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疫苗上市公司有哪些
國內疫苗上市公司有:
1、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成立於1989年(原名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2003年8月更為現名,下稱中生集團),原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簡稱「中生集團」)隸屬於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下轄北京、長春、成都、蘭州、上海、武漢六個生物製品研究所以及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從事疫苗和血液製品研究及生產的專業機構,是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為一體的中國最大的生物技術企業集團、能生產預防、治療、診斷用生物製品200餘種。
2、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從事血液製品研發和生產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並於1998年首家通過了血液製品行業的GMP認證。
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定點大型生物製品生產企業,公司先後承擔多項國家、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其中外科用凍幹人纖維蛋白膠被列入國家863項目。
5、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CO.,LTD.)是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Hong Kong) Ltd.)、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業。公司於2001年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北大生物城注冊成立。
北京科興先後承擔了包括「SARS滅活疫苗研製」、「廣譜流感大流行疫苗」等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以及北京市重大專項在內的20餘項科研課題。
2. 沃森生物和誰開發新冠疫苗
沃森生物和澤潤生物開發新冠疫苗。3. 冷泉港實驗室的簡介
冷泉港實驗室成立於一個世紀以前,如今以其豐富的教育活動而享譽國際,其中包括一項廣泛的科學會議計劃和每年吸引8千多名科學家的課程。冷泉港實驗室下屬的「沃森生物科學學院」(Watson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以實驗室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James D. Watson的名字命名,它為少部分格外優秀的學生提供富於創新的博士教育項目。此外,冷泉港實驗室還設有培訓大學生的「大學生研究項目」(Undergraate Research Program)、面向中學生的「未來合作夥伴項目」(Partners for the Future Program)、以及針對小學生的「自然研究」夏令營(Nature Study summer camp)。另外,實驗室還在冷泉港村開辦了「多蘭DNA學習中心」(Dolan DNA Learning Center),為理科教師、學生和美國其它團體提供實驗室場地。冷泉港實驗室的其它組成部分還有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共出版5種學術期刊和多種實驗室手冊和書籍;設在勞埃德港(Lloyd Harbor)的班伯里會議中心(Banbury Conference Center),舉辦參與者少的專業會議;還有位於伍德伯里(Woodbury)附近的癌症基因組研究中心(Cancer Genome Research Center)。
冷泉港實驗室的科研工作是眾多科學家集體協作的成果,具有世界影響力。每年,實驗室還舉辦大約20場學術會議,加強交流與互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7000多位科研人士參與。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還與其它實驗室和大學、以及生物科技和制葯行業的科研人員合作,旨在把基礎科研領域的新進展轉化為拯救生命、豐富生活的實踐。冷泉港實驗室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年輕的科研人員都非常有興趣作為碩士研究生或博士後在這里進行研究工作。 冷泉港實驗室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冷泉港亞洲於2010年正式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掛牌,同時,冷泉港亞洲的首次會議「沃森癌症研討會」在此舉行。諾貝爾得主詹姆斯·沃森(1962年生理學醫學獎),琳達·巴克(2004年生理學醫學獎),以及托馬斯·施泰茨(2009年化學獎)先後親臨會場,並就各自的研究領域及發展歷程做主題報告。
冷泉港亞洲的主旨是以冷泉港實驗室會議的形式及風格為原型,在亞洲建立由一系列科學會議構成的年度項目。該項目包括大型學術會議、小型培訓研討會以及特邀Banbury會議等多種形式。會議將討論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各類話題,如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神經科學、癌症研究、細胞和發育生物學,以及植物生物學等。冷泉港亞洲沿襲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各地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及學生們,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台。
4. 世界著名的國家實驗室,中國有嗎
全人類智慧頂峰!盤點世界最著名的14個頂尖實驗室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美國最傑出的國家實驗室之一,位於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山,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在科學界,LBNL相當於「卓越」的同義詞。截止2016年,從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走出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院士等諸多學界領軍人物。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能源效率、迴旋加速器、先進材料、加速器、檢測器等。
MIT於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頓創建了林肯實驗室。其前身是研製出雷達的輻射實驗室。該實驗室由聯邦政府投資,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應用到國家安全的危急問題上,在防空系統的高級電子學研究上蜚聲國際,其研究范圍又迅速擴展到空間監控、導彈防禦、戰場監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領域,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實驗室與國防部深度合作,不失為美國軍事電子系統大本營。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0RNL),隸屬於美國能源部,成立於1943年,起初為曼哈頓計劃一部分,以生產、分離鈾和鈈為主要目的建造,現由田納西大學和Battelle紀念研究所共同管理。實驗室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處世界領先地位,主要從事中子科學、能源、高性能計算、復雜生物系統、先進材料和國際安全6個領域的研究。現有雇員3800人、客座研究人員3000人,年度經費超10億美元。
阿貢國際實驗室(ANL),是美國最早建立的國家實驗室,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和芝加哥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費米曾在此領導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台可控核反應堆,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年度科研經費約5億美元,雇員3500人。
冷泉港實驗室(CSHL),是一個非盈利的私人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分子生物學搖籃」,名列世界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泉港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杜威·沃森先生是DNA雙螺旋結構圖的發現者之一,被稱為DNA之父,諾貝爾獎得主。該研究所歷史上共誕生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卡文迪什實驗室創建於1871年,由當時劍橋大學校長W.卡文迪什私人捐款興建。研究的領域包括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固體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等。卡文迪什實驗室在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近百年來培養出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已達20餘人,卡文迪什至今仍不失為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之一。
費米實驗室,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的名字命名,建立於1967年,是美國最重要的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位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巴達維亞附近的草原上。它官方上屬於美國能源部,但也隸屬於芝加哥大學和大學研究協會(URA),並由這兩個機構負責其運作,其中URA由90所研究型大學組成,目前實驗室有2000名雇員。
美國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模擬語言、有聲電影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實驗室一共誕生8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7項物理學獎,1項化學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萬維網的發祥地。它的內部深藏著一個升降機,整個機構位於瑞士日內瓦西部接壤法國的邊境。它成立於1954年,主要研究物質如何構成和物質之間的力量。雇員大約3000人,並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佔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位於紐約長島,隸屬美國能源部,由石溪大學和BATTELLE成立的公司布魯克海文科學學會負責管理。該實驗室成立於1947年,歷史上該實驗室所7個項目12人次獲得過諾貝爾獎。
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其研究的飛船已經到過全部已知的八大行星,是位於加州帕薩迪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和管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行政上屬於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始建於1936年,由當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西奧多·馮·卡門領導創建。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創建於1943年,建立者包括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歐內斯特·勞倫斯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實驗室之一,曾發明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
德國聯邦技術物理研究所(PTR),建於1884年,相當於德國國家計量局,以精密測量熱輻射著稱。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致力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現作用量子,可以說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源地。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恩及1918年諾獎得主普朗克先後擔任該實驗室帶頭人,此外愛因斯坦、波特、勞厄等物理學家都曾在此工作過。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隸屬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局, 現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安全機構負責運行。實驗室創建於1925年,現有約6300名雇員、2700餘名科學家和工程師(40%以上擁有博士學位),科研經費逾15億美元,其中對武器研發占總經費62%、國防科技佔12%。
5. 沃森的介紹
Wasun Technology Company 總部位於美國特拉華州的工業之都威爾明頓市,是一家成立於1982年的高科技公司,其前身Wasun新型材料研究所曾長期服務於當地的杜邦化工、通用汽車等工業巨頭。Wasun擁有行業最優秀的研發工程師團隊和良好的科研傳統與完善的科研機制,一直專注於節能、環保等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的開發應用,已在美國、加拿大、芬蘭、中國、巴西等地設有研發中心和製造廠,公司業務涉及環保、化工、電子、醫葯、航天、新能源、高新材料等眾多領域
6. 沃森生物是一個怎樣的公司
沃森生物創立於2001年,總部位於雲南昆明,於2010年1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是專業從事人用疫苗等生物技術葯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生物制葯企業,擁有全球兩大重磅疫苗品種13價肺炎結合疫苗和HPV疫苗。
拓展資料
沃森生物(全稱: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國生物制葯企業,為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該公司專業從事人用疫苗、血液製品等生物葯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於2010年1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2022年1月19日,《2021年胡潤中國500強》發布,沃森生物以價值990億元人民幣位列第148名。
企業簡介
公司在昆明國家高新區擁有一個先進的新型疫苗研發中心和中試基地,在玉溪高新區與江蘇泰州中國醫葯城建成了現代化的疫苗生產基地,構建了一個覆蓋國內多個省市、多個區縣的營銷網路。
2010年11月12日,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沃森生物股票代碼:30014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雲南省首家在中國創業板掛牌上市的企業。
企業產品
公司在疫苗研發領域居於行業領先地位,迄今已開發成功了13個市場前景廣闊的疫苗產品,立項在研產品近20項。其中,兩個產品即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與凍干A、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已上市銷售,並取得良好業績。另外完成臨床研究取得臨床研究合格報告有6個產品,兩個產品即凍干A、C、Y、W135群流行性腦膜炎多糖疫苗與凍干A、C群流行性腦膜炎多糖疫苗的生產車間已建成並通過了試生產正在申請葯品生產批件,即將於近期投放市場。
而無細胞百白破三聯疫苗的生產線已完成建設正在調試試生產階段,兒童型和成人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產車間已進入建設施工階段。後續產品生產車間正在規劃設計中。
2011年起,隨著一大批儲備產品的成熟,公司將進入新一輪新產品生產建設高峰期。沃森生物的經營業績也將因為後續大量新產品的投放市場而將迎來新一輪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