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地圖
西藏吧
地理位置: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
人 口:全區總人口為281萬人(2006年末數字)。人口出生率為17.4‰,死亡率為5.7‰,自然增長率為1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數人口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平均預期壽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歲提高到目前的67歲。
面 積:120多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西藏全區共劃1地級市、6地區、1縣級市、76縣。
氣 候:年平均氣溫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餘人。
旅遊特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
西藏簡介: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高原之外的現代人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正由於距離的產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觀賞價值。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成立於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全長近4000公里的邊境線。全區土地面積為122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
地形與山脈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與湖泊
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還是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中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崐)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達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穀穀底最窄處僅 74米,最寬處約200米,全長為370公里。
廣袤的西藏高原上點綴著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西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納木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積為24183平方公里,約佔中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密集區;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這里的湖泊鹹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過5000米的有17個,它們的面積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氣候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氣溫偏低,日溫差大
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氣候類型復雜,垂直變化大
西藏高原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西藏高原這里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氣約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拉薩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和最熱月氣溫比相近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攝氏度。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的年溫差為18—20攝氏度�阿里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區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乾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顯,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至20%;從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設1個地級市(拉薩市)、6個地區(昌都地區、林芝地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那曲地區、阿里地區)和73個縣(市區)。
其中,拉薩市轄7個縣和1個縣級城關區;昌都地區轄11個縣,行署設在昌都鎮;林芝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八一鎮;山南地區轄12個縣,行署設在澤當鎮;日喀則地區轄17個縣和1個縣級市,行署設在日喀則市;那曲地區轄10個縣,行署設在那曲鎮;阿里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獅泉河鎮。
具體如下:
拉薩市(管轄7個 縣、1個縣級城關區)�拉薩市城關區、林周縣、達孜縣、堆龍德慶縣、尼木縣、當雄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
昌都地區(管轄11個縣)�昌都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 、邊壩縣、江達 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
林芝地區(管轄7個縣) 林芝縣 、米林縣、朗縣、工布江達縣、波密縣、察隅縣、墨脫縣。
山南地區(管轄1 2個縣) 乃東縣、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瓊結縣、洛扎縣、加查縣、隆子縣、曲松縣、措美縣、 錯那縣、浪卡子縣。
日喀則地區(管轄17個縣、1個縣級市)�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江孜縣、定日縣 、薩迦 縣、拉孜縣、昂仁縣、謝通門縣、白朗縣、仁布縣、康馬縣、定結縣、仲巴縣、 亞東縣、吉 隆縣、聶拉木縣、薩嘎縣、崗巴縣。
那曲地區(管轄10個縣)�那曲縣 、申扎縣、班戈 縣、聶榮縣、安多縣、嘉黎縣、巴青縣、比如縣、索縣、尼瑪縣。
阿里地區( 管轄7個縣)�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
2. 西藏有哪些大山 分別在那個縣
洛子峰
海拔8516米
方位:東經86°56′10〃
地點: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交通難易度:★★★★★
攀登記錄:1、1955年5月8日,瑞士登山隊的E·賴斯和E·盧赫辛格爾兩首次登上頂峰。
卓奧友峰
海拔:8201米
方位:東經86°39′43〃,北緯28°05′37〃
地點:座落在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的中尼邊境上
開放時間:1986
8交通難易度:★★★
攀登記錄:1、1954年10月19日奧地利登山隊的奧赫昨爾和尼泊爾的夏爾巴人巴桑、達娃拉瑪三人首次登上頂峰。
格重康峰
海拔7985米
地點: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730公里,車輛不能進入大本營,下車後 需行走3天可到達大本營,只能靠人力運輸。
交通難易度:★★★★★
庫拉崗日峰
海拔:7538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洛扎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350公里,進山較為方便,車輛可能到大本營,大本營向上可僱用畜力運輸。
四光峰
海拔:7309米
方位:東經87.0°,北緯28.0°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珠穆朗瑪峰
海拔:8848.13米
方位:東經80°55′31〃,北緯27°59′17〃
地點: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的中尼邊境上
榜上排名:世界第1高峰
開放時間:1980年
交通:進入珠峰大本營交通十分方便,卡車和吉普車可通至大本營,從拉薩經日喀則、協格爾進入大本營全程為750公里,也可經樟木進入大本營,全程為350公里。
交通難易度:★★★
攀登記錄:1、1953年5月29日,英國登山隊的紐西蘭人希拉里和夏爾巴人丹增人南坡首次登上頂峰。
2、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王富州、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從北坡首次登頂成功。
馬卡魯
海拔:8463米
方位:東經87°05′30〃,北緯27°53′23〃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中尼邊境上
榜上排名:世界第5高峰
開放時間:1991年
交通:馬卡魯峰進山路線較長,由拉節經日喀則、協格爾到定日縣的卡達鄉可以乘車通行,全程為800公里,到卡達鄉後需僱用氂牛運輸,到大本營約需6天時間。
交通難易度:★★★★★
攀登記錄:1、1955年5月15日,法國登山隊的L·泰雷、J·庫茲、P·勒魯、G·馬尼奧恩、S·庫佩熱布比耶、A·維雅拉特和吉爾欽等七人首次登上頂峰。
希夏邦瑪峰
海拔:8012米
方位:東經85°46′55〃,北緯26°21′07〃
地點:座落在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攀登記錄:1、1964年5月2日中國國家登山隊和西藏登山隊的10名隊員首次攀登並登頂。
2、1981年5月日本女子登山隊田部井淳子登上了該峰,成為登上希夏邦瑪峰的第一個女性。
3、希夏邦瑪峰已於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自開放以來平均每年有10支左右的外國登山隊攀登此峰。
納木納尼峰
海拔:7694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普蘭縣境內
交通:攀登納木納尼峰進山路線長,距拉薩車程約1500公里,需行走7天左右。但沿途景色奇特,不但能觀賞到了闊的草原,而且草原動物能為您增添新的樂趣。
交通難易度:★★★★★
拉布及康峰
海拔7367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780,交通十分方便,車輛可到達大本營,從大本營到前進營地可用畜力運輸約2天的時間。
交通難易度:★★★
康波欽峰
海拔:7293米
方位:85.5°,北緯28.5°
地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國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章子峰
海拔:7541米
方位:東經86.9°,北緯28.0°
地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綽木拉日群峰
海拔:7326米
方位:東經89.2°,北緯27.8°
地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西側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西峰
海拔:7292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在希夏邦瑪峰西側,進山路線極為方便,有車輛通到大本營。與康波欽峰和格拉崗日峰相距不遠。
交通難易度:★★
卡達普峰
海拔:7227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800公里,車輛可通行至卡達,卡達至大本營需畜力運輸。
寧金抗沙峰
海拔:7206米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江孜縣和浪卡子縣界處
交通難易度:★
南當里峰
海拔:7205米
方位:東經85.7°,北緯28.4°
地點:北側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拉軌崗日山
海拔:7181米
地點:地處西藏江孜縣和浪卡子縣的交界處
交通難易度:★★★
喬格茹峰
海拔:7176米
方位:東經86°,北緯28°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門龍澤峰
海拔:7175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車輛可通到邊轄,從邊轄到大本營需畜力運輸行走7天左右。
交通難易度:★★★
念青唐古拉峰
海拔:7162米
方位:東經90.6°,北緯30.4°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當友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普莫里峰
海拔:7161米
方位:東經86.°,北緯28.9°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佳拉白壘峰
海拔地:7151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米林縣境內
交通:車輛可通行到派鄉,從派鄉到大本營需用畜力和人力運輸。
交通難易度:★★★★★
扎西次仁瑪峰
海拔:7134米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絨轄鄉境內
開放時間:1991年
交通難易度:★★★
羅波崗日峰
海拔:7095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仲巴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1000公里,進山交通較為方便,車輛可通行到大本營
交通難易度:★★★★
立新峰
海拔:7082米
方位:東經86.9°,北緯28.0°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康格多峰
海拔:高度7060米
地點:位於山南地區錯那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500公里,進山交通較為方便,車輛可通行至卡達鄉,卡達鄉至大本營需畜力和人力運輸。
交通難易度:★★
窮母崗日米
海拔:7048米
方位:東經90.0度,北緯29.9度
地點: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境內
開放時間:1991年
交通難易度:★
夏康堅峰
海拔:6822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措勤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約1000公里,進山交通方便,車輛可通到大本營。
交通難易度:★★★★
桑頂抗沙峰
海拔:6590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縣境內
交通:車輛可通行到大本營,不需要畜力運輸。
交通難易度:★
姜桑拉姆峰
海拔:6325米
方位:東經90.3°,北緯28.8°
地點:地處拉軌崗日山脈,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江到和浪卡子縣交界處
交通難易度:★★
解同速送峰
海拔:6249米
方位:東經92.2°,北緯28.8°
地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工江孜肥和浪卡子縣交界處
交通難易度:★★
啟孜峰
海拔:6206米
方位:東經90.5°,北緯30.2°
地點: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當雄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魯孜峰
海拔:6154米
方位:東經90.4°,北緯30.2°
地點: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當雄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未登峰(處女峰)
摩拉門青峰
海拔:7703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攀登拉門青峰交通極為方便,車輛可以到達大本營,大本營可建在希夏邦瑪峰附近。
交通難易度:★★
喬烏衣峰
海拔:7351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覺悟赫北峰
海拔:7022米
方位:東經86.5°,北緯28.1°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向東峰
海拔:7018米
地點:位於定日縣境內的巴松鄉
交通難易度:★★★★
巴龍峰
海拔:7013米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格拉崗日
海拔:6846米
方位:東經85.7°,北緯28.4°
地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卓那布桑
海拔:6592米
方位:東經86.6°,北緯28.1°
地點: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那木錯里峰
海拔:6536米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藏拉峰
海拔:6495米
地點:位於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700公里。大本營不通公路,需用畜力運輸。
交通難易度:★★
普勒日峰
海拔:6404米
方位:東經86.8°,北緯28.0°
地點:地處拉軌崗日山脈路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交通難易度:★★★
歇馬果峰
海拔:6140米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100公里,進山交通較為方便。
交通難易度:★★
卡達博峰
海拔:6112米
地點: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境內
交通:距拉薩100公里。
交通難易度:★★★★★
望採納!
3. 措勤縣達雄鄉有多遠有多少人
達雄鄉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措勤縣。達雄鄉 轄4個村委會:夏東村、才札村、邊山村、達瓦村。
常住人口2616人(2010年六普)。轄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達瓦村。S206公路過境。
4. 中國人口最少的十個地級行政區,人口最少的只有幾千人
中國人口最少的十個地級行政區:
1、三沙市(人口:0.3萬人)
三沙市是海南省管轄的4個地級市之一,於2012年伴隨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撤銷而設立,位於南中國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總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多平方公里(含西南沙吹填陸地)。截至2015年,三沙市管轄4個行政管理區(工委、管委會)、10個社區,常住人口2500餘人(不含駐地軍警),戶籍人口448人。市政府駐地西沙永興島。
3、果洛州(人口18萬人)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青海省,是青海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面積76,312平方公里。自治州人民政府駐瑪沁縣。下轄地區:瑪沁縣、班瑪縣、甘德縣、達日縣、久治縣、瑪多縣。
4、林芝地區(人口:23萬人)
林芝,是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級市古稱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譯而來,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下轄一區六縣。人口:23.1萬(2016年)
5、阿拉善盟(24.57萬人)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下轄地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24.57萬(2016年常住人口)。
6、嘉峪關市(人口:24.59萬人)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肅州區,下轄地區:雄關區、長城區、鏡鐵區面積:2935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2016年)
7、黃南州(人口25.67萬人)
黃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南部,面積17921平方公里,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同仁縣。下轄地區:同仁縣(隆務鎮)、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8、海北州(人口:27.3萬人)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境東北部,下轄地區:海晏縣(三角城鎮)、祁連縣、剛察縣、門源回族自治縣。面積:4.5萬平方公里,人口:27.3萬(2012年)
9、山南地區(人口:37萬人)
山南是西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下轄地區:1個市轄區、11個縣,政府駐地:乃東區。面積:7.9699萬平方公里,人口:37萬人(2013年)。
10、玉樹州(人口:37.8萬人)
玉樹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自治州東西最長738公里,南北最寬處406公里,土地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總面積的37.2%。下轄玉樹1市、稱多、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5縣,共10鎮,35 鄉,257個村(牧)委會。
5. 西藏自治區有哪些地區
阿里地區是西藏自治區唯一的地區,公元前後稱「羊同」,元朝稱「納里」,明朝稱「俄力思」。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
北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臨那曲市、東南依日喀則市,西南和西部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為界。據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地區總面積337174.95平方千米,是西藏面積第二大的地級單位,僅次於那曲市。
(5)措勤縣位於中國地圖哪裡擴展閱讀:
普蘭縣(英語:Purang County),隸屬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位於東經80°27″-82°30″,北緯30°00″-31°13″之間。普蘭縣總面積12539平方千米。 總人口1萬人(2014年)。
縣人民政府駐普蘭鎮吉讓社區。普蘭縣轄1個鎮、2個鄉:普蘭鎮、巴嘎鄉、霍爾鄉。共有10個行政村(社區)。
截至2014年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060萬元,連續三年增長速度超過18%;財政收入240萬元,比2013年增長22%。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普蘭縣退出貧困縣。
網路-阿里地區
網路-普蘭縣
6. 措勤縣的風景名勝
● 扎日南木措
扎日南木措位於措勤縣磁石鄉格瑪村北部,距縣城向東約25公里。該湖屬於阿里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也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之一。湖面面積為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東西長近5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流域面積有16430平方公里。
● 門東寺
門東寺措勤鎮門東村,距縣城向北約2公里處。該寺產生於十九世紀。1997年喇嘛洛卓投資90多萬元。國家投資1萬元。修建了千佛拉康2層。門東寺佔地面積為14800㎡,建築面積為2118㎡。在文革時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後在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扶持下,門東寺於1984年得以重建,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擴建。門東寺現有18名僧人,文物1100件,其中有42件重要文物,在寺僧尼均屬於嘎瑪嘎舉派。
● 尼姑寺
尼姑寺(也叫桑林寺)位處措勤縣措勤鎮門東村,距縣城約5公里,佔地面積為2600㎡,建築面積為550㎡。尼姑寺是門東寺的子寺廟,該寺產生於十九世紀。該寺由愛東旦傑的妹妹貢桑卓瑪及嘎瑪曲尼等創建。文物數為5件。
● 邊拉拉康
邊拉拉康位於措勤縣磁石鄉加饒村,距縣城向東約119公里處。該拉康修建於1805年,由索南羅布始建,他從拉薩楚布寺邀請諸多的技術人員為拉康繪制精美的壁畫、塑造精緻的佛像雕塑等。該拉康裡面最主要供奉的有鍍金如來佛祖像,還有千手觀音、三世佛(未來佛、現在佛、過去佛)的泥像等等。1987年,有門東寺的落追喇嘛重建。
7.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都有哪些縣喔
一、普蘭縣
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位於東經80°27″-82°30″,北緯30°00″-31°13″之間
二、札達縣
札達縣,隸屬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阿里地區下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部、象泉河流域,為阿里地區邊境縣之一。總面積24601.59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是全國人口最少的縣。縣人民政府駐托林鎮托林居委會
三、噶爾縣
噶爾縣,位於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爾藏布流域,是西藏18個邊境縣之一。面積17197平方公里。耕面積0.89萬畝。總人口4.2萬。轄4個鄉,1個鎮,11個行政村。
四、日土縣
隸屬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阿里地區轄縣。位於西藏西部,阿里地區西北部,是邊境縣之一, 地處東經78°7′-82°4′,北緯32°7′-35°4′之間 ,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支脈橫穿全境,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全縣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為6800米。
五、革吉縣
革吉縣,屬於中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轄區。地處西藏西部,獅泉河的源頭。面積47225平方千米(2010年),耕地面積300餘畝(2010年)。總人口15438人(2010年)。革吉基本上是一個純牧業縣。縣境在羌塘高原大湖盆區,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六、改則縣
改則縣隸屬西藏自治區,地處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區的東部、藏北高原腹地。東與那曲市的雙湖、尼瑪縣相接,東南與措勤縣相連,南與日喀則市的仲巴縣毗鄰,西與革吉縣、日土縣接壤,北以昆侖山為界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界。東西長450公里,南北寬670公里,總面積13.56萬平方公里。
七、措勤縣
措勤縣,是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東南部的一個縣,距離拉薩1079公里。地理坐標分別為北緯30°51′-31°00′、東經85°09′-85°19′。境內湖泊眾多,水源充足。「措勤」藏語意為「大湖」,因距縣駐地東部10多公里處的「扎日南木措」大鹹水湖而得名。政府駐地措勤鎮門東村。
8. 措勤縣和理塘縣那個海拔高
摘要 措勤縣平均海拔近4700米,每到冬天,寒風呼嘯,溫度最低能到零下二三十攝氏度。
9. 西藏自治區設立一個地級市與六個地區分別是
截至2018年,西藏設有6個地級市、1個地區,即拉薩市、日喀則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市和阿里地區,共設有68個縣。各市(地區)簡介:
1、拉薩市
拉薩,簡稱「拉」,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
2、日喀則市
日喀則,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外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接壤;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2017年,日喀則市人口75萬,轄1個市轄區和17個縣。
3、山南市
山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幹流中下游地區,北接西藏首府拉薩,西與日喀則毗鄰,東與林芝相連,南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山南擁有600多公里長的邊界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是中國的西南邊陲。
4、林芝市
林芝,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市相連,西連那曲市嘉黎縣、東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印度占據)、緬甸國接壤,被稱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峽谷帕隆藏布大峽谷。
5、昌都市
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位於西藏東部,處在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茶馬古道」的要地。
6、那曲市
那曲,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東西長約1156千米,南北寬約760千米,東連昌都市,西接阿里地區,南與拉薩市、林芝市為鄰,北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青海省接壤。總面積369674平方千米。
7、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級行政區。元朝稱納里,明朝稱俄力思。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區級行政區劃,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土地面積33.71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