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8歲的青年有可能得心臟病嗎家裡老人有冠心病
有可能的。 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擔心自己以及子女也會得這種病,甚至自稱他們是"冠心病家族"。 一家幾輩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況確實有。這個家族中的年輕人對此病警惕性特別高,也是很自然的。但如把它理解為"命中註定"、"在劫難逃",那就沒有什麼積極意義了。因為,這種擔憂焦慮的心態本身不但不利於預防冠心病,甚至可說是心理上的一種危險因素。 遺傳因素到底佔多大分量,可以通過對冠心病的一些危險因素來分析。 肥胖和高脂血症,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大多數為飲食過量,飲食結構不合理及缺乏體力活動所致。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如注意節食,避免過胖,也能使發病可能性減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進行合理治療,它對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顯減輕。高血壓也有些家族因素,但又與性格急躁、容易緊張、激動以及膳食中攝入鹽偏高等有關。至於吸煙、酗酒等,更明擺著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問題。 由此可見,冠心病和通常所稱的遺傳性疾病有很明顯的區別。某一個家庭內病人較多,往往是由於一家人長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習慣,甚至在為人處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比如,吃的咸,喜油膩,不愛活動,工作頂真,性格執著,不善於在情緒上自我放鬆,等等。這些都主要是"後天"的。雖說"秉性難移",但如果深刻認識到它們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卻完全可以逐漸改變,從而使冠心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事實上,這就是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所公認為最省事、最有效的"一級預防"措施。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是冠心病高發國家之一。如果按一般遺傳或家族的概念去衡量,他們中的"冠心病家族"一定比我國多得多,他們的年輕人中發病率也似乎應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事實上,近些年美國冠心病卻有所減少。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是消極地看待冠心病多這個現實,而是用追本求源的態度,針對人群中肥胖和高脂血症者多等情況,提出減少食量、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體育鍛煉,限制吸煙等。通過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觀的成效。 和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具有更多的好條件,比如,傳統的日常飲食用植物油,蔬菜糧食為主,少量肉、蛋及奶類,這是一種符合健康要求的平衡膳食。在體力活動、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況方面,也有許多可取之處,這些都是中國冠心病較少的原因。不過,中國人膳食中鹽攝量較高,約比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高一倍多,吸煙的人也最多,這些是不好的。隨著生活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所上升,也值得注意。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人們在心理行為方面還得善於進行調節。 不能說冠心病和遺傳因素絲毫沒有關系,但從前述可知,在預防冠心病這個問題上,人們自己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消極認命純屬有害無益,"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才是正確的態度
Ⅱ 中國患冠心病的多少人
這些很難統計的
Ⅲ 中國有多少冠心病病人
回答:wjy_0425
學長
9月27日 14:32 冠心病病人的飲食調配應注意什麼?
在發達國家中,冠心病占各種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在我國也是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因此,防治冠心病己成為急待解決的醫學問題。據大規模的人群調查表明,冠心病的發生與營養不平衡有關,因此,合理地調配膳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那麼,怎樣才算是冠心病人的合理膳食呢?在調配飲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應控制總熱量。維持熱能平衡,防止肥胖,使體重達到並維持在理想范圍內。肥胖者合並冠心病較正常體重者多。因此,控制體重是防止冠心病的重要環節之一。
(2)控制脂肪與膽固醇攝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飽脂肪酸多的食物如肉、蛋、奶製品等攝入量增加,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過量,是導致高血脂的主要膳食因素,高血脂又是冠心病的主要誘因之一。故應控制脂肪攝入,使脂肪攝入總量占總熱量的20%一25%以下,其中動物脂肪不超過1/3為宜,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3)蛋白質的質和量應適宜。應適當增加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質占總熱能的12%左右,其中優質蛋白佔40%一50%,優質蛋白中,動物性蛋白和豆類蛋白各佔一半。
(4)採用復合碳水化合物,控制單糖和雙糖的攝入量。應將脂肪熱量占總熱量的比例相應減少,以便增加復合碳水化合物來應以米、面、雜糧等食物為主,盡量少吃純糖食物及其製品。
(5)多吃蔬菜、水果。因蔬菜、水果是維生素、鈣、鉀、纖維素和膠的主要來源。食物纖維和果膠難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6)少量多餐。避免吃得過多、過飽,不吃過油膩和過鹹的食物,每日食鹽攝入應控制在3-5克。
心病病人的飲食不宜
2003年6月12日10:48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不宜多飲可樂型飲料 因為可樂型飲料是可樂果配製成的,如果一次飲用得過多,則可因咖啡因對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惡心、嘔吐及眩暈、心悸。冠心病病人由於心肌及心臟興奮傳導組織的異常受損,常易發生心電紊亂,出現心律失常。大量咖啡因可引起血管痙攣,使冠心病病人本來因發生異樣硬化而狹窄的冠狀動脈發生痙攣,引起心肌的供血不足而誘發心絞痛,嚴重者可發生心肌梗塞。 不宜飽餐 患有嚴重冠心病的患者,應採取少量多餐的原則,盡量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避免進行劇烈的體力勞動。此外,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禁飲烈性酒和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應禁酒。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黃、肥豬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內臟、黃油、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等含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
Ⅳ 中國的冠心病人有多少心臟病就是冠心病嗎我活動後感覺上不來麻煩告訴我
冠心病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發的心肌急劇暫時性的缺血缺氧,此時無氧代謝產物如乳酸等產生增多而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陣痛、絞痛等,並可在左肩沿左臂向下放射。 冠心病首先是必須堅持口服葯物進行治療,同時建議適量運動,保持 充足睡眠與休息,清淡飲食,並注意一定要保持平和心態與開朗心情,切忌遇事著急。
Ⅳ 中國65以上的冠心病佔65以上老人的比例
您好,中國65以上的冠心病佔65以上老人的比例,這個准確數值暫時沒有。理論上冠心病的平均患病率是6.49%,對於明確診斷的冠心病,要盡早治療。希望我的回答給您帶來幫助,祝您健康快樂。
Ⅵ 現在健康沒病的中國人有多少
這得看包括亞健康的人不? 要是包括的話,估計中國有80%的人都有屬於亞健康 我不是比較了解別的病的情況,但是我知道中風的得病率是12%,其中死亡率是21%
Ⅶ 中國上千萬的冠心病人,除了「三高」,還有哪些原因
冠心病大家並不陌生,即使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也是病死率非常高的疾病之一。我國現在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上千萬之多。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性別、年齡、家族史等我們改變不了的原因之外,“三高”也是導致冠心病的罪魁禍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人們公認的冠心病的誘因。但是還有一種致病率非常之高,好多人還常常在犯這個錯誤。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呢?
禁止吸煙:相信您已經發現了,只有吸煙不是控制的,是需要完全戒掉的。不僅吸煙本身有危害,吸煙是帶來的二手煙,影響的都是離你最近親的人。
總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不一定都是好習慣,不管多少人在做,錯的終究是錯的。現在改正還來得及,那就從現在開始吧。
Ⅷ 中國有多少人是心臟病
【大公網訊】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呂樹錚教授今天在「亞太心血管血栓領域新進展」學術研討會上透露,中國的心臟病高發已成趨勢,目前每隔十五秒鐘就有一名中國人被心臟病奪走生命。而令人擔憂的是,該病在中國的治療情況堪憂。 據中新社胡志明市七月十五日電,呂樹錚醫生介紹,中國目前每年新發心梗五十萬人,現患心肌梗死二百萬人,而目前中國每年接受「搭橋和介入」等心臟病治療的患者連十二萬人都不到,說明中國冠心病治療明顯落後。更令人不安的是,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二零二零年,中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將可能達到四百萬。 法國醫學教授蒙塔萊斯科、斯寶爾丁教授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在本次研討會上研究了冠心病的治療方法並達成了共識。他們認為,該病治療包括三個方面,即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在採取介入治療時,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可以降低血栓再次形成堵塞血管的危險。 呂樹錚教授還特別強調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此類疾病的重要性,如戒煙、通過飲食控制來降低膽固醇、多參加體育運動等。
Ⅸ 有的冠心病患者40歲就死亡了,而有的患者卻能活到90歲,這是為什麼
一、有的冠心病患者40歲就死亡了,而有的患者卻能活到90歲,這是為什麼?
答:冠心病不能直接影響到人的壽命的,每個人的病情嚴重程度都不一樣,還有每個人確診之後的生活態度也不一樣,所以對每個人壽命的影響也不一樣。冠心病和很多因素有關,和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還有遺傳飲食,疾病嚴重程度等等都有很直接的關系,其中任何一種因素出現變化的話,人的壽命也會發生改變,所以有的冠心病患者40歲就死亡了,而有的患者卻能活到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