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現在哪裡過年最隆重

中國現在哪裡過年最隆重

發布時間:2022-09-20 19:18:33

中國哪裡過年有氣氛

各種廟會~還有置辦年貨的地方,大多集中在南城。
白雲觀的廟會很早就有了,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中就有記載。
此外還有,大觀園、廠甸、龍潭湖……等廟會(都在曾經的宣武區和崇文區)

㈡ 中國過年什麼地方最好玩

中國過年應該是民俗濃厚的地方比較好玩,比如山東濟寧市的微山島,可以游覽漢朝的景點,體驗鐵道游擊隊的風范,感受民間濃俗的風味,感悟小島的魅力,還有就是雲南的大理,大理的景色確實很美的,民俗比較濃厚。這 就是俺介紹的地方,可以考慮下哦

㈢ 2016年春節國內旅遊最佳線路推薦

北青旅石家莊旅行社提醒你:農歷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日漸富裕的國人不再局限於利用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作為唯一的聚會節目,更多的人選擇舉家出遊來歡度新年。去哪裡歡度這個重大節日呢?
一、溫暖的珠三角地區
1、廣州+香港:推薦理由:春節的廣州幾乎是座空城,大家都出去旅遊了,那你就有足夠的理由到這里來,住宿便宜了,加上粵菜的發源地,廣州有著太多太多的好吃的東西,因為人少吃飯也不用等太長時間的位置,去個香港也方便,這些難道不是去廣州過春節的理由嗎?廣州周邊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肇慶1日游、開平碉樓2日游,以廣州為中心,順便去香港轉一圈,體驗一把香港的年味。
2、珠海+澳門:推薦理由:珠海是最合適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離澳門也只有一步之遙。春節期間,舒舒服服的在這里住上幾天,過過慢生活節奏,然後有一天,一步跨到澳門,利用各娛樂場之間的免費班車,來個免車費的澳門游,在享用異域風情的葡國菜後,小賭怡情一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三亞推薦理由:三亞是國內冬天裡最暖和的地方,因此這里當仁不讓的成為國人最為矚目的冬日度假勝地。每年春節,這里一房難求,酒店乘機無節操的漫天要價,到這里來需要做好點心裡准備,畢竟就這么點資源,不要因為人多,環境吵雜壞了歡度春節的好心情。
二、旅遊資源最豐富的雲南
1、麗江:推薦理由:去麗江還需要理由嗎?春節是麗江一年裡最熱門旅遊季節,房價是平時的幾倍。白日里暖暖的陽光、周邊漂亮的風景加上熱情的少數民族風情,還有艷遇之都的稱號,還不值得忙碌了一年的你到這里過上慵懶的幾天嗎?
2、大理推薦理由:風花雪月。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觀,大理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當你走入古城的那瞬間,你很快就會被它的魅力所折服。你可以懶散的漫步在洋人街,看著穿梭不斷的遊人,各種各樣的人群讓你覺得世界的多樣性,在大理,讓人無憂慮無壓力,置身於此,煩惱自然中斷,焦慮自然蒸發,肢體自然回歸,喜歡這樣的氣氛嗎?
3、騰沖推薦理由:可以讓你停住腳步的和順古鎮。至今保持著古樸生活的和順古鎮位於雲南騰沖,相較於國內其他古鎮,和順多了些大氣,少了些商業氣息;多了些文化古韻,少了些喧囂熱鬧,這里的美和靜,不多不少,剛剛好。所以來到和順,除了參觀景點、觀賞建築,也要學習一下和順人閑適、安然得生活態度,卸下壓力,愜意的小住幾日,徹底放鬆心情。
4、元陽:推薦理由:先人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的世界文明遺產,帶給世人的一個奇跡。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哈尼族開墾的梯田依山勢而建,因地制宜,大大小小規模各異,整個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山坡,極其壯觀。每年最佳賞景時間是十月到來年三月間,其中春節前後最佳,此時極易看到雲海。一般在元宵前後,當地野櫻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開,滿山的紅、白色,漂亮極了。元陽的梯田風光,可以說在我們的這個星球上,是無與倫比的。
三、東北冰雪游
1、哈爾濱推薦理由:嘗試過在零下30°吃雪糕嗎?趕緊去哈爾濱吧。哈爾濱每年一、二月份是國內冬季旅遊最火的線路,哈爾濱冬季旅遊重點是看冰燈雪雕,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兆麟公園冰燈游園會都是重頭戲,其他景點還有索菲亞大教堂,中央大街也值得一看。喜歡滑雪的當然不能錯過亞布力滑雪場
2、雪鄉推薦理由:全國降雪量最大的地區。中國雪鄉,位於牡丹江海林市長汀鎮,是大海林林業局一個下屬林場,叫雙峰林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去旅遊,冬季到雪鄉玩雪之旅猶如冬天的一把火,越來越火爆。
更多春節旅遊攻略:http://www.566tx.com/gonglue/

㈣ 北京人春節過年有哪些習俗

(1)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稱「灶王爺」。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後,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

(4)中國現在哪裡過年最隆重擴展閱讀: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中國哪些民族過年

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已狼為圖騰,天葬。

2、回族

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苗族

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

5、傈僳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

6、藏族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分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9、高山族

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2、阿昌族

主要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13、怒族

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

14、鄂溫克族

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

15、鄂倫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

16、赫哲族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7、門巴族

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8、白族

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3、東鄉族

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 水牛王」

25、獨龍族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26、俄羅斯族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27、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29、基諾族

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歷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歷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30、京族

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

31、景頗族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3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33、拉祜族

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吃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說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

34、黎族

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農歷的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

35、珞巴族

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習慣。

36、滿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37、毛南族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歷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38、仫佬族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

39、普米族

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40、羌族

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41、撒拉族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5)中國現在哪裡過年最隆重擴展閱讀:

各民族人口數量: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了寬於漢族的生育政策。

為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素質,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國家有關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的精神,制定了該地區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政策,但其政策寬於漢族的生育政策。這使得少數民族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全國五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中國少數民族:1953年7月1日為3532萬人,1964年7月1日為4000萬人,1982年7月1日為6724萬人,1990年7月1日為9120萬人,2000年11月1日為10643萬人。

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12.9533億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91.59%。

少數民族10643萬佔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6個民族

㈥ 不同地方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1、江蘇年俗: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㈦ 各地春節的風俗習慣

壯族
壯族的春節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殺雞宰鴨,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燒肉等。除夕的米飯要蒸得很多,象徵富裕。飯桌上要有白斬雞,有老人的家庭,還要燉豬腳和燉整雞。粽子是壯族春節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卻不吃。壯族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僅二、三兩。除此還有一種"鳳莫",意為特大粽子,重達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稱一絕。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節期間要舉行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等文體活動。
藏歷新年
據藏族學者說,在古老的年代,西藏並不是冬春之交過年,而是夏天過年,"麥熟為歲首","雪山下,麥子黃了,快樂的新年來了。"現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人們穿古代服裝,騎著馬,沿豐收的青稞地轉圈祈禱,還要騎馬射箭,圍著篝火跳舞狂歡,既娛樂自己,又娛樂本地的保護神。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
還有在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的,"麥收為歲首"。拉薩東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環繞的工布(林芝)地區,到現在還是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稱為"工布洛薩"。藏史記載,工布地區歷史非常久遠,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這里非常盛行。藏歷十月過新年,源起於那些古老的時代。
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歷正月過年了。但農民們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過年,稱"索朗洛薩"(農民新年)。因為到藏歷正月,春氣萌動,備耕繁忙,農民已沒有心思過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也有說法,神王辛者曲傑,要從銅鏡里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興,再給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爛爛,他心煩,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於神王的意思。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走出喧嘩熱鬧的街市,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葯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人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紅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彩緞,緞子上綴滿貝殼和松石,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用"花枝招展"來形容,是毫不過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准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備粑粑、米酒等節日食品,除夕夜守歲至天明。雄雞報曉,姑娘們爭先恐後到河邊擔水,誰先擔回第一擔水,就說明她最勤勞、最幸福。
朝鮮族
朝鮮族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簫樂曲將人們帶入新的一年。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舉行壓跳板、拔河等比賽。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
達斡爾族
達斡爾語稱春節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灑掃庭院,在大門的正前方用雜物和家畜糞碼成一個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後,輕煙繚繞,到處籠罩著節日的氣氛。老人們將大塊的肉、饃、餃子等食物拋進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穀豐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並進行各種辭舊迎新活動。人們在房屋西側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緬懷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餃子,餃子里包有白線,意寓長命百歲。春節期間有曲棍球比賽、化裝舞會、聽書唱歌等游戲。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們在春節里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歡聚在村邊寨頭暢飲美酒,並在樂器伴奏下盡情歌舞。有的村寨還舉行叉魚比賽,開展背簍球、竿球等體育活動。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節是一年中最快樂的節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大年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都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到親朋好友家拜年。魚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餚,有酸辣風味的"踏拉長"(生魚)、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透明鮮紅的大馬哈魚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戀的娛樂活動。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過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過小年。臘月三十晚上要殺豬、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對大的粑粑,象徵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歲的習俗。
滿族
滿族過春節時要貼窗花、貼對聯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餃子,餃子講究有褶的,不能捏光邊的"和尚頭"餃子,恐日子過"禿"了。餃子要碼得橫豎成行,象徵新的一年財路四通八達,餃子不能擺成圈,恐日子過得沒有門路。
畲族
畲族過春節要舂糍粑,取其諧音,祝願在新的一年裡有好糍(時)運,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盤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盤古祖圖"(根據盤瓠傳說繪成的畫像),講述祖先創業的艱辛。
土家族
土家族過春節要跳"擺手"。過去跳擺手舞時,要先在"擺手堂"掛三籠帳子,帳內掛豬頭、豬肉、香燭和野豬的頭、蹄等,然後由身穿紅色法衣頭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帶關搖擺吶喊,男女老少都參加,拜了神後再跳舞。現在土家族除了跳擺手舞外,還要耍龍燈、耍獅子、表演戲劇和武術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賀,特別要向寨子里的長者拜年。拜年時,雙方互贈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徵團結和睦。滄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節日晚上聚在廣場跳圓圈舞,老年婦女則穿長裙,幾十個人為一隊,手搭前人雙肩,邊唱古老的歌曲邊輕移舞步。

㈧ 現在中國什麼節日最隆重

當然是春節啦 其次是中秋節 中國人喜歡團團圓圓 這兩個節日都是團員的節日
麻煩採納,謝謝!

㈨ 我國各地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山東

在山東,包水餃、炸年貨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動,吃過早飯後,家中的女性長輩開始包水餃,男性長輩則開始炸年貨。這里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包水餃的時候,面要和的多一點,包完水餃一定要剩下一點面,揉成橢圓形,一切為二,象徵「大元寶」,寓意來年財源廣進。

安徽

祭祖,安徽大多地方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前後幾天都要去上墳祭祖,不能拖得太晚。二十六,殺年豬,每到臘月二十六,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會殺年豬,然後做上豐盛的食物,招待鄉親和親戚,不過現在基本上都是買肉了。初一步步糕,大年初一的早上,都會吃上步步糕,有自家蒸的,或者買的糕點,不管哪種,都會吃上一兩塊。

河南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湖北

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 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四川

四川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

雲南

老昆明年夜飯的餐桌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條完整的魚。富貴人家一般選很大的魚,鯉魚、草魚,不論紅燒、清蒸都可以,只要是完整的。過年吃魚符合中國人對來年的美好願望—年年有餘,生活富足。

貴州

大過年即過春節,在過節前幾天,各家各戶釀制好黃、白米酒,准備好大米、小麥、餌塊和燕麥炒麵等美味。過節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兩只點燃的香條和兩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樹,謂之祭樹神,之後就殺雞做飯,接祖先和祭鍋庄,求他們保佑來年糧食豐收、全家平安。第二天要背純凈水和吃年飯,還要舉行賽馬、打靶、摔跤、跳高、踢毯子等活動,山歌唱不完,歡樂滿山寨。第四天祭過鍋樁後,又要把祖先送回去。

湖南

年三十洗澡,除了家裡要收拾干凈,個人也得在新年到來之前,好好洗干凈,洗去舊年的霉運和不順利,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

廣西

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農村舉行廟會。

廣東

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江西

行花街,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

福建

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多饃和包子,並准備禮饃。禮饃分為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娘家帶的「大饃」,狀如蝸牛殼,裡麵包的是菜油、乾麵、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徵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

浙江

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

上海

上海人在臘月廿五要祭城隍,這是春節期中的重大活動之一,歷明清兩代相沿不輟。上海人過春節較注重的有兩個舊俗,一是吃年夜飯;二是逛城隍廟。上海人對年夜飯很講究,以前進入臘月就開始張羅,雞、鴨、魚、肉、南貨、北貨、果品、糕點、糖果、瓜子,樣樣力求辦理齊全。年夜飯菜餚,煎、炒、炸、燴,樣樣都有,色、香、味、形,都達完美。主婦大顯身手,男士外出采辦,整個臘月闔家歡樂融融,「學富五車」、「日進斗金」,種種吉語都可帶來一家的溫馨氣氛。

江蘇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海南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傳說中,「灶公」是玉帝派來人間監督善惡之神,每年的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匯報。為此,家家戶戶都用竹把或竹枝將屋前屋後、屋內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掃干凈,香爐也要打掃干凈並換上新爐灰,夜間則備酒果設祭,為「灶公」送行。

香港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台灣

由於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每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澳門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現在哪裡過年最隆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0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2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5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2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7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49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3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2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8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1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5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