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紅樹林分布在哪個省 紅樹林簡單介紹
1、中國紅樹植物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區。
2、紅樹林(Mangrove)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場所。
3、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紅樹林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初步扭轉了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但紅樹林總面積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保護和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
4、根據2019年紅樹林專項調查結果,中國有紅樹林分布的自然保護地共52處(不包括港澳台),包括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等類型。在這些保護地中,紅樹林面積為15944公頃,佔中國紅樹林的55%以上。從保護級別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9800公頃,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34%;地方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6144公頃,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21%。
⑵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哪個省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中國紅樹林共有2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廣西自治區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紅樹林面積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
其中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保留在雷州半島。有的地方建立了保護區。
紅樹林
⑶ 東寨港紅樹林在哪個省
東寨紅樹林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110°37′,北緯19°51′~20°1′,屬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紅樹林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塗森林,綿延海岸線總長28公里,是中國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線之一。因陸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線曲折多灣,瀉湖灘面緩平,紅樹林就分布在整個海岸淺灘上。保護區內的紅樹林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且具有世界地質奇觀的「海底村莊」。
(3)中國畫里的紅樹林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遊玩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一定要坐遊船,這樣才能全面欣賞到紅樹林的景色。紅樹林在漲潮的時候除了樹冠幾乎全部都淹沒在水裡,到了退潮的時候才漸漸露出樹干,坐船沿海道蜿而過,沿途都是半淹在水中的紅樹林。
紅樹是一種生命力非常強的植物,生長在會使一般植物死亡的鹹水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坐船游覽紅樹林時,若你運氣好,船行中還能看到各種鳥類,特別是到了秋冬季,這里幾乎是候鳥的樂園。
遊船行程大約20分鍾,終點是野菠蘿島,島很小,大約20分鍾就能逛完。島上有一條觀光小道,走在盤根錯節的密林之中,像原始森林一樣。可以在這里借景拍照或者靜聽海聲,又是另一番體驗。
由於離市區較遠,這里的遊人很少,是個很清靜的地方,適合來散心,親近自然。景區周邊有當地村民賣鹹水鴨蛋和海鮮,味道不錯而且很實惠。
網路-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⑷ 紅樹林分布在哪個省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國紅樹林的危機狀態與保護:它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保留在雷州半島。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洋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范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紐西蘭北部。由於海水環境條件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態和生理特徵。為了防止海浪沖擊,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株的穩定。
⑸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哪個省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
中國紅樹林的危機狀態與保護:它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保留在雷州半島。有的地方建立了保護區。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洋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范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紐西蘭北部。
(5)中國畫里的紅樹林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植物特性
由於海水環境條件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態和生理特徵。為了防止海浪沖擊,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株的穩定。
與此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出於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故稱呼吸根。
胎萌是紅樹林另一適應現象:果實成熟後留在母樹上,並迅速長出長達20~30厘米的胚根,然後由母體脫落,插入泥灘里,紮根並長成新個體。在不具胚根的種類則有一種潛在的胎萌現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樹的胚,在果實成熟後發育成幼苗的雛形,一旦脫離母樹,能迅速發芽生根。
⑹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哪裡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洋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范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紐西蘭北部。
由於海水環境條件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態和生理特徵。為了防止海浪沖擊,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株的穩定。與此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出於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
(6)中國畫里的紅樹林是哪個省的擴展閱讀
紅樹林里的動物主要是海生的貝類,常見的有篩目貝、硨蠔、櫛孔扇貝、糙鳥蛤和馬蹄螺、鳳螺、粒核果螺和幾種寄居蟹。在紅樹林水域有多種浮游生物,常見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輻桿藻、三角藻、圓篩藻等浮游藻類。
浮游動物則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麗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頭水蚤等。紅樹林內枝葉等殘落物的分解有利於各種浮游生物的滋長,隨之而至的是淺海魚群在紅樹林帶的洄遊和出沒。
紅樹林里還有各種鳥類,多半屬水鳥和海鷗一類,也有一部分陸棲鳥類出沒於紅樹林帶。在發育良好的紅樹林還偶有野豬、狸類及鼠類等小型哺乳類出沒其間。紅樹林里也招徠了某些蜂類、蠅類和螞蟻等棲息。它們對紅樹植物的傳粉和受精起著一定的作用。
⑺ 紅樹林在哪裡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范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紐西蘭北部。
中國紅樹林共有2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廣西自治區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紅樹林面積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無論是種類和分布范圍,在太平洋西岸,中國的紅樹林都具有代表性。
廈門西海域,80年代在東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紅樹林,隨著這幾年的圍海造地的不斷擴大而消失。
深圳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佔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面積的31.6%。
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公里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1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目前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但由於沿海一些漁民毀林建蝦塘,近10年來,廣西的紅樹林面積減少了10%。大量紅樹林被砍伐、破壞,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極大關注。目前,中國已建立7個省級以上的紅樹林保護區,保護紅樹林約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一半,並成立了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這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紅樹林保護、科研與管理體系。
台灣的紅樹林:台灣的紅樹林原有6種,現存4種;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各河口附近。由於高度的開發,使得紅樹林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主要分布於台北縣淡水鎮(水筆仔) 和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溪的出海口(水筆仔)。 紅樹科的水筆仔:數量多,耐寒性較高,主要分布於北部。
紅樹林保護區
廣東深圳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佔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面積的31.6%。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面積368公頃,是中國唯一位於市區, 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也被國外生態專家稱為「袖珍型的保護區」。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 189種、上10萬只侯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 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向碧波盪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1984年,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正式創建,當時的總面積為304公頃。只有一條老路通到這里,當地的漁民在這里利用沿襲下來的基圍魚塘養魚,然後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紅樹林、果園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國際)基金會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英女王訪華時,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紅樹林的觀鳥亭,飽覽深圳灣濕地風光。丹麥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丹麥女王的丈夫亨里克親王也曾於1989年,興致勃勃地到此觀鳥,並將紅樹林稱為「綠色明珠」。
深圳紅樹林可以說是盛名遠播,現在來深圳的海內外遊客,都要去海濱生態公園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紅樹林、在此越冬的數萬只水鳥翔集的壯觀場面。紅樹林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共同構成了具有國際意義的深圳灣濕地生態系統,也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
廣東珠海紅樹林:主要分布淇澳島、橫琴島和紅旗西堤、磨刀門和雞啼門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大圍灣的淇澳紅樹林保護區面積最大,是目前該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連片的林分,樹高4-6米。它不僅是珠海市的珍稀資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紅樹林濕地,同時是全國少有的緊靠大城市的紅樹林區之一。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公里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1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高橋紅樹林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紅樹林連片生長基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該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塗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中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中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山口國家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1993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里達州魯克利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系,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山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地處亞熱帶,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沙田半島東西兩側,海岸線總50公里,總面積800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個國家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海南省清瀾港紅樹林保護區: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也是保護最為完整的紅樹林。
該保護區中心位置地理坐標位19°33』N,110°49』E,地處文昌市的清瀾港沿岸一帶。保護面積達2948ha,有林面積達2732ha。管轄范圍包括馮家港、鋪前港等。該保護區於1981年批建,原為縣級,後已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設管理站,位於頭宛村。該保護區的總保護面積雖然不及東寨港保護區,但林木面積大,而且樹林年齡長,許多林相顯示了原生林的特徵。如有海蓮林樹齡達百年以上,調查中有的胸徑達1.2m,林內結構復雜,有不少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飛架其間。保護區范圍內除了有同東寨港基本相同的紅樹植物種類外,還有獨特的成片正紅樹(Rhizophora Apiculata)林子,沿著霞村的岸邊形成雄偉的景觀。木果核在這里可以看到小片的群落。木果襪的蛇狀呼吸根在這里有典型的表現。海桑屬的4個種,即海桑、杯尊海桑、大葉海桑和海南海桑在這里都有自然分布,其筍狀呼吸根形成這些種類的明顯待色。小花老鼠勒在東寨港自然群落中並不多見,而在該保護區的潮溝灘塗林緣卻常見它與其他紅樹植物伴生。海芒果、海漆等紅樹植物也較東寨港的自然群落中容易發現。顯然這里的種類多樣性優於東寨港,具有較優勢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因而具有較大的潛在的科研意義。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漳江口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入海口。最近城鎮為雲霄縣城,位於濕地以西10km,東北向距離廈門約85km。主要保護對象以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東南沿海水產種質資源為主。主要濕地類型有紅樹林、灘塗、水域或組成的河口濕地等。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 1、2、3、8。保護區於 1992 年元月成立,1997 年 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 年 6 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8 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漳江口保護區內植被類型分為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3 個植被型,有白骨壤林等 13 個群系,有秋茄—老鼠 等 22個群叢。區內有維管束植物 224 種,有紅樹植物 5 科 6 屬 6 種,鹽沼植物 16 科27 屬 29 種 1 變種,濱海植物 59 科152 屬 184 種。區內營養豐富,從而微生物資源豐富,有微生物 12 科 27 屬 45種,與陸地生境的微生物數量比較,紅樹林土壤細菌數量高於一般陸地生境,而土壤放線菌、真菌數量較少是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微生物數量分布的主要特徵。
漳江口保護區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共 359 種,其中哺乳動物 9科 14 種,鳥類 38科154種,爬行類 11 科 37 種,兩棲類 5科 13種,魚類 141 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中華白海豚和緬甸蟒蛇2種, 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寬吻海豚、黃嘴白鷺、小杓鷸、小青腳鷸、綠海龜、棱皮龜、太平洋麗龜、虎紋蛙等 19 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24種。保護區鳥類中具有眾多的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的候鳥,其中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類 77 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類 41種。保護區紅樹林區潮間帶底棲動物 28 種。潮下帶底棲生物 181 種。海區浮游植物 201 種,其中硅藻 165 種。浮游動物 180種,其中水母類 59 種,橈足類 71 種。
漳江口保護區位於台風多發區,1955 ~ 1980 年間影響雲霄的台風達 150次, 年平均台風影響 5.8 次。紅樹林濕地是該區域的保護者,在穩固海岸、抵抗台風侵蝕方面有重要作用。
⑻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什麼省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
中國紅樹林的危機狀態與保護:它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保留在雷州半島。有的地方建立了保護區。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洋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范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紐西蘭北部。
紅樹林主要動植物:
在紅樹林水域有多種浮游生物,常見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輻桿藻、三角藻、圓篩藻等浮游藻類。
浮游動物則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麗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頭水蚤等。紅樹林內枝葉等殘落物的分解有利於各種浮游生物的滋長,隨之而至的是淺海魚群在紅樹林帶的洄遊和出沒。
紅樹林里還有各種鳥類,多半屬水鳥和海鷗一類,也有一部分陸棲鳥類出沒於紅樹林帶。在發育良好的紅樹林還偶有野豬、狸類及鼠類等小型哺乳類出沒其間。紅樹林里也招徠了某些蜂類、蠅類和螞蟻等棲息。它們對紅樹植物的傳粉和受精起著一定的作用。
⑼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最北地帶是什麼省
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
⑽ 紅樹林分布在中國最北地帶的什麼省
中國紅樹林的最北端分布是浙江省。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紅樹林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