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世界汽車產量最大的是哪個國家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1908年成立於美國的底特律,創始人是馬車商威廉-杜蘭特,他將美國當時的奧茲莫比爾汽車公司、卡迪拉克汽車公司、奧克蘭汽車公司、雪佛蘭汽車公司和別克汽車公司組合起來成立了通用汽車股份公司。
由於投資分散忽視管理,公司很快陷入危機之中。杜蘭特的繼任人小艾爾弗雷德-斯隆於1923年接管公司後,進行了全面的改組整頓,建立起政策制定與行政管理分開,分散經營與協調控制結合的管理體制,使整個通用汽車公司成為一個既有統一指揮,又有各部門活力的有機整體。
在斯隆的領導下,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從1921年的12%增加到1941年的49%,此後一直居世界各汽車製造公司之首,1997年的生產汽車達八百多萬輛,佔全球汽車生產總量的六分之一。現在通用汽車在全球各地推出150多款不同類型的汽車,其中包括通用汽車旗下的四大品牌:歐寶、凱迪拉克、別克和雪佛蘭。
目前,通用汽車公司生產轎車有六個分部和兩個子公司歐寶和伏克斯豪爾,擁有瑞典紳寶汽車公司的一半股份。六個分部都設立在美國本土,它們分別是:
凱迪拉克分部(Cadillac) 1902年由美國人亨利.利蘭建立,取名凱迪拉克是為了記念底特律市的創建者法國人安東尼.凱迪拉克。1909年凱迪拉克公司被並入通用公司,成為通用公司生產豪華轎車和跑車的分部,其產品是通用公司最高檔次的。主要產品有賽威(Seville)、帝威(Deville)、凱帝(Catera)等。
別克分部(Buick) 1903年由大衛.別克創建,1904年被轉手賣給通用公司創始人杜蘭特。主要產品有世紀(Century)、皇朝(Regal)、林蔭大道(Electra/Parkavenue)等。
雪佛蘭分部(Chevrolet) 1911年杜蘭特離開通用後與瑞士賽車手路易斯.雪佛蘭合建雪佛蘭公司。1918年杜蘭特回到通用後公司被並入通用,此後一直是通用公司最大的分部,主產經濟型車及中、高級跑車。主要產品有盧米娜(Lumina)、盧米娜多用途車(LuminaAPV)、星旅(Astro)、卡瑪洛(Camaro)、克爾維特(Corvette)、美宜堡(Malibu)、萬程(Venturo)、飛越運動廂體車(TransSport)等。
旁蒂克分部(Pontiac) 1907年特律市附近的奧克蘭縣旁蒂克市一名馬車商建立了奧克蘭汽車公司,1908年被並入通用公司。1925年因生產的旁蒂克牌汽車受到歡迎,逐在1932年將奧克蘭分部改名為旁蒂克分部,生產中檔汽車。主要產品有太陽火(Sunfire)、博納威(Bonneville)、格蘭艾姆(GrandAm)、火鳥(Firebird)、飛越運動廂體車(TransSport)等。
奧茲莫比爾分部(Oldsmobile)由美國汽車業開創者之一蘭索姆.奧茲建立於1897年,1908年並入通用公司,是美國第一個大量生產銷售汽車的企業,以產中檔車為主。主要產品有阿萊羅(Alero)、Aurora(曙光)、短劍(Cutlass)、激情(Intrigue)、88(Eightyeight)、攝政王(Regency)、剪影廂體車(Silhouette)等。
土星分部(Saturn) 1985年通用公司決定新建土星分部,企圖開發先進的土星牌轎車以抵禦外國轎車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分部設在田納西州春山市,是通用公司唯一從內部建立起來的公司。主要產品分為豪華轎車SL、旅行轎車SW和跑車SC。
另外通用還有一家著名的GMC公司,以生產皮卡為主體
有很多,都是他的子品牌,比如:雪佛來、凱迪拉克、歐寶、悍馬等
目前,通用汽車旗下品牌包括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GMC、霍頓、悍馬、歐寶、龐蒂亞克、Saab薩博、土星和沃豪
B. 各種汽車的出產地
BMW最初是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創建於慕尼黑。1917年Rapp Motor公司更名為BMW。
航空先驅Zeno Diemer創下了9760米的世界爬高記錄。採用寶馬製造的航空發動機打破記錄的Franz Zeno Diemer(中間)以及他駕駛的飛機。
首輛BMW摩托車誕生於慕尼黑生產線上。
採用寶馬發動機進行第一次飛行。至Persia20年代,飛機極大地縮短了世界空間距離。
飛行員Walter Mittelholzer採用寶馬航空發動機,連續七次打破世界記錄。
世界上所有系列生產的跑車中,寶馬328型速度最快。Rudolf Schleicher是這一傳奇般汽車的設計師。
巴西人Nelson Piquet採用寶馬渦輪增壓發動機,榮獲「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稱號。這是寶馬賽車運動史上輝煌的一頁。
國際市場
英國汽車市場
英國的汽車發展歷史悠久,匯集了世界領先的企業、大學、賽車產業及自主項目,已經具備實現轉型研發的實力。專業知識和前瞻性的思維是英國開發核心汽車技術的獨特優勢。
英國汽車的製造能力世界排名靠前,從產品的製造范圍和所涉及的行業品牌規模便可見一斑。英國汽車的製造范圍涵蓋了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公交車、客車等多領域英國擁有可進行批量生產的7家乘用車製造商、8家商用車製造商、11家公交車客車製造商、逾10家大型高檔車兼跑車製造商。
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與交易商協會的數據,2013年,英國共生產整車160萬輛,相當於每20秒鍾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其中77%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國的汽車製造水平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頂級製造商。
作為全球汽車發動機研發和生產的中心,英國的動力總成設計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尤其在發動機設計方面優勢顯著。2013年,英國總共生產255萬台發動機,占整個歐洲發動機生產總量的30%,其中更有62%的發動機出口至100多個國家。
法國汽車市場
與大部分發達國家一樣,法國的汽車市場也屬於成熟市場,趨於飽和,其中大部分新車的銷量已不再是初次購車的消費者購買,更多的是舊車更替。受地域、經濟、生活成本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響,法國人更熱衷於兩廂國產小車。
所以在法國本土,我們會發現他們的車輛似乎與國家經濟發達程度並不匹配,而這也恰恰是這些歐洲發達國家所共有的特點,他們對於汽車的要求並沒有想像的高,更偏重實用。據汽車行業數據顯示法國本土兩大集團中。
標致雪鐵龍在2014年在法國售出51188輛汽車,同比下滑了2.2%;雷諾集團銷量也同比下跌了0.4%,降至37898輛。此外,大眾、福特、豐田等大部分車企2014年也在法國都遭遇下跌,法國的汽車市場的銷量預期也不是很樂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汽車
C. 在中國哪個國家的車最多
如果說哪個國家的車最多的話。應該是德系了。。如果說哪個品牌最多。那應該是本田了吧
D. 世界上擁有汽車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截止2019年12月,世界上擁有汽車最多的國家是美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中國的發展速度,我國2020年的汽車總保有量有望達到2.7億,屆時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業內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處在由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低速增長階段,千人汽車擁有量增速從12%左右向5%左右自然回落。但當前汽車銷量依然處於4%-5%的潛在增長區間,2019的一些因素會逐步弱化,降幅會逐步收窄,到2028年我國汽車總保有量將接近4.1億輛,千人汽車擁有量約288輛左右。
(4)中國哪個國家的車最大擴展閱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019年11月的銷量信息。2019年11月,汽車產量同比增長,銷量同比降幅繼續收窄。產銷量分別完成259.3萬輛和245.7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3%和7.6%。產量同比增長3.8%,銷量同比下降3.6%。
2019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03.8萬輛和2311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9%和9.1%。從整體數據來看,產銷降幅比1-10月繼續小幅收窄。乘用車方面,2019年11月,產銷量分別為216.3萬輛和205.7萬輛,環比增長11.6%和6.7%,產量同比增長1.9%,銷量下降5.4%。與上月相比,MPV銷量略有下降,其他均呈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SUV銷量繼續增長,其他乘用車品種依然下降。
E. 中國是日本車最多的國家嗎
美國,日本車正是席捲了美國後打出了名堂。中國保有量最大的還是德國車,進入中國最早,Santana肯定是保有量最大的單個子品牌。
F. 2021世界汽車最多的國家排名
2021世界汽車最多的國家排名是德國,日本,美國,中國,法國。
人們在買車的時候除了看車輛本身的綜合表現以外,汽車品牌也是十分重要的參考因素,大品牌不僅有著相對靠譜的質量,還能讓車主更有面子。然而在市場上有著許多不同的汽車品牌,究竟哪個品牌更好呢?下面來看看2021世界汽車集團十大排名。
根據英國品牌機構Brand Finance在2020年3月發布的全球十大汽車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可以看到,世界汽車集團前十名分別為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德國,大眾集團旗下包含了奧迪,保時捷,蘭博基尼,賓利,布加迪等眾多世界一流品牌,其中僅憑奧迪和保時捷兩大汽車品牌每年就可以為大眾集團帶來極為可觀的利潤。
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 德國戴姆勒集團是全球第一大豪華車生產商以及第二大卡車生產商,戴姆勒集團旗下主要包括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邁巴赫,Smart,梅賽德斯·賓士輕型商用車,戴姆勒載重車,戴姆勒金融服務等品牌和業務。
豐田集團Toyota Motor日本豐田集團一直在我國汽車市場上占據著不少的份額,其中卡羅拉,凱美瑞,漢蘭達等車型遍布國內大街小巷,該集團旗下汽車品牌主要有豐田,雷克薩斯,日野,塞恩,大發,斯巴魯等。
寶馬集團BMW Group德國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通稱BMW,寶馬是馳名世界的汽車企業,也被認為是高檔汽車生產業的先導,集團旗下擁有寶馬,MINI,勞斯萊斯幾大汽車品牌。
本田日本本田集團全稱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一家同時在東京證交所和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跨國機動車製造商,本田現役產品線主要有汽車,摩托,動力產品和飛機四大業務,其中汽車業務由核心品牌本田和豪華品牌謳歌構成。
通用汽車美國通用集團在全球生產和銷售包括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GMC,五菱,寶駿,霍頓等一系列品牌車型並提供服務,該集團旗下車型自2014年起便暢銷於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特汽車美國福特汽車是美國最大的工業壟斷組織和世界重要跨國企業之一。早在1988年公司銷售便在在世界最大工業公司中居第2位。該集團主要產品有汽車和汽車零件,拖拉機,電視機,收音機,電子通訊系統,導彈控制系統,衛星和地面站設備等。
日產集團日本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是一家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跨國汽車製造商,旗下主要包括核心品牌日產和豪華品牌英菲尼迪,中國是日產最大的單一市場。
吉利汽車中國作為唯一上榜的中國品牌,吉利集團一直專注於事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旗下擁有吉利汽車,領克汽車,沃爾沃汽車,Polestar,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太力飛行汽車,曹操專車,荷馬,盛寶銀行,銘泰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
雷諾集團旗下產品雖然在國內名氣不大,但是在雷諾在整個歐洲市場上有著較高的市場地位,並且一直占據著頗高的市場份額。
G.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呢?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呢。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呢?
英國汽車雜志AUTOCAR日前報道稱,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歐盟退居第二。 中國的汽車產量早在2012年就已超過歐盟,2013年達2198.41萬輛,遠超歐盟的1460萬輛。2014年中國汽車產量預計將達2400萬輛左右,將超過歐盟1000萬輛,相較於2014年全球汽車總銷量7550萬輛的規模,幾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實,不僅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的汽車產能都在加速向中國轉移。從國內媒體披露的全球汽車品牌布局中國的產能看,到2015年,僅通用、福特、大眾、梅賽德斯-賓士、寶馬、標致雪鐵龍、菲亞特、豐田、本田、現代、起亞這些歐美亞企業就計劃在中國實現汽車產能總計1486萬,相當於歐盟往年銷量總和。
如果再算上路虎捷豹和沃爾沃的產能,進入中國的汽車總量還會更大。可見,全球汽車產能向中國偏移勢頭強勁,直觀表現則是合資企業國內四處擴大規模,如一汽大眾長春工廠之外又在廣東佛山、四川成都建廠;上海大眾安亭工廠之外,又在浙江寧波、江蘇儀征、新疆烏魯木齊、湖南長沙組建分廠;北京現代目前也正在籌建第四工廠。
全球汽車產能向中國轉移,是因為中國市場需求集中釋放,銷量及增幅為世界之冠,非常誘人。由此帶來的正效應是就業人員大幅增加,汽車行業員工收入明顯提升,產能的轉移帶來技術設備人才資源向中國集中,有助於帶動中國汽車行業水準的提升。產能的競爭帶來產品的充分競爭,可以讓中國消費者獲得物美價廉的汽車商品,提升汽車生活品質。燃油需求大量增加也會給石油企業帶來巨額利潤。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合資帶來的利潤也很可觀,使汽車經濟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波動、地方政府“賣地財政”失去根本經濟依賴之後,成為中國經濟暫時的“穩定器”。
但中國汽車發展更富深遠意義的目標是建成汽車強國。世界汽車產能向中國集中,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的產能也在擴大,預計2015年中國汽車產能將達到3200萬輛,到2018年更將突破4000萬輛大關。但隨著中國汽車產能逐年加劇,利潤攤薄,未來的汽車產銷將進入慘烈的競爭狀態。
而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汽車產業雖大卻不強。眾多全球品牌汽車巨頭與中國合資後,中國組裝替代了中國製造,沒有自主研發,成了合資外方的附庸,技術上受制於人。別人的技能沒學會,自己研發又錯過了好時機,創新能力被削弱。
堅持獨立研發的中國自主品牌企業雖然急起直追,用十幾年時間取得了國外汽車數十上百年的進步,但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生產研發力量分散,品質提升緩慢,市場認同度低,在世界各大汽車品牌優質產品強勢圍剿之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已連續下滑一周年。
J.D . Pow er亞太公司發布的2014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預計,到2018年,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車質量方面將追平國際品牌。但品質追平之後,想讓更多消費者願意購買自主品牌的市場認可,還需要8-10年時間。而目前正是中國汽車消費增長高峰,8年之後,大面積市場將趨於飽和,即使自主品牌最終趕上,如何消化膨脹的產能?
此外,世界產能轉向,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可能面臨更大汽車社會問題,比如擁堵、霧霾、道路與停車設施等,汽車行業過度發展的弊端更加凸現;大量汽車產能轉移到中國,風險也將接踵而至;一些以汽車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經濟結構單一的城市在城市容量和汽車需求飽和、銷量不再增長之後,經濟增長將面臨斷崖式下滑等,美國底特律就是前車之鑒。
在經濟全球化、國家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汽車合資是必要的。但目前,汽車行業發展應充分利用主導地位明確合作研發項目,確保付出市場最終換來技術,保證汽車行業科學布局可持續發展,在汽車消費需求飽和之前,給自主品牌以喘息之機。在這一問題上,國家需要整體考慮海外投資合作條件。即便是歐美,對一些核心產業的保護比中國更為嚴格。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在取消鋼鐵等逾十個行業的外資限制同時,“汽車整車”仍被明確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保持“中方股比不低於50%”的政策“紅線”。此舉十分必要。建議在此基礎上,慎重對待即將到期的汽車合資企業的續約問題。
在考慮與國外相互對等的資本開放模式的同時,建議為中國汽車行業留條後路。這關乎中國汽車強弱盛衰。當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也是中國汽車強國的希望。
H. 中國有哪幾個最大的國產汽車品牌
奇瑞,華晨,長安,北京牌,紅旗,奔騰等等
I. 哪個國家是汽車生產大國
首先應聲明的是,生產大國並不等於生產強國。生產大國指的是生產的數量,而生產強國不僅包含數量而且包含質量。汽車生產大國中國也可列入其中,而汽車生產強國包括德國、美國和日本等。
J. 世界上汽車製造大國是哪些
中國依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家,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由去年同期的1178.37萬輛增至1209.50萬輛,產量攀升了2.6%。同時中國是上半年唯一超千萬輛的汽車生產國,產量約為排名第二美國產量的兩倍。
居於第二、第三的美國和日本,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均在400萬輛以上。美國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增長3.0%至612.06萬輛,而日本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實現465.10萬輛,與去年同期506.63萬輛相比,下滑了8.2%,較去年同期與美國的差距,有所上升。
其他國家汽車產量與前三國相比,差距較大,均有百萬輛的差距。德國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微漲0.6%至308.48萬輛,排名第四位。而以232.18萬輛排名第五的韓國與去年同期234.26萬輛相比,產量下跌了0.9%。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2日訊(記者徐惠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汽車製造業的市場份額已從2000年的3.5%提高到去年的28.0%,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汽車製造大國。
從產業規模看,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450.3萬輛和2459.8萬輛,同比增長3.3%和4.7%,自2013年以來連續3年超過2000萬輛,連續七年穩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汽車製造業的市場份額已從2000 年的3.5%提高到28.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汽車製造大國。隨著產業規模的高速增長,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地位有了實質性的提升,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汽車產業的格局,為中國成長為世界汽車製造強國奠定了基礎。
在各細分市場,2015年中國共生產乘用車2107.9萬輛,同比增長5.8%,佔全球乘用車總產量的31.6%。2005~2015年,中國乘用車產量以年均19.2%的增速持續提高,自2009年超越日本後,已連續7年位居榜首。2015年中國商用車生產342.4萬輛,同比下降10.0%,佔全球商用車總產量的16.3%。其中,輕型載貨車產量佔全球輕型載貨車總產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8.6%提升到11.8%。
受統計口徑影響,中國輕型載貨車的產量低於美國,居於全球第二位;中重型載貨車產量佔全球中重型載貨車總產量的比例從2001年的8.7%上升到30.6%。2005~2015年間,中國中重型載貨車產量的年均增速為8.5%,2007年超過日本後,已連續9年獨占鰲頭;客車產量佔全球客車總產量的比例由2013年的60.6%上升到62.2%。2003年以來中國客車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且自2005年以來年均增速達到了8.5%,是世界客車的主要生產大國。
汽車產業已成為經濟主導產業
汽車工業產業鏈長、覆蓋面廣、上下游關聯產業眾多,在中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汽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斷加強,並成為支撐和拉動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主導產業之一。1996~2014年,汽車工業增加值在全國GDP中所佔比例由1996年的0.85%上升至2014年的1.44%,年均增速達到1.34%。
同時,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也顯著拉動了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汽車產業(包括零部件企業在內)和相關產業的就業比例關系是1∶7,即汽車產業每增加1個就業崗位,就會帶動相關產業增加7個就業崗位。從汽車工業鏈來看,涉及諸多行業,往往帶動100多個產業的發展。
汽車製造業每增值1元,就可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64元。鑒於汽車對上游鋼鐵、石化、橡膠、玻璃、電子和下游金融、保險、維修、旅遊、租賃、旅館等產業的拉動作用,2014年中國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在5%以上。隨著汽車工業規模與產品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工業鏈條不斷完善,汽車工業對上下游關聯產業的拉動效應更為顯著。
「一帶一路」助推中國汽車「走出去」
「一帶一路」的實施以及各省市的布局夯實了中國與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的基礎,為中國汽車業「走出去」提供了從政策背景、貿易環境到資金、文化等各方面的支持,也給中國汽車業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
當前,汽車業發展增速進入換檔期,結構調整進入陣痛期,客觀上也存在產能的結構性過剩問題,而中國已成為汽車生產大國,但出口量小,品牌弱。因而,正需要有「一帶一路」這樣一個平台化解正在不斷凸顯的國內產能過剩危機,以實現「多贏」。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5年,「一帶一路」涉及的中亞、東南亞、西非、東歐、中東等區域,汽車總銷量與我國汽車年銷量不相上下。隨著經濟合作深入,這將給中國品牌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中國汽車業將迎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考」,更是邁向汽車強國一大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