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下雨天去哪裡玩
市內小巷 黃龍溪古鎮 安仁古鎮 柳江古鎮 望魚古鎮 成都,一直都是深受大家的喜歡的,但是最近似乎很多城市都在下雨,成都也是,那麼下雨天,我們來成都的哪裡玩耍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處適合雨天去玩的地方吧!
市內小巷
首先不想走遠的,建議下雨天逛古色古香的寬窄巷子和錦里,文藝味十足的小通巷和梧桐街,雖然平時你們也逛的差不多了,但其實下雨天有不一樣的味道哦~
青石板路、青瓦房、古色古香的建築,在成都煙雨天氣下都顯得更有味道,似乎在街角處,就會遇見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向你走來~
被大雨沖洗後的街道、綠葉更加干凈,空氣也格外的清新,走在街上深悶一口,非常巴適哈~
當然,晚上還可以切寬窄巷子和錦里的酒吧坐坐,煙雨中享受盤成都人的慢生活!
推薦地址:成都寬窄巷子、錦里、小通巷
黃龍溪古鎮
雖雨天不適合出遠門,但緊挨著成都的黃龍溪卻是個雨天的好去處,國道1個小時左右就到了,一路上闊以欣賞到沿途的美景,在雨中感受一下別樣的黃龍溪~~
黃龍溪古鎮耍不怕雨,甚至更喜歡朦朧的陰雨天!因為黃龍溪有水,煙雨凄迷正是這座中國天府第一名鎮最美的時刻!
下雨天的黃龍溪古鎮,相比天晴的時候人更少點,顯得更加安靜,更有一種江南流水人家的感覺!
天色青,撐著傘,走在青石板路上,等煙雨來,別樣的浪漫!這種坦然釋懷的心境也是很難得的~
切黃龍溪怎能不耍水呢?雖然是下雨天,但耍水照舊噻!建議帶上雨衣、涼鞋、換洗的衣服哦~
門票:免費
地址:成都雙流區黃龍溪古鎮(導航直接輸入就可以了哈,趕車在新南門車站,有直達的~)
安仁古鎮
安仁古鎮算成都周邊最有特色的小鎮,清明初公館樣式的建築、鎮上大地主劉文彩的劉氏庄園和建川博物館等,都讓這里充滿了歷史的味道~
安仁古鎮還有復古的有軌電車,下雨天坐在車上,欣賞煙雨下的得安仁公館老街,瞬間有種穿越的感覺~
街上還有特色的油紙傘裝飾,想想下雨天,撐著傘走在青石板上,仰頭是色彩斑斕的畫面,配上煙雨朦朧的天氣,非常巴適哈~
夜晚降臨時,街邊、古鎮老街坊門窗的紅燈籠被點亮,青石板在雨後反射著暖光,街盡頭處傳來「夜來香、夜來香...」,非常有感覺~
門票:免費
地址:大邑古鎮(導航直接輸入就可以了哈,趕車在新南門車站,有直達的)
柳江古鎮
你們都曉得「煙雨柳江」噻!其實下雨天最愛切的地方是洪雅柳江古鎮,離成都稍微遠點,差不多140公里,適合耍兩天~
煙雨朦朧下的柳江,雨霧縹緲,遠處的山隱隱約約,整體有點古樸單調的色調,而古色古香的小鎮也被裝飾的更有韻味~
夜幕降臨時,灰濛蒙天空下的小橋、亭子、河流,配上後面的青山,猶如油畫里的景色~
河流旁邊,還有認真釣魚的老人,非常有感覺!喜歡拍有意境照片的千萬不要錯過哦~
當然柳江的夜色還是很值得一提的。隨著小鎮上的商家慢慢增多,燈光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晚上燈光映襯在河面上,像彩虹一般的絢麗~
門票:免費
地址:四川省洪雅縣柳江古鎮(趕車在新南門車站,再在洪雅客運站轉到柳江古鎮的班車~)
望魚古鎮
雅安雨城也是下雨天的好去處,特別推薦原生態、基本沒有商業氣息的望魚古鎮!這兒位於雅安南部35公里的周公河上游處~
望魚古鎮修建於明末清初時,小鎮上的主要建築坐落在山腰的一塊巨石上,而且石頭非常的像一隻守望著周公河游雨的貓,所以叫做望魚古鎮~
望魚古鎮不大,鎮不像鎮,村不像村!但就是因為小鎮獨有的古老、原始、滄桑而更有味道!小鎮上仍然保持傳統生活的老人,也吸引著很多遊客前往~
鎮上以一條主要的青石板路為主道,經過雨水的不斷沖刷,現在已經變得光滑,有點反光!
你們闊以找個小旅館,打著光腳坐在木椅上,聽淅淅瀝瀝的雨打聲,時間彷彿停止了一樣~
門票:免費
地址:四川省雅安縣望魚古鎮(趕車在新南門車站,再在洪雅北站坐4路公交到雅安衛校下,再趕到望魚的班車)
這些地方都很好玩,明天就是周末了,大家去這里好好的玩耍吧!
② 四川未來兩天(16,17號)不下雨的景點有哪些成都周邊的(不超過200公里)
成都周邊景點包括:三星堆遺址、大熊貓繁育基地、卧龍自然保護區、石象湖、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平樂古鎮、都江堰、青城山、西嶺雪山、邛崍天台山等。
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分為遺址保護區、生態博物館群和文化產業園區三大部分。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門票
博物館:80元;游園票:5元;中文講解:80元(1-20人)
交通
新南門汽車站有三星堆直達車,每日8:30和15:00發車。火車北站也有至三星堆的直達車次,15分鍾滾動發班。
卧龍自然保護區
卧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里。是我國建立最早、棲息地面積最大、以保護大熊貓及高山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享譽中外。
卧龍自然保護區內建有相當規模的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保護動物繁殖場;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測站;有國內迄今為止以單一生物物種為主建立的大熊貓博物館。
門票
進山費15元;大熊貓館30元;小熊貓館5元;英雄溝25元
交通
可在成都西門車站乘坐前往小金縣的長途客車,中途在卧龍下車。
石象湖
石象湖,位於成都蒲江縣境內。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面積的生態園區成為動物、植物共生共存的天堂,是都市人尋覓的一片修養身心的凈土。石象湖因湖區古剎石象寺而得名,相傳為三國大將嚴顏騎象升天之地。湖內有石象寺、川西大佛,另有紫燕岩、水鳥灣、茯苓灣、珠島、青龍島、弓溝、娃娃溝、二龍戲珠等景點。不僅如此,石象湖還是「鮮花的海洋」,甚至將石象湖美譽為「夢幻之地、安逸之鄉、人居天堂」。
門票
60元
交通
自駕路線:沿成雅高速一直前行至蒲江服務區出口,出口處即到石象湖景區大門口。
乘車路線:新南門有直達石象湖景區的班車。
平樂古鎮
平樂古鎮以鎮區古樸的街區和原味淳樸的川西民風民俗而著稱。在古鎮區內,可以盡情享受都市以外久違的那份古韻和恬靜。剔除了現代文明的浮躁,看到那充滿靈氣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擁有的是放開心胸,忘記煩憂,縱情山水,任時光倒流……
門票
免費
交通
新南門車站有直達平樂古鎮的專線旅遊班車,發車時間為9:40-16:50,往返4班(節假日有加班),車費25元。
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是成都近郊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古鎮,有「天下客家第一鎮」的美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底蘊非常厚重。洛帶景區主要包括洛帶古鎮核心保護區、金龍湖景區、寶勝原生態客家村三部分。鎮內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間變化豐富;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屬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
門票
免費
交通
洛帶古鎮距離成都市區約20公里。可在成都市內乘81路、58路等車到達五桂橋汽車站,那裡有直達洛帶的汽車,每幾分鍾就有一班。乘21路公共汽車可至洛帶。自駕車從成都至洛帶僅半個多小時。
黃龍溪古鎮
雙流縣黃龍溪古鎮有著2100多年的歷史,清代風格的街肆建築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無不給人古樸寧靜的感受。鎮內還保存有鎮江寺、潮音寺和古龍寺三座古寺。
門票
免費
交通
公交新南門車站、金沙客運中心站、華陽客運中心站、雙流客運中心站每日6:00-18:00滾動發車。
自駕從成都方向自駕車到黃龍溪古鎮路線有5條:
1、沿人南線至華陽繞城路,上雙華路約2公里處左轉上雙黃路直達景區。
2、市區→永豐立交橋成雅高速雙流出口右轉雙華路,約2公里處右轉,上雙黃路直達景區。
3、南延線→正興鎮→籍田鎮→籍黃路→黃龍溪。
4、永豐立交→成雅路→新津火車站→大黃路→雙黃路→黃龍溪。
5、彭山縣城→江口鎮(過橋)→黃龍溪。
都江堰
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離堆公園、玉壘關、都江堰水利等工程。
門票
90元
交通
動車成都火車北站每半個小時都有發往都江堰和青城山的動車,票價15元。
大巴成都茶店子汽車站有大巴直達都江堰客運中心,每天早6:30發班,下午7:00收班。成都西門車站也有專門
③ 下雨天的成都可以去哪玩哪裡的景色最更迷人
俗話說的好:天氣就跟女人一樣,說變就變。成都作為中國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那麼在成都有哪些適合下雨天去的景點呢?為大家盤點了成都十大適合下雨天去耍的地方,其實毛毛細雨,雨中漫步,欣賞下雨天該有的景色之美,著實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黃龍溪位於成都市雙流區,全鎮幅員面積達50.4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人。經過改造的黃龍溪古鎮,先後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中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黃龍溪鎮是十大水鄉古鎮之一,擁有1700多年的歷史,位於成都平原南部,歷來就是重要的軍事重鎮。素有“影視城”、“中國好萊塢”之稱。
④ 什麼季節去雲南騰沖縣和順古鎮好不下雨
那裡一年四季都適合去遊玩,不過要按照你說的不下雨的季節最好的就是現在了——秋季的時候。
那裡的旺季是七八月份,不過雨水很多,所以9月到11月最適合,而且等銀杏葉黃了更漂亮
⑤ 南潯古鎮:尋一處煙雨江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古鎮夢。古鎮之於我,有著近乎偏執的情愫。
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磚烏瓦始終是我嚮往的地方,也由衷地喜歡那些深藏其中的舊時建築、實木雕刻,喜於探尋古鎮的美景與文化,並樂此不疲地輾轉留連。
喜歡一個地方,有時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而是因為,它安靜得可以讓你與自己的靈魂相對,讓心境如流水般舒展和閑適。
大概十年前的仲夏,在杭州去往烏鎮的火車上,從一本畫報上認識了南潯,那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石板深巷和寧靜悠閑讓我魂牽夢繞,念念不忘。這次恰逢路過南潯,終於抑制不住對它的嚮往,來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同於名聲在外的烏鎮、西塘和周庄,南潯古鎮是內斂低調的,彷彿靜靜盛開在時光里的一枝蓮,暗香盈袖。景區門口除了三三兩兩的遊客,一切是那麼地靜謐和樸素,沒有喧鬧,只有時空里留下來的安靜的陳年印記。
真正走進這里才發現,南潯古鎮雖身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更是我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鎮,卻低調得讓人似乎忘記它的存在。這樣的低調,卻讓我心中激盪起偏愛的情愫和久違的感動。
踏入南潯古鎮,走在青磚鋪成的幽徑,彷彿一腳踩進了舊時光。 白牆黑瓦,斑駁的石橋,錯落有致的古舊陋屋,閣樓里舊時光的影像,時隱時現。這是一個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地方,佇立期間,彷彿能傾聽到舊時吳儂軟語的清唱。
相比於其他古鎮,南潯還算是一方凈土。曾經的繁華雖然盡作雲煙,它深居閨中,卻依然不乏有心人尋香而來。南潯並不大,卻如江南女子一般精緻耐看,中西合璧的建築是它區別於其他古鎮的獨特之處,盡管久經風雨,仍是別有一番風味。
對於江南最初的印象,是戴望舒的《雨巷》,是那一襲溫婉柔美的旗袍,亦或是一幅水墨江南的山水畫。漫步南潯,恰逢煙雨朦朧,撐一把油布傘,在青石古道上信步而行,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緩緩地舒展開來。
南潯的美不在那些知名的景點里,不在那些名人的宅院里,而是在街頭巷尾、在晨間日暮。幾百年來,這里煙火人家依舊,古樸的民俗依然,舊時的江南風貌也從未改變,它的一草一木都展現出悠然自得,沒有沾染一絲市儈和嬌貴。
江南的雨下起來,能讓人思緒萬千,何況是下在南潯古鎮的雨,更多了幾分迷離和韻味。午後,放下行李,走出客棧,迎著這樣的雨,走在潯河兩岸,那擱置在心頭的江南情結,就這樣被一場春雨打開,順著屋檐上的青瓦緩緩落下。
古鎮很安靜,不知是下雨的緣故還是南潯本就如此,少了摩肩擦踵的遊客,偶爾碰見閑庭散步的居民,或是站在橋頭閑談的老人,讓我一時忘了自己只是旅客。站在石橋上,置身水墨中,這里的一切看上去沒有絲毫的花哨與裝飾,卻讓人覺得樸拙得深厚和美好。
南潯是特別的,在它清麗脫俗的外表下,又有著說不出的溫暖,道不盡的鄉味。它的魅力不止是一面面白牆下藏著的杏花煙雨般的風情,更是那千百年來日復一日的煙火人生。
這里沒有酒吧一條街,沒有喧嘩的叫賣聲,沒有古鎮標配的義烏手工品,更沒有所謂的羊肉串.......藏在巷子里的雙澆面、小餛飩、千張粉絲湯,似乎都可聞見兒時的味道;一條條布滿歲月痕跡的青石板路,百間樓窗前懸掛的紅燈籠,這才是古鎮本該有的模樣吧。 真正的南潯,藏在這百年不變的人間煙火中,藏在這暮春的生機盎然里,只需一眼,便久久無法忘懷。
在南潯,人們可以各取所需。如果只是來散心,可以悠然地領略古鎮風情,在閑情逸致中洗盡鉛華;若是為探尋文化,則可以在 歷史 殘垣間思索冥想,在石橋巷道里品讀江南史詩;若是為心中那份古鎮情懷,可以輕舉油紙傘,拐小巷穿胡同,在吳儂軟語中感受別樣的溫軟。
百間樓、小蓮庄、嘉業藏書樓、張石銘舊居等等,曾經的南潯養育了多少文人墨士,歲月變遷,如今的南潯依然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息,默默地守候著她濃厚的文化積淀。 南潯,或許並不適合遇見,更適合沉澱 ,即便是隔著千年,靈魂一樣可以有跨越時空的對話。
想要好好看看這座古鎮,最好在南潯住上一晚。夜幕降臨,踩著石板路慢慢往回走。入住的客棧是一座臨水的兩層閣樓。打開古色古香的木格子窗戶,窗下流過的潯河、不遠處的石橋,都讓我怦然心動。
夜晚的南潯沒有其他古鎮的「燈紅酒綠」,安靜得好似不食人間煙火。單單是在這里小住幾天,喝茶、聽雨、看小橋流水,就很幸福了。哪怕只是在閣樓的陽台上坐坐、吹風、發呆,也是無比愜意。
當夜幕降臨,南潯被蒙上了薄紗,這樣的煙雨季節里,微涼的雨水和南潯的溫柔倒也相得益彰。下完雨後的古鎮,充斥著雨露的氣息,站在閣樓的窗檯,透過朦朧的霧紗,望見沿河的紅色燈盞逐一亮起,水中紅色燈盞的倒影悠悠,氤氳出一種別樣的溫軟和靜謐;風兒吹動柳枝,搖曳的身姿,讓沉靜的夜晚多了幾分靈動。
此時此景,讓我不禁想起了卞之琳的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⑥ 中國兩個城市為什麼不怕水淹,一個是百年秘密,一個是千年秘密
中國江西贛州有一處非常更加了不起的下水道工程——福壽溝。
贛州,是中國風水學的故鄉,這是福壽溝能起源與此的重要原因。
劉彝於北宋熙寧年間出任贛州知軍,他根據城市規模、街道布局、地形特點,建成了福溝和壽溝,「壽溝受城北之水,東南之水則由福溝而出」,「縱橫紆曲,條貫井然」,分別將水收集排放到貢江和章江。因為兩溝走向形似古篆體「福壽」二字,故而得名。
在被問及「老城為啥不淹水」時,老人們都說,贛州是座「浮城」,而且是烏龜形,龜首在城南,龜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樣漲,贛州城都能跟著浮起來。
2010年6月21日,贛州市部分地區降水近百毫米,市區卻沒有出現明顯內澇,甚至「沒有一輛汽車泡水」。此時,離贛州不遠的廣州、南寧、南昌等諸多城市卻慘遭水浸,這一切的不同,都源於福壽溝。
福壽溝始建於宋代,雖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完好暢通,並繼續作為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福壽溝的設計確有許多獨到之處。外部看:它與贛州老城內的三池(鳳凰池、金魚池、嘶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園塘等數十口池塘連通,儼然一個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調節雨水流量,減輕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時,這些池塘又成為天然的蓄水池。
從內部結構看,在出水處「造水窗十二,視水消長而後閉之,水患傾息」。據水利專家解釋,水窗是一項頗具科技含量的設計,原理很簡單:當水位低於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沖開排水;當水位高於水窗時,則借江水沖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據稱,福壽溝建成近千年,贛州老城區未出現大內澇。
福壽溝的可貴不僅在於實用,更在於其體現了古人的高妙思維。
首先,巧借外力,因勢利導。福壽溝的一大特點,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內,免去了今人使用抽水機的麻煩。第二大特點是它的12個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閘門借水力自動啟閉,十分巧妙。原閘門均為木閘門,門軸裝在上遊方向。當江水低於下水道水位時,借下水道水力沖開閘門;江水高於下水道水位時,借江中水力關閉閘門,以防江水倒灌。
其次,著眼全局,效益最大化。福壽溝與城內三大池塘、幾十口小塘連為一體,有調蓄、養魚、溉圃和污水處理利用的綜合效益,形成了一條生態環保循環鏈。
福壽溝能發揮作用,離不開一個基礎:贛州城保留了古城牆和古城水系。
民間傳說認為,贛州是座龜形「浮城」,不管江水怎樣漲,贛州城都能跟著浮起來。現存的贛州古城,的確是由唐末五代時風水學家楊筠松選址建造的「上水龜城」,城形如龜,可以減小洪水對城牆的沖擊力。
此外,建城時摒棄了當時流行的土城,改用磚石修砌城牆,並冶鐵固基。道光時期府志記載:「州守孔宗翰因貢水直趨東北隅,城屢沖決,甃石當其嚙,冶鐵錮基,上峙八境台。」可知其法為:用石甃砌基址,再用熔化的鐵水澆在石縫間,使之凝固後,成為堅固的整體。
贛州古城的整體規劃,處處貫穿著古人防患未然、規避洪澇的巧妙心思。離開這樣的整體布局,福壽溝的作用再大,恐怕也難以維系今天的局面。
築造符合力學原理的「浮城」、用鐵水澆築磚石城牆,這在古城防洪史上是個創舉。贛州人還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歷代以來不斷加高加固城牆,戒備洪水。明朝初年,城牆只有二丈四尺高,到明末增至三丈三尺。
作為一項古代水利設施,福壽溝仍為人類造福;同時,作為標識和文脈,它體現著城市的氣質和風采。
今天的人們不僅深為蘊含於這項偉大治水工程中的先人智慧所折服,而且深為先人的境界和追求所感動。歷朝歷代,「爭言水利」,治理河道,防患洪澇之害,都是吃苦出力的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有什麼「提成」。組織成千上萬人上工地,要花時間精力與銀兩,為百姓造福、保一方安寧。福壽溝所蘊含的精神元素,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今天普通人的生活空間與日常環境中,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標識之一。
福壽溝歷史上也曾荒廢過。清同治八年,採取民辦公助的辦法進行修復,共有6個出水口。1953年,贛州修下水道,修復了厚德路的原福壽溝,長767.6米。舊城區現有9個排水口,其中福壽溝水窗6個仍在使用。至今,總長約12.6千米的福壽溝仍是舊城區的主要排水幹道。依靠福壽溝,贛州舊城區幾乎每年都「雨而不澇」,這在全國眾多古城中是罕見的。
歷經近千年,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依然護佑著一方的安寧。福壽溝,一套近千年前古人創設的地下排水系統,一個至今還在發揮作用的「活文物」。中國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贊嘆!
青島,也是一座不會被水淹的城市,這可能跟德國人在青島待了17年有關系。
德國人在青島的17年裡,沒修別墅,沒蓋大樓,沒搞布滿噴泉鮮花和七彩燈光的廣場,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給修了。沒人看得見德國佬做的這些,基本上屬於吃力不討好。可是100年以後,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
順著青島棧橋海岸線以東約5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個呈拱形設計的暗渠,高度約2.5米,寬度約3米,—個成人可以輕松地走入其間。
在中國,最不懼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國際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島。早在100多年前,德國人就為這個沿海小漁村,設計了足夠使用百年的現代排水系統,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問:「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
龍應台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
「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不管下多大的雨,積水從不會沒過腳脖子」 「這得益於上世紀初德國人……
施工標准:青島原德國租界區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介面零件需更換,經查詢,當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個德國企業發來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准,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范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中方依建議果然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一個民族的精神、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是由什麼決定的?答案……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⑦ 青島真的是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嗎
是的,青島是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這得益於德國人的設計和施工。德國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在目前我國還達不到這樣的設計和施工。100年前在德國人的努力之下,青島一個從來不怕水淹的城市。
青島的水下排水就像一座小型的地下城市。在網上可以看到青島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非常的寬闊,而且建築合理。室內空間廣闊。就像一座小型的地理城市。在這樣精湛的排水系統之下難怪於青島的地面上不會有任何的積水。
⑧ 你能介紹一下江南六大古鎮的特點嗎
周庄、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南潯並稱為江南六大古鎮,是江南水鄉古鎮的典型代表,既“相同”又“不同”,且相距得都不算太遠,三個在浙江,三個在蘇州,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長三角洲,湖泊星羅棋布,倘若有空,不妨都瞧一瞧?
在水墨色的江南,撐著一把油紙傘,在灰牆黛瓦的古巷之間,在下過雨的青石板路上,靜靜地走著,慢慢地看著。
雖歷經千年的滄桑,江南六大古鎮但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特色,置身其中,每一幀都彷彿如同在夢里,美得讓人忍不住感慨:歲月靜好。
⑨ 貴陽四大古鎮之一,雨中的青岩古鎮,別有一番風味
要說來貴陽 旅遊 ,周邊什麼地方最值得去?
當然是專屬於貴州人獨家的世外桃源,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的青岩古鎮 。
本期,就跟隨「神鵰俠旅」一蕊和小強的鏡頭去感受這個600多歲的「石頭城」吧!
青岩古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也是明清時期茶馬古道的一個軍事重鎮,它有著南方少見的明代長城,這座600歲高齡的「石頭城 」,積淀了數量眾多的文化遺產,是貴陽的「南大門」。
十年前的青岩古鎮 ,還不能算一個成熟的景區,十年後重返,鎮還是那個鎮,氛圍已經大變;
從外圈就被圈起來,商業街也修的有聲有色。
貴陽的夏天像小孩的臉,那真是一言不合就下雨,前一秒晴空萬里,下一秒就飄來一片雨做的雲。
雨水沖刷下,青石板的路面更加光可鑒人,泛著青黑的色澤,別有韻味。
踩著錯落有致的石板,穿行交錯密布的明清古建群中,逛寺廟,賞雕梁畫棟,登上斑駁古長城,耳畔回盪著六百多年來,金戈鐵馬的聲響。
城牆上築有敵樓、垛口、炮台;雖沒有萬里長城般氣勢恢弘,踏入其間便有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穿越感,讓大家對青岩軍事要塞身份有了更多的想像。
穿過城牆,古鎮內每一條街道,都有其獨特的韻味,這里的城牆、道路、牌坊、瓦片都是用石頭建造的。
要說哪一條最有特色,背街一定不要錯過。
貴州多層岩,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頗有質感,這條背街道路狹窄而清幽,沿著山勢起伏,青石縫里長滿了青苔和野草。
這里也是電影《尋槍》的拍攝點,氣質非凡的它,無聲地敘述著過往,非常有味道!
偶爾遇見敞開的大門,小院內古樸寧靜,忍不住想入內一探究竟,這些院落有些成了茶室,有些做成了根雕加工地,這些小院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保留得非常完好。
古鎮有八牌坊、九寺、八廟、五閣、二祠、府邸、書院等等精美建築,還有象鼻木雕、門雕、窗雕、重檐懸山式民居等結構。
時間對於它們來說是最好的催化劑,能讓他們變得更加珍貴,更加不可取代。
來之前就被貴陽好友告知,在青岩古鎮要好好的享用 美食 ,諸如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米豆腐和麻片糖等。
當然C位出道的,還是這個超級吸睛的青岩鹵豬蹄。
遊走在古鎮上,吃貨隨時都能嗅到 美食 誘惑的氣息,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開始還擔憂下雨會不好看,後來卻開始享受這雨中漫步的愜意。
雨中逛青岩,也是很棒的獨家記憶啦!
這樣的青岩古鎮讓人流連忘返,捨不得離開!
【小貼士】
地址: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岩鎮
門票:2020年 8月1日-12月31貴州省A級景區針對境內外遊客實施門票五折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