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窯洞東北民居水上人家各有什麼特色
您好,各地民居具體特點如下:
窯洞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東北民居
東北民居具有濃郁的地區特色,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典型的東北民居樣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獨立的三間房最為多見,而兩間房或五間房都是三間房的變種。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採光和取暖的需要,這一由自然環境造成的建築格局的風格最後演繹成一種意識形態上的風俗習慣,甚至還發展成帶有等級性質的封建規則,人們觀念中以北為上,南面次之,甚至坐北面南成了君臨天下的代名詞。
水鄉居民
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網地區,氣候溫和,季節分明,雨量允沛,因此形成了以水運為主的交通體系。居民的生產生活依賴著水,這種自然的環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極富韻味的江南水鄉民居的風貌與特色。
江南水鄉民居在單體上以木構一、二層廳堂式的住宅為多,為適應江南的氣候特點,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構造為瓦頂、空斗牆、觀音兜山脊或馬頭牆,形成高低錯落、粉牆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築群體風貌。
㈡ 北海疍家文化是什麼
一、疍家文化的本質及北海疍家的歷史演變。
1、疍家就是水上作業為主、以船為家的人。北海老一輩都知道「疍家佬」、「疍家婆」這些稱謂,是指那些長期生活在海上、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為生的人。許多人不知這「疍」字怎麼寫,誤以為「蛋家佬」或「鄧家佬」。新華字典這樣注釋:疍民,是指過去廣東、廣西、福建內河和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運輸業。從字典解釋及民間共識可知,疍家就是水上作業為主、以船為家的人。
北海外沙與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福建,據老一輩疍家人說:由於見岸遇港就泊船扎營的遷徙特點,在19世紀的某一天,他們的祖先發現這個靜靜的海灣是個理想的避風港,於是在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來,他們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對聚居的兩個居民區,並延續著疍家人的生活習俗和風情文化。而居住在僑港鎮的疍家人,則是歷史上躲避戰亂、僑居越南的華僑,因為1978年越南排華,祖國讓他們在僑港鎮這個寧靜的港灣安了家。
2、學術界認為,疍家不是獨立民族,是水上居民的統稱。由於疍民有著與陸地居民不同的生活習俗和風情文化,關於疍家的傳說很多:廣東通志》載,疍民,是當年越人抵抗秦始皇統治的遺民」;也有人認為疍民是古百越族的後代甚至是56個民族之外的另一個少數民族;還有一種說法更有傳奇色彩——「東 晉末年,農民起義領袖盧循順海南下,失敗後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為水上人家,從事打漁、擺渡等職業。統治者們對他們約法三章:不準上岸居住,不準讀書識字,不準與岸上人家通婚。一千多年來,這種清規戒律延續下來,水上人家就逐漸演變成為特殊階層——疍家。」目前,學術界對疍家基本有一個共識:疍家不是一個獨立民族,而是我國粵、桂、閩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統稱,是一個獨特民系,屬漢族。疍家人和客家人一樣,都漂泊、都遷徙、都避世。不同的是客家人躲進深山老林,而疍家人卻隱身於汪洋大海;客家人族群龐大、負重拼搏,而疍家人卻淡泊、輕松、知天命。只因為世居水上、漂泊不定、靠海靠水繁衍生息,疍家人成為「水上吉卜賽人」。
3、疍家文化是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職業文化。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北海的疍家人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風土文化,常見的文化活動是唱鹹水歌,最具特色的是疍家婚俗。鹹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意哼唱的小曲,詠男女戀情、嘆生活艱辛。疍家婚俗中至今保留著新娘面臨與父母分離而哭唱幾天才出嫁的「嘆家姐」曲調、對新郎進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兩大鹹水歌系列。接親過程中「玩媳婦」也獨具海上特色,接親後娘家人扯著船纜繩挽留新娘、與艄公進行「小艇拔河」,艄公們在同一小艇上反方向的「對劃龍舟」,艄公把船搖得左右晃盪的「碌艇」……這些「鬧洞房」式的嬉戲把新郎新娘弄得頭暈目眩,向人們證明了新郎新娘的海上勞作能力。縱觀這些疍家文化,鹹水歌其實就是海上勞作的勞動號子,疍家婚俗中的「嘆家姐」、喃伴郎」鹹水歌曲調是一種靠海繁衍生息的抒情,玩媳婦」也起到教育疍家兒女要勝任海上勞作的示範作用。妙趣橫生的疍家文化實際就是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職業文化。
二、北海疍家文化正在與陸上風俗文化相互同化、互相滲透。
1、疍家人陸續上了岸、上了學、融入了社會發展。因為歷史上的社會環境比自然環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覺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陸地上更安全,寧可戰天斗地也不敢與權貴斗。如今社會進步了,陸地生活更加方便舒適,加上希望兒女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現代疍家人不再以船為家,船恢復了用於海上作業的原有功能,並且海洋資源已日漸枯竭,維生未必全靠海,打工經商或者從事其他職業也可步入小康生活。所以現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學接受教育,更接近與融入社會發展。
2、疍家人漸漸不再唱鹹水歌、不再哭嫁。由於洋節文化正在沖擊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加上流行歌曲的強勢流行,連京劇、粵劇等一些有較完備理論基礎、實踐經驗與受眾群的文化形式也開始式微。沒有代表作品、沒有專人研究的鹹水歌更是漸漸沒落。加上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疍家人要見個面、說個話也不難,哭嫁也只是走過場、聊表思念的儀式和禮節,傳統的疍家文化正漸漸被淡化。
3、活蹦亂跳的海鮮、疍家美酒和疍家人日常用語一起,陸續走進萬千北海居民家。疍家人的魚隨手拈來,捕上的魚馬上可以下鍋,其鮮無比,用他們的話講就是「么低都無抵新鮮(天下美味以新鮮為最好)」。北海人住海邊,吃海鮮,翻身就能掉下海,天天過的都是疍家人的海鮮生活。疍家人的風情文化也影響了萬千北海居民。疍家人泡的疍家酒,壯陽祛風濕,北海人都知道。疍家人怕「翻船(即船底朝天)」,所以忌「翻」字,於是吃大魚時,吃完一面,想把魚「翻」過來吃另一面,就說「順轉這條魚」而不是「翻轉這條魚」。於是眾多北海居民都學會了「順魚」,因為他們可以不坐船但不能不坐車,總不想坐上一輛「翻」的車吧?
㈢ "疍民"是廣東福建一帶水上人家的別稱。它從哪裡遷來,又是怎樣形成的
疍民,疍人,現在更多稱為疍家人。
疍家,漢語拼音:dàn jiā 舊時分布於珠江下游各支系的水上居民、流動漁民稱作疍家人。疍家的起源已無可考查,一說是廣府、客家等珠三角漢民繫到達珠三角的早期南方漢族人;一說是古越族或古黎族等南方水上民族受陸上民族排斥,多年來漂泊於海上形成的一種特殊民體。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我國沿海水上居民的一個統稱,乃屬漢族。疍家,這一稱謂有人認為是因為疍家人常年以舟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殼漂泊於海面,所以稱為疍家;也有人認為疍家人常年在海上與風浪搏鬥,處於險惡的生存壞境,和獨特的謀生手段,生命無保障,如同蛋殼般脆弱,故稱為疍家。 疍家人主要從事沿海港灣的漁業和水上運輸,他們祖祖輩輩浮家泛宅,與水為伴,長期與風浪搏鬥,被人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也被人稱作「疍家賊」,因在海面漂泊,又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解放初還差點成為中國第57個少數民族。
㈣ 中國水上城市是哪裡
中國的水上城市是蘇州。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東方水都」之稱。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盪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
轄姑蘇區、相城區、虎丘區、吳中區和吳江區,代管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巿和崑山市 ,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蘇州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㈤ 水上人家指那裡
滬,上海的簡稱,水上人家是上海。
㈥ "疍民"是廣東福建一帶水上人家的別稱。它從哪裡遷來,又是怎樣形成的
《辭海》有「疍民」條目,謂水上居民的舊稱。而無「疍家」之條目,稱之「疍民」,也許更確切一些。其實,疍民源於古代南方越族,以舟為室,視水為陸,浮生江海。疍民以廣東珠江一帶為最多,他們分布在南海沿岸以至南洋諸島。 疍民歷來受歧視。清代雍正年間,始准疍民與齊民同列甲戶,但仍被視為賤民。迨至民國初年,疍民才與國民平等。只有解放後,疍民才翻了身,做了主人,走上幸福的道路。 海口海濱的疍民,歷史上人口較多,但由於不斷地「海口化」和「村人化」,今天,只有捕撈新村、捕撈舊村和白沙門下村等三個村莊,計205戶,986人。他們依然講粵方言的寮家話,但對海口話也較為諳練。在習俗方面,海口疍民與海口人大致相同,但也保存某些獨特之處。 居住:海口疍民向來舟居海上,漂泊不定。有時在海灘沙洲蓋「白鴿寮」定居,寮上層居人,寮下面臨水,便於出海謀生。解放後,有些疍民到陸地定居,蓋起瓦房、小樓。如因城建征地建濱海街,鹽灶海濱的捕撈隊,已有部分疍民遷居海口港門東側,稱捕撈新村。 服裝:海口疍民婦女衣服緊身,顯得健美苗條。上衣大襟右扣,常用一塊顏色鮮艷的布料襯於肩頭袖筒之上,發髻插銀釵,手戴玉器、玳瑁大鐲。 婚姻:以前多是請媒說親,父母包辦。婚前,將船刷凈洗潔,漆以新油,貼紅婚聯。婚日,兄弟朋友的船隻都聚攏在一起,擺酒暢飲。進洞房前,要對民歌。 給小孩的命名也很奇特,生男喜用「仔」,生女愛用「姑」。子女成年後,常以「龍鳳彩珠波」等字命名,表明自己所屬的家庭派系。 信仰與禁忌:海口疍民祭天後聖母、兄弟公、昌化公和江大將軍,這些都是海上的保護神。船出航或停航都燒香祈禱神靈保佑水上航行平安。 海口疍民的禁忌頗多。平時上船,不從船頭金頂跨過。放釣時,叫吃飯就要及時入座,不能回答「不吃」或「你們先吃」,如果這樣說就不吉利,就意味著魚不吃餌,不上釣,釣魚就會落空。煮魚不斬尾巴,意為留有後路,以免日後斷絕,捕不到魚。另外孕婦生孩子,未滿月,其丈夫不得過別家船,不得進別屋。
㈦ 我國唯一漂浮水上的古鎮,你知道是哪裡嗎
生活當中處處都是壓力,再加上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許多,很多人會喜歡出來旅遊。也可以這么說,旅遊已經是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趣事。為了能夠找一些好玩的地方,在旅遊之前,很多人都會查詢一些旅遊攻略。以前,人們特別愛去都市當中旅遊,但是現在,因為壓力大,很多人將目光瞄向風水好、有山的地方,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在這里我們能夠感覺到莫名的輕松。
而且,附近的超市、或者是餐飲、以及海鮮市場等這些都非常的多,可以說是這里附近很繁華的商業中心,而且,更主要的是,這里的住宿賓館也比較多,遊客來了不怕找不到晚上住宿的地方。另外,晚上可以和朋友結伴,到這里嘗嘗當地的美食,感覺還是很不錯的。除了這些美景之外,丹州古鎮也是很適合拍照的,隨手一拍就是美美的大片模式,對此你難道不喜歡來玩嗎?
中國唯一水上古鎮,400多年未通車,如世外桃源還對不收門票
㈧ 猜字謎:水上人家
滬
拼 音
hù
部 首 氵
筆 畫 7
五 行 水
繁 體 滬
五 筆 IYNT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瀆〕古代稱松江的下游,在今中國上海市。
2.中國上海市的別稱(相傳境內的吳淞江就是古代的「滬瀆」,因而得名)。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名〉
捕魚的竹柵 [bamboo』s trap for fish]
潮生魚滬短,風起鴨船斜。——陸游《村舍》
列竹於海澨曰滬。——唐· 陸龜蒙《漁具》詩序
上海的簡稱 。
如:滬江;滬劇
相關組詞
滬劇 滬書 深滬 魚滬 漁滬 滬上 滬瀆 滬江 滬瀆壘
相關謎語
「滬」為謎底的謎語
1.水畔人家(打一地名)
2.水上人家(打一漢字)
㈨ 國內有沒有哪個度假的地方,有類似馬爾地夫的水上屋
國內沒有哦,馬來西亞有,國內只有三亞的海比較美麗,但是沒有水上屋,呵呵
㈩ 三峽人家有哪些景點
神農架、三峽人家、三峽大壩五日游
行程特色:
1、探秘華中屋脊,尋神農野人
2、感受中國最大最壯闊的大型水利工程 - - 長江三峽大壩
3、乘坐長江三峽系列豪華觀光游輪,欣賞原汁原味的西陵峽風光
4、船游詩畫清江
第一天:武漢-宜昌-三峽人家 不含餐 住:宜昌
早上漢口乘動車赴宜昌東站(參考車次:D5819(07:57-09:55)/D5973(08:18-10:25),到達後乘車赴【三峽人家】(車程約1.5小時)游覽:水上人家、溪邊人家、黃龍瀑、琴音瀑、天下第四泉——蛤蟆泉,觀賞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歌舞表演,接綉球對山歌。中午景區農家餐館自行用餐,下午游覽山上人家、燈影石、石令牌、邀月亭等。約17:30返回宜昌,晚入住酒店!
第二天:宜昌-神農架 不含餐 住:神農架
早上宜昌出發,經宜巴高速和神農架旅遊生態公路,前往華中屋脊——【神農架】(車程約3.5小時),
途中游覽【官門山】官門山景區集生態、動植物、人文、科考等於一體,是神農架的生態大觀園。官門山物種豐富,山險林奇,山水相映,環谷幽深,地質遺跡富集。最大的亮點是領略神農架「物種基因庫」。
下午酒壺坪遊客中心換乘景區換乘車——游覽【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又名神農頂風景區您可以置身森林中呼吸清新的空氣,無比暢快;觀小龍潭野生動物、徒步金猴嶺原始森林、神農谷觀奇特峽谷風光、瞭望塔遠眺華中第一峰、探秘奧秘之地板壁岩(因天氣原因,景區無法游覽完整,門票不減不退),行程結束後赴酒店入住。
第三天:神農架-宜昌 不含餐 住:神農架
酒店早餐後游覽【神農祭壇】整個景區分為主體祭祀區、古老植物園、千年古杉等。祭祀區主體建築為巨型牛首人身神農雕像;古老植物園內有數百種國家珍稀植物,如血皮槭、銀杏、香樟,珙桐,鵝掌楸...同時可以觀千年古樹--鐵堅杉,此樹距今已有1250多年樹齡。
游覽【天生橋風景區】天生橋景區內天生石橋、陰潭、老君聽濤、清澈的山澗、巴人的茅屋,欣賞古老的堂戲,品神農雲霧茶、喝地道包穀酒,共同構成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