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衡陽忠烈祠的簡介
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衡陽市距南嶽古鎮4公里處,這里峰巒錯峙,松柏掩映,溪水環抱,公路盤纖,既山重水復,亦爽塏向陽,是理想的建祠之所。 整座祠宇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按前低後高地形布局,依次為牌坊、七·七紀念碑、紀念堂、紀念亭和享堂,除紀念碑、紀念亭為純石結構外,其餘皆為石牆碧瓦,單檐翹角。
『貳』 忠烈祠的歷史
仁宗傳旨在仁壽宮壽山福海地面丈量妥協,左邊敕建寇宮人飼堂,名曰「忠烈祠」,右邊敕建秦鳳、余忠祠堂,名曰「雙義祠」。工竣,親詣拈香。
太後懿旨,封陳林為都堂,范宗華為承信郎;將破窯改為廟宇,欽賜白銀千兩,香火地十頃,就叫范宗華為廟官,春秋兩祭,永垂不朽。掌管忠烈祠太監,知道聖上每逢朔望必要拈香,早已預備。聖上排駕到忠烈祠,來至內殿。正麵塑著忠烈寇承御之像,仍是宮妝打扮,卻是站像。
兩邊也塑著隨侍的四個配像。天子朝上默祝拈香。雖不下拜,那一番恭敬,也就至誠得很。拈香已畢,仰觀金像。惟有陳公公在旁,見塑像面貌如生,不覺滴下淚來。又不敢哭,連忙拭去。
誰知聖上早已看見,便不肯注視,反仰面瞧了佛門寶旛。猛回頭,見西山牆山花之內字跡淋漓,心中暗道:「此處卻有何人寫字?」不覺移步近前仰視,卻是一首五言絕句詩,寫的是:「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
『叄』 南嶽忠烈祠
忠烈祠於一九三八年籌建,一九四二年落成。是我國大陸唯一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忠烈祠規模宏大,依山而建,整個布局為方體,前低後高。祠內的花崗岩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級石磴銜接,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從下而上組成一體,長二百四十米,寬六十米,佔地面積 一萬四千四百平方米。忠烈祠其上是蔣介石游南嶽的紀念林,兩側是翠綠山巒,四周是參天古松,把整個建築緊緊地環抱於山中。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1983年10月,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南嶽大廟北後門,沿東線登山公路北上約四公里,便到了忠烈祠,步入忠烈祠,通過高大雄偉的三孔牌坊,是一開闊式庭院。兩排整齊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間苗木蔥綠,花開朵朵。沿石板道行百餘步,便是巍然聳立的「七七」紀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塊嵌漢白玉的「七七」銘文的青石碑。紀念塔中間有五顆炮彈直指藍天,彈體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堅決抗戰。 再往前便是石牆碧瓦的紀念堂,古樸大方。紀念堂中央,聳立著一塊高約六米的漢白玉石碑。石碑置於平鋪著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兩面原刻有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碑文。紀念堂後面,沿山勢建有二百七十六級石磴,分兩側而上,石磴呈台階式,共九層,以致敬碑為界,下面六層,上面三層。兩側石磴中間的斜坡上,是一塊綠茵草地,台階中間點綴著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石磴兩側是高大綠樹,把石磴掩蓋得嚴嚴實實,致敬碑在石磴台階中間,有四條柱拱托著平面石板,上面是一個大型球冠,兩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徵著烈士永垂青史。路旁有一石碑,正背面刻著「遊人到此,脫帽致敬」八個字,提醒遊人到此肅立,緬懷英烈。 上去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風最大的建築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堅固雄厚的花崗岩石牆,雙面浮雕三拱的漢白玉石門。正面上部,六根花崗岩石柱穩托著朱紅色歇山式雙檐,中間兩條柱上懸掛著金色的長方形橫匾,其上題字:「忠烈祠」,款署「蔣中正」。在享堂大廳後牆壁上,嵌著三十六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歷代愛國志士的詩詞。 在忠烈祠四周蒼松掩映的山頭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葬著原國民黨三十七軍門十師師長董煜收集的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據有關文史資料記載:國民黨六十師曾在淞滬、浙東、蘇南、贛北、鄂南、湖南等地與日軍浴血奮戰,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在戰斗中,該師不少官兵為保衛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有鄭作民、孫明瑾將軍等個人墓葬,有74軍、60師、140師等集體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顯。名山忠骨,相得益彰。
『肆』 衡陽忠烈祠的介紹
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衡陽市距南嶽古鎮4公里處,1943年6月全部竣工。7月7日,南嶽忠烈祠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薜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讀祭文,鄭重宣布「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祠,歲時奉祀」,第一批入祠的將領有張自忠、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等三十八名。整座祠宇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按前低後高地形布局,依次為牌坊、七·七紀念碑、紀念堂、紀念亭和享堂,除紀念碑、紀念亭為純石結構外,其餘皆為石牆碧瓦,單檐翹角。
『伍』 忠烈祠與南京中山陵的區別
忠烈祠是台灣的,在台北市,為紀念國民黨的英雄烈士。中山陵是紀念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規格高,深受中國人民的敬仰,它在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上。
『陸』 衡陽忠烈祠怎樣
衡山忠烈祠,湖南省衡陽市南嶽衡山香爐峰下方,距南嶽古鎮4公里處,延壽亭附近的香爐峰麓羅家灣上。它始建於1939年,1943年竣工,是為了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修建的。1997年12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南嶽大廟,過勝利坊,沿登山路盤旋而上,橫過玉版橋不遠,便是庄嚴肅穆的忠烈祠。祠的形制是仿效南京中山陵開闊式建築群模式,坐南朝北,依山勢布局,前低後高,左右對稱,錯落有致,排列有序。東西寬60米,南北長240米,數百級花崗岩石蹬,將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下大殿、炮塔和「七·七」紀念碑連成一體。又上有四柱碑一座,再上是石牆碧瓦的紀念堂。
四周圍以石欄,宮殿式的中廳,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將殿宇襯托得更加樸素大方、端莊凝重。祠的兩廂,有兩座萬人塔,十三座墳冢,安葬著抗日時期第九戰區的陣亡將士,墓地周圍玉蘭飄香,青松滴翠。
更多關於衡陽忠烈祠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26233161560577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