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崛起的優勢在哪裡

中國崛起的優勢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13 04:59:01

㈠ 黨的十八大會議提出兩個一百年,中國崛起根本優勢在哪裡

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在於:
1、我們國家的人才儲備足以支撐任何偉大的事業,但關鍵,是如何將這些潛在的能力整合起來,如何讓人才的儲備變成現實的力量,讓其升級。這需要最高決策層的魄力、眼光和韌性,以及爭取相當長時間的國內和平與政治連續性。
2、我們有足夠完善的工業體系,人才儲備使我們的工業體系有升級的可能, 也使我們擁有在新的領域引領世界潮流的潛力。
3、我們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這個市場可以使我們的工業體系有足夠的培育與成長空間,是其母體與根據地。
4、我們有足夠的歷史與文化支撐,這個因素大家現在沒有足夠注意,反而在肆意破壞和污衊。
5、我們完全可以發展出全新的政治體系, 目前以民主、自由為旗號的普世口號作為政權道德基礎的體系,已經顯示出其虛偽性質,並且這套理論是從西方的思想源頭逐步演化過來的。
6、我們有足夠保衛最低限度安全的武裝力量。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意願,我們可以發展出影響世界的軍事力量,為我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護航。

㈡ 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在哪裡

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是制度優勢,主要表現為:其一,中國共產黨擁有組合和動員人民群眾的強大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把中國現有的資源,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整合起來,為中國的發展所用,為人民所用。其二,堅持群眾路線,立足基層,進行民主決策的能力。這尤其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決策機制的優越性。決策機制的基礎是群眾路線,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當今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在中央與基層群眾之間運行的高效靈活的決策機制。其三,中國共產黨以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執行能力。由於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最基層的廣大群眾一邊,方才保證了各機構、各地區朝著社會主義道路和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前進。對於共產黨人將理想轉化為現實的能力,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曾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中國制定的目標非常具有挑戰性,絕非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但是中國是一個『言必行』的國家。中國的情況是,一旦制定了目標,它就會信守承諾,直至最後實現目標。」其四,「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論與方法。「摸著石頭過河」是要使改革有利於經濟調整,也有利於改革本身。改革之「河」的對岸,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宏觀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石頭」的標準是發展、穩定;根據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確定改革的力度,選擇、調整改革的戰術、戰略、步驟。
(《人民論壇》2011年7月)
詳見: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19/201109/t20110929_113977.htm

㈢ 中國相對其他國家來說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中國的人口資源,是中國最大的優勢。美國是3億人,歐盟是5億人。中國13億人比歐美的總人口還要多出5億人。中國的崛起相當於整個歐美國家的崛起,中國的市場相當於整個歐美的市場。如此多的人口,一個國家便是一相巨無霸的大市場,可以確保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受困於歐美國家。中國最大的優勢是政治制度
中國的政治可以確保專家治國,避免了完全民主的盲目性。 仔細想來,幾個大國相比,中國的優勢主要在於政治制度和人口規模。美國的優勢是軍事和科技。俄國的優勢是能源。如果中國放棄這種政治制度的優勢,可能便沒有什麼優勢。
中國的政治優勢還體現在,全國上下一心,各省可以統一號令。整個國家是一個目標一致,紀律一致,命令一致的整體。全國一盤棋。今年初戰勝雪災和五月份的抗震救災,就體現了這種優勢。
而西方多是聯邦制,地方各自為政,政黨天天斗爭,很難形成統一號令。完全是一盤散沙。美國的救市方案,本以為很容易在眾議院通過,結果第一次沒有通過。國家面臨很大災難,但總有一些人,關心的是政治斗爭而不是拯救美國。在如此大災面前,仍然不能團結一心拯救美國。
中國的政治優勢還體現在確保社會不會發生大動亂。不會出現民族分裂。
中國的政治優勢還體現在人的觀念上。務實,高效,靈活多變。
在中國沒有變不了的事情。從改革開放前,到改革開放後,如此大的體制、思想、利益的大轉變,如是在其它國家,可能要經歷上百年,要流很多血。在中國說變就變了。有人批評中國是威權政治,這大概就是威權政治的好處。

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民意綁架了政府。而民意注重的是個人利益,短期利益,眼前的事情。民意不可能體現全局利益,長遠利益。因此西方的民主政治,不可能著眼於長遠的事情。很多關系全局利益的事情,因為可能傷害了少數人的利益,便被耽誤,或是實行不成,比如城市建設經常受制於釘子戶。美國的救市政策在眾議院沒有通過,也是這個問題。
前面說,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民意綁架了政府,後面還應再加一句,局部利益可以綁架全局利益。
西方的政治體制從本質上來說,是重眼前不重長遠,重局部不重全局,重個體不重全體。
中國人重集體主義,西方人重個人主義。西方的政治是一盤散沙,中國的政治是團結一致。團結才有力量。這就是中國政治優勢的根本所在。

㈣ 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是什麼

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如下:

1、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

經濟發展韌性好,是指經濟發展的調整適應能力強,並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遇到困難和風險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較快地恢復正常狀態。

2、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有平穩增長的廣闊空間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是因為支撐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各項條件是充分有力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一是市場資源空間廣闊。經過了新中國70年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洗禮,我國形成了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龐大市場空間: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8億網民、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1億多個市場主體,這些動輒數以億計的市場資源和空間,就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重要競爭優勢。

二是內需潛力持續旺盛。消費方面,按世界銀行劃分標准,我國有4億多人處於中等收入階段,隨著消費環境的改善和優質供給的跟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潛力,特別是居民消費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推進,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創新活力。

3、中國經濟發展迴旋餘地大,具有戰略縱深

中國經濟迴旋餘地大,主要表現是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明顯,經濟發展的進退空間巨大。

一是發展空間大,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地區發展梯度明顯。隨著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入推進,將不斷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加快培育新的區域增長極。

二是產業門類齊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工業領域的持續努力,為改革開放後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攻堅克難,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大國、製造業大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且產業鏈條非常完備。

三是宏觀調控餘地大,市場經濟需要適時適度逆周期調節和相機抉擇,我國政府宏觀調控「工具箱」里尚有較多政策儲備,可供選擇的工具較多。既能夠打「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4)中國崛起的優勢在哪裡擴展閱讀:

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和適應經濟發展面臨的新環境,中國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造性地規劃了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增長方式。

新的發展理念為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塑造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內外環境與因素的新變化,新形勢下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還需重點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准確把握經濟發展階段

經過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從大的歷史階段看,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從當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看,中國已經進入中等偏上的發展階段。相比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經濟發展方式正從注重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長向注重質量和效率的集約型增長轉型,經濟結構正從以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化解過剩存量、提質增量並重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依託能源資源和勞動的傳統增長點向以創新為支撐的新的增長點轉變;

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經濟崛起的防範力度不斷加大,在出口、技術轉讓、規則等方面對中國嚴加限制。因此,要准確分析判斷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提前布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盡早規避「中等收入陷阱」。

二、培育技術競爭新優勢

在傳統技術領域,先進技術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新興技術領域,發達國家同樣擁有技術開發與創新的優勢。要為經濟崛起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必須打破這種技術分配格局,跨越「技術鴻溝」,並在部分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為此,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加快技術的研發與運用進程:

一是加大對基礎性研究的支持,鼓勵普遍性的技術改進,為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夯實牢固基礎;

二是為科研項目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在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三是高度重視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保護機制,激發科技人才的持久創新動力;

四是推動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合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五是推動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技術開發,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創造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此外,還要創造機遇和條件繼續加強同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的高新技術合作。

三、系統推進深化結構改革

在結構性因素持續壓制需求的情況下,僅靠短期政策刺激不僅難以持續維持較高經濟增速,而且還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經濟問題。因此,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結構改革。

在人口結構上,不斷提高高素質人口的比例,加快人力資本積累。這包括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促進更多人口更高質量的就業;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在提高勞動力市場彈性和加強社會保障之間尋找更好的平衡;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下促進知識擴散和技術轉移,將創新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

在需求結構上,一方面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另一方面逐步實現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在產業結構上,一方面逐步實現更多依靠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

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

為了破除不合時宜的舊體制機制的束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具體來說,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反對壟斷,促進競爭。逐步打破部門分工的傳統格局,反對行業壟斷,促進各行業的自由競爭。

二是放鬆管制。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放鬆管制,不斷完善現有宏觀經濟治理規則的設計,促進全社會要素的自由流動。

三是擴大開放。在加強宏觀審慎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開放不斷向廣度拓展和深度延伸。

五、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為了給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必須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在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國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顯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

在行動上,中國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託,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根據需要促進產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流動;

二是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政策協調,推動建立反映新興經濟體發展利益的國際規則;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應對發達經濟體追求自身利益優先的政策調整,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符合時代潮流的方向繼續前行。

㈤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指什麼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在哪裡

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指的是: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在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

㈥ 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在哪

第一,大人口優勢。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提供的數據,2014年末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68億,由於「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2014年出生人口1687萬,比2013年增加47萬,2015年與2014年相比將繼續有所增加。中國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地位。人口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方面得益於巨大人口基數產生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得益於巨量人口形成的規模市場對全世界投資者的吸引力。

第二,大市場優勢。市場包括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從產品市場來看,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一則因為人口數量巨大,二則因為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23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0%,實際增長10.9%,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3179億元,增長9.3%。從要素市場來看,中國的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能源市場、土地市場逐步形成,特別是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優勢明顯。大市場優勢還體現在多層次上,由於國土面積廣闊,各地發展不平衡,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都能在大市場中找到銷路,各個層次的勞動力都能找到出路。必須指出的是,目前中國的要素市場發展還嚴重滯後,今後改進的潛力還很大。

第三,大產業優勢。由於人口多、面積廣、各地差異大、發展快,中國已擁有全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產業。第一產業中的農林牧副漁齊全,第二產業中的輕工業、重工業或採掘業、加工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齊全,第三產業中的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齊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園區多且發展快,各地各種形式的園區,面向全世界進行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吸引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優秀企業前來投資、生產、經營。由此形成了多層次的產業集群,產業體系完整,產業鏈長,分工協作發達,區域產業整體競爭力日益提高。並且,中國的產業發展的迴旋空間較大,即使有產業遇到困難,但總有產業在成長。大產業優勢,使得中國的產業配套條件較好,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投資者。

㈦ 中國的強大或者說崛起,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的強大或崛起體現在多個方面,經濟上,軍事上,科技上,民族自信心上,國家面貌上,人民教育程度上文明進度程度上都有所體現。

㈧ 中國崛起有哪些優勢

國崛起的根本優勢是制度優勢,主要表現為:其一,中國共產黨擁有組合和動員人民群眾的強大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把中國現有的資源,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整合起來,為中國的發展所用,為人民所用。其二,堅持群眾路線,立足基層,進行民主決策的能力。這尤其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決策機制的優越性。決策機制的基礎是群眾路線,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當今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在中央與基層群眾之間運行的高效靈活的決策機制。其三,中國共產黨以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執行能力。由於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最基層的廣大群眾一邊,方才保證了各機構、各地區朝著社會主義道路和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前進。對於共產黨人將理想轉化為現實的能力,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曾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中國制定的目標非常具有挑戰性,絕非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但是中國是一個『言必行』的國家。中國的情況是,一旦制定了目標,它就會信守承諾,直至最後實現目標。」其四,「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論與方法。「摸著石頭過河」是要使改革有利於經濟調整,也有利於改革本身。改革之「河」的對岸,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宏觀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石頭」的標準是發展、穩定;根據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確定改革的力度,選擇、調整改革的戰術、戰略、步驟

㈨ 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在哪裡

中國從2001年至2010年為何能夠快速發展且到達發達國家都到達不了的高度,一方面是黨領導人的優秀領導和准確判斷,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放鬆了對中國的眼線,什麼意思?你們記得小布希吧,他出任美國總統時,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戰爭,把注意從中國移到了中東地區,給了中國足夠的時間發展,這也是最大的原因。

至於優勢,完全沒有,除了北部的俄羅斯亦敵亦友,四周都是敵人,地理優勢根本沒有。我國有的,除了是美國人口十倍的人口總量,一支在陸地戰斗能力高超的軍隊,世界經濟重心大國好像也沒什麼優勢了。
航空比不上人家。軍事都差不多。經濟我國就一窮國。人口還是人家的十倍不止。國民素質世界有名的差。環境問題,空氣質量問題,新疆西藏台灣南海問題接二連三,國民根本不配合政府。文盲法盲遍地都是。妄想一夜暴富的傻子多如狗。我國有何優勢?

㈩ 試述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在哪裡

1、國家大,所以市場也就大,所以資源就多!以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進口出口都需要N多時間外加檢驗檢疫,而中國國內流轉物資,則程序很少。

2、人民勤勞。中國人把接近一半的收入存入銀行,銀行又把這些錢拿出去投資,這樣固定資產投資愈來愈多,經濟也就相應發展。

3、教育。中國 一直信奉讀書之上,所以有能力拚命去讀書,這樣就給予了大量的優質人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崛起的優勢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7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39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68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19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3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19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2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5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3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3
為什麼要去印尼盾國家打工 瀏覽:100
中國電信怎麼看電視 瀏覽:864
印尼的果凍果是什麼 瀏覽:684
1885年英國什麼報紙停刊了 瀏覽:563
在北京申請英國t4簽證要多久 瀏覽:10
勞森為什麼來中國了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