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部省份中,哪個省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為什麼
與大多數老師觀點不同,我認為中部六省,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是河南省 ,很多人把綜合經濟實力,誤以為就是GDP的排名,其實不然,衡量一個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要從八個方面來看,分別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客運總量、貨運總量、各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地區財政收入。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部六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排名依次是:1,河南省 43890億2,湖北省 31872億3,湖南省 31328億4,安徽省 28816億5,江西省 21770億6,山西省 5722億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來看,河南省毫無疑問,領先其他五個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相差不大,安徽省處於中間位置,江西省偏低,山西省最低,只有5722億。
綜上所述:從以上八個指標來看,河南省在五個指標,湖北省領先兩個指標,安徽省領先一個指標。所以,很清晰的知道,河南省的經濟實力,在中部排第一。
㈡ 中國那個省財政收入最高
廣東財政收入最高
㈢ 全國前5個月財政收入10強省份出爐了,排名第一的是哪個省份
排名第一的是廣東省,也是2022年前5個月財政收入唯一一個過5千億的省份,以5194.0億元居首。
㈣ 中國對國家貢獻最大的省份有幾個
對國家貢獻最大的省份有5個。
以華東、華北、華南、西南、西北、華中、東北七大地區的視角來看,共有華東、華北、華南3個地區「十二五」以來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其他4個地區整體上需要中央財政予以凈補助。
華東地區(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在七大地區中對國家財政的財力貢獻最大,「十二五」以來凈上繳額達到67778.99億元,凈上繳佔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約為26.01%。除安徽外,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均為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的省份。
(4)中國財政哪個省最多擴展閱讀: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也是七大地區中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的區域,「十二五」以來共上繳國家財政30193.03億元,財力貢獻全國第一,凈上繳額佔地區總財力比重為21.8%。
華南三省份(廣東、廣西、海南)「十二五」以來累計凈上繳資金23002.13億元,凈上繳佔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22.34%。
西南地區(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在七大地區中接受凈補助最多,「十二五」以來累計接受國家凈補助資金32134.78億元,佔地區總財力的比重是43.92%。其中四川省獲得的凈補助最多,「十二五」以來共獲得國家凈補助10710.8億元,為31個省份中最多的,佔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40.41%。
㈤ 中國哪幾個省最有錢
據媒體報道:截至2020年1月1日,中國最有錢的十座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南京、天津和蘇州。
㈥ 中國有哪些經濟大省
在我國大陸地區,能夠稱得上是經濟大省的只有4個——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其他省市都稱不上是大省。在多項宏觀經濟數據上,包括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外貿總額,這4個省都是名列前茅。
經濟規模
江蘇、浙江、山東進出口總額分別排在全國第二、第四和第六位。毫無疑問,這三個省份也是進出口大省。
通過以上三個宏觀經濟數據——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進出口規模,可以清楚的看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經濟大省。
歡迎評論,歡迎補充。
㈦ 全國前5個月財政收入10強省份出爐,分別是哪些省份
根據相關的信息顯示,廣東省在2022年前五個月的財政收入達到了5194.0億元,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
㈧ 中國大陸哪幾個省最有錢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省份的發展也不同於過去,很多省份的GDP總值都足以超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富可敵國的九大省份,你的家鄉在其中嗎?
第9、湖北
湖北交通發達,省會武漢「九省通衢」,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湖北省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支點和中心,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第8、四川
四川經濟發展很快,交通干線密集,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四川的經濟總量多年居西部第一,全國第八,其綜合實力高居西部地區首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國第八位,西部地區第一位。
第7、遼寧
遼寧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是全國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開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
第6、河北
河北經濟規模較大,發展態勢良好,是中國的一個經濟大省。總人口和GDP均居全國第六位。農業基礎穩固,糧、棉、油、肉類、干鮮果品及蔬菜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冶金、建材、化工(醫葯)、食品、機械等支柱產業和輕工、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新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形成新的優勢。
交通、通信、商貿、旅遊、信息、咨詢等服務業發展迅猛。秦皇島港、京唐港和黃驊港等3個海港連接海內外,鐵路、公路貨物周轉量居全國第一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第二位。互聯網普及程度居全國前列。
第5、河南
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25445。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5%。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3686。8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13。06億元,增長18。3%。
第4、浙江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並且所轄所有11個地級市的人均GDP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發展十分均衡,發達程度高,達到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4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第3、山東
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來經濟總量居第3位。
第2、江蘇
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淮河南北,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擁有吳、金陵、淮揚、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江蘇地理上跨越南北,氣候、植被也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江蘇東臨黃海、太平洋,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與日本九州島、韓國濟州島、美國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亞州」隔海相望,已與加州締結為姐妹省州,成立了「江蘇省-加利福尼亞州」聯合經濟委員會。
江蘇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全國各省第一,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第1、廣東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30個省市中,連續占居第一位。
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並超越香港和台灣,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並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