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國土中心在哪個地方
中國的國土中心在哪個地方,關於中國的國土中心在什麼地方?流傳有很多種版本,各有各的說法。各省市出於名聲的問題都在爭議:有人說在甘肅蘭州,也有人說在陝西!我認為大家是把:大地基準點,大陸幾何中心弄到一起了!所以就出現了那麼多的爭議!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必要爭議,到底是在哪裡和我們老百姓也沒很大的關系!也就是有些人拿來炫耀一下而已!
各種說法都只是各說各家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反而搞這些東西,容易讓國家層面處於被動地位,因為中心確定了,你讓那些還有爭議的領土還怎麼去談判?
鄒偉鴻1:2004年2月間我曾坐車去過蘭州西南方向的東鄉縣董嶺鎮,此處有一中國地理中心紀念塔,旁邊有一塊紀念碑,此地在山頂上,跟前有213國道。在蘭州我沒有看到此類紀念碑。
TheEASA:應該是 寧夏,看圖片這樣的地理位置,上北下南 中國中心就在寧夏銀川。
愛在隴原:中國的國土中心位置在哪個地方?這確實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眾多網友也說法不一。但是我認為中國的國土中心位置在蘭州市附近,對於這種說法,我也是有據可尋的,將中國地圖對折,然後就會發現確實如此。
羅寶鈕:根據中國地圖看中心地點在鄭州。其一從歷史以來稱中原,其二是全國交通中心地點,到各大城市四通八達。其三離古城南京 洛陽,北京西安等市鄭州也算是中心。故此我個人認為中心地點是鄭州。
愛在隴原:當然我希望中國的國土中心是台灣。首先台灣如果是國土中心,日本就成了我們的一個縣。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哦。你認為中國的國土中心位置在什麼地方?說說你的理由。
② 為什麼中之洛陽被公認早期中國的人文中心
洛陽人文文化概論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源頭。洛陽人文文化長期作為中央文化、國家文化、國都文化、統治文化,一直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中占據主導、主流地位。研究洛陽人文文化,對於追溯中華民族的起源,彰顯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洛陽人文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對洛陽人文文化的敘述,在1990年代以來諸多洛陽地方專著中已有不同層面的呈現。對其綜合概括,可知洛陽人文文化有八大要點:
洛陽是「天下之中」
「天下之中」思想與五帝和夏商時期人類對宇宙秩序的認識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在中國先民看來,作為空間之宇宙是規范而有序的,中央高於四方,乃宇宙秩序的軸心。這樣的觀念延伸到社會領域時,在部落或酋邦時代,人們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去構想世界秩序。相傳黃帝居天下之中。《淮南子•天文訓》說:「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制四方。」這種以「土」居中央,以黃帝為統領四方之帝的理路,所遵循的即「尚中」原則。夏代據《禹貢》記載,夏禹平水土,更制九州,中州之外有八方。又列天下分五服,甸、侯、綏、要、荒,一圈一圈地向外推衍,以中央為中心,四方環繞中央。商朝以五方觀念將全國政治疆域劃分為五方,商王直接統治區居中,號稱「中商」。五帝和夏商時期形成的「尚中」觀念,成為「天下之中」思想的基點,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以及陰陽五行術之源。被後世儒者尊為五經之首的《周易》就起源於八卦,八卦則起源於河圖、洛書。《周易》中「中」的出現頻率高達119次,六十四卦中過半數的「傳」之內容,都涉及到了「中」。河圖洛書是「天下之中」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
洛陽地處「天下之中」。 「中國」一詞的最初含義,是指洛陽一帶。「中國」一詞,曾見於《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小雅•六月序》中也有:「《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據考證,「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1965年陝西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里。銘文中的「中國」,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區,即成周,也即今天的洛陽一帶。由此,洛陽一帶稱為「中土」或「土中」,後來河南省也被稱為「中州」或「中原」。《史記•貨殖列傳》說:「 唐人(堯)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都國諸侯所聚會」。三河中的河南,即今洛陽地帶。據考證,洛陽被視作「天下之中」的觀念,應該說夏、商乃至更早就有了如此看法。近年來洛陽地區先後發掘出的夏、商都城遺址皆去成周遺址不遠,這決不是巧合,乃是周人承襲先朝觀念的明證。
③ 中國的文化政治歷史中心從古代到底在哪裡》
就是歷代都城,主要的有西安、北京、南京、洛陽等,以黃河流域的河南、陝西為最,最早最集中的還應算中原地帶的河南。下而一部分,太多了貼不了,你可搜「中國歷代都城在哪裡」查看全部。
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公元前2070年)
『黃帝』有熊(今河南鄭州新鄭)
『顓頊』帝丘(今河南濮陽)
『帝嚳』帝丘(今河南濮陽)、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堯』 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舜』 永濟(今山西運城永濟)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陽城 (今河南鄭州登封東)
陽翟 (今河南禹州)
帝丘 (今河南濮陽西南)
安邑 (今山西夏縣西北)
斟鄩 (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原 (今河南濟源西北)
老丘 (今河南開封東北)
西河 (今河南安陽東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 (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亳 (今河南鄭州)
囂 (今河南鄭州西北)
相 (今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
邢 (今河北邢台)
庇 (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奄 (今山東曲阜)
殷 (今河南安陽)
朝歌 (今河南淇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鎬京 (今陝西西安長安西北)
成周 (今河南洛陽)
犬丘 (今陝西咸陽興平東南)
南鄭 (今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 (河南洛陽)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肅天水西南)
平陽 (今陝西寶雞東南)
雍 (今陝西鳳翔東南)
涇陽 (今陝西涇陽西北)
櫟陽 (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
咸陽 (今陝西咸陽東北)
『晉』:
絳 (今山西翼城東南)
新田(今山西侯馬)
屯留(今山西屯留縣南)
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
『楚』:
郢 (今湖北江陵紀南城)
陳丘(今河南淮陽)
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
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
『齊』:臨淄(今山東淄博)
『燕』:臨易(今河北雄縣)
薊 (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
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
『魯』:曲阜(今山東曲阜)
『鄭』: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晉陽(今山西太原)
中牟(今河南鶴壁西)
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安邑(山西夏縣西北)
大梁(今河南開封)
『韓』: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宜陽(今河南洛陽宜陽西)
陽翟(今河南禹州)
新鄭(今河南新鄭)
『衛』:沫(今河南淇縣)
曹(今河南安陽滑縣東)
楚丘(今河南安陽滑縣東北)
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陳』:陳 (今河南淮陽)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 (今山東定陶)
『吳』:吳 (今江蘇蘇州)
『越』:會稽(今浙江紹興)
『杞』:杞 (今河南開封杞縣)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蘇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廣東廣州)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漢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吳』(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武昌(今湖北武漢)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漢)』 (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漢(前趙)』(公元304年~公元329年):離石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蒲子(今山西隰縣)、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前涼』(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後趙』(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國(今河北邢台)、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龍城(今遼寧朝陽)、薊(今北京城西南)、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後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龍城(今遼寧朝陽)
『後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肅榆中東北)、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後涼』(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涼』(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廣武(今甘肅蘭州永登)、樂都(今青海樂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姑臧(今甘肅武威)
『北涼』(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肅高台西北)、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西涼』(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肅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寧夏固原)、統萬(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龍城(今遼寧朝陽)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長子(今山西長治長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陳』(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④ 為什麼說中之洛陽被公認為早期中國的人文中心
因為洛陽是中國的古都
在春秋戰國時期
就已經開始成為城市
⑤ 中國的中心在哪裡
說起中心,有的人說是北京,因為這是政治文化中心嘛,北京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全中國。這個中心從明朝的皇帝朱棣把京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就成型了。
還有人說是上海,中國的一個經濟中心,當然,上海的這個中心史就不那麼久了,以前還是灘塗地。因為租給了洋人,這里開始發展了起來。到了民國時期,這里已經成了國際大都會,而到了改革開放後,這里再次崛起,因為浦東的開發,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
不過,今天要聊的是地理上的中心,如果在中國版圖上找一個中心點,打一個孔,穿一根繩子,然後拉起來,中國的版圖能夠達到一個平衡。
那麼,這個點會在哪裡呢?
中國現在有一個大地原點,這個原點也可以稱為中國的地理中心點。
什麼叫原點呢?我們知道地球有經緯度,這個是以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為零度經線,赤道為緯度零點來劃分的,通過這里,我們可以把地球的每一個點標上一個數字。但是,這是世界性的,中國需要一個自己的國家坐標系,以前我們是沒有這個的,我們採用蘇聯的,從列寧格勒的普爾科夫天文台算起,這當然不準確啦,而且也不方便。
到了七十年代,中國開始搞自己的國家坐標系,最終確立了一個原點,這個原點在陝西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
這個地方從地理上看,正好處於中國的中心,它離中國正北為880公里,正東1000公里,正南1750公里,距正西2930公里。考慮到中國的地理特徵,這個點可以說是比較理想的點。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為什麼西安會成為中國的核心,大概在數千年前,老祖宗們就知道,陝西這里就是中國之中。
現在這個村有個塔樓,裡面有個原點坐標石。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但是,這個地點是我們新中國後面確立的。而確立中國之中到底在哪的工作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在周朝的時候,周公就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測量,最後,他確立豫州就是中州之中。
天下分為九州,豫州是九州之中。那豫州的中心點在哪呢?
汝南!
周公一測,發現汝南這個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點,當然,這個地方後面很有名啦,李斯、韓非子都跟它沾著邊。只千不該萬不該,這里建起了驛站,是中國第一個驛站所在地,也成為了驛站的代名詞,這不,現在名字叫駐馬店,就是停馬歇腳的地方。
說回中國之中。當時測好之後,周公就下令在這修一座山做為標志。這個山不高,3.6米,五百多平方,但卻是中國之中的標志山,稱為天中山。
傳言,這里是中國最具靈氣的地方,因為民謠講:天中山,三尺三,來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
要登天,不必去喜馬拉雅爬8848,也不必到泰山,到這里,三米滿足你登天的願望。
所以,這是中國最具圖騰象徵意義的小山包,是人與天地溝通的核心點。
這里現在是個公園,附近還曾建有顏魯公廟。因為顏真卿曾經親筆寫了天中山的碑文,等於給這個小山包送了文化加持。此地還有一座無影塔,在夏至日中午沒有影子。而劉禹錫登此山後,才有感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那麼,只有三米高的仙山,你是登還是不登呢?
⑥ 當今中國的文化中心在哪裡
北京
是文化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市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北京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內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優越,是中華全國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顛網路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而且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過去的八個世紀里,不論歷史是否悠久,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等等數不勝數的古跡也為這座城市添加了更絢爛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世界500強企業中共有21家總部位於北京,高居全球第五;金融街、北京商務中心區等商務區更是北京對外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象徵。此外,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鳥巢」等建築也成為了北京的現代符號。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⑦ 中國的地理中心在什麼位置
陝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永樂鎮,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1978年1月建成,是我國地理坐標的起算點和基準點,該原點推算的大地坐標,名為「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簡稱「80系」。
它不但在各項建設和科學技術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象徵著國家的尊嚴。
大地原點,由主體建築、中心標志、儀器台、投影台四部分組成。主體為七層塔樓式圓頂建築,高25.8米,半球形玻璃鋼屋頂,可自動開啟,以便天文觀測。
中心標志是原點的核心部分,用瑪瑙做成,半球頂部刻有「十」字線。它被鑲嵌在穩定埋入地下的花崗岩標石外露部分的中央,永久穩固保留,「十」字中心就是測量起算中心。儀器台建在中心標志上方,為空心圓柱形,高21.8米,頂部供安置測量儀器用。
(7)中國人文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我國各方面能力都處於薄弱的情況下沿用了前蘇聯的坐標系,該原點位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的普爾科夫天文台,距北京萬余公里,此坐標系被命名為「1954年北京坐標系」。
由於距離遙遠,誤差非常大,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因此,在發展的需求下,我國決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原點和大地坐標系。
⑧ 中國的中心在哪兒
中國的國土面積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中國的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取得了世界四大文化古國,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譽。十幾億的人口有條不紊的朝著“中國夢”而在奮斗著,那麼我們國家全體國民是如何圍著這些幫我們結合在一起的中心的呢?那麼中國的中心在哪,你知道么?具體的來講,我們中國經濟中心在上海,政治文化中心在北京,而我們中國人靈魂歸宿的中心在中國共產黨。
黨的晴天霹靂讓受了幾百年苦的中國人民,在新時代可以驕傲抬起頭來生活,獲得有了人樣。在黨指導的改革開放的情況下。國家未了中華民族的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斷的塑造以北京為首的政治中心用來帶領中國人民在正確思想、先進文化的道路方向。塑造了以上海為代表的經濟文化中心用來解決了人民生活的問題。所以感謝黨,感謝無數為祖國嘔心瀝血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