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修橋哪裡最好

中國修橋哪裡最好

發布時間:2022-09-20 06:04:38

㈠ 中國著名十大古橋是哪些

1、趙州橋

趙州橋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梁思成:「河北趙縣趙州橋……可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

㈡ 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我國還有哪些比較著名的大橋

我國為了方便百姓的生活,促進社會之間的和平發展,建立了許多著名的大橋,就比如說港珠澳大橋,還有渤海跨海大橋渤海跨海大橋,也是以一座著名的跨省份的大橋。他在山東蓬萊和大連旅順之間,這所大橋投資大概是在2000個億到3000個億之間,

這座大橋修建成功的意義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不僅僅對於我們百姓來說,對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都是有著質的飛躍,有時候交通便利真的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交通發展了就說明經濟也在發展。

㈢ 中國最有名的橋是那些

1 趙州橋簡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

2 千古風流一名橋--廣濟橋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東民謠)

這「潮」,指的是潮州;這「橋」,說的便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江古無橋。《潮州三陽志·橋道》栽:「由東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葦可航;雨積江漲,則波急而岸遠。老於操舟者且自恐,閱一日不能四五濟,來往者兩病之。」為渡江,人們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見無橋之苦,擺渡之難。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東西岸,且峙石於中,以繩其勢、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濟橋」。這便是最早的廣濟橋。

康濟橋經越3年,於淳熙元年(1174)夏,被無情的洪水沖毀。繼任的太守常禕重修之,並將浮舟增至106隻,使「舳艫編連,龍卧虹跨」,十分壯觀。橋成尚有餘資,「遂創傑閣於西岸,以鎮江流,名曰仰韓」。其實,這個「傑閣」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創建,拉開了從兩岸向江心築墩架梁的曠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橋墩從淳熙元年至紹定二年(1228),歷54年間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諸太守相繼完成橋墩10座。又以丁允元築墩最多,功績最著,西橋因此而稱「丁侯橋」。東橋以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東岸」築「蓋秀亭」為始,經陳宏規、林山票、林會諸公築建,至開禧元年(1205),共築成橋墩13座,命橋名為「濟川」。開慶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而貫之」。至此,全橋格局始定。

此後,該橋亦興亦廢,時毀時修,風風雨雨又經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葉才迎來了它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明宣德十年(1435),橋又一次被洪水毀壞。知府王源「以修橋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屬及富家巨室,皆爭先恐後。於是,購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頹毀者補之,石樑中斷者易之」。完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統一全橋名稱曰:廣濟橋。橋成後,「立亭屋百二十六間」,又在橋墩上修築「廣濟橋廿四樓」,使廣濟橋的華麗稱甲一方,令邦人李齡發出了「吾潮勝狀在於廣濟一橋」的贊嘆!

正德八年(1513),廣濟橋遭台風破壞,知府譚倫「繼修如制」,復增一墩一樓,減去福州6隻,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此後,廣濟橋又屢有興廢,歷經滄桑,但基本格局沒大的變化。直到1958年,因國道交通的需要,將中斷浮橋拆除,改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乘台式橋梁,並對所有石墩進行了加固補強。1988年,廣濟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橋結構奇特,形式殊異,華彩奪目,不愧為潮州名城的表徵,不愧為 我國橋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概括起來有三個: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有起伏有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其東、西段是重瓴聯閣、聯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卧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贊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漲」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從結構上說,梁舟結合,實開世界上啟閉式橋梁之先河。啟閉的作用主要在於通航、排洪,正如《粵襄》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來年感開,以通舟楫。」而每當韓江發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涌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後來,上級甚至派人與潮州府共管,方誌有載:「清雍正三年(1725),由鹽運同駐潮州與知府分管橋務,東岸屬運同擎放引鹽,西岸屬潮州府稽查關稅。」

第二、「廿四樓台廿四樣」

廣濟橋草創階段,便有築亭、「覆華屋」於橋墩上的舉措,並冠以「冰壺」、「玉鑒」、「蓋秀」等美稱。明宣德年間,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長的橋上建造百二十六間亭屋之外,還在各個橋墩上修築樓台,並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雲蘅、冰壺、小蓬萊、鳳鱗州、摘星、凌波、飛虹、觀灧、浥翠、澄鑒、升仙、仰韓為名。至此,橋樓之設,乃造其極。誠如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所雲:"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梲彤撩,雕榜金桷,曲欄橫檻,丹漆黝堊,鱗瓦參差,檐牙高啄……"古代嶺南風雨橋是常見的,但規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是"全粵東境,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台,因此。很快便成為交通、貿易的中心,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竟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凳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若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播浪,行人聲也;浮雲翳日,揚沙塵也;響遏行雲,聲振林木,遊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台動搖,雲影散亂,沖風起而波浪驚也…… "活脫脫地就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無怪乎,遊客會鬧出了"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廣濟橋的夜色又別有一番情趣:"吹角城頭新月白,賣魚市上晚燈紅。猜拳蛋艇猶呼酒,掛席鹽船恰駛風。"明月初上的廣濟橋,酒肆中燈籠高懸,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絲竹細語,真是"萬家連一溪橫,深夜如聞鼙舸鼓鳴",待到"遙指漁燈相照靜",以是"海氛遠去正三更"。

經歷八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廣濟橋,雖已失去昔日的華麗英姿,但至今風骨猶存。人們堅信,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今天,廣濟橋重著風華的時日將不會是太遠的了。

===========================

3 萬安古渡洛陽橋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陽橋上,彷彿與歷史進行一次對話。於是,巨大的石樑不再沉默,中亭與碑亭也平添幾分生動,石塔上飛翹的蓮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變得靈性盈盈,連筏形橋墩也活脫起來,用同一種古老的語言,講述很久很久以前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橋的誕生幾乎都與交通有關,洛陽橋也不例外。洛陽江匯晉、惠兩邑諸山眾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陽鎮南側,夾裹著山野之氣奔流入海。這里「水闊五里,深不可址」,南北兩岸設有流口,以船擺渡成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稱「萬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於風潮交作,數日不可渡」,兩岸只得望天興嘆。

然而,萬安渡的區位又至關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遠,南連泉州至漳、廈、潮、廣、宋代中期泉州已成為繁華的港口,商貿經濟具有相當的規模,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也成必然態勢,但洛陽江卻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礙。

晉代造橋技藝已趨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將其帶入閩中,與這里石雕工藝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葯的發明和能熟練地利用火葯,開采巨大岩石已非難事,天時地利、萬安渡造僑已成大勢。

洛陽古橋,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歷時六年零八個月,其規制獨特,工程宏大,創梁式跨海大石橋歷史之先,有「海內第一橋」之稱,以至神宗朝,運使王子京以洛陽江萬安橋圖晉獻皇上,也博得龍顏大悅,慷慨封賞。之後,泉州地區興起造橋之熱,在150年間,竟建橋200多座,總長度達50餘里,故贏得「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

洛陽橋之所以與石拱型趙州橋、多孔石拱型蘆溝橋、舟梁型潮洲廣濟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除其造勢宏大,還因結構獨特,技藝高超。

古橋為古構平梁,南北走向,橋長834米,寬7米,殘存橋墩31座,橋面由長11米、寬與厚都近1米的花崗岩巨石鋪架,造橋者的智慧表現在,根據潮大流急,創造了兩頭尖形的船筏式分開水勢,即「筏型基礎」;又運用潮汐落差,創造了「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 」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蔡襄接任督造後,又創「種蠣於礎以為固」。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橋梁談往》中對其這樣評價:「這種基礎,就是近代橋梁的『筏型基礎』,但在國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所用橋梁的『浮運法』,就是今日還很通行。」而養殖牡蠣把橋基與墩石腦合凝結成整體,恐怕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的超前運用。

如今,在洛陽橋北端已豎立起一座相當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須之間仍透著那份沉穩謙和,不輕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獨。

歷史上一直把蔡襄與洛陽橋之間的故事編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讓後人也認定洛陽橋系蔡襄所為。歷史有點誤差是可以原諒的,作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間對督視橋役可說是盡職盡責,雖說只有23個月,僅占整個造橋時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瀝血卻有口皆碑。況且蔡襄在其親自撰寫的《萬安橋記》碑文中,並不自詡其功,只簡記造僑之始末,而大書王實、義波等造橋之人的史實。可見蔡襄人品之高尚,為官之清廉。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為合情合理,並無特別之處,人們如此排編也反映老百姓對清官政治的一種呼喚。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著自己熟悉的洛陽橋,卻再也見不到那壯烈的造橋場面,後人的敬意也給他帶來幾許孤獨。如果當時在這里設計雕塑的是一組普通建設者移石架橋的群像,也許更好合歷史的真實,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陽橋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國徽。自橋建成之後,各種風格造型,與山水秀色融為一體的與橋有關的祠、廟、庵、堂等紛紛興建,把當時的建築文化與藝術表現得淋淳酣暢;連篇累牘和各領風騷以橋為題的歷代記文和詩題吟詠,大大豐富了這聲土地的文化底蘊;眾多或遒勁或飄逸或排放或細膩的關於橋的碑記石刻、詩題碑刻和摩崖石刻,其傳統的書法與雕刻藝術則營造了雋永的意境,而無數以橋為素材杜撰編排的傳說故事和地方戲曲,更是充滿古典浪漫主義的色彩,廣為流傳。一座古橋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轟動,這在建橋史上是罕見的。

洛陽橋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時代發展的一個標志。如今324國道上那座洛江橋閘,已車流如水,貫通南北。它與近在咫尺的古橋共同構成「洛江雙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現代的,但它們折射出的都是我們民族創造與文明的太陽之光。

=========================
4 盧溝橋簡介

盧溝橋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豐台區境內,景區內盧溝橋、宛平城既是著名的古跡,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87年這里新建了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因跨盧溝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的修建與北京城的興起密切相關。金代建中都,北京逐漸興起,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盧溝橋是連接北京小平原與華北大平原的重要通道。盧溝橋氣勢雄偉,它長266.5米、寬9.3米,有橋洞11孔,橋墩10個,橋墩的設計十分科學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長4.5-5.2米,尖端垂直安裝三角形鐵包柱,以減緩水流沖擊力和破碎初春解凍時流過的冰排,俗稱「斬龍劍」。盧溝橋裝飾華美。橋身的望柱飾有石獅、欄板飾有花紋。石獅子是盧溝橋一絕,俗稱「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以形容其多。獅子的總數在500個左右。東、西橋頭分別有一對石獅和一對石象。西橋頭別有華表四座。橋兩頭的四座石碑分別是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盧溝橋碑、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盧溝橋碑、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碑和乾隆視察永定河詩碑。盧溝橋建橋至今逾800年,聲名遠揚。「盧溝曉月」是金章宗皇帝欽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時,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這里,稱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近代,因「七七事變」爆發於此,這里成為全民族抗戰爭的重要紀念地。

===================
另附:橋梁專家茅以升

著名橋梁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生於1896年,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在美國留學獲得了加里基理工學院第一個工學博士學位。1921年他飽學回國,以滿腔的熱情,希望在橋梁建築上貢獻自己的學識。可是那時的舊中國,要想在建設事業上為祖國做一番貢獻是不可能的,整整十三年,茅以升教授也僅僅當過幾次修理橋梁的顧問,如1929年修理濟南黃河大橋。

1933年秋,任北洋大學教授時,他突然接到老朋友從浙江的來信,邀他去杭州商議建造錢塘江大橋的事。經過茅以升教授的精心組織和設計,在參與工作的同事們和工人們的努力下,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運法」解決了技術上的重重難關,「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讓一座雄偉的大橋在錢塘江上建立起來了!」這是我們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為我國橋梁史揭開嶄新的一頁,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1955年起茅以升教授又擔任了另一座更大規模的現代化橋梁武漢長江大橋修建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天塹變通途」的功績是與茅以升教授的技術指導分不開的。

茅以升從事教育、橋梁工程及科學界的領導工作六十年,不僅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工程技術人才,引進並開創了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的新技術,幾十年來,茅以升教授著述頗多,在中外報刊上發表文章約二百篇,有的被選進了教科書。代表性的著作有:《錢塘江大橋》(1950年出版)、《武漢長江大橋》(1958年出版)、《中國橋梁———古橋與今橋》(1973年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及《力學概念》、《科學體系》、《教育制度》等書;發明了供乘除運算用的簡易計算器;還整理出了《橋話》十冊,這是我國自古以來,文學書籍中少見的作品。

茅以升教授與天津有著很深的感情,他曾幾次回到天津,在天津大學八十五年校慶時回校與師生同樂,天津大學九十年校慶時又發來賀信,表達了他與天津和天津大學的深厚感情。

㈣ 中國修的哪座大橋最長

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投資118億元,是迄今中國橋梁中投資額最大的一座。這座跨越整個杭州灣、全長36公里的六車道公路斜拉橋是中國內陸第一座跨
海大橋

㈤ 中國十大名橋介紹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十字橋

1、盧溝橋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㈥ 中國四大古橋分別是哪四座橋

中國四大古橋為廣東潮州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6)中國修橋哪裡最好擴展閱讀:

中國的橋文化以橋梁為實體反映各時代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文化成果。它是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典型標本,顯示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

1、橋文化內涵豐富。從政者專注於創造橋梁政治文化。古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清官們的理想,造橋修路是其重要的從政目標,當政者親自主持造橋是一種優秀的政治文化傳統。

2、宗教信仰者在橋樑上注入宗教文化。宗教信徒們為造橋捐款都會在橋上、橋碑留下善男信女的名字。橋樑上的蓮花石刻屬於佛教文化。八仙紋樣則屬於道教文化。中國有三教同源之說,古橋中更有三教同橋的文化現象。

3、橋梁工藝設計師在橋樑上創造雕塑藝術的奇葩。工藝師們按照民俗文化的需要設計各式橋飾藝術作品。橋頭石獅、各式吸水獸石刻承擔著橋梁守護神的角色。橋柱上的獅子石雕、麒麟石雕、大象石雕、葫蘆石雕,橋欄石上的雙龍戲麒麟、雙獅戲綉球石雕等民族傳統題材的橋飾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武漢長江大橋欄桿上的鑄鐵嵌圖欄桿更是十分精美,至今仍讓人贊不絕口。

4、各類學者、文人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創造著橋文化。如眾多的橋聯、橋碑、橋名、橋畫、橋梁攝影、橋梁書法、橋梁科學技術理論、橋梁社會科學理論、橋梁專著、橋梁論文、橋梁故事、橋梁文學作品、橋梁影視作品、橋梁網站都是橋梁文化的產品。

5、與橋有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也會給橋文化賦以特定的內涵。如瀘定橋有紅軍強渡的軍事文化;盧溝橋有「七七事變」揭開抗戰序幕的政治文化;汀泗橋有北伐名將葉挺戰功的名人文化等等。

6、橋文化有許多社會學的內容。古代中國社會有全民為鋪路修橋捐款,為建橋出義務工的社會公德。有此特殊古橋更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規定。這是古橋倫理文化、民俗文化。古代橋梁經費籌措、管理、使用,橋梁施工、維修管理,古橋建設中的設關卡、設驛站、設碼頭、設寺廟、設橋亭、建城鎮、建市場、建戲台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規定。

這就是古橋的組織管理文化。橋文化的研究正在催生出橋文化新門類。如橋梁考古學、橋梁旅遊經濟學、古橋價值評估學、古橋維修保護學、仿古橋梁建築學等等。這些新的文化門類會帶動新的產業門類的發展。

㈦ 中國有哪些古橋是比較出名的

1-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為聯拱石橋,建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 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3-五亭橋五亭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五亭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頤和園十七孔橋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五亭橋原名蓮花橋,是瘦西湖的標志之一,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橋。
4-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㈧ 目前哪國修橋最強,中國的技術怎麼樣

橋梁技術屬於應用廣泛的技術,凡是經過工業化進程的國家都不算差,原來是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後來,美國,日本追趕上來,最近這二十年,中國的橋梁技術突飛猛進,也跨入技術成熟的行列。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方面還有些差距。但是基本上都能應付了。
如果留學讀研的話,老牌的工業強國都不錯。

㈨ 現在國內道路橋梁工程單位哪些比較好

好找的,雲南第二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實時道路車輛速度監測系統... 寧波繞城高速公路東段工程... 大連椒金山隧道首次維修 高速公路網多媒體信息系統將開通...雲南第二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雲南昆明市北市區龍頭街寶雲居委會省路橋二公司 ...
江西省公路橋梁工程局 >> 首頁
江西公路,江西路橋,江西省公路橋梁工程局,江西省路橋工程局,工程,施工,經營,設備,租賃,管理,公路,道路,橋梁,高速公路 雲南楚雄公路橋梁工程總公司
雲南楚雄公路橋梁工程總公司始建於一九九一年,隸屬於雲南省公路局,是具有公路工程總承包二級資質的施工企業;公司下設路基、路面、橋梁三個分公司。
看看,有適合自己的嗎

㈩ 中國十大橋梁

1、武漢長江大橋 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伊始即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其全長約1670米,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8個橋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中國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
【 詳細>>】
2、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築、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後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遊客更是難以計數。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的跨海大橋,是成千上萬設計、工程學家和施工人員齊心協力、精誠合作建成的壯麗奇觀。該橋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市慈溪水路灣。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繼上海浦東東海大橋之後,中國改革後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橋。從寧波到上海即可經過此橋。全長36公里,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現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和青島膠州灣大橋之後世界第三長的跨海大橋。

4、青島海灣大橋

青島海灣大橋又稱膠州灣跨海大橋,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2青蘭高速公路的起點段,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上框架的組成部分,是青島市規劃的膠州灣東西兩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橋、一隧」中的「一橋」。大橋起自青島主城區海爾路,經紅島到黃島,大橋全長36.48公里,投資額近100億,歷時4年完工。大橋於2011年6月30日全線通車。

5、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原稱伶仃洋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長約6.75公里,是世界建築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也是最長的跨海大橋。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造價超過7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

6、東海大橋
東海大橋起始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原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里的東海大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一號工程」。東海大橋是上海市跨越杭州灣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長橋,它以「東海長虹」為創意理念,宛如中國東海上一道亮麗的彩虹。

7、金塘大橋
舟山連島工程金塘大橋項目位於舟山金塘島與寧波鎮海間的灰鱉洋海域,起點為金塘小嶺(K28+957),在客運碼頭南約200m下海,跨越瀝港水道、灰鱉洋,然後南偏前進至寧波鎮海,於新泓口閘西北側登陸前行,上跨鎮海測新海塘、鎮海測老海塘(規劃化工區主幹道),斜交庄俞路並沿庄俞路中心線向前延伸,終點位於老海塘西側426m(K49+977)。大橋長21.020千米,建設規模巨大,氣象、水文、地形、地質條件復雜,風大浪急,橋位於海洋環境中,受海水侵蝕的問題突出,因而對橋梁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8、蕪湖長江大橋
蕪湖長江大橋,是國家「九五」重點交通項目,其橋型為公、鐵兩用鋼桁梁斜拉橋,鐵路為I級,雙線;公路為4車道,車行道寬18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公路在上層,鐵路在下層。鐵路橋長10616米,公路橋長6078米,其中跨江橋長2193.7米,含引橋36千米,投資61億元。蕪湖長江大橋於1997年3月22日正式開工,2000年9月建成通車。蕪湖長江大橋曾先後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9、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和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之間的寬闊的長江水面上,全長7675米,由1973年12月由國家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察設計,於1993年1月16日建成通車,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之後,中國建橋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九江長江大橋是中國90年代中期長江上規模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梁,是中國鐵路南北通道京九線、合九線和中國公路南北干線G105國道跨越長江的重要橋梁。

10、虎門大橋

虎門大橋飛架珠江口,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是莞佛高速的一座橋梁,其主航道跨徑888米,居中國前列,被譽為「世界第一跨」。虎門大橋於1993年開始施工建設,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建成通車。該橋總投資近30億元,其懸索橋部分均採用鋼箱焊接,共用鋼材2萬多噸。橋的主纜長16.4公里,每根主纜由13970根直徑為5.2毫米的鍍鋅高強鋼絲組成,如果將兩根主纜的鋼絲拉成一條鋼繩,足可繞地球一圈。2020年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全橋路段已實施雙向全封閉,禁止通行。截止至2020年5月7日虎門大橋仍有輕微振動,暫未確定恢復通行的時間,管養單位已准備對橋梁組織大修。

閱讀全文

與中國修橋哪裡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軟體貸款需要多久 瀏覽:253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3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6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5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5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2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2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5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2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7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51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5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4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8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3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7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