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中國古代,哪些朝代喜歡用劍
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產生了諸多冷兵器,弓箭可以讓遠距離殺敵,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而劍曾迎合戰國時期步兵興起,要塞、城邑戰略地位提高。
古代,用劍最多的當屬吳越之地以及與之相鄰的楚地。因為這里地形起伏,山川遍體,交戰中不利於使用戰車,所以以步兵和水兵為主,而這些兵種,在實戰中常選劍來做近身武器。古代有名的寶劍也大多產生在這。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江陵的楚國貴族墓中,發現一柄名貴的青銅劍。青銅劍與劍鞘吻合得十分緊密。拔劍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銹蝕,刃薄鋒利。以紙試之,20餘層一劃而破。這把寶劍就是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至漢武帝時期,劍長有超過3尺的,劍刃由兩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劍鋒的夾角由銳加大。據史料記載,漢劍在當時主要是用於步兵配備的戰場實用兵器,配合盾牌使用,組成劍盾兵,直至西漢末環首刀逐漸取代漢劍成為戰場主流。東漢後期,漢劍徹底退出戰場成為純粹的權貴象徵。主流戰場用漢劍多採用銅制裝具,朴實無華。
▲漢劍
士大夫權貴階級佩劍則為追求華美,裝具多採用玉具或使用錯金錯銀工藝,成為裝飾華美的工藝品。漢代的男子崇尚武力,男子成年後喜歡腰懸佩劍,奉為時尚。這一點連純粹的太學文生也不例外。所謂「劍者,君子武備,所以防身」就是這個道理。在西漢,官吏們佩劍是一種義務,特殊的儀式或場面更是不可缺少。
▲漢劍佩戴
隋唐時期,佩劍之風尤為盛行。劍被文人墨客視為飾物。常以來抒以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如大詩人李白少年習劍,25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杜甫有:「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王維的「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動百萬師」等劍與戰爭的詩句留於後人。
至明、清時,劍的發展迅速,各種名劍層出不窮,劍術和善劍的名人輩出,劍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清朝年間,乾隆皇帝在龍泉御批定製了一批能削金斷銀的寶劍,劍柄木質,護手和柄頭為鐵鍍金鏤空花紋。劍身鋼質,鋒利無比,成為清代冷兵器的代表作,繼承了我國古代刀劍的傳統式樣和做法,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特點和工藝水平。
▲清劍
乾隆皇帝,崇尚佩龍泉七星劍,常在大閱慶典、巡幸省方和命將出征等一些重要的場合佩帶,以示隆重。乾隆大概是認為,只有佩龍泉寶劍,才能夠顯示出皇帝和國家的儀威吧。他曾四次命內務府造辦處製造刀劍,共計九十餘件。其中第一批刀、劍各三十件,耗時十年之久。現在,這些乾隆劍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宮里,二百年多年過去了,仍然劍鋒銳利,寒光逼人,不失當年風采。
▲清代龍泉七星劍
新中國成立後,劍被列為武術競賽項目。現代武術用劍的長度,規定為運動員反手直臂持劍,劍尖達於耳垂為准。劍不開刃。
▲現代劍術表演
⑵ 中國哪個朝代的劍最漂亮
個人認為是春秋時期,主要是青銅鑄造的,有很多古老的花紋裝飾。
劍,是古代貴族和戰士隨身佩帶的、用以自衛防身和進行格鬥的兵器,以鋒為主,可刺戮,也可使用側刃以劈砍,是一種在近戰中非常實用的武器。西周早期開始出現,春秋戰國時期最為流行,漢代鐵劍出現以後,青銅劍逐漸消失。從劍的形制變化來看,時代越晚,劍的長度越長:西周時期劍體很短,不過20-30厘米,形如匕首,僅能充作自衛兵器之用;東周時青銅劍劍身修長,有的超過50厘米,並且劍身有中脊,兩側出刃,刃作兩度弧曲狀,頂端收聚成尖鋒。另外佩劍的長短重量不同,還表示不同的等級身份,稱為上制、中制、下制,分別為上士、中士、下士所佩帶。春秋時期征戰頻繁,兵器製作較多,特別是吳國、越國所鑄作的劍,異常精緻,名聞各國。「遷乎其地,而不能為良,地氣然也」。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都是當時的鑄劍高手。建國以後,全國各地陸續出土的吳王劍、越王劍,歷經千年,有的出土時竟光亮、鋒利如初,這真可謂是中國冶金史上的奇跡。 常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這柄青銅劍,通長40.4厘米,柄長8厘米,常州武進區淹城南池出土,為春秋時期典型兵器之一。該劍劍首(柄頭)向外翻卷作圓箍形,略殘。圓莖細長,莖上繞箍兩圈,便於纏繩。劍格較厚,呈倒凹字形,上飾獸面紋。劍身從中鋒向後兩邊起脊,劍鋒和刃仍很鋒利,無銹跡。這是春秋晚期吳越地區最常見的青銅劍的一種形式,代表了當時青銅工藝的高超水平。
⑶ 哪個朝代的劍最好
原則一,凡是戰亂的年代鑄劍水平都很高~
原則二,越往後的年代鑄劍水平越高
原則三,火器出現之前鑄劍水平達到頂峰
綜上所述,在中國,唐代的鑄劍水平應該是很高的,但是由於劍這種東西即使復原也無法再現,所以無從所知是否真的就是最好的年代。像莫邪,干將,這種神兵利器你能說不好么?但是誰見過呢...
在歐洲,應該是法國的鑄劍技術最好..曾經在什麼地方看到過....(不過歐洲的普遍較弱)
在日本應該是戰國時期鑄劍水平比較高,然後在江戶末期也出現了很多非常好的刀劍,在擊退侵華日軍繳獲的很多佩劍中,有幸看到過日本皇室的刀,覺得重視武刀的日本貴族在鑄劍上從未放棄,所以應該是日本皇室鑄劍技術比民間的好吧~
⑷ 古時候最好的寶劍是那個朝代的,叫什麼
這些歷史上的名劍十 之八九早已無處尋覓。不過又把出土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歷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據稱,後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但因吳王無道,其中湛廬寶劍「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 干將:
古代名劍名。干將,本人名,相傳他與其妻莫邪鑄有名劍二枚,因以名其劍。《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請干將作名劍二枝。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劍,金鐵之精不流,於是干將夫妻,乃斷發剪爪,投於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一說干將、莫邪鑄劍,鐵汁不流,莫邪投身於爐而成劍莫邪:
古代寶劍名。或作「鏌邪」、「鏌鋣」、「莫鋣」。唐.陸廣微《吳地記.院門》載: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汁不流。干將妻莫邪問該如何辦,干將說:從前先師歐冶子鑄劍時,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身爐中,鐵汁出,鑄成二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一說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而後劍成。龍淵:
古代寶劍名。相傳春秋時楚王令歐冶子、干將師徒鑄鐵劍。歐冶子、干將作成鐵劍三支:一名龍淵、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獻給楚王。楚王見後非常高興,問道:「何謂龍淵、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太阿,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紋)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紋)」即刃上碎錦式花紋。唐人為避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因稱「龍泉。」又相傳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人於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 (見《晉書.張華傳》)。太阿: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歐冶子、干將所鑄。也作「泰阿」。《戰國策.韓策一》:「韓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史記.李斯列傳》:「服大阿之劍.乘纖離之馬掩日: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一。
斷水: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二。
轉魄: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三。
懸翦: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四。
驚鯢: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五。
滅魂: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六。
卻邪: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七。
真剛: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八
⑸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劍最有名,哪個朝代的劍最帥
戰國時代劍最有名,也最帥,那時出現了鐵器,當時叫玄鐵。就有了鑄劍。十把名劍就出自那時代
⑹ 中國古代的劍裡面哪個朝代的劍最適合戰斗別告訴我明劍跟清劍,根本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個人感覺是漢劍
漢劍也是前重後輕,這樣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使得攻擊更具威力,使得揮砍的慣性更大。
對於中國的文化來說,劍一直以來都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漢劍相對來說,還有一定的實戰能力,明清劍已經徹底放棄它作為一種武器的用途。
對於實戰來說,中國的短兵器更為常見也是刀,尤其以唐刀更為出名。日本武士刀據說也是起源於唐刀。
拿中國的劍和日本的武士刀比較較為不合適。
因為日本的武士文化選擇了這樣一種具有實戰價值的冷兵器作為其象徵,而中國人則是選擇了劍這種沒有太大實戰價值的兵器作為其文化象徵。
實際上日本的冷兵器質量一直比中國的要好,歸根到底的原因,不是其鍛造技術比中國先進,(灌鋼法也是從中國引進到日本的),而是因為中國古代的戰爭規模實在太大,動不動就動輒萬人的戰爭,以古代的生產力,要求量產就必須放棄質量。
而日本不同,日本戰國的戰爭規模,用句調侃的話說,就是兩個村子互毆,人數過百都算大規模戰爭。故而日本人的冷兵器質量普遍較好。
而作為軍隊裝備,則主要還是長兵器和遠程兵器為主,短兵器只有騎兵或較為高級的軍官才配備。
就作戰能力來講,真不好說漢劍或是日本刀哪個更強一些,根據其長度不同,用途也較為不同,
史料中記載最長的漢劍有進1米6長,是斬馬刀的鼻祖,雙手持握。實戰能力絕對不低於同級別的武士刀。
漢劍最為出名的地方是在於其鍛造技術,漢劍可以說是代表了中國鑄劍工藝最高水準,「鋼」的概念可以說就是漢劍引出的,漢朝是鑄鐵術普及的一個時代,自漢之後,青銅武器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而漢朝為了對付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大力發展了鑄鐵技術,「百煉鋼」的鑄造工藝就是漢朝冷兵器的最為著名代表。
個人也是比較喜歡漢劍,漢劍的造型更具有陽剛之氣,明清劍已淪為晨練道具,如果你喜歡漢劍,推薦你查下龍泉寶劍,網上有賣,市場上也有其實體店,但不得不承認,今天的中國,這門技術落寞了,在日本至今還有世代以手工鍛造為生的家族,加之今天的科學技術,日本刀的質量確實很棒,曾有朋友從日本買過一把6萬美元的太刀,全手工鍛造。在日本有些著名鍛造師,用很多年就鑄出一把刀。其品質和價格你可以想像。
而國內的龍泉寶劍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你能買到或買得起的絕對不是某個大師級鍛造師全手工的鍛造出的,但不懷疑中國絕度有這樣的人,掌握有這樣的手工技術,只是相對日本來說,這門技藝在中國有種失傳的感覺。
⑺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劍最好
秦朝。秦時明月裡面很多都是根據史實的,十大神劍是有的。天問,太阿,殘虹,淵虹,黑魂手,水寒,都是可以查到的。其他朝代的兵器製造遠沒有秦朝的青銅劍發達。那時的工藝很好,被挖掘出來的很多件雖然處在空氣稀薄的環境下幾千年仍然很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