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中位數141萬元
這個數據可能不靠譜!大家看我簡單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1、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大概60%,城市人口8.4億,大概2.6億戶家庭,如果戶均289萬資產的話,那麼中國城市家庭資產總量差不多是750萬億!如果折成美元的話,大概是107萬億美元,然而國際上多個研究機構評估結果是美國的家庭財富總量大概106萬億美元,世界第一,中國家庭財富總量大概是64萬億美元世界第二!換成人民幣大概是450萬億左右,但是這450萬億不僅屬於2.6億戶城市家庭,還有1.7億戶農村家庭,真正平均一下的話,城市農村一起算,平均水平大概是104.7萬元!個人認為這個數據更靠譜。
所以,央行這個報告結果並不靠譜!
2、為何央行這個報告不靠譜,因為是抽樣調查得來的,報告披露,一共調查了3萬戶,3萬戶什麼概念?總戶數2.6億戶,3萬戶才佔比才萬分之一點二而已!樣本數量實在太低了,根本反映不了那麼大的總量數據!
3、現在很多大城市家庭的確總資產量是非常嚇人的,比如北京上海一套普通的房子,價值就過千萬,如果算均值,加上4戶零資產的,平均一下也是戶均200萬。
4、現在各種名義的調查很多,但是靠譜的數據真不是太多。
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中位數141萬元。
先撇開這個數字的真實性與否,關鍵這個數據是怎麼調查來的,看他的報告中,我覺得這個數據有幾個方面不切實際。
1:中小城市一套房不超過百萬,甚至六十七萬左右,而百分之七十是貸款,甚至有部分包括首付也是借來的,所以,如何調查准確數據呢?
2:央行的調查是通過樣本家庭得出的答案,這些樣本家庭的選擇是否合理,他並沒有說這樣的樣本家庭是如何來的,區域差距較大,貧富差距也較大,樣本家庭的選擇不合理,得出的調查也就不科學。
3:只能說是一個模糊的參考數據,大約10%的家庭占據了總資產的百分之47.5左右,這個結果和某知名大學統計的結果完全不一致,前幾年,某知名大學通過取樣調查,發現10%的家族基本上占據了整個資產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基尼系數,貌似中國是最高的,通過對比,我們只能說這是模糊的參考數據,大概方向沒錯,很顯然是被平均的,其實在城市裡,大部分是不富裕的,房產其實並不完全屬於自己,大多數是貸款買房,而且是70%的貸款,甚至更高。
《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負債集中化現象明顯,負債最高20%家庭承擔總樣本家庭債務的61.4%;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引用該報告的抽樣數據,既然負債率這么高, 家庭負債率達到56.5, 即便得出家庭凈資產平均289萬的,這樣的統計數據到底有何指導意義,
沒有說明抽樣的數據來源,所以,調查的結果只是一個參考,不要太當真。
綜述: 社會 財富分配的極端化讓這樣的 統計 數據完全沒有任何價值。搞一個家庭凈資產數,想說明大部分是很富裕的嗎?個人認為統計應該分得更細化一點,通過數據反映一個 社會 的真實現狀。
比如:金字塔式的統計,一目瞭然,多麼清楚。
另外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就這樣的報告,任何一個人也可以編一個大致數據,調查報告的最後一段話,是常識性的,沒什麼可說的,大多數人生活非常苦逼的,否則不會那麼多網友對數據發牢騷了。
其實,統計不統計,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大家看看就行,別那麼較真。
只能說我們被平均了,農民能有這么多錢就不這么苦了,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沒這么多錢,可能是領導們都認為平民百姓有房子住還有這么多存款國泰民安,其實城裡的房貸,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壓力山大,農村的糧食不值錢,老人每人一個月一百元,這些錢不夠吃菜的,還面臨拆遷,給的錢換新樓還得自己拿很多,如果有這么多錢就不愁了!很多人現在是負債!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如果調查了不實事求是,所有的發言權或許不被大眾認可,而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萬元,網友直呼又一次被平均。
如果按照公里數141萬元計算,一個家庭有5口人,平均每一個人凈資產為28.2萬元,似乎看起來並不多,但總感覺哪裡不對!
央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3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
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
資產分布分化明顯,家庭總資產隨戶主年齡的提高呈現先增加後減少的特徵,戶主年齡為56~64歲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最高,18~25歲的戶均總資產最低;戶主為企業管理人員和個體經營者的家庭總資產明顯高於均值,其餘家庭總資產均低於平均水平。
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居民家庭金融資產負債率較高,存在一定流動性風險,部分低資產家庭資不抵債,違約風險高;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大,債務風險較高。
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
我國2019年底,全國城鎮常住人口是83137萬人,如果算3口人一家的話,那麼全國城鎮家庭數量大概就是2.77億戶。
就算是家庭資產600萬以上的家庭494萬戶全部都在城市裡面,那麼全國600萬資產的家庭也就是大概佔到城市家庭總數的1.783%。
這樣來推算的話,全國家庭資產在300萬元的家庭大概也就是1000萬戶的樣子。
綜合來看:市場對於央行報告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均值為289.0萬元、中位數141萬元相對比較認可。
但是廣大網友與讀者並不買單,因為大部分家庭資產屬於房產,占據了70%,而大部分房產均屬於首付加貸款的形式,從某種角度來看房產應該屬於債務而不是資產。
對於資產和收入,大家吐槽的多,在於自己拉了後腿,顯示中國貧富分化嚴重加劇,這一點基尼系數位於高位也可以得到佐證。
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中位數為163.0萬元,中位數與均值差距越大,說明貧富分化越加厲害,居民家庭資產分布越是不均等,也就是富的更富窮人依然貧窮,主要是一些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收入與私營企業職工收入差距在增加,資本市場每一個IPO就會製造一批的億萬千萬百萬富翁,可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投資虧損普遍依然不改,股市成為一邊造富一邊造窮的場所,這是需要徹底改正的,可是只要股市依然秉承支持實體經濟的定位不改變,股市就很難惠及到千萬投資者,
造成家庭資產分布不均等,另一個原因是各地經濟發展極度不均衡,居民收入相差數倍,像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人均收入高達6-7萬元,可有的地方不足兩萬元。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中心位置擁有一套100平米房子,很有可能價值600-800萬元,可是有的地方擁有一套房子價值只有30-50萬元,相差十多倍。央行數據顯示,東部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為461.0萬元,分別高出中部、西部、東北地區197.5萬元、253.4萬元和296.0萬元。
從央行調查數據看,居民主要資產就是房產,有房產,家庭資產就是大大增加,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
擁有多套房產,一些是房改既得利益者,在住房分配製度下,有些人獲得了住房,房改制度房子是很便宜的,有的地方就是象徵性的給幾千元錢,有了房改房,居住沒有問題,有了多餘的錢,就可以加杠桿購買住房,有了新住房,舊房子可以出租,又可以加杠桿買房,所以有的家庭就會有幾套房子,家庭資產快速增加。
很多年前,國企改制,涉及到大量國有資產流失,造就了很多超級富豪,也因為權力失控,造就了很多的灰色收入,現在某些職業,灰色收入依然普遍,這些人攫取了大量的財富,形成巨大的 社會 不公。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發表了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3萬多戶城鎮居民家庭進行的,從樣本量來看還是比較充分的 可以說算是近期最完整詳實的一個調查結果。
我們來看一下人民銀行的調查結果:
從家庭資產看,這3萬多戶城鎮居民戶均家庭總資產為317.9萬元,其中有70%的資產在房產上,也就是說房產的價值平均為220萬元,住房擁有率達到了96%,基本做到居者有其屋,城鎮居民中金融資產佔比僅為20.4%,相當於戶均65萬元,這個數字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家庭負債看,城鎮居民中有負債的家庭也比較高,佔比達到了56.5%,其中最主要的負債是房貸,佔了家庭總負債的75.9%。
從負債占家庭資產的比例看,城鎮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率僅為9.1%,這個數據超乎我的想像,這樣看起來我國家庭的負債率並不是很高,可能和調查的樣本有關系。
(上圖可以看,出最富裕的10%的家庭佔了全部家庭資產的47.5%,最貧困的40%的家庭只佔了全部家庭資產的8.8%,所以城鎮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也非常大。)
如果刨除9.1%的家庭負債率,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平均值,大約為289萬元,如果換算成美元的話,大約為40萬美元,家庭金融資產大約為9萬美元,按照這個數值看,我國城鎮居民的資產狀況還是不錯的。
上述調查主要來自於全國3萬余個家庭,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但是如果分區域看的話,差距應該是比較大的,北京和上海的戶均家庭資產比較高,都超過了800萬元,主要就是由於房產價值比較高。
城鎮居民的住房擁有率為96%,這個數據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實際的情況看,城鎮居民的住房水平差異也比較大,比如北京的房子,基本都在500萬元以上,而一些鄉鎮和小中小城市,房子的價值僅有50萬元左右,房產占家庭資產的比例為70%左右,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這說明老百姓把自己終生的積蓄都壓到了房產上,一旦房產崩盤,老百姓的財富將大幅度縮水,所以房產的價值可以說是一個虛價值。
最近人民銀行公布的全國居民存款為87.8萬億元相比較差距有點大,按這個數據計算全國戶均存款為16.9萬元,本次調查家庭金融資產為65萬元,這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城鄉之間家庭金融資產差距比較大,另一個就是城鎮居民可能有大量的資金,並不是放在銀行存款里。
總之,這次調查數據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但是由於這種調查沒有 歷史 數據進行參考,所以不好得出過多的結論,我們期待著人民銀行今後多做一些此類的調查,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全國居民的家庭資產情況。
這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用數據來衡量大多數人的財富可以看出我們的經濟狀況。雖然可能被平均,但是數據是真實的。這些年的高速發展, 社會 的總財富在不斷增加,老百姓手裡也越來越有錢,這是不爭的事實!
2但是,這只是紙面的數字,家庭凈資產的背後,大部分是房產。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就是說大部分的資產是不動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算資產再高,它也不能當飯吃。雖然買房用來投資的不少,但是以後受到的限制也越多。
3高房價的背後,還有大量的負債。有的房子掏空了好幾代,大量的財富被吸收到了固定資產上,能用於消費和投資的占不了多少!我們不是要看有多少資產,而是要看有多少存款,有多少可支配收入,這是衡量生活 健康 的標准。
看到這樣的問答無語。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都在均值以下吧,這數據誰統計的!很多家庭都拖了後腿!
央行的城鎮居民家庭凈資產為289萬,中值為147萬,這個理解有點困難,只能說,第一,和「被平均」有關,第二,和家庭主要資產是房產有關。
如果說,按照人均收入來看,19年我國人均GDP為一萬美元即摺合人民幣7萬元,每月平均為6000元,而事實上,每月人均收入是否達到6000元?應該說,東南沿海多數平均水平可以達到,而放在全國來看,則多數達不到而是被「北上廣深」和大型 科技 互聯網以及眾多國企和金融企業高管等收入「被平均」了——放在我們這個小四線城市,房價1.5萬,就算120平方也就是180萬了!又有什麼意義?
那麼,從央行發布的全國平均家庭凈資產來看,道理也是一樣的,應該或者說肯定包含了「房產」在內。而如果僅僅從「包含房產」來看「全國平均家庭凈資產」這個值——不論平均值還是中值,都不太靠譜,因為多數人的「房產」資產包含了「房產」和「房貸」,而如果去除房貸的「債務」後,則未必達到央行的報告值。
而如果假設不包含「房貸」負債來看「家庭凈資產」,那麼,央行報告結論「可能成立」,畢竟,目前全國的平均房價大約6000多,而假設「平均家庭擁有一套自住房」,而按照100平來計算,則凈值為60萬,加上北上廣深的「拉高均值」的權重影響,那麼可以說央行報告「可能成立」。
而從央行的報告來看,我國家庭主要的資產分布在房產上:
對比家庭負債率大約在65%和家庭主要資產77%在房產上,那麼這個結論的意義也就沒有多大——房產價格本身是一個動態並且高估的,未來「縮水」的概率從中長期來看,是比較大的,並且這個央行報告的均值或者中值,本身並不能帶來全國家庭平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或者現金流,甚至不能改變「全國家庭」的平均負債率。也就是沒有意義的事。
昨日《中國金融雜志》上發布了一篇: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3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從當前掌握的資料看,這是國內關於城鎮居民資產負債情況最為完整、詳實的調查之一。
按照央行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的家庭總資產分布極不均勻,此次抽樣的人數共分為六個組,資產最低的20%,家庭資產均值為41.4萬元,這20%的人總的資產合計數占所有被調查人員全部家庭資產的比重僅為2.6%,與之相反的是,被調查人員中最高的10%的家庭,家庭資產均值為1511.5萬元,是最低的30倍以上,而且最高的10%群體,其家庭總資產之和占所有被調查家庭的47.5%,將近一半,可謂是兩級分化。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所有家庭的資產之和除以總的家庭數量),中位數為163.0萬元(最中間的家庭資產,即一半家庭資產在163萬元以上,一半的家庭資產在163萬元以下)。資產均值與中位數之間相差154.9萬元,可見貧富差距兩級分化極其嚴重。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表格的第一反映是被平均,因為即使最低的戶均41.4萬元,很多人認為自己根本沒有這個數,一方面確實是被平均,另一方面,因為總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以說總資產是包括負債在內的,比如你買了一套房子總價200萬元,其中首付60萬元,貸款140萬元,那麼你的總資產就是200萬元,而不是首付款60萬元(60萬元是凈資產或者稱之為所有者權益)。
相信考慮到負債的情況下,如果你是在城市裡有套房子的話,即使是三四線城市,很多人的總資產也都可以破百萬吧。此次的調研數據也顯示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戶均253.0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八成,而實物資產中74.2%為住房資產,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居民住房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59.1%。這個比例高於美國的比例達到了接近30個百分點,所以說國人還是熱衷於買房。
對我而言,如果是平均數317.9萬元,我感覺還是太過於遙遠了,如果是中位數163萬元,最少還可以看得到努力的機會,大家呢各自的家庭總資產是多少呢?
Ⅱ 有人說現在很多家庭有百八十萬,百萬存款真的很普遍嗎
現金有100萬肯定沒有多少家庭有,5%左右的家庭會有吧。中國人的錢70%以上的錢都花在房地產行業,10%左右部分在醫療教育行業,10%左右花在其它行業里(包括吃喝玩),儲蓄理財估計只佔10%左右吧。
說資產有100萬肯定有很多家庭有的,畢竟現在的房價隨便在個三四線城市有套房產差不多就值個100萬左右。
國人現在的20出頭到50歲的人基本都是負債的,試問有多少年青人在銀行里沒有貸款,而且90%基本都是用於房貸的,少部分用於其它創業什麼。儲蓄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可能,畢竟每個月大幾千塊的房貸給他們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一個月所掙的錢除了房貸,日常吃喝已經所剩無幾了。所以現在國家開始出台一些政策,為的是防止錢再流入房產,房價虛高存在經濟泡沫存在金融風險,對實體產業經濟十分不利。
存款百萬在中國至少是top1%。
之前發過一個帖子說30歲年薪百萬是鳳毛麟角,被噴得體無完膚。全是我朋友、我同學、我領導,都年薪百萬了。你這個問題就是場景重現。下次遇到說這話的人,你就先問他家有沒有,沒有就閉嘴。神煩這種誇大國情的人。
平心而論,現在的100萬不比從前,在北京存款百萬還挺普遍的。我這個小區,房子1500萬一套。別說買,租金都得1萬5起步,一年18萬。算你恩格爾系數50%。年消費在40萬以上的家庭,沒有百萬存款實在難以維系。北面小區一套房子1800萬。南面2200萬。同理可得。
北京人均工資近萬,還要去掉被平均的北漂們。獨一代、獨二代家庭,被4個錢袋子供養著。存上100萬是很多人的心理門檻。我不止一個朋友是卡上有了100萬才結婚的。
這樣一說,我們是不是沖出亞洲,趕超英美了。
但是!不要以偏概全啊! 財富圈簡直比次元壁還要難破。 中產家庭(有車有房無貸款,年收入30萬以上)百萬存款普遍。中產以下的家庭呢。
姑且認為80%叫普遍吧。放在全中國,百萬存款絕不普遍。誰的朋友圈沒有幾個為了20萬手術費就輕松籌、水滴籌的?
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存款2萬元。
2020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9年全世界有1960萬「百萬富豪」(美元),其中有大概172萬人來自中國。按14億人口估算,佔0.12%。
央行數據顯示,我國存款超過50萬的人不足1%,遑論百萬。
所以如果你凈資產達到670萬,就是中國的千分之一。如果是100萬,至少是1%。誰敢管這叫普遍???
現在的家庭擁有百八十萬存款的看起來很難的,實際上真的也是大有人在 。
2019年末,我國住戶存款規模是82.1296萬億元;截止2020年10月份最新數據是91.1389萬億元。
2019年末,我國人口數量是140005萬人,截至目前我國的人口數量也就14億500萬人。每人擁有存款的平均值是每人6.5萬元。
按照2010年國家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家庭規模是3.1人,這樣算起來每個家庭有20萬元存款就能達到平均線。可是,我們國家畢竟還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畢竟城鎮家庭的收入要比農村高1.5倍左右。2019年我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21元。 農村家庭擁有100萬存款的概率,要比城鎮家庭低得多 。
另外,什麼是住戶存款呢? 主要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儲蓄存款,以及通過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戶部門支配的存款。其他方式吸收的存款,主要有我們的保證金存款以及個人委託業務在銀行的沉澱資金。也就是說,像股市投資和持有的理財產品、住房公積金余額等不少財富並沒有包含在內,居民的金融資產應該還要高一些。
話又說回來,金融資產佔比始終在家庭財富中佔有很少的比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我國是城鄉二元結構,城鎮、農村資產差距還是相差很大的),家庭金融資產佔比約為20.4%,這樣算起來城市家庭平均金融資產大約是64.85萬元。看起來能拿出百八十萬存款的家庭數量不少呢。
按照調查報告的數據,80%~90%的家庭總資產平均值為493.3萬元,相信這一組家庭拿出金融資產80~100萬元來沒有太大問題。也就是說,大約20%的城鎮家庭能夠擁有80~100萬存款。這樣看起來數量可就不少了。
2019年全國城鎮人口數量是84843萬人,按照平均每戶三人計算(城鎮戶人口規模小於農村戶)。城鎮家庭大約有28281萬戶,其中的20%就高達5,656萬戶,這樣的數量真的不少了。
另外,雖然說我們家庭規模只有三人左右,但實際上我們還有家族模式。父母岳、父母、年輕人夫婦,雖然是三戶家庭,但實際上是同氣連枝的。另外,還有其他親戚關系的家庭。說實話,一個家庭要想拿出百八十萬,也不是特別難。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 社會 確實變富裕了。不過還是希望國家能夠有效調整政策,讓低收入的人群收入水平增長速度再快一些,能夠讓大家共同富裕。
Ⅲ 任澤平:中國居民資產戶均134萬元,這一數據的來源是什麼
中國居民平均資產約為134.4萬元,這意味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中國居民的財富也有了很大的增加。這得益於中國居民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這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總量的快速擴張。因此,整個社會的財富也相應增加,平均每個居民有一百萬美元。可能個別居民被平均了,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134.4萬元的財產。
但如果從兩位數的概念來看,我國居民的素質水平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不能用平均數據來看大多數人的資產,因為平均數據可能會有一些失真。如果真的要比較居民的資產水平,至少需要拿出中位數的數據,同時也需要更加關注大多數人。因為平均數據本身就有很大的誤差,如果我們只滿足於平均數據,這個數據不利於我們的經濟發展,也不利於我們的配送成本。
Ⅳ 投資專家直言中國家庭平均資產百萬很正常,網友:我被開除了!你怎麼看
經濟學家陳浩的一番言論被爆了熱搜:「在中國,誰家沒有50萬呢?中國人沒那麼窮,家庭平均資產300萬很正常……」這番大膽的言論,顯然是捅到了馬蜂窩。不管是50萬的存款,還是300萬的平均家庭資產,顯然並不是所有普通人所能接受的,普通家庭怎麼可能會有這么多錢?
賬不是這樣算的!人生在世怎麼可能跟貔貅似的,只賺錢,不花錢呢?很多時候,大多數人的家庭,往往都是入不敷出,賺的錢沒多少,花起錢來,哪哪都不夠。對於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一百塊錢放在錢包裡面,什麼時候都是一百塊錢,可要是換成了零錢,不知不覺就沒了。
在林浩的原說是,是涉及到一些對於炒股人士的討論的,如若說第一個誰家沒有50萬存款的話術,是有明確的指向這些人,可隨機而來的家庭平均300萬的財產,就有些反智了,因為直接表示「中國人」,這顯然已經超出炒股人群的限定了。
那麼家庭平均300萬財產,這個數據只能算作是引用,因為網路上真的有許多類似數據,有的數據比這個還要誇張,所以說「鍋」不在林浩的身上,只能說是財富分化而導致的必然結果,但林浩既然轉述了這個觀點,並以此為榮,沒有任何的否定語言,可見還是認同這個觀點的,那麼自身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Ⅳ 中國平均家庭資產是多少
近幾年來,我國家庭戶均資產規模增長迅速,家庭戶均總產規模從2011年的97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150.3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
家庭戶均凈資產規模從2011年的90.7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142.9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9%。
家庭戶均可投資資產規模從2011年的28.9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50.7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9.8%。
預計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戶均總資產規模為161.7萬元,戶均凈資產規模為154.2萬元,戶均可投資資產規模為55.7萬元。
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佔比高達69.2%,這比美國的兩倍還多。"這反映出我國的家庭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弱。這和百姓對擁有房產的傳統意識有關,同時也說明了大家的收入還不算高,沒有更多的錢去配置流動性強的金融資產,還有就是中國百姓理財意識還不夠。中國百姓的負債水平也遠低於美國,說明金融服務還有待提高。
Ⅵ 專家稱中國家庭平均資產300萬很正常,國人資產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我們國人的資產情況可能並沒有這么好,甚至很多人本身沒有任何儲蓄,有些人的資產也是在負資產的狀態之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我們以互聯網上所看到的東西為依準的話,我們的家庭平均資產確實可以達到300萬以上的程度。但因為互聯網本身有著一定的迷惑性,互聯網上的各種數據並不真實,所以多數普通家庭的情況可能並沒有這么好,甚至很多普通家庭的資產都不足5萬元錢。
以我個人來看,這些經濟學家不能以他們的感覺來評估我們的真實情況。因為經濟學家本身的生活條件比較好,所以他們可能會認為所有人的情況都跟他們一樣,這種觀點屬於典型的何不食肉糜,同時也沒有任何借鑒意義。
Ⅶ 「中國家庭平均資產300萬很正常」上熱搜,國人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中國家庭平均的資產300萬是很正常的登上了熱搜,國人的貧富差距非常的大。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有很多人都將會面臨著一天三頓吃不飽飯,但有的人每天可以大魚大肉,可以吃山珍海味的東西,這樣進行對比,就能夠感受到國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和地區也會有很大的關系。首先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些地區裡面的有錢人會更多一些,因為生長的地段比較好,面對政策方面的幫持也會使人員變得越來越富裕。但是對於貴州四川等地由於外出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日子就會過得比較艱難。而大山深處的人群在想要改變命運時,就不得不選擇通過高考去改變個人命運,走出大山。
對於有錢人的錢來的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很多人都只看到賊吃肉卻沒看到賊挨打,很多有錢人在經濟富裕的時候選擇創業。從而通過創業能夠賺到第1桶金,在賺了錢以後還會繼續大量的投資,從而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有錢。
Ⅷ 中國家庭平均資產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公布了215年最新調研的一組數據:今年我國家庭平均資產為92萬元。
數據一經發布,立即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感嘆自己「拖了後腿」,並對這一數據表示了質疑。
對此,12月2日,該中心家庭金融研究部首席研究員李鳳博士表示,實際上92萬的平均數並不代表全國家庭資產的中等水平,更好的指標是中位數,而此次調查的中位數僅為3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