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床是哪裡傳入中國的

床是哪裡傳入中國的

發布時間:2022-09-19 20:36:23

⑴ 韓國日本人為什麼不睡床中國的床是自己發明的嗎什麼時候有的.

因為中國人最初也是沒有床和椅子的。

床和椅子應該是從西域傳來的,最初的椅子就叫胡床。

《廣雅》雲:「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卧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漢代自胡人傳人,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曰胡床,唐代自印度傳人,為倚背垂足之坐,如椅子亦曰繩床。床固同床,然此床非彼床,內容迥殊,以之劃分時代,蓋為此也。(摘自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

⑵ 床到底是誰發明的啊

床是神農氏發明的。

關於中國床的發明的傳說,出自《廣博物志》:傳說神農氏發明床;少昊始作簀床;呂望作榻。中國最早的床的實物是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戰國彩漆木床。該床長218厘米,寬139厘米,六足,足高19厘米,床面為活抽屜板,四面裝配圍欄,前後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床身通體髹漆、彩繪花紋,工藝精湛,裝飾華麗,說明床當時已經普及。

發展歷史

六朝以後的床榻,開始打破了傳統形制,出現了高足坐卧具。此時的床榻,形體都較寬大。唐宋時期的床榻大多無圍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說法,使用這種無圍欄的床榻,一般須使用憑幾或直幾作為輔助傢具。遼、金、元時期,三面或四面圍欄床榻開始出現,做工及用材都較前代更好。

到了明代,這種床榻已盛行,其結構更加合理,裝飾手法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如羅漢床,它的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形軟圓角,既朴實又典雅。

⑶ 床是誰發明的

關於床的發明,又能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是由嘗百草的神農發明的。

當時的生產力低下,人們只能在地上鋪上乾草和獸皮,就直接睡在上面,但地上的昆蟲時不時地爬了上來,人們不堪其擾。

後來,就有人發明了編制技術,人們將有味道的草編制城草席,覆蓋在乾草獸皮上,大大緩解了蚊蟲叮咬。再後來人們發現,如果將睡覺的地方加高,效果會更好,於是最早的床便應運而生。

(3)床是哪裡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詩·豳風·七月》中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見,在西周時,不僅貴族,農夫也寢於床上。這說明床的應用已經很普遍了。

而在《說文》中則描述:「床,安身之坐者。」床被定義為人所坐卧的用具,表明床這個概念的內涵是清楚的,詞語的表述也是清楚的。

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床這個概念的內涵相對穩定,其外延在不斷擴大,如筆床、琴床、茶床等,同時還出現了「胡床」的概念。

「胡床」在歷史上是西北少數民族用的坐具,傳到中原後被漢民族所接納,在漢語中稱作「胡床」,最早見之於《後漢書》:「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箜篌、胡笛、胡舞。」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床

南北朝時期
在南北朝之前所謂的床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床
床由胡族傳入,叫胡床 胡人真正改變了漢人席地而坐的傳統起居方式
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漢朝就有床那純屬是瞎掰.

⑸ 床是誰發明的

床的最早記錄見於《廣博物志》中,有記載寫道:「神農氏發明床,少昊始作簣,呂望作榻。

⑹ 床是誰發明出來的

在古代,床不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一種簡易的坐具。《說文》中有「床,安身之坐也」。 據《禮記》記載:曾子因床上簟子不符合制度,臨死時要求將其換下才死去。可見在當時。床已經受到古人的重視。 床在古代有一種孤獨蕭索的意境。李商隱《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表達了一種意鄉之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更是表達了這種苦悶的思緒。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曾經用床寓意他的思想:「第一種是自然中本有的,我想無妨說是神製造的,因為沒有旁人製造它;第二種是木匠製造的;第三種是畫家製造的。」 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簡陋,睡覺只是鋪墊植物枝或獸皮等,掌握了編織技術後就鋪墊席子。席子出現以後,床就隨之出現。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淋」,說明商代已有床。但從實物來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陽長台關一座大型楚墓中發現的,上刻繪著精緻的花紋,周圍有欄桿,下有6個矮足,高僅19厘米。 女史箴圖 春秋以來,床往往兼作其他傢具。人們寫字、讀書、飲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幾。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所畫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還出現一種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為睡卧的專用傢具。 唐代出現桌椅後,人們生活飲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動。床由一種多功能的傢具,退而成為專供睡卧的用品。 19世紀20年代出現了彈簧床。19世紀後期,金屬床開始出現。 床,還有一個解釋是後院水井的圍欄。《辭海》上有,但未註明出處。也只有這種解釋,李白的《靜夜思》緊扣月和井來想,才易理解。 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種,是面積足以覆蓋人體、長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時保持溫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單包著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蠶絲,或者丙烯酸纖維等人造纖維製造。 而冬天蓋的保暖性能較好的被子則叫做冬被。現代的電子暖被則內藏發熱器,讓用者保持溫暖。 原始時代,人們用石頭或草捆等將頭部墊高去睡覺,大概是「因丘陵掘穴而處」時比較原始的枕頭。到戰國時,枕頭就已經相當講究。1957年,在河南信陽長台關一個戰國楚墓里,出土了一張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就有竹枕。我國前人對枕頭頗有研究。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一個小圓木作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動一下,頭從枕上滑落,便立即驚醒,醒之後發奮繼續讀書,他把這個枕頭取名為「警枕」。為了強身健體,在睡眠時達到治病的目的,古人還在枕內放葯以治病,叫做「葯枕」。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苦蕎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作枕頭,至老明目。」民間有多種多樣的枕頭,大都以「清火」、「去熱」為目的。現代,枕頭越來越廣泛地用於醫療保健,如「磁療枕」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痛及耳鳴有一定的療效。美國和香港流行一種「頸椎枕」,睡這種枕頭能使頸、肩和顱底的肌肉完全放鬆,消除一天的疲勞。目前,日本還研製出一種「健身枕」,像振盪器那樣不斷釋放能量,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又可以催眠,更好地發揮它作為睡眠工具的作用。目前已經有青島的枕頭企業推出量體定枕業務,5分鍾為顧客提供「量頭定枕」的個性化、專業化服務,由於每個人的頸弧、高度等不同,因此量身訂制不同弧度的健康枕頭,也許是建立新枕邊健康關系的最佳選擇. 2005年以後又出現了將音樂和枕頭相結合的新型產品,這種枕頭最早不是出現在商場上而是出現在戰場之上。2005年10月,首批特殊的軍用物資——音樂枕頭,被發送到丹麥駐伊拉克和科索沃的維和士兵手中。這些音樂枕頭將有助於緩解士兵的壓力和緊張情緒,使得他們在執勤之餘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音樂枕頭的外形與普通枕頭並無二致,不過內容要豐富得多:內部安裝有揚聲器、MP3播放器,MP3的硬碟里儲存有各類輕音樂以及諸如流水聲、鳥鳴聲等天籟之音,盡可能地為維和士兵在戰火未息的動盪之地創造片刻寧靜。丹麥皇家軍事學院心理學系主任亨里克稱,首批10套音樂枕頭已交付部隊試用。「我們希望,這些枕頭能幫助處於高度心理緊張狀態的士兵們得到放鬆。」這款名為「音樂治療」(MusicCure)的音樂枕頭由丹麥作曲家、雙簧管演奏家尼爾斯·耶傑研製,用於治療心理病人。它的顯著療效已經在丹麥各大醫院的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印證。 平遙六合泰枕頭 擠身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蘊育著深厚的晉商文化,同時也涌現出眾多的民間瑰寶:高深莫測的票號宅院,精細雅緻的推光漆器,細膩濃香的平遙牛肉,清爽可口的百種小吃。。。。。還有那造型獨特,舒適養生,令人叫絕的民間奇葩—平遙特產,六合泰枕頭。 六合泰枕頭,有好幾種叫法,初叫六孔枕、因枕上也孔,也叫孔夫子枕。因外側形像古錢幣,也叫錢幣枕。 出現於清代逐步進入鼎盛時期的票號當中,枕頭上有六個孔,且各孔相通。六孔象徵天、地、東、南、西、北,寓意著當時票號界追求的最高境界:--融會貫通,匯通天下。(枕頭與票號相結合,無疑說明六合泰枕頭與票號息息相關,是當時身份的象徵。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 1864年,清慈禧太後西行至平遙,宿枕六合枕後,感覺新奇舒適,即賜名為:「泰」,從此,六合泰枕頭傳了下來。 六合泰枕頭外形獨特,軟硬適中,高低可調,且孔孔相通,耳朵,臉部,後腦不會被壓,保持了最好的通透性,使人不會產生壓抑的感覺,睡眠中翻身時,太陽穴及頸部穴位都會受到貼身的按摩,有效促進頭部血液流動,所以,當人枕著睡眠時,會感到舒適通暢,心靜氣定,具有養顏美容,從而快速入睡。醒來時精神飽滿,神情氣爽! 如今,六合泰枕頭在傳統做工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開發出一系列新產品,枕頭形狀由原來的六孔枕,延伸出了十孔枕,十二孔枕,十八孔枕,三十六孔枕,嬰兒枕,元寶枕,綉花枕等,多種形狀,枕頭尺寸,由標准人體工程學,增加了加高,超高等尺寸,並可按客戶要求訂制各種枕頭,以滿足不同體形的顧客需求。 枕芯填充物也由原來單一的蕎麥殼發展成為多種具有保健理療作用的中草葯成份。清新明目的菊花枕,健胃形脾的蠶沙枕,。。決明子,茶葉枕等,還有功效各異的中草葯葯包。 枕頭面料也由原來的高級絲絨面料,加入了最新的綠色環保的高級彩棉面料。 如今的六合泰枕頭,既是實實在在改善睡眠質量的枕頭,也是可以把玩的民俗藝術品,既是可以贈送親朋好友的保健用品,又是具有獨特文件文化內涵的旅遊紀念品。 平遙六合泰枕頭已經成為平遙晉商文化旅遊品當中不可替代的特色產品之一。 隨著古城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六合泰枕頭必將發出更加閃亮的光芒,讓更多的人與平遙人共享!

⑺ 在中國歷史上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一、古代床與榻的區別

今天我們常說的床榻,在古代是兩種用具。「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很多人將這句話中的卧榻理解為床,其實這是不對的。床是床,榻是榻,二者是有區別的。

床的起源是土台,榻的起源則是席子。古代最初沒有椅子和凳子,起居坐卧都在鋪於地面的席子上,這種生活方式被稱為「席居制」。北方多用草席,南方多用竹席。

床是古人晚上睡覺時用的寢具,早在處於母系氏族社會階段的半坡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床的雛形——土台,類似今天的炕。到了商周時期,床的形制被逐漸確立下來。

宋代真正的卧具稱「四面床」,大多四面無圍子。遼、金、元時期,床發展成三、四面有圍欄的床。

明清流行架子床和拔步床,床變成了封閉式的,像一間小屋子。

不過現代很少見過架子床了,都成為文物啦!

⑻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什麼床呢

這首詩理解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說,皎潔的月光灑在井上的欄桿上,好像是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在此情此景之下,詩人不禁抬起頭來,看那窗外空中懸掛著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遠方的家鄉。

以上就是這首詩大概的解釋了,不過在這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床”字的翻譯。


所以這樣說的話,李白《靜夜思》中的“床”,所指的並非是睡床,而是“井床”,也就是井邊上的圍欄。如此一來,全詩的解釋就通了。

當然了,也許你會說:這首詩的翻譯在網上一搜就能知道,根本沒必要斟字酌句地去解釋。

但我想說的是,古詩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網上雖然有注釋,但這些東西應該掌握在我們的腦子里,而不是在網路上。

該掌握的文學常識應該都要掌握,就拿這個詩中的這個“床”字來說吧,簡單來看就是我們平時睡的床,但其實不然,它還有其他不同的注釋,比如這里的解釋——井邊上的圍欄!

閱讀全文

與床是哪裡傳入中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3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6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5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5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2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2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5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2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7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50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4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3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8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1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6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