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有多少農民工
一、從戶籍制度看:有9億農民——中國人一生下來就要登記戶口,而且戶口分為兩類: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老百姓俗稱城市戶口或商品糧戶口。我們一般常說的農民、市民,正是根據戶口來劃分的。農業戶口就是農民,非農業戶口就是市民。按照這種戶籍制度,我們目前有農民9億。當然不同部門發布的數字可能略有差異,以下數字也是同樣情況。這9億農民目前與市民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每個人在農村都有一塊承包地(責任田),而市民是沒有的。我國這種戶籍制度從解放初開始實施。據有關考證,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有這種戶籍制度。二、從政府看:有6億農民——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7億人,城鎮常住人口7.7億人,農民6億。那麼9億農民如何變成了6億?因為按照政府的統計標准,凡是在城市連續居住3個月以上,就被統計為城鎮常住人口,目前在城市打工、做生意的農民約為3億,所以9億農民就變成了6億農民。但這3億打工、做生意的農民,他們絕大部分人認為自己還是農民,因為他們的土地在農村,他們的父母在農村,他們的房子在農村,他們的根在農村。不過現在都在魚泡工地幹活了。三、從世界組織看:3億農民——從世界組織如聯合國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看,中國有農民約3億。為什麼6億又變成3億?按照世界組織以及全世界慣例,所謂農民,必須是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才能叫農民。我們這6億農民,只是長期住在農村的人,他們包括了尚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以及60歲以上的老人。按照中國慣例,一個剛出生1個月的嬰兒也被統計在農民之列!這在外國人看來是很滑稽的,因為他根本幹不了農活。所以,6億人減去尚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以及60歲以上的老人,還要減去住在農村但不幹農業的人,真正的農民大約只有3億。
❷ 中國每一千人中有多少人干工地,推測一下
你不用想著有多少人干工地,只想著自己能接受,而且還掙錢,就好了,我也想去!可是體力和現實狀況不允許!這是真的掙錢啊!
❸ 中國有多少農民工
農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長6.4%,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而且還會使用工地記工算工資,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 外出和本地農民工雙增長報告稱,2017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652萬人,比上年增加481萬人,增長1.7%,增速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在農民工總量中,外出農民工17185萬人,比上年增加251萬人,增長1.5%,增速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11467萬人,比上年增加230萬人,增長2.0%,增速仍快於外出農民工增速。在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710萬人,比上年增加125萬人,增長0.9%。
❹ 河北最大的建築工地有多少人
河北雄安新區。
河北雄安新區現中國最大的工地,2000多個塔吊,30多萬工人24小時施工,也是許多建築精英集合的地方。雄安新區內及對外連接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水利及防洪工程,公共服務及配套保障設施等5大類126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雄安新區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分兩批下達中央預算內資金35億元支持新區高質量高標准建設。從地上到地下,從交通水利設施到公共服務配套,開工建設的脈動有力有序,塔吊林立的建設場面正熱火朝天地鋪開。
❺ 2014年中國那個城市建築工地最多
農民工,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外出農民工達16610萬人,本地農民工10284萬人,合計2.6億。
至於有多少農民工從事建築業,未有官方數字。
❻ 中國有多少人從事建築工程行業,有哪些企業和建築工程行業有關
我們一個5000人的村,1000人左右在家長期家務,在外打工的2000人左右,剩下2000人為老人和小娃. 在建築工地幹活的打工仔差不多800-1200人左右約占打工仔的40%-60%。地區不同,情況不同!官方統計數據為准!
與建築行業有關的企業很多,各人理解,社會中80%以上行業都或多或少和建築有關。建築也和全民綠色、健康、節能、環保等的人居環境有密切相關。
常見企業:科研結構如各建築、環境研究中心/院;設計、創新應用企業如各規劃、設計院/公司;地產開發商;蓋房子的各種建築公司;供應材料的各種材料公司(鋼、鐵、沙石、門窗、玻璃);裝飾用的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生產與供應公司;園林綠化從設計到種植施工等等企業;物業、維修管理類服務公司、新農村、美麗鄉村、旅遊鄉村、小鎮等由政府扶持、主導的民間鄉村企業等。實在太多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企業,礦產資源也和這有很關系啊,建築行業不景氣,好多行業也不好生存。
單純的建築工程行業未來有可能往旅遊地產、生態農業觀光地產、純商業地產這些方面發展。純屬個人理解、僅作參考!
行業潛規則這些,一般上有規則、下有對策。等社會發展到共產主義可能差不多會處理這個問題吧。
❼ 中國未來十年還有多少建築工工人
近幾年,建築行業的工人確實越來越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局面?未來建築行業的變革和發展方向在何方?我們一起針對行業現狀進行探討。
01.
社會進入老齡化 勞動力供給不足
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而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
社會進入老齡化階段,老一代農民工年事已高,當然無法再去打工了。他們退出了打工的歷史舞台,而他們的子女又無法接替上去,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斷檔現象在所難免。
02.
前浪還在努力翻騰 一轉身沒後浪了
「年輕人壓根不想干這個環境惡劣的苦力行業。「一位來自工地的老師傅說。
一方面後繼乏人,一方面就業難,現實社會總是處在矛盾之中。大學擴招已經達到了極限,絕大多數持有大學文憑的非專業人員根本不可能去建築工地就業,年輕人不再願意像父輩那樣,頂著「民工」的標簽進工地乾重活,而是選擇自由度較高的新興行業,「寧送快遞不進工地」是現在眾多年輕人的普遍心態。
即使本專業畢業生,也是沖著相對輕松的技術崗位而去就業。這種狀況加劇了建築工地招工難現象。
03.
建造智能化步伐加快 機器取代人工
作為我國所有行業中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較低的行業,建築行業目前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
測繪機器人、混凝土地面處理機器人、內牆裝飾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在建築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機器人代替原本危險繁重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現狀。更加專業的建築機器人也正逐步從研發走向落地,在房屋、高塔、橋梁、地鐵建造中發揮積極作用,並向全產業鏈延伸。
所以,未來建築行業的工人是否會越來越少?甚至建築機器人取代人工?這個問題現在還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可以預見的是,一旦人工智慧得到進一步普及,建築行業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面貌。
❽ 中國現在哪裡有上千人幹活的大型工地。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南林村,工程名叫「華佳彩」目前建築工人大概在5000人左右
❾ 中國有多少人干工地,中國有三百萬個村莊,有三千萬人干工地嗎
中國有三千五人干工地,
中國有三百萬個村莊,有三千萬人干工地嗎
❿ 中國有300萬個村莊,一個村有十個干工地的,就有3000萬人干工地嗎,有具體數字嗎 干工地的究竟是
你說的並不完全,你說的只是農民工,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常年施工的正規軍,數量也不佔少數,農民工不常年干,所以你那不是統計,是估計,我們的統計是很科學的,除了每年統計部門的專業統計外,我們還有三五年一次的經濟普查,人口普查,都有這方面的內容,所以你想知道具體數字,可以咨詢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