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一共有多少帝王諸侯

中國一共有多少帝王諸侯

發布時間:2022-09-12 07:14:51

⑴ 中國有多少個皇帝

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1、秦始皇嬴政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帝制朝代。

在位時,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1)中國一共有多少帝王諸侯擴展閱讀: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帝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30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80歲的皇帝有五位: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89)、梁武帝蕭衍(86)、則天大聖皇帝武曌(82)、宋高宗趙構(81)和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80)。

⑵ 中國究竟有多少帝王諸侯

1、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2、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史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皇帝」簡稱「皇」或「帝」。

⑶ 歷史上中國一共有多少個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494位皇帝。「皇帝」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21年,即秦朝秦始皇嬴政「一掃六國」時。從秦始皇嬴政稱「皇帝」開始,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清朝溥儀退位結束,共經過了2132年,前後共歷經了83個封建王朝。其中,五代十六國時期是更換皇帝最多的一個時期,共計更換了78位皇帝。

資料拓展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完整制度的封建王朝。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者為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⑷ 中國有多少個朝代有諸侯的

可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恭供多佳鼙簧俄偽藩鐮,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
「王」。
而每個王朝都分封有諸侯,所以中國有多少個朝代有諸侯的?83個。

⑸ 中國有多少個朝代有諸侯的

可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

「王」。
而每個王朝都分封有諸侯,所以中國有多少個朝代有諸侯的?83個。

⑹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朝代 君主都分別是誰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享年89歲(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計年不準確,故不計);壽命最短的帝王是東漢殤帝劉隆,2歲即亡。 查看文章 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2007-11-13 17:35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歷代王朝中,延續最久的是周朝,共800餘年(西周300餘年,東周515年);存在時間最短暫的是北遼,均僅一年多。

⑺ 中國歷經24個朝代,你知道總共有多少個帝王么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在這些皇帝中,我比較喜歡的是:贏政、劉邦、李世民、武則天、康熙。

⑻ 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帝,王,候,朝代.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五帝】 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②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③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④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⑤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夏朝的歷代國君 啟(前2025年---前2016年) 太康(前2015年---前1987年) 仲康(前1986年---前1974年) 相(前1973年---前1946年) 少康(前1905年---前1885年) 杼(前1884年---前1868年) 槐(前1867年---前1842年) 芒(前1841年---前1824年) 泄(前1823年---前1808年) 不降(前1807年---前1749年) 扃(前1748年---前1728年) 廑(前1727年---前1707年) 孔甲(前1706年---前1676年) 皋(前1675年---前1665年) 發(前1664年---前1654年) 桀(前年---前1600年) 商朝歷代國王 契(前2257年---前?) 昭明(前?---前?) 相土(前?---前?) 昌若(前?---前?) 曹(前?---前?) 冥(前?---前?) 商高祖(王亥) (前?---前1972年) 王恆(前1971年---前?) 上甲微 (前?---前?) 報乙(前?---前?) 報丙(前?---前?) 報丁(前?---前?) 示壬(前?---前?) 商夔宗(示癸) (前?---前?) 商太祖(商湯) 子天乙 (前?---前1589年) 商代王(太乙) (前1588年---前1588年) 1年 商哀王(外丙) 子勝 (前1588年---前1587年) 2年 商懿王(仲壬) 子庸 (前1586年---前1583年) 4年 商太宗(太甲) 子至 (前1582年---前1571年) 12年 商昭王(沃丁) 子絢 (前1570年---前1542年) 29年 商宣王(太庚) 子辯 (前1541年---前1517年) 25年 商敬王(小甲) 子高 (前1516年---前1500年) 17年 商元王(雍己) 子密 (前1499年---前1487年) 13年 商中宗(太戊) 子伷 (前1486年---前1412年)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 子庄 (前1411年---前1401年) 11年 商思王(外壬) 子發 (前1400年---前1386年)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 子整 (前1385年---前1377年) 9年 商穆王(祖乙) 子滕 (前1376年---前1358年) 19年 商桓王(祖辛) 子旦 (前1357年---前1342年) 16年 商僖王(沃甲) 子逾 (前1341年---前1337年) 5年 商庄王(祖丁) 子新 (前1336年---前1328年) 9年 商頃王(南庚) 子更 (前1327年---前1322年) 6年 商悼王(陽甲) 子和 (前1321年---前1315年) 7年 商世祖(盤庚) 子旬 (前1314年---前1273年) 42年 商章王(小辛) 子頌 (前1272年---前1270年) 3年 商惠王(小乙) 子斂 (前1269年---前1260年) 10年 商高宗(武丁) 子昭 (前1259年---前1201年) 59年 商後平王(祖庚) 子躍 (前1200年---前1190年) 11年 商世宗(祖甲) 子載 (前1189年---前1157年) 33年 商甲宗(廩辛) 子先 (前1156年---前1153年) 4年 商康祖(庚丁) 子囂 (前1152年---前1145年) 8年 商武祖(武乙) 子瞿 (前1144年---前1110年) 35年 商匡王(文丁) 子托 (前1109年---前1097年) 13年 商德王(帝乙) 子羨 (前1096年---前1076年) 21年 商紂王(帝辛) 子壽 (前1075年---前1046年) 30年 西周 君主 姓名 在位時間 周文王 姬昌 (公元前1106年至公元前1057年) 50年 周武王 姬發 (公元前1056年至公元前1043年) 14年 周公旦 姬旦 (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36年) 攝政7年 周成王 姬誦 (公元前1035年至公元前1021年) 15年 周康王 姬釗 (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996年) 25年 周昭王 姬瑕 (公元前995年至公元前977年) 23年 周穆王 姬滿 (公元前976年至公元前922年) 55年 周共王 姬繄扈(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23年 周懿王 姬囏 (公元前899年至公元前892年) 8年 周孝王 姬辟方(公元前891年至公元前886年) 6年 周夷王 姬燮 (公元前885年至公元前878年) 8年 周厲王 姬胡 (公元前877年至公元前841年) 37年 共和伯 姬和 (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 攝政14年 周宣王 姬靜 (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2年) 46年 周幽王 姬涅 (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 11年 東周王系表 春秋時期(20位): 周平王 姬宜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 周桓王 姬林(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 周莊王 姬佗(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周厘王 姬胡齊(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年) 周惠王 姬閬(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 周襄王 姬鄭(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年) 周頃王 姬壬臣(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 周匡王 姬班(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年) 周定王 姬瑜(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 周簡王 姬夷(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年) 周靈王 姬泄心(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 周景王 姬貴(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年) 周悼王 姬猛(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 姬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周元王 姬仁(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年) 周貞定王 姬介(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 姬去疾(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 姬叔(公元前441年) 周考王 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周威烈王 姬午(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年) 戰國時期(5位): 周安王 姬驕(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年) 周烈王 姬喜(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年) 周顯王 姬扁(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 周慎靚王 姬定(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年) 周赧王 姬延(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惠王 姬傑(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49年) 秦 1、秦仲——2、庄公——3、襄公——4、文公——5、寧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19、厲公——20、躁公——21、懷公——22、靈公——23、簡公——24、惠公——25、出子——26、獻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31、孝文王——32、庄襄王——33、秦始皇——34、二世(胡亥)--35、子嬰 始皇帝: 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 公元前210年 二世:秦始皇二十七(七月) 210年~ 二世三年 公元前207年 子嬰:二世二年(八月) 207年~ 二世三年(十月) 公元前206年 漢朝皇帝世系表 西漢(前206——公元8)附玄漢(公元23——公元25) ⑴(1)漢高帝劉邦 │ ———————————————— ││ ⑵(2)漢惠帝劉盈 (5)漢文帝劉恆 ││ ————————│ │││ ⑶(3)漢少帝劉恭 (4)漢少帝劉弘 (6)漢景帝劉啟 │ ————————————————————————— ││ ⑷(7)漢武帝劉徹 長沙定王劉發 ││ ——————————————————│ ││││ ⑸ 戾太子劉據 昌邑哀王劉髆 (8)漢昭帝劉弗陵 舂陵節侯劉買 │││ ⑹ 史皇孫劉進 (9)昌邑王劉賀 舂陵戴侯劉熊渠 ││ ⑺(10)漢宣帝劉詢 蒼梧太守劉利 ││ ————————————————————————│ │││ ⑻(11)漢元帝劉奭 楚孝王劉囂 劉子張 │││ —————————————————││ │││││ ⑼(12)漢成帝劉驁 定陶王劉康 中山王劉興 廣成侯劉勛 (16)更始帝劉玄 │││ ⑽(13)漢哀帝劉欣(14)漢平帝劉衎 廣成侯劉顯 │ ⑾(15)漢儒子劉嬰 東漢(25——220) 西漢景帝 ┄┄┄ 長沙王劉發 ┄┄┄(1)漢光武帝劉秀 ———(2)漢明帝劉庄 ———(3)漢章帝劉炟 ┐ 25—57 58—75 76—88 │ │ ┌———————————————————————————————————————————————————————┘ │ ├—(4)漢和帝劉肇 ———(5)漢殤帝劉隆 │ 89—105 106 │ ├— 清河王劉慶 ———(6)漢安帝劉祜 ———(8)漢順帝劉保 ———(9)漢沖帝劉炳 │ 107—125 126—144 145 │ ├— 濟北惠王劉壽 ———(7)漢少帝劉懿 │ 125 │ ├— 千乘貞王劉抗 ——— 樂安夷王劉寵 ——— 渤海孝王劉鴻 ———(10)漢質帝劉纘 │ 146 │ └— 河間孝王劉開 —┬— 蠡吾侯劉翼 ———(11)漢桓帝劉志 │ 147—167 │ └— 解瀆亭侯劉淑 ——— 解瀆亭侯劉萇 ———(12)漢靈帝劉宏 —┬—(13)漢少帝劉辯 168—189 │ 189 │ └—(14)漢獻帝劉協 189—220 [編輯本段]11、漢朝紀元表 西漢( 公元前 206 - 公元 25 ) 包括王莽( 公元 9 - 23 )和更始帝( 23 - 25 )。 帝王 廟號 年號 元年的干支 公元紀年 高帝(太祖)(劉邦) (12) 乙未 前206 惠帝(劉盈) (7) 丁未 前194 高後(呂雉) (8) 甲寅 前187 文帝(太宗)(劉恆) (16) 壬戌 前179 (後元)(7) 戊寅 前163 景帝(劉啟) 無(7) 乙酉 前156 (中元)(6) 壬辰 前149 (後元)(3) 戊戌 前143 武帝(世宗)(劉徹) 建元(6) 辛丑 前140 元光(6) 丁未 前134 元朔(6) 癸丑 前128 元狩(6) 己未 前122 元鼎(6) 甲子 前117 元封(6) 辛未 前110 太初(4) 丁丑 前104 天漢(4) 辛巳 前100 太始(4) 乙酉 前96 征和(4) 已丑 前92 後元(2) 癸巳 前88 昭帝(劉弗陵) 始元(7) 乙未 前86 元鳳(6) 辛丑八 前80 元平(1) 丁未 前74 宣帝(中宗)(劉詢) 本始(4) 戊申 前73 地節(4) 壬子 前69 元康(5) 丙辰 前65 神爵(4) 庚申三 前61 五鳳(4) 甲子 前57 甘露(4) 戊辰 前53 黃龍(1) 壬申 前49 元帝(高宗)(劉奭[shì]) 初元(5) 癸酉 前48 永光(5) 戊寅 前43 建昭(5) 癸未 前38 竟寧(1) 戊子 前33 成帝(同宗) (劉驁[ào]) 建始(4) 己丑 前32 河平(4) 癸巳三 前28 陽朔(4) 丁酉 前24 鴻嘉(4) 辛丑 前20 永始(4) 乙巳 前16 元延(4) 己酉 前12 綏和(2) 癸丑 前 8 哀帝(仁宗)(劉欣) 建平(4) 乙卯 前 6 元壽(2) 己未 前 2 平帝(元宗)(劉衎[kàn] 元始(5) 辛酉 1 孺子嬰(王莽攝政) 居攝(3) 丙寅 6 初始(1) 戊辰十一 8 [新]王莽 始建國(5) 己巳 9 天鳳(6) 甲戌 14 地皇(4) 庚辰 20 更始帝(劉玄) 更始(3) 癸未二 23 東漢( 公元 25 - 公元 220 ) 帝王年號 元年的干支 公元紀年 光武帝(世祖)(劉秀) 建武(32) 乙酉六 25 建武中元(2)丙辰四 56 明帝(顯宗)(劉庄) 永平(18) 戊午 58 章帝(肅宗)(劉炟[dá]) 建初(9) 丙子 76 元和(4) 甲申八 84 章和(2) 丁亥七 87 和帝(穆宗)(劉肇[zhào] 永元(17) 己丑 89 元興(1) 乙巳四 105 殤[shāng]帝(劉隆) 延平(1) 丙午 106 安帝(恭宗)(劉祜[hù]) 永初(7) 丁未 107 元初(7) 甲寅 114 永寧(2) 庚申四 120 建光(2) 辛酉七 121 延光(4) 壬戌三 122 順帝(敬宗)(劉保) 永建(7) 丙寅 126 陽嘉(4) 壬申三 132 永和(6) 丙子 136 漢安(3) 壬午 142 建康(1) 甲申四 144 沖帝(劉炳[bǐng]) 永憙(嘉)(1) 乙酉 145 質帝(劉纘[zuǎn]) 本初(1) 丙戌 146 桓帝(威宗)(劉志) 建和(3) 丁亥 147 和平(1) 庚寅 150 元嘉(3) 辛卯 151 永興(2) 癸巳五 153 永壽(4) 乙未 155 延熹(10) 戊戌六 158 永康(1) 丁未六 167 靈帝(劉宏) 建寧(5) 戊申 168 熹平(7) 壬子五 172 光和(7) 戊午三 178 中平(6) 甲子十二 184 少帝(劉辨) 光熹(1) 己巳四 189 昭寧(1) 己巳八 189 獻帝(劉協) 初平(4) 庚午 190 興平(2) 甲戌 194 建安(25) 丙子 196 延康(1) 庚子三 220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奐 廟號 謚號 封號 名字 在位時間 無 高皇帝(世祖追封) 無 曹騰 無 太皇帝(世祖追封) 無 曹嵩 太祖(世祖追封) 武皇帝(世祖追封) 無 曹操 高祖(世祖) 文皇帝 無 曹丕 (魏國建立者,220年稱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無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無 魏哀帝齊王(厲公) 昭陵縣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無 廢帝 高貴鄉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元皇帝(西晉追封) 元皇帝 陳留王 曹奐 (260-265 在位6年) 季漢皇帝 廟號 謚號 封號 名字 在位時間 無 漢昭烈帝 蜀先主 劉備 (開國皇帝221-223 在位2年) 無 孝懷皇帝 蜀後主 劉禪 (223-263 在位41年) 孫吳4帝 孫權 孫休 孫亮 孫皓 廟號 謚號 封號 名字 在位時間 始祖 武烈帝(孫權追封) 無 孫堅 無 長沙桓王(孫權追封) 無 孫策 太祖 大皇帝 無 孫權 (開國皇帝229~252 在位23年) 無無 會稽王 孫亮 (252-258 在位6年) 無 景皇帝 無 孫休 (258-264 在位6年) 無 文皇帝(孫皓追封)無 孫和 無無 烏程候 孫皓 (264~280 在位17年) 晉 晉武帝司馬炎(廟號世祖)(236-290) 265年稱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馬炎,司馬昭的長子,265年,司馬炎即晉王。逼迫曹奐禪位,建立晉朝,280年,攻下建業,吳國滅亡,完成了統一事業。 晉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晉宮內宮女萬人以上,並造成社會風氣荒淫奢侈,有「王愷,石崇鬥富」。司馬炎死於290年,時年55歲。 晉惠帝司馬衷(259-306) 290年即位,在位17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馬衷是一個白痴。即位後,無力理政,發生諸王為爭奪最高統治權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馬衷死於306年,時年48歲。 晉懷帝司馬熾(284-313) (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 懷帝,晉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馬熾繼承了惠帝的爛攤子,並無雄才大略。312年,匈奴軍進攻洛陽,晉懷帝被俘,次年被殺。時年 30歲。 晉愍帝司馬鄴(300-317) (313-316)在位,在位4年 司馬鄴,晉武帝孫,吳孝王司馬晏的兒子。司馬鄴即位時才13歲。,由琅邪王司馬睿,南陽王司馬保輔政。匈奴劉曜進攻長安,愍帝投降,受盡侮辱,317年被殺,時年18歲。 晉元帝司馬睿(276-322) 311年建立政權,317年稱帝,在位6年 元帝司馬睿,琅邪王司馬覲的兒子。晉懷帝任命他為鎮東大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軍事,西晉滅亡後,司馬睿稱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稱東晉。元帝即位後,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時年47歲。 晉明帝司馬紹(298-325) 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馬紹,元帝長子,從小就聰明伶俐,即位後,鞏固了東晉的統治。死於325年,時年27歲。 晉成帝司馬衍(321-342) 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成帝司馬衍,明帝長子。即位時5歲。死時22歲。 晉康帝司馬岳(322-344) 342年即位,在位3年 康帝司馬岳,明帝的兒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時年23歲。 晉穆帝司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357年去帝號,兩年後恢復 穆帝,康帝子,即位時才2歲,死於361年,時年19歲。 晉哀帝司馬丕(341-365) 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馬丕,成帝長子,迷信黃老之術,常服長生不老之葯,服食過量而死,時年25歲。 晉廢帝司馬奕(342-386) (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 司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將軍桓溫所廢,死於386年,時年45歲。 晉簡文帝司馬昱(321-372) 371年即位,在位1年 司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會稽王,371年,被桓溫擁立為帝。在位1年死,時年53歲。 晉孝武帝司馬曜(352-396)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孝武帝,簡文帝第三子。383年,與前秦有「淝水之戰」,在謝安領導下,大敗前秦軍。謝安死後,社會矛盾逐漸尖銳。加上,孝武帝「溺於酒色」,時政治腐敗。孝武帝死於396年,時年45歲。 晉安帝司馬德宗(382-418) 396年即位,在位23年 安帝,孝武帝長子,即位後,發生內亂,國勢日衰,安帝沒有什麼政治才能,418年,被劉裕所殺。時年37歲。 晉恭帝司馬德文(386-421) (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廢,421年被殺,時年36歲。 下邊我不一一列舉了,自己看看漢語字典後邊的歷史年代表吧.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一共有多少帝王諸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5億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86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在哪裡查看 瀏覽:388
中國科學怎麼樣 瀏覽:87
中國的老年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瀏覽:491
英國中國海運什麼線路 瀏覽:490
為什麼美國斬首伊朗將軍 瀏覽:65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9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40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69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20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5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21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4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7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