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涼山是哪個省的啊
四川省。
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駐西昌市,是四川省的21個地級行政區之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與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與雲南省相望,東臨雲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西連甘孜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全市6.04萬平方公里 ,下轄2個縣級市,14個縣,1個自治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涼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4858359人。
地形地貌
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大地構造位於中國東部穩定區和西部活動區的結合部,地質構造復雜。境城地貌極其復雜多樣。涼山地處川西南橫斷山系東北緣,界於四川盆地和雲南省中部高原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高,南部低。
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嶇,峰巒重迭,氣勢雄偉,河谷幽深,壁垂千仞,高差懸殊。山脈多呈南北走向,嶺谷相間,從東至西主要有小涼山、大涼山、小相嶺、螺髻山、氂牛山、錦屏山、柏林山、魯南山等山脈。
這些山脈分別屬於大小涼山山系、小相嶺—魯南山山系和大雪山山系。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如柏林山4111米、小相嶺4500米、碧雞山4500米、黃茅埂4035米、螺髻山4358米。貢嘎山系的木里夏俄多季峰海拔5958米,是州內的最高山峰。涼山地貌復雜多樣,地貌類型齊全,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水域等。
⑵ 四川涼山自治州位於西安什麼方向
一、涼山州在西安的西南方向
二、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全市下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862.75萬,其中城鎮人口626.44萬。
三、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幅員面積6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473.04萬人,境內有漢、彝、藏、蒙古、納西等10多個世居民族。全州轄1市16縣,其中木里為藏族自治縣。
⑶ 涼山在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別名涼山州,四川省轄自治州,中國四川的21個地級行政區之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處於中國東部地台區和西部地槽區分界部位、太平洋構造域與特提斯構造域交接部,地處川西南橫斷山系東北緣,界於四川盆地和雲南高原之間。
截止2022年2月28日,下轄15縣2市,全州幅員6.04萬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涼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4858359人。
涼山的特點
涼山州秦漢以前稱古邛都國或邛都部落,漢稱越嶲郡,隋唐稱嶲州,南詔稱建昌府,元稱羅羅斯宣慰司,明為四川行都司,清稱寧遠府,民國稱寧屬;1950年,涼山解放;1952年,涼山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6年,民主改革實行,涼山「一步跨千年」由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78年,國務院決定撤銷西昌地區建制,將西昌地區所屬西昌、德昌、會理、會東、寧南、冕寧、鹽源、木里等縣並入涼山彝族自治州。
自此涼山邁入新的發展時期。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東北分別與宜賓、樂山兩市接壤,北連雅安、甘孜兩地區,南與攀枝花市毗鄰,東、南、西還與雲南省相連接,全州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
⑷ 涼山在中國的什麼方向
涼山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
⑸ 四川大涼山彝族在哪裡
涼山彝族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北分別與宜賓、樂山兩市接壤,北連雅安、甘孜兩地區,南與攀枝花市毗鄰,東、南、西還與雲南省相連接。
截至2014年,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涼山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155357人,佔47.55%;少數民族人口為2377452人,佔52.45%;其中:彝族人口為2226755人,佔49.13%。
(5)涼山州位於中國哪個方向擴展閱讀:
1952年10月1日建涼山彝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州,1978年西昌地區並入。境內多高原山地,著名的有涼山。雅礱江流貫西部,金沙江、大渡河流經南北邊境。
水力和森林資源豐富。礦產有煤、鐵、銅等。農產有玉米、稻、蕎麥、圓根等。畜產以「建昌馬」、「建昌鴨」馳名。特產蟲草、天麻、貝母、黨參、麝香、白蠟等。有機械、電力等工業。境內有成昆鐵路縱貫。
涼山自古以來就是通往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里設置郡縣進行管理。
⑹ 涼山在中國的什麼方向
涼山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大雪山東南分支。西北方為大、小相嶺,東南方隔金沙江與五蓮峰相望,東北方沒入四川盆地。海拔2000~4500米,為金沙江、馬邊河的分水嶺。以黃茅埂為界,東為小涼山,西為大涼山。富林、礦資源。
三國時期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一舉平息南中叛亂,其間發生了廣為流傳的六擒七縱孟獲的故事。據學者研究,史籍上確有「七縱七擒」一語,但僅此而且,記載相當粗略。後來《三國演義》以4萬多字的篇幅,淋漓盡致地加以描寫,進行驚人的藝術加工,以致婦孺盡知。一些彝族老人至今仍尊稱諸葛亮為孔明先生。諸葛亮南征的涼山遺跡,多年來也傳說種種。
蜀漢的「南中」漢代稱為「西南夷」,主要包括今雲南、貴州西部和四川西南一帶。東漢時南中設有四郡:永昌郡(行政中心在今雲南保山)、益州郡(行政中心在今雲南晉寧)、越嶲郡(行政中心在今四川西昌)、牂牁郡(行政中心在今貴州黃平)。越嶲郡轄地為:今涼山州、攀枝花市、宜賓地區的屏山以及雲南省的麗江地區和楚雄州的大姚、永仁。當時,蜀國對吳作戰失敗,加之劉備一死,建興一年(223年)南中諸郡相繼發生叛亂。先是益州郡大姓豪強雍闓殺了蜀國派去的太守正昂,牂牁郡丞朱褒遙相呼應。越嶲郡的叟帥(少數民族首領)高定也在殺了郡將焦璜後「舉郡稱王以叛」。
為安定後方,以圖中原,諸葛亮子速興三年春〔225年3月)親自率軍南征。兵分三路:馬忠率領東路軍,由川南僰道直驅牂牁,進攻朱褒;李詼率領中路軍攻打益州郡,襲取雍闓、孟獲的老巢。諸葛亮則親統西路大軍,作為南征的主力從成都出發去安上(今屏山),會同當時住在安上的越雋太守龔祿,再取水路入越雋。約定三路兵馬最後會師於益州郡之滇池。諸葛亮出發時,曾任越雋太守、熟悉市中情況的馬謖送至數十里外,最後言之掙掙:「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長治久安之效」。諸葛亮聽了連連點頭,這一戰略思想後來貫穿南征始終,一直為後世稱道。
南征出兵不久,從滇東率兵西上援助高定的雍闓,因到遲了一步引起高定的懷疑,被高定部下殺死,於是孟獲代替了雍闓。諸葛亮抓住時機,縱兵奮擊,於卑水(今昭覺)與高定決戰,斬了高定,收復了越雋郡。接著,五月渡滬(金沙江),乘勝追擊逃回益州郡的孟獲、孟獲在盤江上游(今曲靖段)和諸葛亮展開決戰,一戰即被捉住。諸葛亮決心對這位深得夷、漢所服的孟獲實行攻心,使其心服,真心歸順。於是,布列營陣,引著孟獲參觀了一番之後,問道;「此軍如何」孟獲回答:「原本不知你們的虛實,所以打了敗仗。今天承蒙賜觀營陣,也不過如此,若是放我回去整兵再戰打敗你們也不難。」諸葛亮果然放了他。就這樣,一連捉了七次,放了六次,最後一次「亮猶譴獲」,孟獲心悅誠服地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整個南征,從出兵算起,最多不過半年時間。南中安定後,孟獲升遷到蜀漢中央任御史中丞,負責監察朝廷官吏,職權很大。
諸葛亮統率西路大軍,「五月渡瀘」前在涼山的具體活動,史籍語焉不詳、因此,諸葛亮南征的涼山遺跡,雖傳說甚多,但依據甚少,盡管這樣,從中仍可領略古代征戰的境況,了解後世對諸葛亮的崇敬。
涼山現有四處諸葛城,三處孔明寨(堡)和六處孟獲城。西昌諸葛城,位於西昌市30里古驛道上,舊名崩土坎,後稱經久坎、經久鄉。城濱安寧河,今猶有殘跡。據《元和志》、《明志》和《四川通志》載,這是諸葛亮在越雋郡所築最大土城,周長近3里。越西諸葛城,亦稱奴諾城,據《四川通志》,位於越西城北17里,是諸葛亮在越西築的第一城。冕寧諸葛城.共兩處。地方誌記載,一處在冕寧縣南3里或縣東南80里,是諸葛亮入越雋嶲所築第二城。按志書載,在今滬沽與漫水灣間,現已無跡可尋。另一處在冕寧城南五里山上,早廢。孔明寨會理有兩處,一處在會理東北80里,是諸葛亮南征設置的營寨,至今其名猶存。《會理州志》曾有記載。其地是一小峽谷,白果灣河與驛道(今為川滇公路)自谷底穿過,形勢險要。另會理城南10里周家村對面山頭還有一個孔明寨(又名諸葛寨)、營棚壕塹清朝時猶存。孔明堡,在今雷波縣馬湖鄉南部,南征故道西段,兩水之間的一山崗上,當地傳說是諸葛亮南征軍的大本營所在,亦名中山堡。《三國志》載,諸葛亮「欲俟定軍眾集合並討之」即等待高定兵力集中到卑水後一齊殲滅。六處孟獲城,即:西昌「都司城南二里」《明統志》;冕寧縣東30里馬鞍山;冕寧拖烏菩薩崗對面山頭,據說至今仍可見水柵欄等遺跡;美始縣境北部;鹽源打沖河西岸;會理雲甸鄉境,或巴松溝、天寶山。除西昌城南的一處外,其餘實際是叟帥高定所築,孟獲並未到過這些地方。
南征故道,即諸葛亮自安上入越雋郡馬湖的道路,在今雷波縣馬湖東北金沙江岸。這是過去從宜賓一帶進出涼山的唯一通道,長約30公里。現在仍有多處殘存。路蜿蜒於懸崖絕壁上,有些自岸隙間鑿出,下臨滔滔江流,形如棧道,陡窄難行。雷波一帶有許多南征傳說,有的方誌中亦有記載,流傳較廣的有:中田鄉沙灣村或普口鄉雙龍橋有一地名叫倒馬坎,諸葛亮至此時馬失前蹄,險些喪命。大陷槽、聚獸坡、藤甲岩.都是諸葛亮與孟獲兩軍爭戰之處。大陷槽壁立千仞,中有狹道,是諸葛亮火燒孟獲藤甲兵處。為記大陷槽戰事,後人於懸崖上鐫刻了「龍湖雄關」四個蒼勁的大字。葫蘆山,是益獲老家、孟軍大本營。百合谷是孟獲之弟孟優所住山寨。孔明打卦石,是諸葛亮擒縱孟獲時占卜吉凶處。
啞泉、聖泉。《三國演義》描述,蜀軍至此謁而飲之皆失聲,故名啞泉。有兩處,其一在冕寧瀘沽東五里。據《寧遠府志》說,原在泉側立有一碑,上刻「此處啞泉不可飲」六字。其二在雷波,《四川通志》稱:「在小涼山十五里,至今穴存焉,人食之皆失聲」,現已無法尋找。聖泉,《越嶲廳志》載在廳境河南站雲嵩寺。蜀軍飲啞泉失聲後,孟獲之兄益節指引,以此泉水解之。
五月波瀘處,有東、中、西三地之說。東渡,在今寧南華彈。此系古渡口,昔多瘴癘,去益州郡治滇池縣(今雲南晉寧縣東)最捷。中渡,在今會理通安鎮,即紅軍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此系越雋與益州郡間的主要渡口。西渡,在今會理西南龍街渡,該渡是蜀漢時會理與大姚間正道。
⑺ 涼山屬於什麼方向
涼山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大雪山東南分支。西北方為大、小相嶺,東南方隔金沙江與五蓮峰相望,東北方沒入四川盆地。海拔2000~4500米,為金沙江、馬邊河的分水嶺。以黃茅埂為界,東為小涼山,西為大涼山。富林、礦資源。
⑻ 涼山屬於什麼方向
摘要 您好,涼山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大雪山東南分支。西北方為大、小相嶺,東南方隔金沙江與五蓮峰相望,東北方沒入四川盆地。海拔2000~4500米,為金沙江、馬邊河的分水嶺。以黃茅埂為界,東為小涼山,西為大涼山。富林、礦資源。
⑼ 四川涼山屬於東南方向嗎
西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