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的世界第一(比如說,中國最先發明了什麼、)
火葯、指南針、活字印刷、改進版造紙術、全球第一個地動儀
❷ 在歷史上,中國創造了那些 世界之最
中國地理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6、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27、我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爾高原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40公里。
28、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
29、我國最低的冰川是雲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為2650m。
30、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1、還有一個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位於中國西藏的墨脫
32、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3、中國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4、最南端——曾母暗沙
35、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有1600萬人。
36、中國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
37、中國最長也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38、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靈渠的船閘
39、最西的地方——帕米爾高原
40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日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日數達100天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9.6攝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溫度曾測得83.3攝氏度,堪稱中國「熱極」。
41、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懸河(又簡稱地上河)不僅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2、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3、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44、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縣是新疆若羌縣,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45、烏魯木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大城市,它與海岸的最近距離為2,250公里。
47.最平坦的高原-——內蒙古高原
48、最崎嶇的高原----雲貴高原
48.黃土分布最廣的高原——-黃土高原
49.地勢最低平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51.位於外流區的盆地——川盆地
52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4.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長江
55.開鑿時間最早、長度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運河
56.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57.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58.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61.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
62.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的托克遜
63.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洪澇、乾旱
64.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單位——內蒙古自治區
65.位置最南的省級行政單位——海南省
氣候之最
△1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1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33℃)
��△極端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49.6℃)
��△極端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52.3℃)
��△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方——黑龍江省的嘉蔭(49.2℃)
��△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全年平均氣溫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5.8℃)
��△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的地方——漠河(晝長:7時30分,夜長:16時30分)
��△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的地方——漠河(晝長:16時30分,夜長:7時30分)
��△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6558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5.9毫米)
��△年平均降水天數最多的地方——峨眉山(264天)
��△年平均降水天數最少的地方——新疆民豐安得河(9.6天)
中國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國及世界人口
目前為止世界總人口估計為:6,573,320,252人,中國人口約佔1/4(有一定的科學性)。
人口大概比例趨勢圖
文學之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孫子兵法》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敘事詩。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
《別錄》漢代劉向撰寫,是我國第一部目錄學著作。
《六一詩話》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語的第一部詩話。
《世說新語》是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馬氏文通》是我國第一部語法書。
《修辭學發凡》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修辭書。
《文心雕龍》是我國系統的古代文學理論著作。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描寫農民戰爭的白話小說。
《明儒學案》是我國第一部學術史。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
《女神》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
❸ 歷史上中國創造的世界之最,正確的是①,把每年定為365天比歐洲早了1000年,②,公元前613年留
答案:②④⑤
註:中華之最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遠古人類:元謀人 (距今約170萬年)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的國家: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中期)
我國最早的歷法:《顓頊歷》(五帝)
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夏朝 (夏朝)
我國(世界上)關於日食和流星雨的最早記載:夏朝 (夏朝)
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
我國最早的醫學分科始於:西周 (西周)
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前841年 (西周)
我國(世界上)關於哈雷慧星的最早記載:前613年 (春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老子 (春秋)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孔子 (春秋)
編年體通史(第一部史書):《左傳》左丘明 (春秋)
我國的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左丘明 (春秋)
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石星經》甘德、石申 (戰國)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帛畫:《御龍圖》《龍鳳仕女圖》(長沙出土) (戰國)
我國最早的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 (秦朝)
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編撰於戰國;成書於西漢)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太初歷》(西漢)
我國運用溫室栽培作物的開始 (西漢)
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西漢)
我國(世界上)最早提出勾股定律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西漢)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煤的國家 (始於漢代;北宋時普遍開來)
我國的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班固 (東漢)
我國最早的測震儀器:地動儀(張衡)(東漢)
我國最早的麻醉葯劑:麻沸散(華佗)(東漢)
我國最早的體育保健體操:五禽戲(華佗)(東漢)
我國的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東漢)
我國(世界上)最早提出圓周率正確演算法的數學家:劉徽 (三國)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王叔和 (西晉)
我國古代最短的小說:《隕盜》(陶淵明所寫)共25字 (東晉)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數學家:祖沖之(南朝)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賈思勰 (北朝)
我國(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李春) (隋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陸羽 (唐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葯典:《唐本草》 (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板印刷品:咸通《金剛經》(唐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測出子午線長度的人:僧一行(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火葯武器:火箭 (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北宋東京郊外) (北宋)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四川成都地方一帶) (北宋)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發現地磁偏角的人:沈括 (北宋)
我國(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李誡(北宋)
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泉州洛陽橋 (北宋)
我國古代最長的橋:泉州安平橋 (南宋)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宋慈 (南宋)
我國古代最精密的歷法:《授時歷》郭守敬 (元朝)
我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元朝)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純紙幣流通的國家 (元朝)
我國古代葯物學的最高成就:《本草綱目》李時珍 (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 (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說:《水滸傳》施耐庵(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小說:《西遊記》吳承恩
❹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世界第一
中國四大發明及其影響
在中國古代輝煌的技術成就中,對世界科技發展和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上面提到的四大發明。
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公元6世紀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使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活字印刷術從13世紀後傳到朝鮮、日本,到15世紀中葉,歐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為人類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火葯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持國,阿拉伯和波斯把製造火葯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葯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別光滑的地盤上,用以指南,稱為司南。到宋代後期,人們又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後,也會產生磁性。於是又出現了以此為原料的指南針。由於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又開始使用了以此為原料水浮式指南針在陰雨天辨別方向。到元代時,航海已完全靠羅盤指南針指引航向。隨著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發展,指南針及應用技術先後傳到阿拉伯地區,並很快傳到了歐洲。
造紙、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發生過較大的作用,尤其是對正在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西方一些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歐洲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近代實驗科學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也曾說過:「如果想看看各種發明的力量、作用,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新近發明的印刷、火葯、指南針。因為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中,第三種在航海上。從那裡接著產生了無數的變化、變化是這么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昨和影響。」由此可見,四大發明對推動世界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古代的技術成就十分輝煌,其中很多技術水平部遠遠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但是,這些實用性很強的技術,都是為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因此,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新技術一旦被統治者看中,便能得到重視,並盡快提高和完善以至推廣使用。反之,對統治者利益相關不大的技術發明則要遭到阻止和扼殺。就這一點來講,中國古代技術曾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和中國近代技術又遠遠落後於世界,都與封建統治者利益有密切的關系。
❺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都有什麼
都說「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而因為歷史悠長等眾多原因,給了很多歷史學家有了更多的歷史探討熱議點,通過在探討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也看到有很多「非一般」的突破和首開先例的嘗試,讓我們的後人無不驚嘆。
而除了紀傳體,上文提到的《資治通鑒》,更是另一種體裁——編年體通史的代表作,而這部響名著作的主編司馬光,用了19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本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而這部著名史書,更是北宋後的歷朝歷代帝王用來回顧歷史,用歷史筆跡警示後人。
上述的文學體裁,是中華歷史的一大突破,和一種歷史記憶,當然,我們還會發現到更多的中華文學的不一樣的一面,那你,又發現到那些第一呢!
❻ 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請舉例列出.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是世界上第一個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專家
世界上第一個棉紡織家是元代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
一、地理綜合數據:
中國人口世界第一。
中國有世界第一高峰珠峰。
中國青藏高原高度世界第一。
二、工業:
中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超過第二、第三、第四的總合。
中國水泥產量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一半。
中國煤產量世界第一,佔世界一半。
中國紡織品產量世界第一,每年共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
中國鞋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3雙。
中國電視機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電冰箱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DVD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空調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費國
世界第一產磷國
世界第一銅消費國
世界第一大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
世界第一造船國
世界第一大傢具出口國
世界第一機床市場
世界第一大鋼琴產銷國
三、農業:
中國產糧和吃糧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產肉和吃肉世界第一。
中國產魚吃魚世界第一。
中國產棉花世界第一。
中國產食用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漁業大國
世界第一養羊大國
世界第一大果蔬生產國
三、社會發展:
中國大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大學教授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醫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人口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高樓的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廣場世界第一。
四、歷史: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年
戰國時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公認為是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張衡提出對月食的科學解釋
華佗最早發明麻葯
最早發明紙張
祖沖之最早精確算出圓周率
一行首先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
最早發明火葯
最早發明指南針
最早使用活字印刷術
唐高宗時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最早發現美洲大陸
五、其他:
軍隊數量最多
歷史文獻保存最完整
中文是現存最古老文字
最早的封建制國家
長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築
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引資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大投資地
還有天安門廣場是天下第廣場.
❼ 中國歷史上得「世界之最」有哪些
中華之最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遠古人類:元謀人 (距今約170萬年)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的國家: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中期)
我國最早的歷法:《顓頊歷》(五帝)
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夏朝 (夏朝)
我國(世界上)關於日食和流星雨的最早記載:夏朝 (夏朝)
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
我國最早的醫學分科始於:西周 (西周)
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前841年 (西周)
我國(世界上)關於哈雷慧星的最早記載:前613年 (春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老子 (春秋)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孔子 (春秋)
編年體通史(第一部史書):《左傳》左丘明 (春秋)
我國的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左丘明 (春秋)
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石星經》甘德、石申 (戰國)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帛畫:《御龍圖》《龍鳳仕女圖》(長沙出土) (戰國)
我國最早的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 (秦朝)
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編撰於戰國;成書於西漢)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太初歷》(西漢)
我國運用溫室栽培作物的開始 (西漢)
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西漢)
我國(世界上)最早提出勾股定律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西漢)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煤的國家 (始於漢代;北宋時普遍開來)
我國的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班固 (東漢)
我國最早的測震儀器:地動儀(張衡)(東漢)
我國最早的麻醉葯劑:麻沸散(華佗)(東漢)
我國最早的體育保健體操:五禽戲(華佗)(東漢)
我國的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東漢)
我國(世界上)最早提出圓周率正確演算法的數學家:劉徽 (三國)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王叔和 (西晉)
我國古代最短的小說:《隕盜》(陶淵明所寫)共25字 (東晉)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數學家:祖沖之(南朝)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賈思勰 (北朝)
我國(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李春) (隋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陸羽 (唐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葯典:《唐本草》 (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板印刷品:咸通《金剛經》(唐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測出子午線長度的人:僧一行(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火葯武器:火箭 (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北宋東京郊外) (北宋)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四川成都地方一帶) (北宋)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發現地磁偏角的人:沈括 (北宋)
我國(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李誡(北宋)
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泉州洛陽橋 (北宋)
我國古代最長的橋:泉州安平橋 (南宋)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宋慈 (南宋)
我國古代最精密的歷法:《授時歷》郭守敬 (元朝)
我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元朝)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純紙幣流通的國家 (元朝)
我國古代葯物學的最高成就:《本草綱目》李時珍 (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 (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說:《水滸傳》施耐庵(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小說:《西遊記》吳承恩 (明朝)
❽ 總的來說,中國千古第一帝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明,清朝康熙么拜託各位了 3Q
中華歷史泱泱五千載,就從黃帝開始到滿清的傀儡政權,象樣和不象樣的王朝一共有八十三個,一共有五百五十九為帝王.他們參與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而且其中一些成就了光照千古的偉業.秦皇,漢武帝,文景二帝(文景之治),東漢光武帝(光武中興),唐太宗(貞觀之治),唐玄宗(功績只在前期),宋太祖,明太祖,明成宗,以及康乾盛世.各個都為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其中有一位的光芒卻是蓋住了其他所有人,毫無疑問,他便是秦始皇. 此言一出必有大批志士憤然不平!各位少安毋躁,待我慢慢道出緣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秦王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已是東周的末年.春秋戰國始於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邑,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一中國前,歷時近五百多年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型期,中國社會經歷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巨大變革。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崩潰;各民族接觸頻繁,相互融合;各諸侯國先後變法,封建制度最終確立;經濟上,隨著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奴隸社會的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新的剝削關系逐步產生;思想文化上,由於社會大變革、大動盪,大發展,文化呈現出異常繁榮局面,其中哲學思想流派紛呈,百家爭鳴;文學藝術,百花競艷.同樣這也是史學上說的第一個大分裂時期!諸侯各國連年征戰,社會局勢動盪不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和.秦國傳位到贏政已立國數百年,經商鞅變法,秦朝逐漸強大起來,占據肥沃的關中平原,笑傲東方六國!公元前260年長平一戰把最後一個可以與他單獨相抗衡的趙國徹底打垮!從而秦朝走向了統一中國的道路!所以有人說如果不是嬴政其他的帝王也可以統一中國!此言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秦朝當時的確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戰國老大,但是其並沒有一次滅掉六國的實力,遠交近攻的策略依然是要採取;發展經濟,發展軍事的國策依然要施行;國家體制的控制,人才的集中招攬要繼續!這些是隨便哪個帝王都可以做的到的嗎????? 嬴政公元前247年13歲時繼位,面對大權獨攬的呂不韋,自己時刻謀劃自己的算盤!23歲時首先就廢掉了呂不韋,接著任命法家代表李斯做了宰相著力發展民生,備戰軍事,招攬人才.公元前230年開始東方六個王國滅亡的內在和外在條件,都已具備。內在條件是統治階層日益腐敗無能,人民的貧窮日益加重,渴望著早一點變天的心理狀態日益強烈。外在條件是,秦王國統一當時世界的決心與強大實力,日益膨脹。於是就在十幾年之中,像一根鐵棒搗碎六個雞蛋一樣,輕而易舉的把六個王國全部征服. 如果說秦始皇的征服功績不足以讓大家信服!那我們來看看他在建國後的功績!當然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 塵埃已經落定,封國和獨立王國長期的混戰局面,已經過去,中國又統一於一個中央政府,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家,而且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強大的王朝。在它強有力的指揮推動下,一個奇異而龐大的帝國建立起來。 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在八十年代成為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我們敘述贏政大帝為中國作了些什麼事時,必須了解一點,他的每一項措施,無論後世的人高興與不高興,贊美或詛咒,卻幾乎件件都影響中國歷史至少兩千年之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他先從一件小事情上開始,那就是他不再稱為國王,而改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為一個專有名詞,從它的地位比國王高一等,代表國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贏政大帝又規定,皇帝的命令稱為詔書,皇帝並用一種 特別的字作為自己的代名詞,即不再稱「我」而改稱「朕」。並廢除周王朝最得意的溢法制度,皇帝的區別以簡單明了的數字作標准,如贏政大帝自己稱秦王朝的創始皇帝,他的後裔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萬世皇帝」。不過中國民間卻把贏政大 帝的稱號簡化,一致稱他為「秦始皇」。 廢除謚法制度只是一件小事,但它顯示一種動向。贏政大帝跟他的政府已完全擺脫儒書里那些同王朝的重要傳統,眼前展開的是一個自由自主的新的天地。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疆域開始轟轟烈烈的向外擴張。周王朝只限於黃河中游,戰國時代七個強大的王國各自開疆拓土,幾乎每一個王國都膨脹到有周王朝那麼龐大。贏政大帝完成統一的工作後,疆域已包括了黃河、長江,以及桑乾河三大流域的大部分,這已是夠大的帝國了,然而有一個新興的威脅使他不能安枕,就是北方沙漠上,強大的匈奴民族,悄悄崛起。當秦王國剛剛掃平六國,收兵回營的時候,匈奴那個毛茸茸的陰影,忽然籠罩下來。匈奴最南的邊界,在被稱為「河南地」的河套北部,距秦王朝的中華帝國的首都咸陽,只四百公里,騎兵一天就可以抵達城下。這使贏政大帝決心把匈奴逐出河套。 這項任務由大將蒙恬勝利的完成,秦兵團而且越過黃河,挺進到陰山山脈(高闕·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東南)。沿著固有的邊界一帶,戰國時代各國為了抵禦北方蠻族的劫掠,都建有屬於自己的邊防長城,現在,蒙恬為了阻止匈奴的反攻復仇和南下侵略,他 發動軍隊和民眾,把它銜接起來。這個在當時長達兩千餘公里而被稱為「萬里」的長城,東端起自遼東半島遼東郡(遼寧遼陽、的東南,西端到臨挑城(甘肅氓縣),使本來分為三段的長城:燕王國長城,趙王國長城,秦王國長城,聯而為一。這對匈奴以及後來代之而起的其他北方蠻族,是一個阻擋力量,他們必須承受重大的死傷損失之後,才能攻破長城,進入中國本土。 在南方,有兩塊廣袤的蠻荒土地,等待開發,那就是「閩中地」和「陸梁地」。閩中地即現在的福建省跟浙江省南部。陸梁地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和湖南、江西兩省的南部,陸梁的意義是「陸地上的強梁」,形容土著民族的強悍善戰。我們不知道什麼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因促使贏政大帝決心征服這兩個地方,反正是當北方的河套被並入版圖後,秦兵團立即排山倒海般南下,投入這個懊熱難當,到處叢山峻嶺和惡霧毒蟲的原始地帶。 秦兵團一面開路一面前進,完成兩項偉大的工程,一是打通了大庾嶺,一是開鑿了靈渠運河。大庾嶺屬於五嶺之一,它有效的把南中國分隔為二,秦兵團用雙手在嶺上辟出一條山道,使長江流域跟珠江流域豁然相通。靈渠運河連接長江的支流湘江跟珠江桂江,穿過野蠻部落和巨山峽谷,使南北交通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船隻可由帝國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直達南方的海口番禺(廣東廣州)。 閩中地散處著越王國瓦解後殘存的部落,所有的酋長們都以國王自居,但他們跟秦兵團一經接觸,即行投降。陸梁地的一些強悍民族的激烈抵抗,在配備現代化武器的秦兵團水陸夾攻下,也被粉碎。 這是一個空前廣袤的帝國,過去從沒有過。比上世紀(前四)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還大。而且亞歷山大帝國只曇花一現,秦王朝建立的中華帝國卻一直矗立不墜。帝國面積大約三百萬平方公里左右,包括當時中國人已知的全部世界。贏政大帝再擺脫周王朝 最洋洋得意的一個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國劃分為四十一個郡。郡是地方行政單位,直屬中央政府,郡下再劃分為若干縣,縣下再劃分為若干鄉。完全遵照公孫鞅變法時在秦國所定的制度。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當時沒有一個人敢於想像皇帝的兒子們竟會跟平民一樣,竟沒有擁有土地,更沒有擁有奴隸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學派的學者,面對著這么大的巨變,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這簡直是敲碎他們的飯碗了。 贏政大帝的生命是多采多姿的,充分顯示他強力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他面對的是包羅萬象的龐大帝國,充滿陌生的人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然而,大黃金時代的光芒正在普照。大黃金時代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是,一種只向前看的心理狀態,人們逐漸地從周王朝那種崇古守舊的傳統中脫穎而出,而以堅決的態度,發揮創造未來的倔強精神。贏政大帝正是這種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最勤勞的帝王之一,不分晝夜地為他的帝國服務。 在政府組織上,贏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范,使得以後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裡作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秦政府跟周政府大大的不同,周政府不過是一個國王親屬和大部落酋長們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則是真正的中央 集權的政治機構。在皇帝之下設立宰相,宰相之下設立九卿——九位部長級官員. 秦政府的組織精神,是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互不統攝。政府跟軍事不結合,可避免皇帝的權力被剝奪。監察權是皇帝的耳目,它主要目的在查看官吏和人民是 否效忠或是否盡職。 九卿的官制,是秦政府的又一發明,我們在括弧中所注釋的現代官稱,實際上並不恰當,但不如此便無法加強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員和宮廷官員,在秦王朝時還無法劃分。所有官員都為皇帝做私事,也同時為國家做公事。這就跟現代若干獨資經營的 小店鋪,與老闆家庭之間,無論財務和管理,往往混合為一的情形一樣。到了後來,為皇帝辦私事的官員另成一個宮廷系統,九卿才成為政府系統。歷代王朝中央政府的組織雖不斷有變化,但九卿的官稱不變,一直保持兩千餘年,直到二十世紀,才隨著帝王制度的消滅而消滅。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問題,假設現在某一個國家,把地球上所有的其他國家都用武力征服,成立一個強有力的世界政府,它最迫切的政治措施將是什麼?這正是贏政大帝在紀元前三世紀八十年代所面臨的課題,他為了鞏固他的帝國所從事的努力人概分為兩個項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其一開鑿運河和建築公路。除了靈渠運河外,秦政府又在黃河跟淮河的支流穎水之間,開鑿另一條同樣重要的運河,即鴻溝運河,也即現在的賈魯河,它接連黃河跟淮河,再從淮河轉入長江,航運灌溉,都有高度價值。公路從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作輻射形狀,直達各郡,北到遼東郡(遼寧遼陽),南到長沙都(湖南長沙),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全國。公路寬五十步,每隔十米,即種植一棵松樹或柏樹,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林蔭大道,構成「條條大路通咸陽」的壯觀,不僅有利於武裝部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 其二統一文化和度量衡制度。各封國和各王國經過長期間的政治獨立,猶如西方羅馬帝國崩裂後的歐洲一樣,每一個國家都發展成為一個文化的和經濟的社會單元,互不相同。齊王國寫出的字與楚王國寫出的字不一樣,韓王國的升斗跟燕王國的升斗不一樣,趙玉國的里程也跟魏王國的里程大大的差異。各國車輛,各有寬度,也就是說,車輛只能在本國行駛,一出國境,因為不能合轍的緣故,寸步難行。贏政大帝要求把這些全部劃一,首先他下令採用一種新文字,也就是一種簡體字,把周王朝及六個王國所使用的那些繁雜而又互相差異的字體,簡化為一種「小篆」——以後更再進一步的簡化為「隸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改革,使原來十分笨重的文字,變為靈活,是中國文化最大的一項躍進。其次贏政大帝規定標准長度(度),標准容量(量)和標准重量(衡)。從此在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完全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❾ 新中國創造的第一有哪些
包括:
新中國科教史上的第一
新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
新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
中國人生活中的31個第一
《義勇軍進行曲》的四個第一
鐵路的第一
80項「中國製造」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100個中國電影第一
中國在奧運史上的第一
新中國電影的第一
人民海軍歷史上的第一
當代將軍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