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四大行哪個好,哪個最差
中國四大行是工商銀行最好的,因為工商銀行是最大的一家銀行,而且它的福利待遇還有工資水平,肯定要比其他銀行要好很多的。同時也因為在全球同業中市值最高、客戶存款最多、總資產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有「宇宙行」之稱。
拓展資料:
中國四大銀行(工農中建)雖然成立時間有早晚,歷史淵源不一樣,但都是股東都是財政部和中央匯金公司,實際就是國家的資本。這四大行是中央金融企業中的「銀行國家隊」,代表中國最為雄厚的金融資本,因而深受老百姓的信賴。
中國四大銀行 工商銀行(簡稱工行) 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雖然是四大行中成立最晚的,但由於繼承了原人民銀行剝離的商業銀行業務(個人和工商企業存款),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公認最有實力的銀行,為四大行之首,同時也因為在全球同業中市值最高、客戶存款最多、總資產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有「宇宙行」之稱。 建設銀行(簡稱建行) 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是為新中國「一五計劃」中由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配套資金服務的。
從開辦時只集中辦理國家基本建設預算撥款和企業自籌資金撥付等基本業務,到現在也發展為國內僅此於工行的第二大銀行,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技術優勢以及同業業務上,尤其在無人自助業務方面比較領先,國內第一家無人銀行就由建行率先開辦。 農業銀行(簡稱農行) 農業銀行成立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商業銀行,雖然在四大行中被認為是資產質量最差的,但經過幾輪現代銀行制度改造,現在也發展成為業務種類齊全的大型現代化銀行。
並且由於其服務三農的特色定位,在四大行中,其全國的營業網點是最多的,布局遍布城鄉,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都能找到農行的身影。 中國銀行(簡稱中行)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是四大行中開辦最早的,但是目前規模最小,其特色優勢在於貿易金融。中行的國際業務開設最早、境外網點也最多,許多涉外業務都通過其進行,因而外匯業務是四大行中最為領先的。
B. 中國在海外比較知名的企業有哪些
家電:格力 海爾 聯想(收購了IBM)
網路:QQ 163 阿里巴巴~~
金融:中行 人壽(海外上市) 平安
資源: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 中鋁(500強榜上有名)
汽車:一氣 上氣
科技:鴻海精密
其它:黃埔(李嘉成)
C. 怎麼調查外國公司的信用
調查國外公司的資信狀況可以通過委託律師、對方的往來銀行、國外的咨詢機構、國外商會、我國的駐外商務機構、讓對方直接提供資信資料等方式開展資信調查。
(一) 資信調查的意義
在國際貿易中,貿易雙方發生索賠糾紛、履約發生阻礙或收回貨款方面發生阻礙,而使一方遭受風險及損失,都同不了解貿易對方的資信情況有直接關系。進行資信調查(Credit Investigation)對於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作用:
① 這有助於選定信用良好的顧客。
② 了解對方的信用程度,在D/P、D/A及寄售條件的交易中,可以測定給予賒賬的限額與現存契約限額,以便安全。
③ 即使在與對方締結了交易關系後,也應定期作資信調查,以便經常了解對方的資信情況。
(二) 資信調查的內容
① 廠商企業的組織情況。包括公司、商號企業的組織性質、創建歷史、主要領導人員、分支機構。要弄清英文名稱及公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② 往來對象的性格和道德 。貿易往來對象誠實可靠是交易成功的基礎。在國際貿易中,如果遇到不可靠的貿易對象,就難免出現貨物的品質不良;開來與合同不符的信用證;延交貨物等對象。
③ 貿易經驗。一個具有國際貿易經驗的貿易對象至關重要。
④ 資信情況。所調查對方的資信情況包括企業的資金和信用兩方面。資金指的是企業的注冊資金、實收資金、公積金、其他財產及資產債務的情況等。信用是指企業的經營作風,履約守信用等。這些情況對客戶要求做經銷、代理、獨家包銷、寄售等業務做出決定時是十分重要的。
⑤ 經營范圍。調查對方的經營范圍也是較重要的,同時還要調查經營的性質,如代理商、零售商、批發商、實用戶等。
⑥ 經營能力。該企業每年的經營金額、銷售渠道、貿易關系、經營做法等。 ⑦ 往來銀行名稱。了解對方往來銀行的名稱、地址同樣重要
D. 近年來中國企業因為信譽不好導致在海外形象不佳的例子有哪些
華為美國受阻;一段時間以來,在北美社會,關於中國公司及華人的負面消息不斷,這些新聞報道不僅有來自中國的、也有來自海外某些中國人的,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以渾水公司(Muddy Water)為代表的某些北美機構投資者為做空中國股票而連續指控或質疑北美上市的中資公司的財務作假,誤導投資人,蠱惑民心,形成了一股「抹黑」中國企業形象的潮流。這一中國公司的「誠信」風波不僅深刻地影響到北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而且損害到絕大多數海外華資公司、甚至「中國概念」的良好形象。7月30日,在多倫多萬錦市希爾頓大酒店,由中華財富發展基金會主辦、多家媒體協辦的「誠信中國——2011中國北美上市公司論壇」召開。這是北美華人社會首次對這一問題公開發表主張,發出聲音,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響應。對此,本報記者做了深入詳細的報道。
E. 如何查詢國外公司信用度急!急!
買家的誠信問題一直是外貿人員關心的問題,總結了如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通過電話的方式確認對方的真實性;
2、在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的買家不會使用免費的電子郵件地址,而是選擇公司網站的郵箱,因此這也是一個判斷的方法;
3、通過搜索引擎的查詢,判斷這家公司是否存在;
4、如果對方所要的樣品非常昂貴,或樣品與雙方所洽談的內容不相符,供應商也要警惕;
5、如果對方對該行業規則、術語、信息不了解,或郵件寫作不規范,則需要供應商作進一步的調查工作,以便證實對方是否真實存在
F. 求中國企業海外經營失敗案例,只需說出哪個企業即可。
●「三株的十五大失誤」
第一,市場營銷管理體制出現嚴重的不適應,集權與分權關系沒處理好。
第二,經營機制未能完全理順。
第三,大企業的「恐龍症嚴重」,機構臃腫,部門林立,等級森嚴,層次繁多,程序復雜,官僚主義嚴重,信息流通不暢,反應遲鈍。
第四,市場管理的宏觀分析、計劃、控制職能未能有效發揮,對市場形勢估計過分樂觀。
第五,市場營銷策略、營銷戰術與市場消費需求出現嚴重不適應。
第六,分配製度不合理,激勵機制不健全。
第七,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八,相當一部分幹部驕傲自滿和少數幹部腐化墮落導致許多工作沒能落實到位。
第九,浪費問題極為嚴重。
第十,山頭主義盛行,自由主義嚴重,諸侯割據,各自為政。
第十一,紀律不嚴明,對幹部違紀處罰較少。
第十二,後繼產品不足,新產品未能及時上市。
第十三,財務管理出現嚴重失控。
第十四,組織人事工作與公司發展嚴重不適應。
第十五,法紀制約的監督力度不夠。
●「飛龍」的二十大失誤
第一,決策的浪漫化;
第二,決策的模糊性;
第三,決策的急躁性;
第四,沒有一個長遠的人才戰略;
第五,人才機制沒有市場化;
第六,單一的人才結構;
第七,人才選拔不暢;
第八,企業發展缺乏遠見;
第九,企業創新不利;
第十,企業理念無連貫性;
第十一,管理規章不實不細;
第十二,對國家經濟政策反應遲緩;
第十三,忽視現代化管理;
第十四,利益機制不均衡;
第十五,資金撒胡椒面;
第十六,市場開拓同一模式;
第十七,虛訂市場份額;
第十八,沒有全面的市場推進節奏;
第十九,地毯式轟炸的無效廣告;
第二十,國際貿易的理想化;
●「巨人」的四大失誤
第一,盲目追求發展速度;
第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
第三,「巨人」的決策機制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
第四,沒有把主業的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