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多少孩子沒有書讀
希望工程從1989年10月至1993年底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54.9萬。預計1994年希望工程救助失學兒童達到100萬。貧困地區失學兒童一方面由於家庭脫貧可以上學,另一方面受希望工程贊助可以返校。如果希望工程每年贊助50萬學生,加上因扶貧減少失學學生數,按1992年與1991年貧困失學人數之差29萬來推算,則貧困地區每年減少79萬失學人數,
『貳』 中國有多少失學兒童
七百多萬,
『叄』 全國有多少失學兒童
目前的數據是3千萬左右,大部分在農村。並且20年來,我國失學兒童中女童佔2/3以上。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失學兒童的絕對數和失學兒童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
『肆』 中國未成年人有多少失學兒童有多少
中國有未成年人近4億,失學兒童沒有統計數據
『伍』 失學兒童中國還有多少
近300萬。
從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獲悉,我國3億兒童中未入學率近1%。以1個兒童1年學雜費450元計算,近300萬因貧困造成的失學兒童1年教育經費需10多億元。為此,該基金會會長陳慕華日前宣布啟動「中國兒童活動慈善日
盡管我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由1990年的96.3%,提高到2000年的99.1%,小學5年鞏固率由1990年的71.4%提高到2000年的94.5%,佔全國人口85%的地區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但由於發展不平衡,我國貧困地區仍有許多適齡兒童無法入學。
僅「安康計劃西部行」的調查表明,失學兒童在四川省達13.5萬名、寧夏寧南8個縣達2.7萬名、內蒙古自治區達5萬名,70%以上兒童營養不良。為彌補政府力量,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中華慈善總會聯合向全社會發起這項大型公益活動
據介紹,首屆「中國兒童活動慈善日」的正式舉辦時間定為今年6月22日。一系列活動將陸續推出,包括開展義演、義賣及海外直郵募捐和「零錢慈善」等籌款;評選「中國兒童慈善大使」;面向全國推出「中國少年兒童文學獎」創作評選;繼續舉辦每年1次的「春蕾杯」作文大賽、「兒童英語大賽」等等。
『陸』 為什麼要做好兒童失學調研
兒童失學調研有助於針對學生失學原因做出針對性措施
教育作為傳遞信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武器,歷來都受到國家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而有關適齡兒童上學這一問題更是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義務教育」以來,我國的適齡兒童上學現象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特別在基礎教育的普及這一問題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取得進步的同時,在相當多的地區兒童失學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從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獲悉,我國3億兒童中未入學率近1%,農村地區以及偏遠山區的部分兒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利用暑期時間成立了「綠草環」社會實踐調研組,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井葉特西鄉采竹村失學兒童狀況進行了相關調查。
『柒』 目前世界有多少兒童,多少失學,多少童工
其實當我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時我覺得不能從具體數字入手~但是也可以給你些資料你可以參考,用這些資料來說明問題嘛:
1.關於兒童人口
2007年0-14歲兒童人口總數前20名的國家
名次 國家 0-14歲兒童人口 占總人口比例 男女性兒童之比
1。 印度 361,406,793; 31.5% (male 189,238,487/female 172,168,306)
2。 中國 267,386,056; 20.1% (male 142,085,665/female 125,300,391)
3。 印尼 67,518,333; 28.4% (male 34,343,198/female 33,175,135)
4。 巴基斯坦 65,359,211; 37.8% (male 33,617,953/female 31,741,258)
5。 美國 61,146,753; 20.1% (male 31,257,108/female 29,889,645)
6。 奈及利亞 60,978,153; 41.7% (male 31,171,949/female 29,806,204)
7。 巴西 52,948,856; 27% (male 26,986,909/female 25,961,947)
8。 孟加拉國 51,224,162; 33.4% (male 26,364,370/female 24,859,792)
9。 衣索比亞 37,939,927; 46% (male 18,922,334/female 19,017,593)
10。 菲律賓 34,101,035; 35.5% (male 17,392,780/female 16,708,255)
11。 墨西哥 32,556,149; 29.6% (male 16,619,995/female 15,936,154)
12。 剛果(金)31,306,266; 47.1% (male 15,711,817/female 15,594,449)
13。 埃及 25,983,672; 31.8% (male 13,292,961/female 12,690,711)
14。 越南 22,016,826; 25.6% (male 11,418,642/female 10,598,184)
15。 俄羅斯 20,611,112; 14.6% (male 10,577,858/female 10,033,254)
16。 土耳其 17,545,890; 24.4% (male 8,937,515/female 8,608,375)
17。 坦尚尼亞 17,482,669; 43.5% (male 8,763,471/female 8,719,198)
18。 日本 17,387,068; 13.7% (male 8,926,439/female 8,460,629)
19。 蘇丹 16,545,185; 41.1% (male 8,451,576/female 8,093,609)
20。 肯亞 16,018,866; 42.2% (male 8,065,789/female 7,953,077)
聯合國公布的2007年各國0-14歲兒童人口總數、占總人口比例、男女兒童之比的前20名的數據。0-14歲兒童人口的排名大致反映了30-40年後各國人口規模的排名。可以看出,跟2006年的數據相比,印度、中國、印尼仍占據前三位,印度以3.61億兒童人口穩居第一,中國以82.67億位列第二。而巴基斯坦已超過美國,占據了兒童人口的第四位。美國是唯一一個名列前十的發達國家。俄羅斯和日本分別跌至第15和第18。老牌人口大國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將被徹底甩出20強,其中英國將後退到30名開外,義大利將後退到40名之後。歐洲國家曾經殖民世界,但它們即將面臨人口衰退、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困境,被迫自願成為其它國家的「殖民地」,這也許就是一種宿命的輪回吧。
在兒童人口比例的排名中,剛果(47.1%)、衣索比亞(46%)、坦尚尼亞(43.5%)、肯亞(42.2%)、奈及利亞(41.7%)、蘇丹(41.1%)均超過40%,名列前6位。這個未來人口排行榜的前20強中,非洲占據7席之多(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剛果、埃及、坦尚尼亞、蘇丹和肯亞),現在西方人最恐懼的是穆斯林的人口爆炸,實際上非洲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比穆斯林還要快得多,只是因為它們遠離西方國家的中心,沒有被充分關注而已,也許未來非洲征服世界的武器將是人口。
20國之中兒童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是日本(13.7%)、俄羅斯(14.6%)、中國(20.1%)、美國(20.1%)和土耳其(24.4%)。中國的兒童人口比例,還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中國的兒童人口總數是2.67億,居世界第二位;兒童人口比例是20.1%,居20國中的倒數第三位;男女兒童性別比例是1.134:1(這個性別比例好像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要好看一些),居20國中的第一;印度的男女兒童比例是1.099:1,略好於中國。其它國家都處於1-1.05之間的正常值(正常情況下男嬰的出生比例比女嬰略高一點點,由於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到成年階段的男女比例就接近於1:1)。
2.關於失學兒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日內瓦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有1.26億兒童失學。這1.26億失學兒童大多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和南亞地區各有大約4600萬失學兒童,發達國家失學兒童也有200萬之多。而且,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失學兒童的數量在全世界有增長的趨勢。
3.關於童工: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供的數字,全球范圍內至少有2.1億5歲至14歲的童工,如果再把1.4億15歲至17歲從事「經濟活動」的青少年計算在內,童工和童佣的總數超過3.5億。亞太地區是童工最集中的地區,人數達1.27億,占童工總數的60%;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童工為4800萬,占童工總數的23%。此外,有約840萬兒童被拐賣、充當奴隸或被迫從事色情服務。全世界每年有2.2萬名童工死於各類工傷事故。
在這里我再給你提供一篇值得思考的文章:
如果我們把全球人口壓縮成只有100個人的部落
而且維持人類的各種比率
那麼我們將會得到:
57個亞洲人,21個歐洲人,14個美洲人,8個非洲人;
52個男人,48個女人;
30個白種人,70個非白種人;
30個基督徒,70個非基督徒;
89個異性戀者,11個同性戀者;
6個人將擁有全部財富的59%,而且這6個人全部來自美國;
80個人的居家生活不甚理想,
40個文盲,50個人營養不良,
1個人即將死亡,1個人即將生產,
1個人擁有大專學歷,1個人擁有電腦……
當我們從這個壓縮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我們會更清楚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接納、諒解和教育!
還有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
如果您今天早上醒來時還算健康,恭喜您,因為有1百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
如果您不曾經歷戰爭的危險、被監禁的寂寞、被凌辱的痛苦,或是飢寒交迫,
恭喜您,您比500000000(5億)人還好命!
如果您可以參加宗教活動而不必擔心被騷擾、逮捕、凌虐、或死亡,
恭喜您,您比2000000000(20億)人還自由!
如果您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還有地方住,恭喜您,您比全世界75%的人還富有!
如果您在銀行有存款、錢包里有鈔票、還有一些零錢,恭喜您,您是全世界前8%的有錢人!
如果您的雙親都還健在而且沒有離婚,您算是幸運兒!
你可以讀這篇文章,那是雙重幸運,有人想到您這個朋友,而且有20億人根本不識字!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工作可以不必要汲汲營營;
用心去愛,即使您曾經受傷;
盡情跳舞,引吭高歌;
管別人怎麼想,讓自己活在人間天堂。
如果您願意,把這篇文章傳給您的朋友吧。
您不會因為不傳給朋友而遭殃,也不會因為傳給朋友而中彩券。
但是很有可能您的朋友會因為看了這篇文章而微笑,
所以要傳給您看--我的朋友。
「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吃到什麼口味,
每天都要吃點苦的東西,以免忘記苦味。」(《阿甘正傳》)
『捌』 什麼是失學兒童
失學兒童就是失去上學機會或中途輟學的兒童。
失學的意思是:沒能上學或中途退學,或者因家貧而失學。所以失學兒童的意思就是沒能上學或中途退學,或者因家貧而失學的兒童,也就是失去上學機會或中途輟學的兒童。對於失學兒童,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原因,經濟問題、人為原因、不可抗力因素等等。
幫助失學兒童的方法
1、可以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系,這也是大家所了解的希望工程的實體,也可以與當地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系。聯系方式可以在網上查找,也可以打114查詢。
2、參加網上捐助計劃。現在網上也有很多捐助兒童的方式,其中騰訊的公益頻道就有不少項目可以參與,也參與過其中一些,其會有定期的報告,感覺上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可以訪問騰訊網,然後在公益頻道中選擇一個適合資助的項目。
『玖』 有誰可以告訴我近年來的失學兒童數據
本文分析了我國貧困地區和全國7-12歲兒童失學問題,認為在貧困地區,7-12歲兒童失學的原因依次為:1.生活貧困,經濟困難;2.做為家庭勞動力的補充;3.由於種種原因不願讀書;4.因疾病或殘疾失學。從全國范圍看,7-12歲兒童失學的原因主要為:1.因社會環境影響(如讀書無用論等)而不願讀書;2.因學校教學條件或學校的辦學方針(如片面追求升學率)而不願讀書;3.因個人目的(如為脫離農村而上學)達不到而棄學;4.生活貧困,經濟困難;5.課本知識與現實脫節。作者認為,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和辦學方針的改變,對失學兒童家長的正確引導,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
作者:張毅,女,1963年生,新疆大學人口研究所講師。
* * *
經濟騰飛的首要前提是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而這又有賴於基礎教育的普及,具體地說,就是要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建國以來,中國的初等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以來,中國初等教育普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統計,初等教育階段7-12歲學齡兒童在學率已達到89.21%。但人均教育經費不足70元,僅約合11美元,列世界倒數第二位。而發達國家人均教育經費已達千美元。我國用於基礎教育的經費,小學生人均僅60元。一般只能保證教師的「人頭費」,一些農村小學甚至只夠教師發10個月的工資。用於教學活動的公用經費,中學生每人每年平均5元多,小學生僅1元多。全國的情況尚且如此,貧困地區的初等教育條件之差更令人難以想像。中國實行義務教育,但小學生每年還要交納60多元的書本費,這對於貧困地區人均收入僅200餘元的家庭來說,的確難以負擔。據1990年貧困地區資料統計分析,全國因家庭貧困失學的7-12歲小學生為417萬,中國貧困人口的兒童在學率僅為68.35%。
1990年9月30日,聯合國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提出了兒童優先的原則,要求在本世紀結束的時候,讓地球上的每一個兒童都受到基本教育。中國政府為此發起「希望工程」,動員人民參與辦教育,捐錢捐物支援貧困地區辦學。本文針對全國和貧困地區學齡兒童(7-12歲)失學狀況進行分析。資料主要來源於: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民政統計年鑒1990-1993》(民政部綜合計劃司編);《中國貧困地區人口國情資料》(張純元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一、貧困人口的失學分析
據1990年調查,在中國2194個縣中,有679個縣處於相對貧困狀態,年人均純收入在100-300元間。大部分脫貧戶經濟收入很不穩定,返貧戶時有發生。貧困戶和脫貧戶人數占貧困縣總人口的80%。他們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近年來由於國家和各級政府扶貧工作,中國貧困的總人數已是穩中有降。1990年,中國貧困地區人口國情資料課題組對679個貧困縣進行了抽樣調查,選擇了23個縣進行了重點調查分析。認為23個縣代表679個貧困縣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對這23個調查縣,課題組收集了大量人口、社會經濟資料,筆者選取了其中7-12歲的人口及其有關的文化教育方面的資料,藉此分析貧困人口的失學率及失學人數。這23個縣7-12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2.80%。全國為10.41%,全國城市為8.46%,全國鎮為9.19%。貧困地區的高出生率造成貧困地區7-12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僅高於全國平均比例,而且高於全國農村其它地區。
表1 23個貧困縣7-12歲人口及教育狀況表 %
(附圖 {圖})
(附圖 {圖})
表中7-12歲失學率是先算6-9歲失學率,即6-9歲不在校人數與6-9歲總人數之比,因為6歲的兒童很多還沒有開始上學,所以6-9歲的失學率必然高於小學階段的失學率,而統計資料中只有6-9歲的在校人數和總人數。用全國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農村人口7-12歲失學率與6-9歲失學率之比作為調整系數(0.82826)乘於貧困地區6-9歲的失學率便得到貧困地區7-12歲失學率。23個縣7-12歲兒童平均失學率為33.04%。假定這23個縣7-12歲人口的比例和失學率能反映全部貧困人口的狀況,同時假定1990年以後各年的7-12歲人口比例和失學率保持不變,可推算1990年及以後各年的因貧困失學的人數。
表2 1990-1992年貧困人口7-12歲失學人數年限 貧困人數 7-12歲人數 失學人數1990 98 518 562 12 610 376 4 166 4681991 89 541 386 114 612 97 3 786 8131992 82 758 342 105 930 68 3 499 950
由於23個縣是1990年考察的,希望工程是1989年10月發起的,截止1990年底希望工程贊助了不足1萬人。所以,23縣的失學率受希望工程的影響很小。上述1990年、1991年和1992年7-12歲失學人數都是在沒有希望工程的前提下推算出來的。希望工程從1989年10月至1993年底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54.9萬。預計1994年希望工程救助失學兒童達到100萬。貧困地區失學兒童一方面由於家庭脫貧可以上學,另一方面受希望工程贊助可以返校。如果希望工程每年贊助50萬學生,加上因扶貧減少失學學生數,按1992年與1991年貧困失學人數之差29萬來推算,則貧困地區每年減少79萬失學人數,如果1994年因貧困失學的人數為350萬,則最多4年半可全部解決貧困失學的兒童復學問題。
從23個貧困縣的失學原因來看,貧困是造成兒童失學的最主要原因,占總失學人數的77.73%。希望工程1991年對113個國家級重點扶貧縣考察[1]也顯示了這一點。生活是貧困地區的第一需要,教育不得不降到相對次要的位置上。百縣失學調查中,66.62%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失學原因是「我們家庭經濟有困難」,71.28%教師認為自己的學生失學原因是「學生上學所需承擔的經濟負擔過重」,其中有近60%的家庭確實拿不出錢來支付學生上學所需的書本費。有一部分學生是間斷性失學,在青黃不接和遇到較大自然災害時,必須跟隨父母一起出外謀生,他們沒錢也沒有時間上學。另一部分兒童是因充當勞動力而失學,有33.54%的家庭認為自己家的勞動力「很不夠用」。在我國農村目前依然以勞動力密集型生產為主要耕作方式的現狀下,這部分孩子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他們必須在家放牧、養蠶,特別是在農忙季節里,必須幫助父母干農活。這部分孩子占因貧困而失學兒童總數的68.91%。剩下的31.09%的孩子因家庭貧困充當掙錢的工具而失去就學的機會,這些孩子有的搞小買賣,有的搞副業,有的外出做工或干其他活兒。
貧困地區因不願讀書的失學人數佔12.09%,片面追求升學率是兒童不願讀書的失學原因之一,有些孩子由於學習成績差,升學無望,認為不能跳農門就不願上學,有的孩子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有24.87%的教師認為學生因此而失學,還有些孩子不願讀書是因為自己家離學校太遠,再加上氣候條件惡劣,因此而失學。貧困地區有的師資水平較低,一部分學生感到學無所獲,不願上學。
貧困地區7-12歲兒童因病失學占失學總人數的10.18%。佔7-12歲總人數的3.36%。據中國1987年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得知,7-12歲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病殘疾和綜合殘疾佔全國7-12歲人口的3.41%,他們的失學率為37.89%。貧困地區正常兒童都無錢讀書,殘疾人的失學率會更高,所以貧困地區因病失學的人數中除了調查期間地方病和傳染病外,大部分因病失學的是殘疾兒童。
貧困地區學生流失問題不僅嚴重地影響了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而且大大增加了文盲,浪費了教育資源,從根本上阻礙了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我國10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一方面制定貧困地區今後10年目標是2000年全部達到溫飽水平,並由溫飽水平向小康過渡。另一方面,規劃了貧困地區教育的藍圖,針對貧困地區的特殊情況,力爭在本世紀末普及六年制初等義務教育。解決流失須同普及義務教育、掃盲、職業技術教育四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必須由全社會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要是各級政府各教育部門密切配合,而且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才能根本解決貧困地區失學問題。
二、全國失學狀況分析
我國規定六歲學齡兒童可以上學,但是大部分的兒童仍是七歲開始上學,所以六年初等教育的學齡段以7-12歲為宜。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全國市、鎮、縣和貧困人口7-12歲在學狀況如下表:
表3 1990年7-12歲學齡兒童在學狀況表
(附圖 {圖})
從上表可以看出,全國鎮失學率最低,市失學率略高於鎮。如果從年齡看,10歲兒童的失學率最小隻有5.64%,分性別看,女童的失學率(13.20%)大於男童的失學率(8.54%)。
除了因貧困失學的25.52%的兒童外,有近75%的失學兒童是由其它各種不同的失學原因造成。大部分是由觀念上的原因造成的,還有一些受學校客觀條件的影響。這些失學兒童大多受社會或父母等的影響,不願上學,所以,要讓失學人口的這75%返學相對來說比較困難。
由於學校的主觀、客觀條件使學生不願讀書。很多學校的民辦教師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教師的教學方法簡單陳舊,部分教師仍沿襲滿堂灌的方式,體罰學生的現象仍然存在。且大部分學校注重升學率,畢業班甚至片面強調升學率,在課程設置上偏重數學、語文,忽視音、體、美、德等修養教育。有的學校物質條件也很差。
觀念上有的認為不讀書照樣種田,沒文化照樣掙錢,只求子女念幾年書、識幾個字便放棄學業,回家務農或作小買賣。如果子女學習差升學無望,有的家長就令其退學,或不反對子女退學,從另一方面表現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追求高升學率,只重尖子生和忽視差生。有些農民認為上學是不合算的,甭說考不上大學,就算能考上大學,十幾年的時間要花多少錢,相反若是不上學,十幾年的時間又可以掙多少錢,況且考上大學後也不一定能多掙錢。此外,讀書只為跳「農門」,能跳出農門就讀書,跳不出去就乾脆不讀,也是原因之一。許多人讀書沒有出路,所以失學成為必然。
基於上述,須改善教學條件,對失學家長和兒童進行正確引導,轉變其觀念是解決失學的當務之急。
注釋:
[1]參看《中國希望工程考察實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
『拾』 中國現今有多少失學兒童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約有1.8億人,其中失學兒童有2700萬,如果加上進城謀生的農民工子女、超生子女以及統計誤差等因素,保守估計失學兒童也在5000萬左右,占應受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