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佛教功德箱從哪個年代有了

中國佛教功德箱從哪個年代有了

發布時間:2022-09-20 23:55:27

❶ 功德箱裡面的錢到底去哪了,是不是被和尚分了釋永信:這不可能

小探說事

佛教在我們中國已經有兩千年的 歷史 ,最初起源於印度,早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印度的佛教就開始進入我國,直到如今佛教在中國依然勝行,每年的節假日各大景區,都有很多遊客從遠處趕來,一是為了看看景區的風景,二是為了去寺廟上香祈福,保佑平安,既然說到上香,那香油錢是少不了的,多多少少都會給一點,遊客給的香油錢也有多有少,有的幾百上千,有的十塊幾十塊。

當然,這香油錢給多給少都是隨意,意思一下就行,但是這一年到頭算下來,各大景區寺廟里的香油錢可不少,至少都是上億的,那麼這功德箱裡面的錢,和尚究竟能不能私自拿來用呢?這些錢究竟去了那這里?

這就要問問當今寺廟里的老大哥,釋永信方丈了,前幾年在嵩山少林寺開的無遮大會中,有一位遊客就問釋永信方丈,這位遊客是這么說的,寺廟在中國的各大景區大概有3.3萬座,每年來寺廟上香給香油錢的遊客多不勝數,功德箱裡面的香油錢究竟去哪裡了呢?

釋永信聽了遊客的質問後,笑著說到,功德箱裡面的香油錢,和尚一分都不能動,他們也不敢動。

總之如今的寺廟就像一個公司,它有像公司一樣的規定,也有像公司一樣的制度,寺廟里的和尚就像工廠里的員工,監寺就像車間主任,各個寺廟里的方丈就像公司經理,而釋永信就像公司裡面的總裁。

看了之後大家知道功德箱裡面的錢,究竟去哪裡了吧!

❷ 吉客電子功德箱什麼時候有的

電子功德箱也是近年來才普遍使用,隨著人們掃碼支付越來越多,帶現金的越來越少,也不方便香客布施供奉三寶,電子功德箱應運而生,符合現代人的需要。

❸ 真正的寺廟有功德箱嗎

佛世時僧人須衣索衣,須物索物,生活必需品可以缺什麼要什麼,但是不能索取現金現銀。這是世尊在王舍城定下的規矩。設置功德箱等於變相地將佛法當作謀利的工具,「功德箱」變成了工具箱,充當了錢匣子,即所謂「裨販如來」,非但原始佛教不允許,亦為《楞嚴經》所不齒。因此,寺廟設置「功德箱」是違背佛教的。不放功德箱的寺廟未必是「真正的寺廟」,放功德箱的寺廟也未必在其他方面都不如法如律,但不放功德箱,在嚴守金錢戒方面肯定是如法如律的。

❹ 什麼是佛門的功德箱

佛門功德箱,是香客日行一善,供奉三寶的佛教用品之一。現在很多寺院都在使用吉客電子功德箱,可以往裡面投香或者捐錢,還可以掃碼布施,同時也可以報名義工。

❺ 最早的寺院功德箱源於何時

在記憶之中當年恢復拜懺,超度等等法事的時候還開展過討論的去寺廟旅遊看看和尚,看看和尚在做些什麼。這個就是群眾對於佛教文化的需要所以和尚的行為表演的文化意義就凸顯了/。寺廟旅遊看一場法事表演其實去橫店影視城看皇帝登基表演差不多,都是一種文化。

❻ 寺院中的功德箱是做什麼用的

你已經放錢了,說明你知道是放錢的箱子,既然叫功德箱,那放了錢就應該是有功德的了,如果寺廟有真正的出家人,那不管這錢做什麼用,只要是為寺廟,為出家人的用度,你都是有功德的,不過現在有些寺廟沒有出家人,屬於旅遊參觀性質的就不好說了
過去的出家人沒有別的收入來源,完全是靠供養,現在的出家人有些可能是國家發工資,不過供養出家人是供養三寶,功德總是很大的,出家人也叫福田僧,供養僧人就是種福田,放功德箱錢也是一種供養,相信你是功不唐捐的

再對樓主說明一點,叫功德箱就是有功德,是放錢的人有功德,別人亂用是別人造惡業,但你依然有功德,因你是沖三寶去的,不是沖哪個人,對吧
當然了,你也可以不放錢,頂多就是不要那功德了,也免了你不放心的煩惱

****************************************
寺院功德箱里的錢到底是誰的?
三亞南山景區一個孩子在用粘桿偷盜功德箱里的錢

薩蘇先生的這個故事,後來被人改編成下面的版本:
黃昏,寺廟里靜悄悄的,香爐里煙霧彌漫,僧人們正在吃晚飯。
一個男人悄悄地溜進寺廟,來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來過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錢。看看四周沒有人,男人便將功德箱放下,從裡面往外倒錢。
在一邊兒,小沙彌和師父看了個一清二楚。小沙彌說:「師父,有人偷錢!」師父說:「我知道。」小沙彌說:「我們去把他抓住……」師父說:「不用。」小沙彌急了:「師父,為什麼啊?他偷了我們的錢,他是小偷!」師父說:「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們的錢……」「那怎麼不是我們的錢呢?」小沙彌盯著師父。師父說:「那是人們放進去的錢,現在有人需要它,取出來,怎麼算是偷呢?」小和尚聽了默默無語,他眼睜睜地看著男人將功德箱里的錢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裡面看了看,說:「師父,裡面還有錢!」師父點點頭,說:「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還會留錢在裡面嗎?」小沙彌點了點頭。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黃昏,那個男人又趁著大家吃晚飯的時候溜進了寺廟,他來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沒有人,又將功德箱放下取錢。
這一次,小沙彌和師父依然看了個一清二楚。小沙彌見了,說:「師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們的錢了!」師父說:「人放錢,人取錢,人的錢人花,何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為不夠,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小沙彌非常生氣,可不敢發作,只好眼睜睜看著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錢。
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裡面看了看,發現裡面還有錢,心想男人總算不太壞,便作罷。此後,男人再也沒有來寺廟。
一年之後,男人再次踏進寺廟。男人來的時候不是黃昏,而是上午。男人進了大殿,拜了佛,來到功德箱前面,他打開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錢塞進了功德箱。旁邊的人都張大了嘴巴--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沙彌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問男人為何這么大方。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說自己那時候走投無路,非常需要錢,看到功德箱里的錢,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錢讓他絕處逢生,現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來加倍奉還。
小沙彌把這事告訴了師父,師父說:「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給別人一條出路,別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終,我們也能得到加倍的回報。功德箱,那是人們的功德箱,也是我們的功德箱啊!」
後來,這事傳開了,寺廟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個功德箱在寺廟門口,小沙彌專門負責管理這個功德箱。每天,小沙彌都會往功德箱里裝錢,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取錢。開始的時候,白天裝滿錢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變少了,可是幾個月後,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里裝錢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里都是滿滿的一箱錢,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錢,否則,裡面就裝不下了。那裡面的錢,有人加倍奉還的,也有人捐獻的。加倍奉還的人想感恩,捐獻的人想行善幫助他人。
一個功德箱,在幫助了千百人的同時,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報。一個慈悲的人,一顆慈悲的心,喚醒了整個世界的慈悲。
微博的帖子和上面這篇編撰的故事,在網路上快速的傳播著,甚至很多學佛的人都在轉發。轉發的人都認為這是一篇「佛教正能量」的文章,殊不知這篇文章會誤導大眾。
自佛陀創建僧團以來,僧團日常生活一直是靠接受信眾的供養來維系的。信眾以清凈信心供養三寶的財物,通常被稱為「信財」。(註:此處的「信財」與七聖財中的「信財」的概念有所不同)佛教早期,僧團每日要托缽乞食,夜宿叢林,所以不需要信眾供養錢財。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備受歷代帝王的重視,封地建寺,僧團有了居住和修行的寺院,托缽乞食的傳統漸漸消失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寺院內開始設立功德箱,接受十方信眾的供養。功德箱內的錢物,就是我們常說的「僧財」。
學佛的人都知道,盜取僧財是有很嚴重的果報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正法念處經》中說:「若何等人取佛財物而自食用,不還不償,不信彼業而復更取,復叫他取......墮阿鼻大地獄黑肚小地獄......」《大般涅槃經》中說:「若佛滅後,一切信心所施佛物,應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寶幡蓋,買諸香油、寶花以供養佛。除供養佛,余不得用!用者,即犯盜佛物罪。」《佛說因緣僧護經》中說:「有九種人常處阿鼻大地獄中:一者食眾僧物,二者食供佛物......
或許有人要問了:「佛家不是講慈悲嗎?難道看到別人落魄受苦,也不能去幫助嗎?」當然不是。如法的做法是:文中的那個老和尚走過去,示意盜竊的人不要這樣去偷功德箱里的錢,老和尚從自己的單金(生活費)中拿一些出來接濟這個人,同時要向他說明盜取僧財的果報,這樣可以避免那個人因盜竊僧財而落得不好的果報,同時也能幫助到他。退一萬步說,老和尚即便自己沒有單金去幫助他,那麼老和尚自己拿功德箱的錢布施給這個落魄的人,都好過那個人自己盜取功德箱的錢,因為兩種行為產生的因果完全不同,這是真慈悲。
按照佛家的制度,寺院僧團共有的財物,即便是方丈主持個人,也無權擅自使用,需要經過僧團全體議事決定如何使用。僧人拿寺院的東西送人情,嚴格說來都是不允許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僧人用佛門之物救濟黎民百姓,則是沒有問題的。抗戰時期,國難當頭,虛雲大師即曾大權示現,拿出寺院錢糧以濟難民。據《虛雲和尚年譜》記載:「民國十五年丙寅八十七歲近年滇中多事。兵住民房。已不相安。秋收稻熟。民不敢收。畏兵也。予往軍部商。得其允許。如有僧人領導農民收谷者。兵不許阻。因是數千鄉人。共來寺住。始則同食干飯。繼則粥。粥盡則同食糠。飲水。鄉民見僧伽同甘苦如是。為之下淚。及軍事略定。農民乃得返居。此後共同維護寺廟。皆出至誠。」數千鄉人共來寺住,寺僧與民同食同飲,所供飲食都是信施於佛法僧三寶之物,若拘泥經文,則僧俗豈不都在造罪?若怕造罪而忍視蒼生受難而不顧,則又何謂佛家之大慈大悲心懷?——由此可見,虛雲老和尚的做法正是佛家的大慈悲。

❼ 我國一座真正苦修的寺院:寺內沒有功德箱,僧人終生沒

因《震驚:中國唯一沒有功德箱的寺廟》,諦深大師開示苦及苦行
開示一
感嘆!但不贊嘆!
這體現了僧人的修行心,但不體現修行!為什麼?
1、佛法是福報之法,不是受苦之法,如果寺廟的僧人展現給眾生的就是受苦,此為斷滅佛法相。
2、持戒為戒心、受相、應法。也就是,心中獲得清凈,相中隨眾生緣,法上令眾生種福報種子!末法時期是實實落落的,如果行道之人以相為道,那麼佛法就沒有延續的可能了,因為末法時期,眾生的福報比寺院的福報大的多得多了。
3、寺院是佛菩薩布施眾生的場所,眾生因善心所作、不解佛門之規矩之破戒過失,德報人當轉法佈道,令其得出,而獲成就。是故,末世寺院應當廣開善門,許眾生因發善心而得度。所以該寺院示現苦行,實則沒有布施慈悲種子!
4、若僧人苦行為修自己,則不當行於鬧市,令眾生對佛法有不敬之心!
諸大德謹記:佛住世時,並非如是行道!佛所應諸齋王,全是彼時國土最具權利之主,佛不僅應之,而且巧說因緣,令眾生解脫!也就是說,如若佛陀示苦,沒有眾生隨其修行。
開示二
學佛為的是出離苦海,如果受罪是學佛,那地獄里的罪苦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而欲出苦海則需苦行,否則,無以為出!
佛在<法華經>中以三乘喻法,也是以示現福報為種子,以入門苦行為滅障!
<法華經>卷二第81頁,喻:不示福報,罪苦眾生難出火宅!卷六第388頁中「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這是對苦行的肯定,對罪苦眾生來說,去苦本是苦,如不去苦怎麼出苦?所以,苦行能使修行人知道苦之根本,從而放下成道!
各位同參莫為此爭,當共勉!2007-12-5
開示三
很多修行不解師父所說義,師父再度開示:
譬如:有人落井,有人處暑,有人覺餓,皆求施救!落井之人當忍井底之困、攀爬之難、磨損之苦日求精進、早日及岸,此苦行處。處暑之者,口呼酷熱,予之焦扇,靜心降溫,此凈土處;安歇求食,予之甘露、令食凈食,此禪悅處等等,如是皆稱得救。世尊開示成佛之道,入處8萬4千法門,成處一門---集匯圓通,本為一門,只因緣有別,才各自不同!
修行之道,不以己之所得,謗毀余道,為正修行處。師父為此單作開示,因發心之人以苦行,謗各大道處。是故,行者莫為此辯,做墮落口業。隨順因緣,各自精進,奔如來處為吾等殘燭之願!2009年4月15日(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修行成道,無有優劣!汝等當處發心,隨緣修行,切勿以種種執見毀謗評判,即使外道,也不能評判!)

閱讀全文

與中國佛教功德箱從哪個年代有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4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9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9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4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