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等收入」標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嗎
根據世界銀行此前公布的標准,只要人均國民收入(GNI)大於12056美元(按現行匯率計算,約80485元人民幣),國家就被列為高收入國家(經濟體)。我國剛剛達到人均1萬美元,顯然還沒有進入到高收入國家。但是,已經有部分省達到高收入水平了。如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天津、浙江、廣東等。
中等收入標準的公布,只是提供一個參考,而不是絕對標准。實際上,同樣的中等收入,有的屬於高收入附近的中等收入,有的處於標准線下方的中等收入,相差是非常大的。因此,縱然進入了中等收入群體,也未必就達到中等收入生活水平,還要看家裡有沒有房貸,有哪些負債,等等。如果家裡沒有負債,收入是凈收入,那麼,這樣的中等收入家庭,就是真正的中等收入者。反之,就很難名符其實了。
所以,千萬別問是否進入到中等收入群體,而要看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實際消費能力、實際購買能力等。只有購買力條件下的中等收入水平,才是最棒的。
首先要分區域來定義這個中等收入,別北上深,那麼家庭收入在100萬一年,可以算中等,如果在蘇州,廣州,無錫等工業發達地區,60-80萬的家庭年收入可以算是中等,再比如,南通,青島,常州,泉州,成都等地50萬左右就是中等。要實現以上的目標,唯有兩種可能,第一,夫妻兩個都是高學歷,在大型國企,好的事業單位等。第二,夫妻兩個有一個是做生意或者好公司的銷售。否則都達不到。
是否「及格」首先要看「中等收入」的標準是什麼。
「中等收入」標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界定:學術界對「中等收入」的衡量標准並未達成一致,世界銀行給出的「中等收入」標準是日收入10-50美元或者日收入10-100美元,按照現在1美元兌6.4825人民幣的匯率,日薪能達到64.82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超過324.125元或者超過648.25元的日薪就算是「高收入群體」。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在我國月薪超過194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群體,想必絕大部分的上班族都能達到這一水平,比如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是32189元,即月薪2682元,遠在1945元之上,達到中等收入並不難。甚至有的城市最低工資標准都在1945元以上,比如北京市2021年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320元。
但其實世界銀行制定的標准對我國來說參考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世界銀行是綜合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來制定的,很多非洲國家的平均日薪還不足1美元,用這個標准衡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我國來說有點低了。
不過國際上還有一套衡量中等收入的標准,那就是以平均收入的中位數為基礎,中位數的50%或者75%是下限,1.5倍到2倍是上限,處在這個收入水平之間的是「中等收入」。
按照這套標准,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數是27540元,即月收入2295元,那麼月收入在1147元(或1721元)到3442元(或者4590元)之間就屬於中等收入群體了。
想必很多人都能達到這個標准,現在三四線城市的平均薪資標准都在五六千元以上了。
當然,達到這個水平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之前就說過我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但是這些人中當然包括學生、幼兒、老年人等,所以實際上也沒有那麼悲觀。
我國也提出過自己的「中等收入」標准:在2018年的時候,統計局曾說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是低收入群體、2000-5000元的是中收入群體、5000-10000元的是較高收入群體、10000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群體。
如果按照這個標准,那麼按照當時的投票情況來看,44%的網友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不過有些網友認為這一標准太低了,甚至不夠還房貸。
2019年的時候,國家統計局表示,如果以一個三口之家為例,家庭年收入達到10-50萬就算是「中等收入」。如果按照這個標准,2017年的時候中等收入群體就有4億人了。
三口之家達到10萬元的收入應該不難,假設家裡有兩個上班族,那麼每人月薪達到4167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這還沒算收入更高的企業家、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醫生律師、個體經營戶等。
寫在最後:中等收入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且相關部門和世界銀行對中等收入的界定也較低,大多數人是能達到這一標準的。
那為什麼我們還覺得「不夠花」呢?實際上這與日常支出較大有關,特別是房貸的存在,這也直接給我們造成了一種「假象」:「明明屬於中等收入,卻沒有剩餘,還得省著花」。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完全不必在乎自己的收入在什麼水平上,只要夠一家人的支出就可以了,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何必太在乎太較真呢?
2019年9月的時候,在一個發展論壇上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中國將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按照劉世錦的說法,按照典型的三口之家計算,中等收入群體大概標準是年收入10-50萬元,2019年的時候,中國大概有4億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一個三口之家基本上是父母加上一個孩子,這樣來說父母都是需要工作的,這樣家庭凈收入要達到10萬元-50萬元也不算太難的事情。現在來說,如果工作努力,一個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賺到七八萬元也是有可能的,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兩個人上班工作,一年下來賺到10萬元以上也是可能性比較大的。
2020年全國就業人員平均薪酬大概是79854元,如果一家人中父母都能夠達到平均薪酬79854元甚至更多,那麼平均每個人每年凈收入也基本上能夠達到6萬元以上,這樣兩個人加起來就有12萬元以上的凈收入,這樣的家庭收入基本上就達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了。
當然了,年薪79854元是我國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這樣來說,可能還有不少就業人員工資低於全國平均工資,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工資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國可能就會有更多的家庭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了。
綜上所述,「中等收入」也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標准,根據一些專家的提法,一般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50萬元就算是中等收入家庭了,這樣來說,如果一家人裡面有兩個人工作,只要勤奮工作,都有可能達到中等收入家庭。
具體的標準是多少?如果只是按說收入來算,並不客觀。房產、負債,是否有二孩兒、三孩兒,家裡幾位老人需要贍養,家人是否 健康 ,這些都是隱性的。我認為不能單純的從收入角度,來評定中等收入家庭。
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在出席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時表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已經有4億人。一時間大家都很迷惑,自己到底屬不屬於這4億人之中呢?這4億人中等收入的標準是如何呢?
其實,這個標準是這么來的,在2019年1月15號,國家統計局發布過《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其中具體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元到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如果據此計算將近有四億人是達到了中等收入標准。
後來,國家統計局曾經也作出了回應:中等收入組不等於中等收入群體,月入2000元到5000元並不是「中等收入群體」,上面提到的「中等收入群體」實際上是「中間收入組」的概念。但是這一解釋還是比較讓人迷惑,到底我國的中等收入應該是什麼標准呢?
國家統計局的有關高層不公開的提出一個簡單的中等收入群體衡量標准標准,一個三口之家,如果年收入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那麼這個家庭屬於「中等收入群體」。其實這可能是符合城市中的標準的,如果加上農村的廣大基數,那麼標准有點高了。
國家上的咨詢公司艾瑞咨詢,也曾經發布過一個報告,那是在2017年發布的《中國中等收入人群需求金融報告》,其中,將中等收入界定在勞動者的月收入在8000元到50000萬元人民幣。當然隨著不同等級的城市還是有所不同。北上廣深要求的月收入就會更高一些,順著城市的經濟活躍性,對於收入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降低。
瑞士信貸銀行在2015年10月,比照美國的情況,提出一個中等收入群體界定標准。以美國的5萬美元到50萬美元為基準,按照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購買力平價進行匯率換算,那麼個人財富在2.8萬美元到28萬美元的我國人,就算是中等收入群體。
其實不論如何標准,要我國的經濟持續向上,只要我們的GDP不斷在增長,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人均GDP在不斷提升。如果成功躍升在人均GDP1.4萬美元以上,那麼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將會大大增加。這也是國家追求的未來的發展目標。
按照世界銀行去年的標准,中等收入標准為成年人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大概是2.4萬~24萬元。被平均值甩得越遠,說明大家貧富差距越大……
2000元以下低收入,2千到5千中等收入,5千到1萬較高收入,一萬以上高收入。不知道這個是以什麼為由算出來的。還有這個是指家庭的總收入,還是指消費完以後剩下的收入。如果是消費完以後剩下的收入,也就是一個家庭月底能夠剩下的錢,那麼這個數字相對來說還是有可信度的。如果這是一個家庭的總收入,那麼這個數字根本就不必要去理會。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月收入一萬塊錢,但是他要還5000塊錢的貸款,那麼這個人就不屬於較高或高收入,只能算中等收入。要是一個人月收入5000塊錢,但是他要去還3000塊錢的貸款,那麼他就不屬於中等收入,屬於低收入。
目前的情況來看,我上面說的這些5000塊或者3000塊的月還貸款的數額,不能算多,只能算上平常的一個數字。有很多人還的要比這個高的多,甚至有很多家庭要全家人一起去還每個月的貸款。所以每個月能剩下來的其他開銷少的可憐的,滿大街都是。
暫且權當以上說的是單身一個人,先不論家庭。如果拿家庭來算,這個負擔會更大。
那麼何謂中等收入?何為及格?只能是大部分人還得補考。
謝謝, 江月來回答。
以另外一種方式來闡述這個問題。
我自己認為的中等收入並沒有一個數字化的標准, 我的標准就是你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在我的眼中中等收入的人是這樣的一個群體:
吃: 一日三餐基本上全部是在家解決, 如果中午在單位吃就在單位吃, 一個月可能會跟同事, 親戚朋友到中等偏向的飯店聚餐一次,喝50-150元一瓶的酒, 抽20元左右一包的香煙。 一桌菜錢除了酒水之外在600元左右。早餐在家裡解決, 一般有雞蛋牛奶或者一個包子之類再加稀飯。中飯和晚飯都比較簡單隨便, 米飯加一葷一素一湯, 周末有空的時候可以買點蝦蟹海鮮等等解一下饞。平常不會吃零食, 吃零食也以國產二線品牌的零食為主, 如喜之郎, 盼盼, 冠生園等等。
住: 一家有1-2套商品房, 一大一小。大的130平方左右, 小的60平方米左右, 大的為子女准備, 小的將來留給自己住。不會去住進富人區。 家裡裝修材料以普通裝修為主, 牌子選用國產一線品牌。 電器也大都是國產一線品牌。很少使用進口產品, 同一品牌也是選經濟實惠檔次的。如果家裡有小地方需要維修, 一般以網購為主, 網購後自己動手, 實在不行才會請裝修師傅。
穿: 平常穿著以國產二線品牌為主, 自己極少消費國內一線品牌, 給子女可以消費國內一線品牌甚至進口品牌。不會囤積大量衣服, 以夠穿為原則。平時小件衣服以網購為主, 一般不會到大型商場消費, 偶爾會到平價超市消費, 特別喜歡逛一些路邊小店, 希望能淘到價廉物美的衣服鞋帽。
行: 一般使用10-20萬左右的 汽車 。同時配備一輛電瓶車, 一般路近的都使用電瓶車出門。
玩: 一年有1-2次的周邊地區的近距離 旅遊 , 報團或者與親戚朋友自成團。平常周末可能會選擇到鄉下釣魚或者農家小飯店聚餐。
圈子: 一般以同等收入的親戚朋友為主, 攀不上高收入群體, 也不願意搭理低收入人群。
這些就是我們這一輩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費狀態, 各自對比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中等收入水平了。
在我看來,「中等收入」標准不但要看具體收入數據,還得看家庭成員的和睦程度,個人的自我感覺的滿意程度等等,及不及格與各自感知的幸福指數等有關聯。
就拿我自己和我的家庭來說,我與愛人均已退休享受到按月領取一定養老金的資格待遇,兩人加起來每月有一萬左右的收入,我本人月養老金四千塊多一點點,愛人是公立醫院退休的,屬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其養老金比我多一些。獨生女和女婿均在省城的國有企業工作,有相對穩定的崗位和相對穩定的收入。我和愛人當下住在一套40來平公寓,除了每月支付一千六百塊房貸外,其餘收入自由支配,想吃什麼就買點什麼,感受到生活無憂無慮,自己覺得每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認為我們的家庭就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幸福感滿滿的。
我的一位同事,他本世紀初參加了企業改制重組,任企業設備部主任,工作技能強深得重用。又因為企業重組後的那幾年裡企業產品價格一路飆升效益好,並入股資金分紅效益也不錯,據說掙下很多錢。前不久,這位同事的愛人碰到我愛人彼此聊了一會兒,據愛人說他們仍然不滿足自己的家庭收入狀況。但在我看來,他們家就是名副其實的中等偏上收入家庭,不但及格,而且家境富足。
在老家,我常常與我八十多歲的大舅聊天,說到他們家當下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舅十分滿足。他說他們現在只愁吃不下多少。他還說,他大兒子早年給他們買了一筆養老保險,加上六十歲後拿到的基礎養老金和八十歲以上高齡補貼和承包地補貼等等收入足以夠生活開支了,他早年做生意存下的二十來萬塊還沒動著呢……看大舅動容的神情,他自認為他也是村裡的中等收入家庭,滿足而自信。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什麼是「中等收入」標准和自己及不及格,關鍵要看各人的認知情況和生活自我滿意程度等等,其標准並不是唯一的。。
『貳』 中國中等收入標準是多少
其實,如果按14億人口的收入來說,2000—5000的收入確實可以算中等收入了。因為根據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月均2164元。
在2017年的統計局收入《公報》數據里,我們還發現,他們把全國的收入細分為五等分,這為我們排除頂尖富豪的收入提供了便利。根據統計局數據,全國居民收入分五組:
第一組是「高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月均5412元。
第二組是「中等偏上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月均2879元。
第三組是「中等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1875元。
第四組是「中等偏下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3元。
第五組是「低收入組」,占人口20%,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500元。
『叄』 在當今的社會中,收入達到多少才算是中上等
所謂中上收入水平就是:個人月收入高於中等收入水平,還沒有達到上等收入水平的一個檔次。我國地域廣大,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狀況參差不齊。全國各地月收入多少才算中上收入水平標准不一。只有在某個具體的地方才能說清楚。
應發工資就是我們在扣除五險一金之前的這個標准,如果說你扣除五險一金,包括個人所得稅之前,能夠在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之上,那麼就說明你是屬於中等偏上的收入,另外一個考量條件就是全社會的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的標準是32,000元,平均到每人每月大概是2670元左右,所以你在扣除五險一金之後,自己真真實實到手的錢能夠在2700塊錢以上在全國范圍之內,其實它也是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由此可見,月收入多少才算中上水平,這個很難有統一的標准,要視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費水平而定。
『肆』 中國中等水平收入是多少
國家統計局稱,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
中等收入群體是一個地域在一定時期內收入水平處於中等區間范圍內的所有人員的集體。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改變而改變的中等收入群體的集體的總稱概念,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衡量。
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概念,接近於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或階層)概念。2019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稱,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不過,1月26日國家統計局又稱「這與一般意義上的中等收入群體劃分標准不是一回事。
『伍』 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要達到多少
五千以上應該算是中等,但是,又有多少人徘徊在五千一下呢?我想應該也不少啊!根據各城市收入差距太大。所以說嘛,不好說呀!
我國有一半多家庭,已經邁入中等收入水平隊列,具體平攤到人均收入要達到7萬元以上,就是月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
人均月收入按最低6000元,年收入就有7萬2000元,這種個人收入在國內已經不算低收入了,超過全國平均中位數收入大概一倍左右。
不過,全國還有一半多人,平均每月工資沒有超過5000元,這從每個月個稅就可以具體體現出來。
現在,很多人都只有工資收入,沒有資產收入和被動收入,這就說明我國還只是快要全面達到中等收入門檻。
我國人均儲蓄很高,人均可以達到存款6萬元以上,只是存款這一個指標,很多年輕人都沒有達到平均值以上。
可是,這只是儲蓄,利息收入微薄。其他投資和理財還比較欠缺,國家正在引導儲蓄證券化。
我國廣大居民,離真正的高收入和實現財務自由,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先實現中等收入,再實現高收入,最終實現財務自由和共同富裕。
我認為中等家庭是有車有房沒有貸款,年薪在三十萬左右可以達到這個水平!
近年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中等收入家庭2億戶,約佔46.5%。
年入多少才算中等收入群體?本次報告以2018年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50% 200%作為界定標准。那2018年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又是多少呢?
18048元!是的,家庭人均達到18048元即達到中等收入標准。從世界范圍來看,採用絕對標准也是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劃分高、中、低收入國家的標准。參照該標准,凡家庭年收入在17100至68400的家庭即中等收入家庭。
從2010年至2018年,我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由16.2%上升至46.5%,似乎已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正高歌猛進沖刺中高收入。
事實上,在不同的報告當中,對於中等收入群體的界定標准都有所不同。世界銀行曾經給出的標準是以日均收入1.9美元作為參考,提出日人均收入在10美元到50美元或是10美元到100美元的人為中等收入群體。
而在前段時間,網路上還流傳著一張收入「階層表」。根據這張收入表顯示,中等收入層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
曾經有專家表示,雖然對於不少一線、二線城市來說,2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還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生活。但是就從全國范圍內來看,2000元到5000元還是處於中等收入群體。另外,其指出,按照國外的經驗來看,中等收入家庭一般是最低工資標準的2倍,現在有不少省市最低工資水平是在1500元左右。所以,這樣計算下來,3000左右就能夠算作是中等收入家庭了。不過,對於這樣的界定標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太低了。
在中國,中等收入家庭,月收入6000-20000元人民幣,年收入5萬——30萬吧。
分地域,地域不一樣,收入和消費也不一樣啊!不能同日而語。
收入多少在幸福的指數衡量上,不成正比!
『陸』 多少月薪才算是中等收入
事實上,在不同的報告中,定義中等收入群體的標準是不同的。世界銀行給出的標準是按日均收入1.9美元作為參考,即日均收入在10 - 50美元或10 - 100美元的人群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2020年6月8日,美國橋水投資公司董事長瑞·達利歐卻表示,自從他35年前來到中國,他已經看到,中國的人均工資收入增加了22倍,貧困率從88%下降到不足1%,而中國的GDP佔世界比重已從2%上升到22%,上漲了20%。
據相關數據統計,35年前,中國剛剛開始進行工資改革。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平均收入只有60-80元左右。截至2019年底,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71000元,即人均收入約為6000元/月。另外,2020年4月初。
某招聘網站發布的行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行業薪酬最低達到7000元左右,其中排名第六的會計相關行業平均薪酬為10183元/月。這樣看來,近幾十年來,中國的人均收入其實遠不止是增漲了22倍。
『柒』 中國中等收入的金額范圍是什麼中等收入群體有多少人
月收入達到2000以上5000以下都屬於中等收入,據統計,我們國家一共有超過4億人屬於中等收入。收入是每個人重點關心的問題,根據地區收入水平的不同,收入也會有很大差異。經過統計發現,我們國家中等收入的人群已經超過4億人,每個月收入只要達到2000元以上到5000元以下都屬於中等收入。
中等收入人群的壓力通常來自職場和家庭,尤其是那些貸款買車買房的人,每月需要承擔固定消費,還需要贍養老人,成家之後還需要賺錢養家,為孩子的教育、生活費操心,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忙碌。而且工作也不穩定,需要時刻做好准備,以防被裁員。在這種壓力之下,中等收入的人群自然認為自己生活比較辛苦。
『捌』 人均多少錢算中等收入
中國經濟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的深化重要領域的改革,有效地破解利益關系失衡的矛盾和問題,為實現收入倍增、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供製度保障。要堅持改革的「三個不動搖」,即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堅持國有經濟的正確定位不動搖;堅持打破行政壟斷不動搖。
以現階段工資收入水平和工資收入結構來看,我國人均收入5000元到7000元方為中等收入水平。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目前大約23%,在此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這對未來10年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重大。
人口城鎮化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載體,城鎮化的發展轉型將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提供巨大空間。建議結合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盡快制定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具體行動方案。
以民富優先為導向盡快破題收入分配改革,為廣大中低收入者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創造條件。第一,盡快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第二,以制度公平為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第三,以公益性為目標推進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第四,加快推進結構性減稅。
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基本保障,也是中等收入者認同感逐步增強的重要條件。新時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迫切要求以公開、透明為重點,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的基礎制度;理順利益關系,形成公正有序的分配秩序。為此,需要在多方面的改革上取得突破:第一,以全口徑預算決算管理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政府預算公開;第二,以官員財產公開為重點,逐步形成覆蓋全民的財產申報制度;第三,建立公職人員的收入、財產動態監察制度。
『玖』 家庭年收入多少算是中等水平
中位數比較客觀,能避免人們各種虛偽,狂躁,沮喪,攀比算不良情緒的困繞。有利於大家較好地定位自己。
一線城市:1萬+
新一線城市:8000+
二線城市:6000+
三線城市:5000+
四五線城市:4000+
看到這個,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標准太低了吧?其實這一點都不低,甚至還有點高。
有些人把中等收入想像成少數人的收入層次,事實上我們我說的中等收入家庭也就是歐美常說的「中產收入家庭」。
什麼中產?中產的定義是家庭收入高於最低25%,低於最高15%的群體,佔比高達60%,是代表著絕大多數收入者的數值范圍,這個數值涵蓋范疇比較大。打個比方,一個城市收入最低的25%上限是2000元,最高15%的下限是1萬元,那麼2001-9999元都屬於中等收入。
不過我國城市眾多,經濟水平差異較大,因此收入也不可能一概而論。在發達城市現在月入上萬的人都是數以百萬計,同時在很多四五線城市,月薪2000以下依然很常見,所以在三四線家庭收入在4000以上就可以超過最低25%的家庭,當然這僅僅是邁入中等門檻,是中等范疇當中最低的,並不是收入中位數。
不過即便是中位數,恐怕數值也遠低於大家的想像,目前所有城市當中,薪資中位數超過6000塊的也只有北京上海兩個城市,廣州也還不到5000塊。
可能有些人說現在平均工資過萬的不是都十幾個城市了嗎?怎麼可能上海才剛過6000呢?
這里簡單說下薪資中位數和平均工資的區別。平均工資是全部有收入群體薪資之和除以人數得出的數據,其中包括馬雲、劉強東、王健林這些企業家,以及鄭爽、這些人的收入在內。而中位數則不同,中位數是在所有收入者當中處於50%位置的人,不高也不低的這個水平線。
打個比方,A公司有10個人,工資分別是2500、3000、3500、4000、4000、4500、5000、8000、2萬、10萬。這當中8000是主管,2萬是副總,10萬是老總。那麼這公司平均工資是15450元。
而中位數則是(4000+4500) 2=4250元。
所以大家覺得15450和4250這兩個數字哪一個更能夠代表該公司實際收入情況呢?哪一個更能代表大多數人呢?想必還是中位數最靠譜吧?
雖然武漢、廈門、東莞這些發達城市中位數還不到四千塊,但依然已經超過了50%的人。所以現實就是月入過萬沒那麼容易,一線城市高薪人數多是因為人口基數大,在上海陸家嘴的甲級寫字樓里邊一樣也有很多月薪四五千的人。而偏遠五線城市,還有很多拿著一千多塊工資的人。
因此開篇寫到的數字其實已經不止超過了25%的人,恐怕超過三分之一都不止。尤其大城市的數值甚至都超過中位數了。不用看網上動不動就有年入幾十萬還哭窮的,自己掙多少自己心裡都有數。
國家並沒有公布中等收入的標准。所謂的中等收入,實際上主要還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想像,或者一些學者機構的自由劃分。
2019年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曾經表示中國的收入群體已經超過了4億人。國家的中等收入家庭的劃分標准非常寬泛, 以標準的三口之家為例,年收入在10萬元到50萬元的 , 有購車、購房、閑暇 旅遊 的能力 ,一般才可以被認為是中等收入家庭。這樣家庭約有1.4億個。其實,在很多網友看來年收入超過20萬元就是富裕家庭了。
其實,每年的國家統計年鑒都會對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進行分組劃分。根據最新的劃分標准, 對於處於20%的中間收入組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6249元。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的家庭人口規模僅為3.1人,而且呈規模繼續縮小的趨勢。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全國收入水平處於中間20%的2.8億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6萬余元,家庭收入僅約7.8萬余元。
對於20%的中間偏上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1172元 。這2.8億人,家庭收入水平僅為12萬元。
所以說,如果家裡有一個職工屬於年薪過萬的,這不僅能夠確保家庭收入屬於中間偏上,而且至少能夠超越全國70%的家庭。
其實中國實在是太大了,大家又過於受到周圍人群的影響,因此總覺得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很高。實際上全國有十四億人,2019年我國的城鎮化率才達到了60.6%。
就國民收入而言,2020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剛剛達到3218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7131元。
所以說,不要被周邊城市的繁華迷了眼,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很多人是很窮的。年輕人也不一定非要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困擾,中國還是非常大的,總是有容身之地的。
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呢?
說說我家吧,俺家俺跟俺媳婦年收入工資二十三萬左右,理財算四萬左右吧,這么算到手的收入二十七萬吧。就是這么一個收入,條友都說在青島都超不過百分之五十的家庭,估計放到全國那能超過百分之二十就不錯了。所以你可以想想,家庭收入多少錢才能算中等水平了!估計家庭收入得超過五十萬才能到中等水平吧。
除了看統計數據,還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方法,那就是看每一個收入段位的家庭生活細節,比如卧室是什麼樣的,洗手間是什麼樣的孩子玩具是什麼樣的等等。
這樣的資料從哪裡找呢?出去有些麻煩。
實際上在海外已經有人做過這樣的收集工作,並成立了專門的網站
這個專門的網站叫美元街( Dollar street)專門把不同國家,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細節,用圖片和錄像的形式呈現。通過調整收入區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家庭收入在什麼段位,你也會發現,似乎不同國家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有著驚人的相似。
同一個國家不同收入的比較,不同國家相同收入的比較,這將提升認知視野,初次接觸甚至會冷汗涔涔。
一身冷汗,正是我的親身體驗。記得第1次訪問這個網站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金燦燦的街道,街道的西頭是低收入區域,越往東收入越高。順著街道從西往東走著,我看著觸目驚心的圖片和錄像,看著貧民窟一樣子的生活環境隨著向東行進而越來越具有現代色彩,家居設施愈來愈熟悉。終於我看到了和現實生活幾乎一樣的洗手間廚房卧室,停了下來,看了看此刻的輸入指示牌,差不多就是我的家庭收入。然而縱觀整條街道,此刻的位置,居然連中間還不到...
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提供一個新的思考維度[呲牙]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定位,比如有房有車,還房貸,車貸的怎樣定位?有房有車,不需要還房貸車貸的怎麼定位?買不起房,車的,怎麼定位?
就以年收入20萬左右,做比喻吧!
先說有房有車,並且要還房貸車貸的。
車有了,房子也有啦,可是每個月房貸車貸加在一起,要還一萬多塊錢的話,每月就算有兩萬塊錢的收入,也是有點緊張的。
一家三口每個月的生活費先不說,光是額外的物業費,水電煤氣費,最主要還有孩子的費用。
如果手緊一點的話,除了還房貸車貸,其他的費用也差不多夠了。
但是如果你想給孩子報個這個班,那個班或者一家人想出去 旅遊 一下,這個時候恐怕費用就有點緊張了。
所以,如果每年只有20萬的收入,還要還房貸,車貸,相對來說,生活水平不會很高,想達到中等水平,有點困難。
在說無房無車的,20萬算什麼水平?
我有個朋友在一線城市工作,年收入在20萬以上,無房無車。
因為沒有房子,所以戶口一直遷不到一線城市,他的女兒上學一直都是上的私人學校,全部都是高價。
今年她女兒考上了高中正常的分數線,本地的可以上正常高中,她女兒就上不了,只能又是選擇的高價高中,每年七萬多的學費。
這就是現實,沒有房子,上學都要受限制,我朋友一直在努力存錢買房子,可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大家都知道,隨便一個小三居室就得幾百萬,每年靠20多萬的收入,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買上房子。
你們說,在一線城市20萬的收入算什麼水平?
如果換到小城市就另當別論了,隨便存上幾年錢,就可以買個很不錯的房子,生活水平也可以一下子提高不少。
最後,說一下有房有車,且不用還房貸,車貸的這部分人。20萬是什麼水平?
沒有了房貸,車貸的壓力,20萬塊錢只作為平常的生活花銷,和日常開銷, 不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在小城市,我覺得生活水平一定是中上以上水平了。
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
這樣的家庭讓人羨慕,但就我們目前國家的平均水平來看,這樣的家庭少之又少,大多數家庭都是在奮斗中。
總結:
20萬的年收入可能代表不了什麼,有錢的人也許有很多,但是平均下來沒錢的人還是占絕大多數。
想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還需要大家不停的努力,奮斗,拼搏。
相信每個人的日子都會越過越好。
這個得看你在哪個城市生活,不能一概而論,中等家庭至少得滿足住,吃,穿,出行等方面的經濟要求,至少得有房有車吧!
兩口子年收入10萬,三口之家年收入15萬在三四線城市小日子過的就不錯了。前提是有房有車情況下。
對於中產家庭的定義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的。有人說是要根據家庭年收入來判斷,如果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就能算是中產階級;而二線城市家庭年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三四線城市家庭年收入20萬元以上;在一些縣城中,家庭年收入能達到15萬元以上,就算是中產階級了。這個標準是根據所在的省市,因為消費水平有差異,在制定標準的時候,也有不小的差異。
記不清那一年了,看過一個數據,說中等水平家庭年收入人均在2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