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地方養魚多

中國哪個地方養魚多

發布時間:2022-09-19 23:45:14

❶ 全國養魚最多的省是那個省

我覺得是長江流域。
他們有理想的自然環境。

❷ 中國那裡魚最多

說起魚,並不希奇,但是,你知道中國淡水魚最多的地方在哪裡嗎?在湖州,這里集中了中國1/10的淡水魚,有「中國魚都」之譽;說起養魚,也不希奇,中國哪裡都養魚,但是,你知道中國的四大家魚是由哪裡人最早家養的嗎?是湖州人;另外,你知道北京的中南海、頤和園、北海的魚是誰在幫助養的嗎?也是湖州人,說起吃魚,更不希奇,但是,你吃過由500多道菜組成的「百魚宴」嗎?它也出自湖州名廚之手。於不希奇處見希奇,這就是湖州人的本事。

據考證,中國的淡水養魚,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在這部歷史中,湖州占據了十分重要的篇幅。

有專門研究漁文化的人說,中國養魚的祖師節有兩個,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楊俊成。他們都不是湖州人,范蠡是河南人,楊俊成是江蘇南京人,但他們都在湖州長期生活並養魚,成就了「祖師爺」的地位。越滅吳後,范蠡偕西施泛舟太湖,曾在現在的蠡山漾養魚,後又在南潯范庄掘池塘養魚,創造了外河攔籪的養魚法,並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淡水養魚專著《養魚經》。這部《養魚經》已經失傳,但曾被北魏賈思勰錄入《齊民要術》之中。楊俊成是三國時人,據湖州民間傳說,就是他最早人工養殖了「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據可靠史 料,唐代初,湖州已經開始大量養殖四大家魚。這些史證與傳說統統集中於湖州,絕不會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湖州對中國淡水魚養殖史的貢獻,集中體現在菱湖一鎮。這個南潯區所轄的小鎮,養魚歷史已有2000多年,以其「桑基魚塘」的養魚方式,創造了我國傳統的養魚法,構成了我國淡水養魚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桑基魚塘」,指的是種桑養魚共榮、生態良性循環的一種生產方式蠶糞和蠶蛹喂魚,塘泥為桑地農田提供肥料。這種傳統的養魚法的希奇之處在於,幾千年過去了,仍然不過時,對中國北方養魚和世界養魚產生了巨大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地球物理基金會認定,菱湖桑基魚塘是中國惟一保留完整的生態復合型農業模式,值得發展中國家推廣;同時,菱湖還被選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養魚培訓中心桑基魚塘教學基地。據筆者了解,1982年,中國水產養殖總公司撥款2萬元組成浙江湖州市菱湖漁業技術服務公司,負責培訓、選派技工支持北方淡水商品魚養殖;1983年首次派出菱湖養魚技工532名,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寧夏等省。據反映,菱湖養魚技工走到哪裡,哪裡的低產魚塘就實現高產。據統計,上世紀末,除西藏、台灣外,菱湖有1萬養魚戶在全國各地承包12.32萬畝水面養魚。此外,還有20人次先後到l0多個國家和地區指導淡水魚養殖。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在一份給總統的研究報告中曾說:當前的淡水養殖,「產量中的大部分歸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洲的池塘養殖」。今天的菱湖,擁有10萬畝魚塘,6萬畝桑地,是我國惟一的面積最大的「桑基魚塘」。近年來,菱湖淡水養殖已走出四大家魚模式,發展了河蟹、青蝦、沼蝦、甲魚、鱸魚、黃鱔、河鰻等30餘種名優特新水產品,其中許多已創出了品牌。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菱湖的養魚是一個典型例子。

菱湖養魚的另一個希奇事情是:漁民被國家派進了北京,在中南海等一些重要的水面為中央機關養魚。進京的漁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沈菊生。這位已經77歲的養魚能手1955年就進了北京,在頤和園、中南海、北海等水面養魚。1980年老沈退休後,兒子沈利成接了班,在中南海、紫竹院、龍潭湖等地繼續養魚。據說,中南海每次拉網捕魚,都少不了沈利成。

吃魚之精細,更讓人對湖州刮目相看:湖州人吃魚很「刁」,自古就已分清了淡水魚美味檔次,形成「白魚為上,鱸其次,鱖再次」的民諺。就拿鮮活來說,一般人只要魚是活的就滿足了,但湖州人要求高,他們還講究魚被捉的時間:被捉時間長了,魚受到了驚嚇,這叫「失魂魚」,盡管活著,但不新鮮。因此,湖州人吃魚,都是將鮮魚養在河港中,現撈現殺。南宋奸臣賈似道喜食湖州活魚,地方官就命漁民發明了「活水船」,確保魚運到臨安後仍新鮮如常。藉流動的活水運魚,這是古代湖州人的一大創造。湖州人不僅講究新鮮,而且還選季節挑品種,把簡單的吃魚弄得極其復雜。不過,因為講究,所以鮮美。鮮美到什麼程度?把許多大文人都迷住了。唐代詩人張志和寫了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朝蘇東坡也寫過「蓬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看起來好像是寫景,其實,字里行間都已露出饞相;在蘇東坡的另一首詩里,乾脆把斯文全部丟開:「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流」。湖州的「魚美食」很多,1979年,他們又製作了「百魚宴」,用二三十種淡水魚加上各種蝦和大閘蟹,做出了五百多道菜,讓人隨吃隨新。1993年,「百魚宴」在全國第三屆烹飪技術大賽上獲得了團體金獎;1995年,「百魚宴」又在台灣中華美食展上獲得特別金獎,在加拿大中華飲食工業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被稱為中華「烹飪一絕」。

在外人看來極普通的魚,還被湖州人做成了藝術,做成了文化。目前。菱湖鎮已打出「中國魚都」名片。開始籌建全國性的垂釣園區、魚類文化館、魚牌樓、魚雕塑、詩碑廣場等,並與美食街相結合。在700多米長的魚文化一條街上,觀魚類、猜魚謎、品百魚宴。魚文化,正被湖州人越做越精。

湖州人的漁業技能不僅沿著歷史長河千年傳承,而且一直在發揚光大。近日筆者又了解到,湖州目前還成為全國最大的白魚養殖基地和苗種集散中心,2004年產值近億元,又戴上了「中國白魚之鄉」的桂冠。人文歷幾千年傳承不斷裂並持續豐富,這是湖州人文甲天下最根本的原因。

❸ 四川養魚最多基地是哪

四川養魚最多基地是四川綿陽鹽亭西部水產現代農業園區。鹽亭縣西部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建成以巨龍鎮勝利村、梓水村、鍾溝村為中心的集中連片核心區標准化精養池塘3000餘畝,是四川省最大的淡水魚集中養殖基地。

梓江鱖魚是園區水產養殖的主導品種,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年總產量2231噸。梓江鱖魚在鹽亭當地俗稱「母豬殼」,據說早期漁民在捕撈時發現,鱖魚掙扎時背鰭、胸鰭全部張開像母豬在保護幼崽一樣,故稱之為「母豬殼」,後來口口相傳,留下了這個俗稱。

「母豬殼」肉質肥美、細嫩,富含脂肪及鈣、磷、鐵和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營養價值特別豐富。此外,園區引進推廣的水產品優良品種還包括鱸魚、長豐鰱、黃辣丁、中科3號等,良種覆蓋率達95%。

養魚

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 。1990年中國稻田養魚面積達67多萬公頃,平均畝產魚50千克左右。

❹ 在湖北,有哪些地方養魚的很多,急求答案,

摘要 湖北養魚最多的地方在南漳縣清河管理區四賢庄

❺ 中國淡水魚哪個江河最多

我國東北黑龍江及其支流中的魚類約有90種,其中鯉科魚類約有50種。黑龍江由於地處溫帶和亞寒帶,多產冷水性魚類,經濟意義較大的常見種類有哲羅魚、細鱗魚、烏蘇里白鮭、北極茴魚、 鱘魚、達氏鰉、狗魚及洄遊性的大麻哈魚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種類亞洲胡瓜魚、北鰍、黑龍江杜文魚 、雜色杜文魚等。 隨著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溫帶魚類越來越多,冷水性魚類則逐漸減少。遼河水系約有魚類70種,其上游尚有北方種類;黃河水系約有140種,長江水系約有300種,二者的冷水魚類極少,除常見的青、草、鰱、鱅、鯿、魴、鳤、赤眼鱒、胭脂魚等重要經濟魚類外,還有鰣魚等特有種。 黃河、長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魚的種類很是特殊,如鯉科的裂腹魚屬有13種,裸裂尻魚屬有8種。本地特有種有花斑裸鯉、新疆重唇角、中華鋸倒刺䰾及白甲魚等。 珠江水系的魚類資源豐富,共約260餘種,除全國廣布種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魚,如波魚屬、大海鰱等,華南地區特有的種屬如鯪魚、傜山魚、四須盤、直口鯪、唐魚 、華南鯉等。 我國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許多地段水流湍急,魚類資源一般。如鯉科的野鯪屬、東坡鯉屬、鯪屬等,鰍科的平鰭鰍屬、沙鰍屬、科的外口鮡屬等,這些都與印度、緬甸、越南、泰國的種類相同。另外裂腹魚屬、裸裂尻魚屬,巴鰍屬都與西北高原的種類相同。

❻ 中國那裡的魚最多

說起魚,並不希奇,但是,你知道中國淡水魚最多的地方在哪裡嗎?在湖州,這里集中了中國1/10的淡水魚,有「中國魚都」之譽;說起養魚,也不希奇,中國哪裡都養魚,但是,你知道中國的四大家魚是由哪裡人最早家養的嗎?是湖州人;另外,你知道北京的中南海、頤和園、北海的魚是誰在幫助養的嗎?也是湖州人,說起吃魚,更不希奇,但是,你吃過由500多道菜組成的「百魚宴」嗎?它也出自湖州名廚之手。於不希奇處見希奇,這就是湖州人的本事。 據考證,中國的淡水養魚,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在這部歷史中,湖州占據了十分重要的篇幅。 有專門研究漁文化的人說,中國養魚的祖師節有兩個,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楊俊成。他們都不是湖州人,范蠡是河南人,楊俊成是江蘇南京人,但他們都在湖州長期生活並養魚,成就了「祖師爺」的地位。越滅吳後,范蠡偕西施泛舟太湖,曾在現在的蠡山漾養魚,後又在南潯范庄掘池塘養魚,創造了外河攔籪的養魚法,並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淡水養魚專著《養魚經》。這部《養魚經》已經失傳,但曾被北魏賈思勰錄入《齊民要術》之中。楊俊成是三國時人,據湖州民間傳說,就是他最早人工養殖了「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據可靠史 料,唐代初,湖州已經開始大量養殖四大家魚。這些史證與傳說統統集中於湖州,絕不會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湖州對中國淡水魚養殖史的貢獻,集中體現在菱湖一鎮。這個南潯區所轄的小鎮,養魚歷史已有2000多年,以其「桑基魚塘」的養魚方式,創造了我國傳統的養魚法,構成了我國淡水養魚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桑基魚塘」,指的是種桑養魚共榮、生態良性循環的一種生產方式蠶糞和蠶蛹喂魚,塘泥為桑地農田提供肥料。這種傳統的養魚法的希奇之處在於,幾千年過去了,仍然不過時,對中國北方養魚和世界養魚產生了巨大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地球物理基金會認定,菱湖桑基魚塘是中國惟一保留完整的生態復合型農業模式,值得發展中國家推廣;同時,菱湖還被選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養魚培訓中心桑基魚塘教學基地。據筆者了解,1982年,中國水產養殖總公司撥款2萬元組成浙江湖州市菱湖漁業技術服務公司,負責培訓、選派技工支持北方淡水商品魚養殖;1983年首次派出菱湖養魚技工532名,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寧夏等省。據反映,菱湖養魚技工走到哪裡,哪裡的低產魚塘就實現高產。據統計,上世紀末,除西藏、台灣外,菱湖有1萬養魚戶在全國各地承包12.32萬畝水面養魚。此外,還有20人次先後到l0多個國家和地區指導淡水魚養殖。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在一份給總統的研究報告中曾說:當前的淡水養殖,「產量中的大部分歸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洲的池塘養殖」。今天的菱湖,擁有10萬畝魚塘,6萬畝桑地,是我國惟一的面積最大的「桑基魚塘」。近年來,菱湖淡水養殖已走出四大家魚模式,發展了河蟹、青蝦、沼蝦、甲魚、鱸魚、黃鱔、河鰻等30餘種名優特新水產品,其中許多已創出了品牌。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菱湖的養魚是一個典型例子。 菱湖養魚的另一個希奇事情是:漁民被國家派進了北京,在中南海等一些重要的水面為中央機關養魚。進京的漁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沈菊生。這位已經77歲的養魚能手1955年就進了北京,在頤和園、中南海、北海等水面養魚。1980年老沈退休後,兒子沈利成接了班,在中南海、紫竹院、龍潭湖等地繼續養魚。據說,中南海每次拉網捕魚,都少不了沈利成。 吃魚之精細,更讓人對湖州刮目相看:湖州人吃魚很「刁」,自古就已分清了淡水魚美味檔次,形成「白魚為上,鱸其次,鱖再次」的民諺。就拿鮮活來說,一般人只要魚是活的就滿足了,但湖州人要求高,他們還講究魚被捉的時間:被捉時間長了,魚受到了驚嚇,這叫「失魂魚」,盡管活著,但不新鮮。因此,湖州人吃魚,都是將鮮魚養在河港中,現撈現殺。南宋奸臣賈似道喜食湖州活魚,地方官就命漁民發明了「活水船」,確保魚運到臨安後仍新鮮如常。藉流動的活水運魚,這是古代湖州人的一大創造。湖州人不僅講究新鮮,而且還選季節挑品種,把簡單的吃魚弄得極其復雜。不過,因為講究,所以鮮美。鮮美到什麼程度?把許多大文人都迷住了。唐代詩人張志和寫了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朝蘇東坡也寫過「蓬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看起來好像是寫景,其實,字里行間都已露出饞相;在蘇東坡的另一首詩里,乾脆把斯文全部丟開:「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流」。湖州的「魚美食」很多,1979年,他們又製作了「百魚宴」,用二三十種淡水魚加上各種蝦和大閘蟹,做出了五百多道菜,讓人隨吃隨新。1993年,「百魚宴」在全國第三屆烹飪技術大賽上獲得了團體金獎;1995年,「百魚宴」又在台灣中華美食展上獲得特別金獎,在加拿大中華飲食工業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被稱為中華「烹飪一絕」。 在外人看來極普通的魚,還被湖州人做成了藝術,做成了文化。目前。菱湖鎮已打出「中國魚都」名片。開始籌建全國性的垂釣園區、魚類文化館、魚牌樓、魚雕塑、詩碑廣場等,並與美食街相結合。在700多米長的魚文化一條街上,觀魚類、猜魚謎、品百魚宴。魚文化,正被湖州人越做越精。 湖州人的漁業技能不僅沿著歷史長河千年傳承,而且一直在發揚光大。近日筆者又了解到,湖州目前還成為全國最大的白魚養殖基地和苗種集散中心,2004年產值近億元,又戴上了「中國白魚之鄉」的桂冠。人文歷幾千年傳承不斷裂並持續豐富,這是湖州人文甲天下最根本的原因。

❼ 全中國哪個地方的v那個甲魚的小魚最多合理

是在鄱陽湖。
江西各地的江河湖泊中都有甲魚的蹤跡。其中以全國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陽湖為最多,品質亦最佳。
十年前,南昌市郊區大吉嶺水庫建起了人工繁殖甲魚基地。甲魚又稱中華鱉,甲魚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產地主要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尤其江西省的鄱陽湖最多。

❽ 全國最大人工養漁塘最多的

說起魚,並不希奇,但是,你知道中國淡水魚最多的地方在哪裡嗎?在湖州,這里集中了中國1/10的淡水魚,有「中國魚都」之譽;說起養魚,也不希奇,中國哪裡都養魚,但是,你知道中國的四大家魚是由哪裡人最早家養的嗎?是湖州人;另外,你知道北京的中南海、頤和園、北海的魚是誰在幫助養的嗎?也是湖州人,說起吃魚,更不希奇,但是,你吃過由500多道菜組成的「百魚宴」嗎?它也出自湖州名廚之手。
於不希奇處見希奇,這就是湖州人的本事。
據考證,中國的淡水養魚,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
在這部歷史中,湖州占據了十分重要的篇幅。
有專門研究漁文化的人說,中國養魚的祖師節有兩個,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楊俊成。
他們都不是湖州人,范蠡是河南人,楊俊成是江蘇南京人,但他們都在湖州長期生活並養魚,成就了「祖師爺」的地位。
越滅吳後,范蠡偕西施泛舟太湖,曾在現在的蠡山漾養魚,後又在南潯范庄掘池塘養魚,創造了外河攔籪的養魚法,並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淡水養魚專著《養魚經》。
這部《養魚經》已經失傳,但曾被北魏賈思勰錄入《齊民要術》之中。
楊俊成是三國時人,據湖州民間傳說,就是他最早人工養殖了「青、草、鰱、鱅」四大家魚。
據可靠史料,唐代初,湖州已經開始大量養殖四大家魚。
這些史證與傳說統統集中於湖州,絕不會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湖州對中國淡水魚養殖史的貢獻,集中體現在菱湖一鎮。
這個南潯區所轄的小鎮,養魚歷史已有2000多年,以其「桑基魚塘」的養魚方式,創造了我國傳統的養魚法,構成了我國淡水養魚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桑基魚塘」,指的是種桑養魚共榮、生態良性循環的一種生產方式蠶糞和蠶蛹喂魚,塘泥為桑地農田提供肥料。
這種傳統的養魚法的希奇之處在於,幾千年過去了,仍然不過時,對中國北方養魚和世界養魚產生了巨大影響。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地球物理基金會認定,菱湖桑基魚塘是中國惟一保留完整的生態復合型農業模式,值得發展中國家推廣;同時,菱湖還被選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養魚培訓中心桑基魚塘教學基地。
據筆者了解,1982年,中國水產養殖總公司撥款2萬元組成浙江湖州市菱湖漁業技術服務公司,負責培訓、選派技工支持北方淡水商品魚養殖;1983年首次派出菱湖養魚技工532名,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寧夏等省。
據反映,菱湖養魚技工走到哪裡,哪裡的低產魚塘就實現高產。
據統計,上世紀末,除西藏、台灣外,菱湖有1萬養魚戶在全國各地承包12.32萬畝水面養魚。
此外,還有20人次先後到l0多個國家和地區指導淡水魚養殖。
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在一份給總統的研究報告中曾說:當前的淡水養殖,「產量中的大部分歸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洲的池塘養殖」。
今天的菱湖,擁有10萬畝魚塘,6萬畝桑地,是我國惟一的面積最大的「桑基魚塘」。
近年來,菱湖淡水養殖已走出四大家魚模式,發展了河蟹、青蝦、沼蝦、甲魚、鱸魚、黃鱔、河鰻等30餘種名優特新水產品,其中許多已創出了品牌。
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菱湖的養魚是一個典型例子。
菱湖養魚的另一個希奇事情是:漁民被國家派進了北京,在中南海等一些重要的水面為中央機關養魚。
進京的漁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沈菊生。
這位已經77歲的養魚能手1955年就進了北京,在頤和園、中南海、北海等水面養魚。
1980年老沈退休後,兒子沈利成接了班,在中南海、紫竹院、龍潭湖等地繼續養魚。
據說,中南海每次拉網捕魚,都少不了沈利成。
吃魚之精細,更讓人對湖州刮目相看:湖州人吃魚很「刁」,自古就已分清了淡水魚美味檔次,形成「白魚為上,鱸其次,鱖再次」的民諺。
就拿鮮活來說,一般人只要魚是活的就滿足了,但湖州人要求高,他們還講究魚被捉的時間:被捉時間長了,魚受到了驚嚇,這叫「失魂魚」,盡管活著,但不新鮮。
因此,湖州人吃魚,都是將鮮魚養在河港中,現撈現殺。
南宋奸臣賈似道喜食湖州活魚,地方官就命漁民發明了「活水船」,確保魚運到臨安後仍新鮮如常。
藉流動的活水運魚,這是古代湖州人的一大創造。
湖州人不僅講究新鮮,而且還選季節挑品種,把簡單的吃魚弄得極其復雜。
不過,因為講究,所以鮮美。
鮮美到什麼程度?把許多大文人都迷住了。
唐代詩人張志和寫了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宋朝蘇東坡也寫過「蓬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看起來好像是寫景,其實,字里行間都已露出饞相;在蘇東坡的另一首詩里,乾脆把斯文全部丟開:「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流」。
湖州的「魚美食」很多,1979年,他們又製作了「百魚宴」,用二三十種淡水魚加上各種蝦和大閘蟹,做出了五百多道菜,讓人隨吃隨新。
1993年,「百魚宴」在全國第三屆烹飪技術大賽上獲得了團體金獎;1995年,「百魚宴」又在台灣中華美食展上獲得特別金獎,在加拿大中華飲食工業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被稱為中華「烹飪一絕」。
在外人看來極普通的魚,還被湖州人做成了藝術,做成了文化。

❾ 中國原始森林魚最多的地方

中國原始森林魚最多的地方是『』波密崗鄉林芝雲杉林『』。位置在西藏波密縣城扎木鎮以西22公里處,這里污染小,魚蝦特別多,因為很大部分藏民都不吃魚。

林芝市波密縣崗鄉雲杉林位於西藏波密縣城以西22公里處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東北部,帕龍藏布的中下游。帕龍藏布由東北向西南穿行於崇山峻嶺和茂密的林海之中,北上的暖溫氣流在此形成豐沛的降水和溫和的氣候,成為青藏高原上現代冰川發育的中心區域之一,形成我國少有的海洋性冰川。

保護區內林木生長速度、持續生長期和單位蓄積量遠遠超過國內外同類林,尤以雲杉為突出。區內山高樹密,古木參天,珍稀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各類名貴中葯材蘊藏豐富。1984年被劃為以保護豐產針葉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

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600公頃,保護區海拔2700米左右。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氣候溫和濕潤。區內森林茂密,以雲杉和冷杉為主組成的樹干通直、高大的暗針葉林占優勢,部分密林下還生長著密集的箭竹,難以通行。這里山水相連,古木遍坡,以名貴樹木雲杉、華山松為主。

雲杉林長勢十分整齊,高大巨樹拔地而起,有胸圍4至5米以上,高達80米左右,每公頃立木蓄積量可達3000立方米,約為我國東北林區的3倍;樹齡高達300-400年,單株樹木的樹干木材多達60立方以上,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暗針葉林。

❿ 中國三大淡水魚基地是哪三個

冶源鎮成為全國最大淡水魚養殖基地,北方內陸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加工基地已在通州,在就是泰寧縣,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地方養魚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3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6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5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5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2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2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5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2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7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51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4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4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8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2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7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