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草葯有多少種

中國草葯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09-25 06:55:33

『壹』 一般的中葯都有多少種每種都叫做什麼 有什麼用啊

病情分析:中葯的種類太多了,有幾千種。下面介紹幾種:葛根味甘,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薄荷味辛,清頭腦,祛風化痰,骨蒸宜服。知母味苦,熱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胃。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淤生新。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扁豆微溫,轉筋吐瀉,下氣和中,灑毒能化。砂仁性溫,養胃進食止育,安胎通經破滯。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貳』 中草葯有幾種

中草葯的種類很多,根據近年的初步統計,總數約在八千種左右,常用中草葯亦有700種左右。如此繁多的種類必須按照一定的系統,分門別類,才便於學習、研究和應用。葯物分類的方法是根據人們對於葯物認識的逐漸深化而不斷發展的。例如中國最早的葯書——《神農本草經》把當時常用的365種葯物按照毒性強弱和用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壽葯,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品是防病補虛葯,有毒無毒,根據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癒疾的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這種分類方法簡單而粗糙,其中有些葯物的分類也不一定恰當。但當時,可能在避免因用錯葯物而中毒的問題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編《本草經集注》時,增葯365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類,每類又各分上、中、下三品,這是根據葯物自然屬性進行分類的開端,但仍較粗糙。直到明代李時珍編《本草綱目》一書,分類方法始有重大的發展。他採用了根據以前本草的分類方法略加修改,把葯物分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葯物按照其生態及性質分為六十類。例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雜草等。而且他還往往把親緣相近或相同科屬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類中的53種葯物中,有21種屬於菊科,而且其中10種是連排在一起的。這種分類方法有助於葯材原植物(或動物)的辨認與採收,對於澄清當時許多葯材的混亂情況起了很大作用。現代記載中草葯的教科書所採用的分類方法,根據其目的與重點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種:
1.按葯物功能分類——如解毒葯、清熱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等。
2.按葯用部分分類——如根類、葉類、花類、皮類等。
3.按有效成分分類——如含生物鹼的中草葯、含揮發油的中草葯、含甙類的中草葯等。
4.按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先把中草葯分為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動植物葯材再根據其原植物原動物的親緣關系來分類和排列次序。如麻黃科、木蘭科、毛莨科等等。

『叄』 中葯一共有幾種

一)中葯材的種類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載的中葯材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我國的國家葯品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葯品必須符合國家葯品標准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標准(簡稱地方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後頒布了6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到1995年版,收載葯材種類明顯地增加。 1985年版葯典的種葯材及製品中,實際收載葯材446種,其中植物葯材383種,佔86%;動物葯材種,佔9%;礦物葯材21種,佔5%。3類葯材中,植物和動物葯材來源較復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葯多來源,在1985年版葯典收載的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中,兩個來源的81種、3個來源的32種、4個來源的9種、5個來源的3種、6個來源的1種;二是多葯一來源,屬於這種情況的有42種,其中兩味葯同屬一來源的38種、3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4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因此,從基原統計來看,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來自536個動、植物種,隸屬160科。 1990年版葯典收載中葯材及植物油脂509種,包括植物葯材439種,動物葯材47種、礦物葯材23種,涉及基原627種(不包括附錄),其中以植物類居多,共557種,動物類70種。基原構成情況是:一原373種、二原88種、三原36種、四原7種,五原6種、六原1種。多基原葯材品種是:三原有大黃、山慈菇、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韋,百合、百部、竹茹、伊貝母、吳茱萸、牡蠣、青黛、郁李仁、細辛、珍珠、砂仁、威靈仙、莪術、黨參、海龍、娑羅子、預知子、桑螵蛸、黃連、黃精、蛇蛻、麻黃、紫草、橘紅、麝香;四原有川貝母、龍膽、苦杏仁、鬱金、秦艽、秦皮、金銀花;五原有石斛,陳皮、枳殼、鉤藤、海馬、淫羊藿;六原有石決明。 (3)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種類 地方標准屬地方性用葯法規,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的實施或補充,通常收載地區慣用的葯材。例如,葯典收載的天仙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而廣東、江西等地則慣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種子,稱「南天仙子」。據統計,全國約有200多種葯材的用葯習慣存在地區性差異,比較普遍的有地丁、白頭翁、貫眾、透骨草、大青葉等。 目前,我國各省(區)的地方標准尚無統一要求,從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標准來看,其名稱、出版時間不盡一致。現將部分省、區的葯品標准收載的中葯材品種作一統計。 地方標准中,地區性慣用葯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品種只佔11%,89%屬葯典以外品種,《雲南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地方慣用品種佔72%。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具有很濃的地區特色,如四川的阿壩當歸、川中南星、川黨參、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馬兜鈴等;雲南的雲白芍、金鐵鎖、珠子參、薯莨和理棗仁等。 《中國基本中成葯》收載各類中成葯700種,涉及葯材574種(不包括不同炮製方法的葯材品種)。中成葯的原料絕大部分屬普遍經營的中葯材,但許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無經銷的、屬於民間葯范疇的草葯,如矮地茶、臭梧桐7葉、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蘿卜、洋蔥頭、薺菜、杜鵑葉、白背葉、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鱔魚、豬下頜骨、羊脛骨、雞腳、麻雀腦、海螺、鐵屑、銅綠和香墨等。 《月王葯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葯史籍,收載的葯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葯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多數葯物沿用至今.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葯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據統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從有關資料的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葯3000種左右.據統計,我國現有蒙葯2230種。目前,除內蒙古自治區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葯。 內蒙古自治區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葯資源,全區共有各類蒙葯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內常用蒙葯有500餘種,商品蒙葯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葯260種。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蒙葯標准》收載葯材和成葯522種.維葯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范圍內。據新疆的調查,全區有維葯600餘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資源約160種,占維葯種數的27%。《新疆維吾爾葯志》收載葯物124種.傣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醫葯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雲南西雙版納,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葯提供了理想的葯用資源,據統計,我國傣族葯物有1200種。《西雙版納傣葯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我國壯族主要集中於廣西自治區,據該區有關部門調查,壯葯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葯選編》收載常用壯葯500多種。四川阿壩地區整理出羌族常用葯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慣用民族葯361種,雲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葯330種、景頗族葯123種;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葯名錄》收載葯物556種。另據有關單位調查統計,廣西有瑤族葯555種、侗族葯298種、仫佬族葯259種、苗族葯213種、京族葯27種及彝族葯21種。據報道,目前藏漢共用的葯物有300多種;蒙漢共用的400多種;維漢共用的155種;佤漢共用的80種。

『肆』 中葯有哪些種類

中醫葯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醫是手段,葯是武器,病是靶子,診病就是正確運用葯物的過程。自然界中萬物生機勃勃,中葯的種類也包羅萬象,動物、植物、礦物以及其他製成品皆來源於自然。

動物葯在中葯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早在3000多年前,蜜蜂就被勤勞的中國人用做了葯。早在《詩經》一書中,就有了鳥、獸、蟲、魚的記載,書中記載的動物約160種,有許多既可食用又可作葯用,並且從這些動物名稱的文字中有「蟲」、「魚、「犭」等偏旁,可見古代就有了對動物分類的意識。除此之外,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也記載了動物葯67種。

再從中國古代的醫葯書籍看,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了65種動物葯,其中,鹿茸、麝香、牛黃等葯物仍為現今醫葯學所應用。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新修本草》共收載了128種動物葯;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共收載了461種動物葯;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收載了128種動物葯;近代的《中葯大辭典》收載了740種動物葯,當然,本草書是以葯味記載為主,不是計算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現已有900餘種可供入葯的動物。

植物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十分珍貴的葯用價值,是豐富的中葯庫。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常用的分類方法是將每種葯物按其原植物的自然分類系統分別歸入門、綱、目、科、屬、種,以種作為分類的基本單位。

白花蛇目前,我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佔90%,其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大約在200—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大約在180—230種;花類葯材大約在60—70種;皮類葯材大約在30—40種;全草類葯材大約在160一180種;葉類葯材大約在50—60種;藤木類葯材大約在40—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20—25種。

我國長江流域及我國南部廣大地區以喜暖、喜濕潤種類為多,葉類、全草類、花類、藤木類、皮類所佔比重較大。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以根及根莖類葯居多,這類葯的特點是:耐寒、耐旱、耐鹽鹼,果實類葯的種類次之。東北地區栽培種類以人參、細辛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柏、防風、龍膽等為代表。華東地區栽培種類以貝母、金銀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術、牡丹皮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夏枯草、柏子仁等為代表。華南地區栽培種類以砂仁、檳榔、益智、佛手、廣藿香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何首烏、防己、草果、石斛等為代表。華北地區的栽培種類以黨參、黃芪、地黃、山葯、金銀花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芩、柴胡、遠志、知母、酸棗仁、連翹等為代表。華中地區栽培種類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獨活、續斷、枳殼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半夏等為代表。西北地區栽培種類以天麻、杜仲、當歸、黨參、枸杞子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甘草、麻黃、大黃、秦艽、肉蓯蓉、鎖陽等為代表。西南地區栽培種類以黃連、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鬱金、麥冬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川貝母、羌活為代表。

礦物葯分為鈉化合物類、鉀化合物類、銨化合物類、鎂化合物類、鈣化合物類、鋁化合物類、硅化合物類、錳化合物類、鐵化合物類、銅化合物類、鋅化合物類、砷化合物類等十二類。

金石美玉雖為死物,但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金可鎮精神,堅骨髓,銀可安五臟,定心神。銅可治腋臭,鐵可治脫肛等等。瑪瑙主治眼球上生白膜,石英主治胸腹邪氣,雄黃主治惡瘡,疽痔死肌。

白礬為礦物明礬石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體。關於它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位醫生守口如瓶,對祖傳的秘方決不外傳。尤其是他存有一條解砒霜中毒的妙方十分效驗,許多醫生費盡心機都得不到它。有位同行想了一個辦法,用酒把他灌醉並假稱:「酒里有砒霜。」在驚嚇之下,醉酒之中,他糊里糊塗的泄了密——「快拿白礬給我喝」,原來他解砒霜毒的秘方竟是不值幾文錢的白礬。

水是萬物化生的源泉,表現在天上就成為雨、露、霜、雪,表現在地下就成為海、河、泉、井。水的流動和靜止,寒涼和溫熱,是不同的水氣所形成的差別;水的甘咸苦,是水產生的不同滋味。所以,上古聖人通過分辨九川水土的不同來區別九州各地人性的善惡和壽命的長短。水液散失則營血枯竭,水谷不入則衛氣消亡。既然這樣,對於水的性味差異。尤其是防病治病的醫生們,要謹慎地用心研究。秋露之水,稟承夜晚的肅殺之氣,宜用來煎調肺的葯,調種治疥、癬、蟲癩的各種散劑。甘泉之水,則可治療心腹痛及邪穢之類所致的疾病,又能治煩熱消渴、反胃、嘔吐等症。

另外,有些結石也是很名貴的葯材。牛黃是用於臨床多見的動物結石的一種,是動物黃牛和水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有化痰、利膽、鎮驚的功能,用於熱病神昏譫語,癲癇發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現代用於治療「乙腦」等病。馬寶是馬科動物的胃腸道結石,有清熱解毒,定驚化痰的作用。狗寶是犬科劫物狗的胃中結石,其能降逆氣,開郁結,解毒。猴棗系猴科動物獼猴等內臟的結石,有消痰鎮驚,消熱毒的作用,古代稱之為治熱痰之聖葯。

我國歷史悠久,地形復雜,幅員遼闊,氣候多樣,這樣為動、植、礦葯物的孕育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從歷史上看,我國第一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只收錄了365種葯物,後來的《本草經集注》(梁代)收錄的葯物是《神農本草經》的一倍,有730種。發展到《新修本草》(唐代)增至1774種,明代的《本草綱目》則集歷代本草之大全,收葯1892種。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中草葯有13268種,其中動物葯403科,1634種;植物葯369科,11471種;礦4豺葯163種,其餘為民間及民族葯物。現代科技高度發展,也加快了中葯分類的步伐,中葯分類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伍』 我國商品葯材約有多少種

1999年全國中葯資源普查,中葯總數達到12800餘種。

中葯主要由植物葯和礦物葯組成。

中葯已達5000種左右,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中國各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天然葯物這門課,所講述的內容就是通稱的中草葯。

醫學應用

中葯應用理論比較獨特。中葯有四氣五味。四氣又稱四性,是指葯性的寒、熱、溫、涼。五味指葯物的辛、酸、甘、苦、咸。中草葯的氣、味不同,其療效也各異。

中草葯的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有用葯物加水煎熟後去渣留汁而成的湯劑,有研磨成粉末狀的粉劑,還有丸劑、膏劑、酒劑、片劑、沖劑、注射劑等。

中草葯中有許多名葯,植物葯以人參、靈芝、何首烏、枸杞最為著名。礦物葯以硃砂、赭石、滑石、芒硝等為最為常用。

『陸』 中國有多少種中葯材,各有什麼功效。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柒』 中國中葯有多少種

(一)中葯材的種類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載的中葯材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我國的國家葯品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葯品必須符合國家葯品標准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標准(簡稱地方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後頒布了6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到1995年版,收載葯材種類明顯地增加。

1985年版葯典的種葯材及製品中,實際收載葯材446種,其中植物葯材383種,佔86%;動物葯材種,佔9%;礦物葯材21種,佔5%。3類葯材中,植物和動物葯材來源較復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葯多來源,在1985年版葯典收載的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中,兩個來源的81種、3個來源的32種、4個來源的9種、5個來源的3種、6個來源的1種;二是多葯一來源,屬於這種情況的有42種,其中兩味葯同屬一來源的38種、3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4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因此,從基原統計來看,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來自536個動、植物種,隸屬160科。

1990年版葯典收載中葯材及植物油脂509種,包括植物葯材439種,動物葯材47種、礦物葯材23種,涉及基原627種(不包括附錄),其中以植物類居多,共557種,動物類70種。基原構成情況是:一原373種、二原88種、三原36種、四原7種,五原6種、六原1種。多基原葯材品種是:三原有大黃、山慈菇、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韋,百合、百部、竹茹、伊貝母、吳茱萸、牡蠣、青黛、郁李仁、細辛、珍珠、砂仁、威靈仙、莪術、黨參、海龍、娑羅子、預知子、桑螵蛸、黃連、黃精、蛇蛻、麻黃、紫草、橘紅、麝香;四原有川貝母、龍膽、苦杏仁、鬱金、秦艽、秦皮、金銀花;五原有石斛,陳皮、枳殼、鉤藤、海馬、淫羊藿;六原有石決明。 (3)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種類

地方標准屬地方性用葯法規,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的實施或補充,通常收載地區慣用的葯材。例如,葯典收載的天仙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而廣東、江西等地則慣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種子,稱「南天仙子」。據統計,全國約有200多種葯材的用葯習慣存在地區性差異,比較普遍的有地丁、白頭翁、貫眾、透骨草、大青葉等。

目前,我國各省(區)的地方標准尚無統一要求,從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標准來看,其名稱、出版時間不盡一致。現將部分省、區的葯品標准收載的中葯材品種作一統計。

地方標准中,地區性慣用葯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品種只佔11%,89%屬葯典以外品種,《雲南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地方慣用品種佔72%。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具有很濃的地區特色,如四川的阿壩當歸、川中南星、川黨參、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馬兜鈴等;雲南的雲白芍、金鐵鎖、珠子參、薯莨和理棗仁等。
《中國基本中成葯》收載各類中成葯700種,涉及葯材574種(不包括不同炮製方法的葯材品種)。中成葯的原料絕大部分屬普遍經營的中葯材,但許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無經銷的、屬於民間葯范疇的草葯,如矮地茶、臭梧桐7葉、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蘿卜、洋蔥頭、薺菜、杜鵑葉、白背葉、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鱔魚、豬下頜骨、羊脛骨、雞腳、麻雀腦、海螺、鐵屑、銅綠和香墨等。
《月王葯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葯史籍,收載的葯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葯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多數葯物沿用至今.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葯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據統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從有關資料的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葯3000種左右.據統計,我國現有蒙葯2230種。目前,除內蒙古自治區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葯。 內蒙古自治區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葯資源,全區共有各類蒙葯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內常用蒙葯有500餘種,商品蒙葯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葯260種。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蒙葯標准》收載葯材和成葯522種.維葯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范圍內。據新疆的調查,全區有維葯600餘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資源約160種,占維葯種數的27%。《新疆維吾爾葯志》收載葯物124種.傣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醫葯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雲南西雙版納,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葯提供了理想的葯用資源,據統計,我國傣族葯物有1200種。《西雙版納傣葯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我國壯族主要集中於廣西自治區,據該區有關部門調查,壯葯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葯選編》收載常用壯葯500多種。四川阿壩地區整理出羌族常用葯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慣用民族葯361種,雲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葯330種、景頗族葯123種;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葯名錄》收載葯物556種。另據有關單位調查統計,廣西有瑤族葯555種、侗族葯298種、仫佬族葯259種、苗族葯213種、京族葯27種及彝族葯21種。據報道,目前藏漢共用的葯物有300多種;蒙漢共用的400多種;維漢共用的155種;佤漢共用的80種。

閱讀全文

與中國草葯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