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三大姓是哪三個如題 謝謝了
中新社上海七月二十八日電媒體今天報道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袁義達經多年研究發現,中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百分之七點四和百分之七點一。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二點七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袁義達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格按照統計學原理獲得這一全國性姓氏數據的。 根據袁義達的研究成果,當代中國一百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其中,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以上的姓氏有十九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十九個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占人口的百分之九點九,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占人口的百分之十點六,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第一大姓為李,大約占人口的百分之七,其次為王、張、陳、劉。 袁義達發現,在中國每一個省區中,都有一些出現頻率比其它省區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台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雲南的楊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陝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於姓。
求採納
⑵ 中國三大姓氏
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7.9%、7.4%和7.1%。這三大姓氏的總人口數量是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⑶ 中國3大姓是哪大姓
前三位:李、王、張1、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分布全國各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張姓
張姓是我國分布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4、劉姓
劉姓分布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占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5、陳姓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6、楊姓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布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7、趙姓
趙姓是分布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為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黃姓
黃姓分布極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於工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當今常見姓氏之一,分布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10、吳姓
吳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占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
徐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12、孫姓
孫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馬姓
馬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尤以我國西北地區最為集中,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
⑷ 中國三大姓是哪三個
【第一:李】 李姓為第一大姓,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9%,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時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為姓氏,後傳為「李」。 唐初開國元勛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於、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16姓被賜於李姓,由此人丁大增。 【第二:王】 王姓為第二大姓,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一般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隨後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變化而來,最多的出於「姬」姓。 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另外,姓王的人也有些是商紂時比干之後,甚至古高麗國君也是王姓,逐漸發展為中國第二大姓。 【第三:張】 張姓為第三大姓,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據《元和姓纂》中記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因此相傳張姓源於黃帝,是黃帝的後代,張姓自漢代開始逐漸增多,與當時道教的興起與流行有關,當時盛行「黃帝賜姓張氏」的說法,比如當時的道教領袖如張角、張魯等。
⑸ 中國三大姓氏中國三大姓氏是什麼
1、李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94%=95,300,000人。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國大陸人口第二多的姓氏(含少數民族)。但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李姓則為第三大姓。
2、王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41%=88,900,000人。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數據,王姓是2007中國大陸第一大姓氏(含少數民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
3、張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07%=84,800,000人。張姓的誕生很古老,約有五千年歷史,是九大姓氏中歷史最長的姓氏,這也是張姓人口眾多的重要原因。
⑹ 各大姓氏來源
可到此網址查看中華姓氏起源及名人大全http://koudai.qihoo.com/u/17489055/article_86837644.html
趙姓起源
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出自他族改姓。如漢朝時有趙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時有趙曳天,本南蠻人;五代時有趙國珍,本牂牁(今廣西、貴州一帶)蠻族人。
聚集地[遷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後為南海尉,於秦末兼並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後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後,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發展繁衍。
趙,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在台灣亦然,被排為台灣姓氏的第四十七位。趙姓移居台灣,是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2年)的事。當時,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就安置了趙、黃、董、柯、李等五姓,後來台灣各地的趙姓隨之增多。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貴起義,下淡水港有一名義民趙姓和;雍正初年,有趙姓招募福建漳州和泉州兩地的佃人,乾隆年間,有泉州人趙普、趙晉兩人。目前,全省各地的趙姓人士,以台中、台南和基隆三地為最多。後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堂號
"半部堂":五代後周時,趙普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於是封趙普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減了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你怎樣把國家治得這么好的?"趙普回答說:"我不過是靠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死後,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麼寶貝也沒有,只有他活著的時候常讀的一部《論語》。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
趙氏還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渙"等為堂號。
歷史名人:
趙匡胤:本為後周大將,"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望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趙文淵:北周著名書法家,擅長楷、隸書。當時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時奉命編定了一部六體書法字典。
趙 勝:平原君,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是趙氏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人物。
趙 雍:即趙武靈王,他提倡"胡服騎射",始創騎兵,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大進步。
趙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趙之廉:清代傑出書畫家、篆刻家。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有一定影響,與任伯年、吳昌碩並稱為"清末三大畫家"。
趙 翼:明代史學家、文學家。長於史學,考據精賅,其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並稱"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趙孟頫:元代傑出書畫家。精於正、行書和小楷,其筆法園轉遒麗,人稱"趙體"。
趙 雲:三國時蜀國大將,為"五虎上將"之一。
趙公明:相傳秦時得道於終南山。人稱之為"趙公元帥",被奉為"財神"。
也可到此網址下載中國姓氏起源電子書
http://www.anxz.com/down/3422.html
⑺ 中國的三大姓氏是什麼
李、王、張三個姓氏在中國漢族人口中都超過7%。因此此三姓又被稱為「中國三大姓氏」,共佔中國人口五分之一左右。
李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國大陸人口第二多的姓氏(含少數民族)。但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李姓則為第三大姓。在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王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數據,王姓是2007中國大陸第一大姓氏(含少數民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國外,在朝鮮也有許多王姓的人。在廣東,「王」與「黃」在粵語上讀音相同,為分別兩姓,王姓通常被稱為「三劃王」或「三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