有與傳統閱讀合並計算,首先因為數字閱讀的統計是不能以「本」為單位的,很可能只是部分章節、段落;此外,數字閱讀和傳統閱讀這兩種形式有較大差異,比如,手機閱讀的可能是書,更大的可能是報紙、刊物。也不能以傳統紙質閱讀的監測手段,監測數字閱讀的閱讀量。
「數字閱讀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和檢測,但是目前全世界對數字閱讀的關注結果都認為,還不能簡單地說數字閱讀好或者壞;數字閱讀目前也不能取代傳統閱讀,因為其還有明顯缺憾,比如可能損害兒童的視力;往往因超鏈接的存在,不斷分散讀者注意力,使其無法專注於閱讀本身;數字閱讀也容易導致碎片化和淺閱讀。」徐升國的觀點是謹慎的。幾年前,iPad剛剛出現時,有人曾經說:iPad是閱讀的殺手。在某種意義上,也許這並非危言聳聽。
莫言獲諾獎對全民閱讀會有多大的拉動作用?
據悉,出版機構「精典博維」獲得了莫言作品3年的版權,將在3年內出版約包括20本書的《莫言文集》,定價七八百元人民幣,希望賣出100萬套。徐升國算了一筆賬:「雖然文集主要用於收藏,但假定每套書都有兩個人閱讀了其中一本,最終可以拉動當年全民圖書閱讀率上升0.001,就是說,如果要將人均讀書數量從4.35本提升至4.36本,約需要10個莫言。」當然,此結果沒有把重讀舊書、購買單行本以及通過數字方式閱讀的莫言小說計算在內。
從世界出版界來看,一個新的超級巨星的產生,對閱讀的拉動作用屢見不鮮,比如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共7部,已被譯成70多種語言,在200多個國家銷售數億冊,其中每一部的出版,都會讓全球出版界震動一下,而這一年如果沒有一部新書誕生,全球出版界的產值都要下降一點。
徐升國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策劃如何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契機和起點,推動國民閱讀潮流和閱讀時尚。「不管在什麼程度上,這畢竟是一個機遇。」
不久前,徐升國所在單位與中央文明委聯合開展了向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1萬人贈送一本書的活動,這1萬人最想得到什麼書的統計結果令人吃驚:《百年孤獨》、《平凡的世界》和《紅樓夢》位列前三。徐升國認為,國民對文學閱讀有這樣深刻而廣泛的偏好且閱讀水準和品位如此之高,使人對文學閱讀拉動國民整體閱讀水準、對國民閱讀的前景有了信心。
㈧ 中國國家地理季刊一年多少錢
中國國家地理是月刊。 標*價360一年。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㈨ 當今中國人一年閱讀多少本書
我看到的數字是:每人一年平均閱讀5本書左右。當然,這個數字受太多因素的影響,個人覺得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就像平均收入一樣。做一個參考,認識一下就好。
事實上,每年多讀點書,比如一年讀50本,真的不難,很多人都可以做到,我自己已經做到了。但能做到和真的做到了是兩碼事,現實中只有少數人真的做到了每年讀50本書。關鍵是一個意願和選擇問題。因為很多人把可以拿來讀書的時間做了玩手機、約會等等的一些事情。
這里先給你具體算一下:一年閱讀50本書,平均下來就是一周閱讀一本書。拿一周閱讀一本20萬字左右的書籍來講,那麼一天只需要閱讀3萬字不到,按照正常人每分鍾閱讀兩三百字的效率,那麼每天只需要花費1.5-2個小時就可以實現一周閱讀一本書,一年閱讀50本書。
如果你像我一樣,有快速閱讀的能力,能一分鍾閱讀兩三千字(通過訓練「精英特速讀」掌握的,具體讀書的時候可以根據內容難度自我調節閱讀速度),那麼每天閱讀0.5個小時,就足夠完成一周閱讀一本書的目標。
除了快速閱讀的技能可以幫我們輕松實現50本書,另外還有幾個策略,它們分別是:建立晨間閱讀的習慣、遠離以及戒掉社群媒體成癮的習慣等。
建立晨間閱讀習慣主要是為閱讀設置時間。因為早晨醒來後的這段時光,通常是我們專注度較高、精神較好的時候。每天早晨如果能安排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那一年閱讀五十本書就容易多了。
當然,這個時間段你也可以放在晚上,如果放在晚上,需要特別注意「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影響。因為經過一天的工作和學習、注意力、精力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很容易、也更原因玩玩手機、看看電視等輕松不費腦的行為。所以,如果你把閱讀時間定在晚上,要學會管理時間、管理任務,避免被分心。比如減少關注一寫沒有多少營養的內容,刪除一些娛樂性質強、實用性低的軟體,同時關閉各種沒必要的信息推送;每天給自己特定的時間娛樂(如晚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在「玩」之前定好截止時間的鬧鍾等等。
㈩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費標准
我原來去的時候部分閱讀室是免費的,還有部分需要借閱卡。
借閱卡需要提供身份證,銀行卡戶費、工本費;學生等只能辦理借閱第二外借室的書籍,第一外借需要有高級職稱的證書才能辦,還有古籍閱讀室也需要相關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