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早的汽車是哪輛
中國第一輛汽車,可以追溯到1929年,在當年5月,張學良將軍資助民生工廠開始進行國產汽車的研發工作,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在1931年6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輛民生牌75型2.5噸國產載貨汽車。
㈡ 中國最早製造的是什麼汽車
中國最早製造的是:民生牌75型汽車。
中國製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支持下,於1928 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 年中裝出10 輛。
中國的第一輛汽車於1929年5月在沈陽問世,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製造。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
李宜春將整車拆卸,然後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它零件重新設計製造,到1931年5月歷時兩年,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這是值得的。
(2)中國最早的汽車在哪裡擴展閱讀:
民生牌75型汽車終功虧一簣:
民生牌汽車為長頭,棕色,採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65馬力,前後輪距4.7米,前後四輪為單胎,最高車速為每小時40公里。自行設計的緩沖式後軸也有自己的特點,水箱分為四部,即使一部損壞,汽車仍然照常行駛。
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報》記載,「民生工廠自製國產汽車40輛工程將告竣……樣式精美,輕便異常。」但由於「九·一八」事變,民生工廠未組裝成車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軍掠奪一空,張學良將軍創辦民族汽車工業的雄心壯志也隨之前功盡棄,毀於一旦。
1934年3月,偽滿實業部按照日本關東軍的旨意,在原遼寧迫擊炮廠舊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該社的目的是適應擴張侵略的需要,從事汽車的修理和組裝。
㈢ 中國最早有汽車是什麼時期
1901年,一個叫李恩時的匈牙利人將兩輛美國生產的奧茲莫比爾汽車從香港運到上海,從此中國開始出現汽車。
同年臘月廿一日(1902年1月20日),經公共租界工部局例會上討論,決定先發臨時牌照,次年發正式牌照。
我國現在保存最早的汽車——是袁世凱送給慈禧的賓士第二代汽車。這輛車現存放在頤和園的慈禧太後的座駕,被人冠以「中國第一車」的美名。這是袁世凱1902年從香港購買贈給慈禧的厚禮。
(3)中國最早的汽車在哪裡擴展閱讀:
1907年以後,中國少數沿海城市陸續出現汽車客運和汽車貨運。1913年,全國經濟委員會成立,督導公路建設,撥款地方修路,鼓勵民辦汽車運輸,將公路列為政要之一。
1917年,當時中國第一條汽車運輸線路張(家口)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公路通車。到1927年全國公路總長已達29170千米,民用汽車保有量由1912年的294輛增長到18677輛。1934年成立公路委員會,統一路政,開展省際聯運。
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這一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汽車運輸業日趨繁榮的年代,每年平均進口汽車5500輛,全國公路總長延伸到117296千米,民用汽車保有量68917輛,出現了一批官辦的和民營的出租汽車公司和公共汽車公司。
㈣ 中國第一輛汽車生產是哪一年
1931年5月31日
1931年5月31日中國第一輛自主生產汽車「民生75型」載貨汽車在遼寧迫擊炮廠下線。
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在當時並沒有落後 日本的豐田2噸卡車。有人做了統計:在全車666種零件中,有464種是自製的,202種是進口的,國產化率高達70%,在國內機械工業水平極低的條件下,能夠達到這一水平,相當不易。
中國第一輛汽車的歷史意義:
「民生」牌汽車在展會上亮相,對當時的政治和經濟,均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因此,在展會期間和會後,道路協會曾先後通過兩個決議案,對「民生」牌汽車予以嘉獎和推廣,並致電張學良將軍:「以民生之自製汽車,為展會增光,迫擊 炮廠雖被日軍強占,
中途停頓,望本革命精神犧牲一切,對日反抗,恢復工廠,加工製造,以應時需。
中國第一輛國產「民生」牌75型2.5噸載貨汽車,填補了中國汽車製造工業的空白,掀起一股民族汽車製造工業熱浪 ,激發了全國民眾抗日救國信念,極大地激發了國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民生牌汽車
㈤ 中國內地發現最早的汽車是哪一年在什麼地方
1901年,官拜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用1萬兩白銀購進一輛第二代賓士牌轎車作為慈禧六十大壽的貢禮。見附圖
㈥ 中國最早的汽車製造廠在哪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為全國首家汽車製造廠家,自1953年7月第一汽車製造廠動工興建,1956年7月投產,1957年7月13日我國生產出第一輛載貨的解放牌汽車,又於1958年5月,我國第一汽車製造廠自行研製設計生產了第一輛與當時政治風雲起伏顛簸、榮辱與共的紅旗牌轎車,被譽為「東方神韻」
㈦ 中國第一輛汽車的誕生(時間,地點,發明家)
最佳答案
檢舉
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是1956年7月13日誕生的。其過程之艱難無法想像:它是在日本侵華時留下的細菌工廠的殘垣中站立起來的。在此之前,我們「除了會造桌子椅子,一輛汽車也造不出來」。《焦點訪談》通過對當年第一汽車製造廠見證第一輛汽車誕生、開著第一輛汽車上路的職工的采訪,再現了那段艱苦而難忘的創業歷程。
「解放牌」汽車出世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毛澤東說:我們會造什麼?除了桌子椅子,連一輛汽車都造不出來。
舊中國工業基礎實在是太薄弱了。1953年,國家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以156項重大工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化進程。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前夕,一輛墨綠色的汽車從總裝配線上開了下來,她被命名為「解放牌」。
1956年7月13日,汽車廠建廠三周年的前兩天,第一輛汽車誕生了。從這一天起,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結束了,我們自己的汽車源源不斷地一天比一天更多地從這里開出去。
汽車下線後的第一件事是到吉林省委報捷。在當年報捷車隊12名司機的合影上,照片中有一位女司機叫王立忠。說起1956年7月15日,第一次開上國產汽車的那一天,笑意仍然寫在她的臉上。
王立忠:我們早早就到廠子里來了。到的時候,就看見廠內相當熱鬧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到處都是彩旗,人簡直是里三層外三層的,都沒辦法走了,都想上跟前去摸一摸,看一看,大家激動得簡直是不得了了。
毛澤東圈定「解放」
生產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的第一汽車製造廠被人們稱為共和國工業的長子,這位日後新中國工業的巨人是從日本侵華時留下的細菌工廠的殘垣中站立起來的。
幾十年過去了,中央新影廠的紀錄片中的聲音依舊清晰:新廠址旁邊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工廠的廢墟,地下監獄的牆壁上染過我們同胞的鮮血,煉人爐的煙囪是殺人的殘酷罪證。
在這樣的地方建成新中國民族工業的第一排廠房,其意義不僅在於工業生產本身,在這里,矗立起的是民族自強與尊嚴的豐碑。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正式奠基,奠基石上面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從此,新中國有了自己的汽車工業。那麼,產品的品牌叫什麼合適呢?大家又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毛主席。
一汽廠史編纂者王第蘭女士:毛主席說,是不是先請他們———就指著(一機)部里的領導———先拿個意見。一機部里邊的領導討論了很長時間,有的提出了叫「前進」,有的提出叫「勝利」,還有的提出來叫「解放」,這幾個名字寫成了報告,專門送給毛主席,當時毛主席看了這個報告以後,沉思了一會兒就說,還是叫「解放」吧,然後拿起筆來,在「解放」兩個字上畫了個圈,從此我們廠生產的國產卡車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叫「解放牌」。
女「三哥」開起汽車
有了自己的工廠,有了自己的品牌,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建設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熱情空前高漲。當時年僅19歲的女司機王立忠有個綽號,叫「三哥」。
王立忠笑道:我那時候特別有勁,一隻手拎一桶水都不費勁,就和男的一樣,和小夥子一樣,冬天也跟他們一起,像男的似的,戴個大帽子,穿個大棉襖,就這樣幹活,所以他們就給我起這個外號。
惡劣的自然環境,沒能消磨建設者們的意志,他們用樂觀主義的態度對待這一切。黃趙鑾當時從廣東到長春參加一汽建設,他給我們講述了他們當所謂的團長、旅長、排長的故事:
黃趙鑾:我們說晚上睡覺當「團長」,就是凍得蜷起身來(的意思),上班走路當「旅長」,得自己旅行式的去走;吃飯當「排長」,建設工地人太多了,食堂供不應求,因此大家都排著隊去吃飯……
民族工業的驕子
在一汽建設者頂烈日戰嚴寒艱苦創業的時候,全國人民給一汽建設以大力的支援。
經過三年的緊張建設,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第一輛印有「中國」字樣的汽車就要駛下生產線了,那麼誰來開這個樣車,向黨和人民報捷呢?廠里決定,先由群眾推薦,再由組織確定,這樣,包括王立忠、於豐年在內的12人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國產汽車的駕駛員。
王立忠:我當時沒想到選我,我想那麼多人,不可能選我當。選上以後,就特別高興。
後來駕駛過第一批解放牌汽車的駕駛員,在一汽成立了一個解放汽車班,不久之後,王立忠在這個光榮的集體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此後,王立忠和一汽其他的創業者們一道,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騰飛不斷地做著自己的努力。
參考資料: http://yxk.cn.yahoo.com/articles/20090828/mb6.html
㈧ 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
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是張學良的帶領下在1931年在遼寧工業廠歷時兩年成產出的「民生牌」75型載重汽車,載重1點8噸,它被譽為中國第一輛汽車。
是中國製造首次嘗試,雖然很笨重,但是卻是中國工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嘗試。中國東北工業也作出了不少貢獻,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誕生於東北。九一八事件的發生,讓國人更加確定了要強國的願望,國人開始批量生產民生汽車,在1931年9月27日,國人舉行了大規模的汽車遊行。
㈨ 汽車在中國最早出現在何時何地
1931年5月31日,國產第一輛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終於問世。為了慶祝第一輛國產汽車的問世,遼寧迫擊炮廠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該車載重量1.82噸,長頭、棕色,採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65馬力,前後輪距4.7米,前後四輪為單胎,最高車速為每小時40公里。
自行設計的緩沖式後軸也有自己的特點,水箱分為四部,即使一部損壞,汽車仍然照常行駛。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工廠對其他零件均進行了重新設計製造。中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於1958年9月28日誕生在上海汽車裝配廠(上海汽車廠前身。
1992年1月已合並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當時,經過1956年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生產關系的變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上海廣大汽車工人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後,迫切要求改變汽車工業的落後生產面貌,決心結束上海不能製造轎車的歷史。當時上海汽車裝配廠職工一是由於有著上述迫切願望;二是已經取得了於1956年試製成功58型越野車和1957年試製成功上海58Ⅰ型三輪汽車的經驗。該廠領導接受了廣大職工試制轎車的迫切要求,決定試制轎車。但是試制轎車,由於技術要求高,技術裝備不足,場地簡陋,又缺乏經驗,把握不是很大。因此採取了悄悄的「埋頭造車」。經過廠領導、工程技術人員、有經驗的老工人共同研究選型,決定以華沙和順風兩種轎車為樣車,各取其長,按實樣進行仿製。車身採用無大梁結構,發動機採用南京汽車廠的仿製蘇聯勝利牌M—20型四缸發動機,功率為50馬力,底坐仿華沙轎車,車身外型仿順風轎車。在試制過程中,主要靠手工技術和在普通機床上搞革新進行零件切削加工,部分部件用越野車部件加以改用。整個車身製造全由手工敲制,僅一隻車頂要敲四萬多記,整個車殼要敲十萬多記。就這樣,工人們憑著精湛的手藝,經過四個月的努力,第一輛銀綠色的轎車,於1958年9月28日延生。經過試車,測得最高時速可達105公里。
㈩ 中國最早的汽車出現在 A.上海 B.天津 C.武漢 D.廣州
A.上海
1901年,對了解汽車史的人來說是個值得關注的一年。當時距離裝有內燃機的現代汽車於1886年降生德國已經15年了。這一年,一位叫李恩時(Leinz)的匈牙利人攜兩輛美國製造的「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牌汽車自香港運到了上海,開中國汽車風氣之先。現知,這是兩輛黑色木製車身的汽車。一輛是折疊式軟篷車頂。一輛是涼篷式車頂。外表與當地的馬車十分相似。車上有兩排座位,前兩排為司機席,後排為乘客席。木製車輪輻條,實心輪胎,另裝有煤油燈和手捏喇叭。1902年1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開會決定向李恩時的汽車頒發臨時牌照,准許上街行駛。每月繳稅金兩銀元。但也有人說,慈禧乘坐過的一輛「Duryen」汽車是我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現還有實物陳列在頤和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