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油田有幾個
中國油田有500多個,探明石油儲量近220億噸,發現氣田共185個,探明天然氣儲量2.56萬億立方米。中國最大的油田是大慶油田,面積1414.3平方千米,儲量44.14億噸;最小的油田是江蘇的肖劉庄油田,儲量僅22萬噸。
中國油氣田最多、石油儲量最大的省是黑龍江省,其次是山東省(勝利油田)。氣田最多、儲量最多的省是四川省,天然氣儲量為6238.28億立方米;其次則是新疆自治區,天然氣儲量5739.35億立方米;陝西長慶油田居第三位,天然氣儲量為4911億立方米。
② 中國油氣田分布及儲量
根據地質構造特徵,中國的油氣田可以分為4種類型(金之鈞,2007):① 古地台上不斷沉降形成的盆地——鄂爾多斯和四川;② 古地塊發生斷陷形成的盆地——柴達木和塔里木;③ 地槽-褶皺重疊擠壓形成的盆地——松遼和准噶爾;④ 東部受太平洋板塊擴張擠壓形成的古近紀—新近紀盆地——黃海南部、東海、珠江口、北部灣、華北等(圖13.2)。
金之鈞(2007)通過對上百個大中型油田地質構造的研究,提出了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分為了3類:斷裂、克拉通、褶皺前緣(圖13.3)。
根據年齡將這些類型的油氣田分為古生代早期克拉通、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褶皺前緣,以及中生代和新生代斷層。已經探明的大中型油田絕大多數是在斷裂盆地。大中型的天然氣礦藏是在克拉通盆地,而中型礦則大多數在褶皺前緣盆地。石油天然氣礦藏儲量概況如表13.1。
圖13.2 中國油氣田分布圖
圖13.3 中國大中型油氣田在三類油氣田中各自所佔的比重
表13.1 石油天然氣礦藏儲量表
中國陸地沉降盆地總面積是424萬km2。此外,近海大陸架區域也有沉降盆地。沉積岩的厚度在4000~10000m之間,個別地方厚達14000m。總體積在20000000km3,這個數據預示著石油天然氣的儲藏空間。
中國大陸共有236個沉降盆地。其中最大的是塔里木盆地。已經探明,這些盆地的油氣層位幾乎全部是在震旦系和第四系。他們形成了兩個巨大的油氣儲藏系列。
第一個油氣儲藏系列群在中國西南和北部。它是古生代和震旦紀海洋碳酸鹽類沉積。在這個系列中四川盆地的震旦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生油層已經發現了氣田。中國北方古生代早期碳酸鹽類岩石中,在被第三紀沉積物覆蓋的不整合面之下位置發現了高儲量的任丘油田(華北油田)。
第二油氣儲藏系列群是陸生中生代—新生代陸生地層,是構成中國最重要的儲油沉降盆地。在這個構造帶中的大慶、勝利、大港、玉門和克拉瑪依油田發現了160多個產油區。這些油田和各種各樣的儲油區的關系:背斜層、構造層、岩石層等。
研究以上油田需要更大的資本投入,包括國外資金的投入。
③ 中國的,水,石油,煤礦等資源的資料。HELP
中國共有水資源量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億人口計,年人均佔有223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為全世界13個人均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近700個城市,其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二類。缺水已成為制約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城市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 ~ 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 ~ 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亞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氣0.4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 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 氣的累計采出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儲量的采出程度為65%和14%。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 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 ~ 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 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1.7 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 ~ 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較少,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8種(能源礦產10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主要礦產資源包括:
◆煤炭資源: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南沿海淺海大陸架。截至1998年底,中國已找到509個油田和163個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為198.5億噸和1.95萬億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陸上石油資源量和天然氣資源量分別佔中國同類資源總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格爾-吐魯番、四川、陝甘寧等六個大型油氣區。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探明儲量的有鐵、錳、釩、鈦等,其中鐵礦儲量近500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屬:凡是在世界上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礦在中國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儲量佔世界的80%左右,銻礦的儲量佔世界的40%,鎢礦的儲量則為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國已經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有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7種,礦產地2萬多處。
(一)能源礦產資源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炭資源的特點是:蘊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種齊全,但肥瘦不均,優質煉焦用煤和無煙煤儲量不多;分布廣泛,但儲量風度懸殊,東少西多,北豐南貧;資源賦存東深西淺,露採煤炭不多,且主要為褐煤;煤層中共伴生礦產多。油氣資源的特點是:石油資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千米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礦產,如地熱,油頁岩等在中國也比較豐富。
(二)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屬於世界上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金屬礦產在中國基本上都有探明儲量。其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鎢、錫、銻、稀土、鉭、鈦,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釩、鉬、鈮、鈹、鋰,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鋅、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鐵、鉛、金、銀等。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是: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於幾個地區,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區,鋁土礦主要集中於山西、河南、貴州、廣西等省區,鎢礦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錫礦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南;部分礦產儲量大,質量高,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如鎢、錫、鋁、銻、稀土等;許多重要礦產質量欠佳,鐵、錳、鋁、銅等礦產,貧礦多,難選冶礦多;中小型礦床所佔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礦床所佔比例小。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產地5000多處。大多數非金屬礦產資源探明儲量豐富,其中菱鎂礦、石墨、螢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礬石、膨潤土、岩鹽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嶺土、硫鐵礦、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崗石等天然石材,品質優良,蘊藏量豐富;鉀鹽、硼礦資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屬礦產分布不平衡,特別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探明儲量尚不能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出口創匯資源的需求。
(四)水氣礦產資源 中國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資源8700億立方米/年,可采資源量2900億立方米/年,地下微鹹水天然資源約為20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南方地區豐富,西北地區貧乏,地下水含水層類型地域性分布明顯,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區廣泛分布。
中國已發現地熱點3000多處,勘查評價的地熱田298處,其中60℃以上熱水田89處。已探明地熱流體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當於298.7萬噸標准煤。礦泉水資源和二氧化碳氣資源也比較豐富。
④ 中國油田有幾個啊
中國油田有500多個,探明石油儲量近220億噸,發現氣田共185個,探明天然氣儲量2.56萬億立方米。中國最大的油田是大慶油田,面積1414.3平方千米,儲量44.14億噸;最小的油田是江蘇的肖劉庄油田,儲量僅22萬噸。
中國油氣田最多、石油儲量最大的省是黑龍江省,其次是山東省(勝利油田)。氣田最多、儲量最多的省是四川省,天然氣儲量為6238.28億立方米;其次則是新疆自治區,天然氣儲量5739.35億立方米;陝西長慶油田居第三位,天然氣儲量為4911億立方米。
中國四大油田:
1、大慶油田:是1959年9月26日發現的中國第一大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產量4,000萬至5,000萬噸,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
2、長慶油田:成立於1970年4月,總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中國第一大油氣田。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
3、渤海油田:是目前中國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基地,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負責渤海油田勘探開發生產業務。
4、勝利油田:是一個資源豐富、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同時又是正在建設中的山東石油化工基地和農牧漁業基地。
⑤ 我國資源狀況.如,森林的覆蓋率,煤,石油等的儲藏量是多少.謝謝了
中國森林覆蓋率超過18% 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我國煤的儲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儲藏量約462噸。
我國石油資源最終可采儲量約為130億―150億噸,僅佔世界總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24.6億噸,僅佔世界總量的1.8%。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的豐度值(單位國土面積資源量)約為世界平均值的57%,剩餘可采儲量豐度值僅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全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我國煤的儲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儲藏量約462噸,遠遠小於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甚至估計,伊拉克的原油儲量可能高達300億噸。由於受聯合國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產量只有150萬到200萬桶(國際市場上原油一般以「桶」為計量單位,每桶合0.138噸),專家估計,如果伊拉克政權更迭後恢復原油生產,世界的石油供應可以每天增加300萬至500萬桶。
我國煤炭的資源量為1點5億萬噸。石油儲藏量是16000萬噸。我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礦產資源
全國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158種,其中,能源礦產10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
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礦產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05處,其中能源礦產24處,黑色金屬礦產5處,有色金屬礦產47處,貴金屬礦產14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1處,化工原料礦產8處,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04處,其他水氣礦產2處。有56種礦產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10.98億噸,天然氣3802億立方米,原煤96.54億噸。
全國主要礦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其中,煤炭產量19.56億噸,原油產量1.75億噸,天然氣產量407.7億立方米,鐵礦石產量3.10億噸,10種有色金屬產量超過1430萬噸。西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西氣東輸主力氣源、我國最大的整裝天然氣田-克拉2氣田建成投產。新疆阿舍勒銅礦、青海德爾尼銅礦等一批大型金屬礦山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
全國初級礦產品及相關能源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400億美元。主要礦產品進口量大幅度增長,其中,原油進口12272萬噸,比去年增長34.7%;鐵礦石進口20799萬噸,比去年增長40.4%;錳礦石進口465萬噸,比去年增長62.6%;鉻鐵礦進口217萬噸,比去年增長21.9%;銅礦石進口288萬噸,比去年增長7.9%;鉀肥進口743萬噸,比去年增長13.1%。
我國的礦產資源
世界上已知的礦產在中國均能找到,且儲量豐富。目前,已經探明儲量的礦產有156種,總儲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鐵、銅、鋁、銻、鉬、錳、錫、鉛、鋅、汞等主要礦產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保有儲量為10033億噸,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最為豐富。鐵礦的保有儲量為457億噸,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 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磷、硫等礦產也很豐富。石油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部沿海淺海大陸架。稀土金屬的儲量,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稀土總量還多。
我國北方水資源狀況
今春以來,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持續乾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國受旱面積已超過3.4億畝,出現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最嚴重旱災之後的跨年連旱,雖然北方大部分地區近日都連續出現降雨,但仍未能緩解今春以來的旱情。因此,水資源的短缺就顯得尤為明顯,廣大農村地區更是面臨著水危機的嚴重問題。就此我們專門走訪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李強教授,請他就我國北方農村水資源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由於用水行為的不合理和無節制、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原因,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資源日趨減少。地表水的衰減使越來越多的農村開始依賴地下水資源。從目前的情況看,地下水已經成為農業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從動態上看,農業灌溉對地下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在農業用水來源中,河流與水庫將進一步退出,地下水將是農業灌溉的幾乎惟一的用水途徑。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農村用水中的一個普遍存在且十分嚴重的問題。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與人口、耕地分布狀況不協調。時間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際間變化也很大。空間上,水資源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耕地僅佔全國耕地38%,水資源卻佔全國80%以上;而佔全國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20%。時空分布不均勻和年際變化大,造成水旱災害加重。90年代以來,年受旱災面積達4億畝左右,成災面積3倍於50年代。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天然氣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76%,低滲透資源佔24%。
截至2004年底,我國石油探明可采儲量67.91億噸,待探明可采資源量近144億噸,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程度32.03%,處在勘探中期階段,近中期儲量發現處在穩步增長階段;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2.76萬億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資源量19.2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可采資源探明程度僅為12.55%,處在勘探早期階段,近中期儲量發現有望快速增長。
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以下是我國主要的陸上石油產地。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這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自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目前,大慶油田採用新工藝、新技術使原油產量仍然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城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開采范圍約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了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從190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油田12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量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目前原油產量約400多萬噸。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8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目前,發現了千米橋等上億噸含油氣構造,為老油田的增儲上產開辟了新的油氣區。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形萬了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了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目前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天然氣產區,並成為北京天然氣的主要輸送基地。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境內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
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
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外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和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噸原油;100萬噸凝折、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
吐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南北寬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油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
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除陸地石油資源外,我國的海洋油氣資源也十分豐富。中國近海海域發育了一系列沉積盆地,總面積達近百萬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含油氣遠景。這些沉積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沖繩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東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南海南部諸盆地等。中國海上油氣勘探主要集中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
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經過對包括釣魚島列島在內的我國東部海底資源的勘察,得出的結論是,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以成為「第二個中東」。據我國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為30億~70億噸。還有資料反映,該海域海底石油儲量約為800億桶,超過100億噸。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中國對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積僅有16萬平方千米,發現的石油儲量達52.2億噸,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億萬元人民幣,在未來20年內只要開發30,每年可以為中國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而有資料顯示,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布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據中海油2003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東部的產區,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凈探明儲量為6.01億桶,佔中海油已探明儲量的42.53。
到目前為止,渤海灣地區已發現7個億噸級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國目前第二大整裝油田,探明儲量達6億噸,僅次於大慶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產量將達到5550萬噸油當量,成為中國油氣增長的主體。
⑥ 油田、大慶油田到底有多少個下屬單位
1.大慶油田下屬單位共有83個:
2.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重要骨幹企業,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裝備製造、化工生產、生產保障、礦區服務、多種經營等業務,共有下屬二級單位52個,資產總額2072億元,固定資產原值2644億元、凈值1196億元。大慶油田下屬單位共有83個:其中,機關附屬單位:16;勘探開發單位:22 技術服務單位:5 工程建設單位:1;生產保障單位:5;裝備製造單位:3;油氣化工單位:3 多種經營單位:3;礦區服務單位:6 教育培訓單位:4 直屬單位:14 其他單位:1。
拓展資料:
1.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52個油氣田組成,含油麵積6000多平方公里。勘探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全境、內蒙古海拉爾、吉林延吉、琿春等15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16萬平方公里。大慶油田1959年發現,1960年開發,49年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0億噸,向國家上繳各種資金1.6萬億元,自主創新了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陸相非均質砂岩油田開發技術系列,主力油田採收率突破50%,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原油產量、上繳利稅、油田採收率「三個第一」。同時,大慶鑽探形成了年鑽井6000口,二維地震資料採集、處理和解釋10000千米,三維地震資料採集、處理和解釋5000平方千米,測井19000井次,錄井1000口,固井7500口的生產能力,在國內外叫響了大慶鑽探品牌。大慶建設形成了獨立承擔工程總承包的能力,連續三年入選「ENR中國承包商60強」。
2.大慶油田是1959年發現的。大慶油田是石油工業部直屬大型國營工業企業,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在1959年9月,勘探發現松遼盆地第一個油田,並正式命名為大慶油田。 1960年,國家組織大慶石油會戰,投入試驗性開發。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