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古籍有多少種

中國古籍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09-24 11:21:34

㈠ 中國古代有哪些古書

以下書籍按不同種類分,個別會有重復!內容不全,僅供參考
二十四史:《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遼史》、《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史》(清·張廷玉等)。
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書》、《禮》、《易》、《春秋》
諸子百家:《論語》、《孟子》、《荀子》、《道德經》、《莊子》、《列子》、《墨子》、《韓非子》、《公孫龍子》、《呂氏春秋》、《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
先秦:《穆天子傳》、《公羊傳》、《谷(榖)梁傳》、《左傳》、《山海經》、《楚辭》、《國語》、《戰國策》、《考工記》
醫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難經》、《針灸甲乙經》、《本草綱目》、《瀕湖脈》、《奇經八脈考》、《金丹》、《仙葯》、《黃白》、《肘後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四部醫典》
天文歷法:《夏小正》、《甘石星經》、《三統歷》、《乾象歷》、《皇極歷》、 《大衍歷》、《授時歷》、《崇禎歷書》、《周髀算經》、《步天歌》、《靈台秘苑》
數學:《九章算術》、《緝古算經》、《綴術》、《割圓密率解法》、《海島算經》、《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議古根源》、《數書九章》、《測圓海鏡》、《日用演算法》、《楊輝演算法》、《算學啟蒙》、《四元玉鑒》、《圖解》、《梅氏叢書輯要》
小說:《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鏡花緣》、《聊齋志異》、《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醒世恆言》、《警世通言》、《老殘游記》、《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儒林外史》、《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說岳全傳》、《北宋志傳》、《皇明英烈傳》、《醒世姻緣傳》、《雷峰塔傳奇》、《女仙外史》、《七俠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殘唐五代史演義》
詩詞歌賦:《詩經》、《楚辭》、《漢樂府》、《文選》、《全唐詩》、《花間集》、《全宋詞》
農學:《齊民要術》、《氾勝之書》、《四民月令》、《農書》、《農桑輯要》
地理學:《水經注》、《徐霞客游記》
字典:《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
還有:《夢溪筆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菜根譚》《天工開物》《永樂大典》《四庫全書》

㈡ 中國經典古籍有哪些

1、《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中庸》:儒家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准,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3、《孟子》:《四書》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4、《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5、《三字經》: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㈢ 中國古書有哪些

1、《論語》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

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現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由儒家學者在戰國寫成。

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

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范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

3、《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

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8],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

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

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

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5、《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

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㈣ 中國古書大全

1,《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左傳》《國語》《戰國策》《尚書》
2,《資治通鑒外紀》《續資治通鑒》《通典》《通志》《列女傳》《高僧傳》《山海經校注》《大唐西域記》《諸番志校注》《天下郡國利病書》《越絕書校注》《吳越春秋》《長春真人西遊記》《文史通義》《古史新證》《中國歷史研究法》《日知錄》《十駕齋養新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3,《曾國藩家書》《菜根潭》《詩經》 《楚辭》 《唐詩三百首》 《宋詞選》 《古文觀止》 《三國演義》 《紅樓夢》 《儒林外史》 《水滸傳》《西遊》《易經》 《老子》 《論語》 《莊子》 《孟子》 《韓非子》《孫子兵法》

㈤ 現存中國古籍有幾種

一、《四庫全書總目》,除著錄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外,還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二者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二、《中國叢書綜錄》,計收現存歷代叢書兩千七百九十七部。子目七萬多條,除去重復,實收古籍三萬八千八百九十一種。三、《販書偶記》及其續編共著錄《四庫全書》編成以後的古籍近兩萬種。四《書目答問》著錄古籍兩千二百多種,後范希曾又作《補證》,除訂正—些訛誤,還補收了—些和原書性質相近的書。二者共約三千種。 五《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著錄現存方誌八千二百餘部。六、《清史稿·藝文志》及其補編,著錄清人著作近兩萬種,其中部分著作與《四庫全書總目》、《販書偶記》、《書目答問》重出。 七、《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明清小說目》等著錄小說兩千多種。《元代雜劇全目》、《明代雜劇全目》、《明代傳奇全目》、《清代雜劇全目》著錄雜劇傳奇三千五百種。《子弟書總目》著錄子弟書四百多種。《京劇劇目初探》等著錄京劇及其他地方戲曲約六千種。《寶卷綜錄》著錄寶卷七百七十四種。《彈詞寶卷書目》著錄彈詞二百七十種。以上共約一萬三千種。 八、《中國歷代年譜總錄》著錄年譜三千零一十五種。加上族譜,總約一萬種。 九、《歷代醫學書目提要》、《中醫圖書聯合目錄》著錄古醫書八千多種。十、《中華大藏經》、《佛教典籍分類之研究》等,著錄佛教典籍四千一百多種。加上道教典籍和其他宗教書,共約七千種。 十一、又據《談談古籍和古籍分類》的估計,碑帖輿圖約有一萬種,兄弟民族語文古籍約有一萬種。 以上,除去重復,總計十五萬種左右。

㈥ 中國古代古書有多少本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09

㈦ 中國古代典籍如何分類文學占何位置

一、中國古代典籍分類有:

1、《七略》的六分法,把天下圖書分為: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

文學在詩賦略。

2、《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共4部44類66屬。

文學在集部。

二、《漢書·藝文志》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具體為:

(一)六藝略,著錄易、詩、書、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九類圖書,這些都是儒家經典或與儒家經典有關的著作,它們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單獨為一略,體現了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儒家經典在政治上和學術上的指導作用;

(二)諸子略,著錄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等十家著作,西漢去古未遠,諸子書保存頗多,而西漢後期雖尊儒學,但對諸家學說基本上還是兼收並蓄的,不象後世那樣極端,所以諸子列第二大類;

(三)詩賦略,著錄了屈原賦之屬、陸賈賦之屬、孫卿賦之屬、雜賦、歌詩五類文學作品;

(四)兵書略,著錄了兵權謀、兵形勢、陰陽、兵技巧四類軍事文獻,包括了戰略思想、戰術技巧各個方面;

(五)術數略,著錄了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圖書。

(六)方技略,著錄了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著作,大體上是醫學、科學及方士、巫術兩方面的雜拌。

以上六略三十八類,共著錄了當時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圖書。


(7)中國古籍有多少種擴展閱讀:

《七略》分成六類的原因:

一、 學術有所不同。《六藝略》的主要部分是王官之學。《諸子略》所收為個人及他那個學派的書,是私門之學。詩賦、兵書、數術、方技則因為各有專門,必加分列。

二、校書有分職。劉歆是這次校書工作的主持人,他負責校理經傳、諸子、詩賦,而他不熟悉的兵書則由步兵校慰任宏分校,數術由太史令尹咸分校,方技由侍醫李柱國分校。

三、卷篇有多寡。群經、諸子,性質不同,當然應當分開,至於後世史書出於《春秋》,詩賦出於三百篇,然而《七略》卻將史書附在《春秋》之後,而詩賦卻自成一略。

源流雖然相同而處理各異的原因就在於篇卷多寡不同。史家之書,自《世本》以下,僅八家四百十一篇,不足成略;而詩賦自屈賦以下,達百六家千三百十七篇,非單獨自成一略不可。

㈧ 中國古書有哪些

1、《山海經》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

它的學術價值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當時中國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內容,如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藏、國家地理、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細心鑽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2、《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3、《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4、《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夢溪筆談》具有世界性影響。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排印這部名著,20世紀,法、德、英、美、意等國家都有學者、漢學家對《夢溪筆談》進行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這之前,早有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德語等各種語言的翻譯本。

5、《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黃帝內經》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它的著成標志標志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臟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

《黃帝內經》為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深遠影響。歷代著名醫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創新和建樹,大多與《黃帝內經》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㈨ 現存古籍成書於乾隆以前的有多少種

據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的統計,我國現存成書於1912年以前的古籍約20萬種。
清朝乾隆時候官修的《四庫全書》,是一部規模宏大的叢書,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我國古代的重要著作,所著錄的書籍(連同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共10254種。

㈩ 中國著名文獻古籍有哪些

我國古籍目錄數量多、種類多,內容極其豐富。如果從目錄編制的體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種:
第一種,部類前後有小序,書名之下有解題。解題又叫敘錄或提要。它的作用是敘述作者生平,概括全書大旨,品題得失,考辨訛謬。這種既有序又有解題的目錄,不僅剖析學術流別,而且提要鉤玄、舉其大旨、「故雖書有亡失,而後之學者覽其目錄,猶可想見全書之本末」(朱彝尊《曝書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學術上有很高的價值,歷來被學者們所推重。流傳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清代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這種解題目錄始於劉向的《別錄》和劉歆的《七略》,到宋代時已趨於成熟,《郡齋讀書志》與《直齋書錄解題》就是標志;而清代所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加完善,成為解題目錄的集大成者。
第二種,部類前後有小序,書名之下無解題。這種目錄,價值在於小序。小序條辨流別,申明大道,敘列九流百家之學,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學術源流。流傳至今者,有《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
第三種,只記書名,無小序、解題。如宋代鄭樵《通志·藝文略》,清代張之洞《書目答問》,唐以下各史《經籍志》、《藝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書目。鄭樵《通志·藝文略》的宗旨是:「類例分,則百家九流各有條理,雖亡而不能亡也。」「類例既分,學術自明,以其先後本末具在」(鄭樵《通志.校讎略》)。鄭樵反對每書之下必有解題,認為這是「泛釋無義」、「文繁無用」,主張從目錄的分類來體現學術源流的本末先後。他排斥目錄中的解題,未免失之偏頗,但他所編《藝文略》,分類之間剖析流別,秩然有序,確實體現了「類例既分,學術自明」這一原則。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分別條流,慎擇約舉。視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令其門徑秩然」(《書目答問》略例),其編排之法與鄭樵的原則相吻合。因而在只記書名的目錄當中,《通志·藝文略》和《書目答問》為人們所重視,具有一定的價值。
由此可見,考辨學術源流是我國目錄學的正宗及優良傳統。
此外,從目錄的形成及目錄的體制看,又可分為官修目錄、史志目錄、私人藏書目錄等三種。
第一種官修目錄,這種目錄是在國家藏書的基礎上編製成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在政權趨於鞏固、國家安定的情況下,往往著手整理文化典籍,當然也為了對人民實行思想統治。從漢代至清代,歷代王朝大都搜集天下遺書、編制全國性的綜合目錄。這種目錄由於是政府組織編修,因而無論人員的配備,還是書籍資料的搜集,都雄厚而充實,特點是書籍著錄完備,包羅宏富。如《群書四部錄》(唐開元初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但由於成於眾手,往往失於疏漏,這是一個缺點。
第二種史志目錄,這種目錄是歷代史官在修史時,根據同時期的國家藏書修成的。目的是記一代藏書之盛,把一個時代的學術文化情況作為歷史的一個方面記錄下來,和正史一同流傳。自從班固首創《漢書·藝文志》,開了正史中記載目錄的先例,歷代修史者相沿不絕。如《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等。從漢代到清代,史志目錄一直是我國目錄學發展史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可據以考見一代學術源流及典籍的存亡,在歷代官修目錄大部分佚失的情況下,同史書一同流傳下來的歷代史志目錄就更顯得珍貴了。
第三種私人藏書目錄,這種書目是以私人藏書為基礎編制的。限於各方面的力量,它不如官修目錄的完備、宏富,但它可以補官修目錄及史志目錄之闕,特別是私人所著的解題目錄,在補闕這一點上尤其重要,如《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這兩部目錄著錄的書籍,後來大多佚失;但由於這兩部目錄都有解題,因而「古書之不傳於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傳於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偽,考核異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成為「考證之所必資」的重要目錄。
我國古代目錄的種類,如果從它的性質上看,也可以分為三種,即綜合目錄、專科目錄、特種目錄。
第一種綜合目錄最為常見,一般都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歷代官修目錄、史志目錄、私人藏書目錄、通常都屬於綜合目錄。
第二種專科目錄是伴隨著科學文化的逐步發展,適應人們對某一學科進行不斷深入的研究的要求而產生的專業性目錄。我國最早的專科目錄是漢武帝時楊仆的《兵錄》。後來,與歷代學術的興盛相適應,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專科目錄。漢魏以來,文學開始繁榮。晉初產生了荀勗的《雜撰文章家集敘》、摯虞的《文章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盛行,由於我國有儒家獨尊的傳統,佛教仍被視為異端,佛經在目錄中沒有地位,這反而促使佛經目錄向專門化發展。晉代釋道安的《綜理眾經目錄》、齊梁間釋僧祐的《出三藏記集》,都有一定的價值。史籍目錄興起於唐代,金石學目錄源於宋代,時代愈晚,專科目錄愈多,也愈加專精。如清代朱彝尊的《經義考》、謝啟昆《小學考》,都是質量較高的好目錄。
第三種特種目錄是性質特別而又不限於一科的目錄。如叢書目錄,目前最完善而使用又方便的是上海圖書館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國叢書綜錄》。禁書目錄,有陳乃乾所編《索引式的禁書總錄》。版本目錄,有清代錢曾《讀書敏求記》、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等。敦煌寫本目錄,有商務印書館編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是目前最好的敦煌遺書目錄。另外還有地方誌目錄、善本目錄、詞曲目錄、辨偽目錄等等。
如果我們熟悉並且掌握各種目錄的不同性質及其特點,在學習、研究、整理古代典籍的過程中,將會心中有數,目標明確,馳騁自如。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籍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