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去過中國第一侗寨——貴州黎平肇興古鎮的嗎
你要去肇興可以先坐飛機到黎平或者貴陽再到黎平。到了黎平後再到坐汽車一個多小時就到肇興了。黎平境內也有很多景點。
下面是肇興的簡介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黔東南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佔地18萬平方米,居民800餘戶,4000多人,號稱"黎平第一侗寨"。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
你去肇興的話順便可以去堂安。號稱原生態博物館。也很漂亮。坐車十分鍾左右到。也可以走路。
如果你跟團去的話就不用操心了。自己去最好之前都打聽清楚,免得上當受騙。也可以問我
❷ 苗寨的國內著名苗寨
鎮巴縣現有苗族同胞42戶、255人,原來主要分布在距離鎮巴縣北部50公里以外、海拔1400米以上的青水鄉和大櫧、仁和等地,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民聚居地。據當地的文獻資料記載,這些苗民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因躲避戰亂兵荒從貴州遵義一帶長途遷徙而來,當時主要有熊、陶、李、吳、楊、馬六姓,主要分布在涼橋鄉一帶。當時因「民族歧視」,這些苗民就攜家帶口到了屬於高寒邊遠山區的大櫧、仁和深山老林一帶居住。
苗民們原來大多住的是山洞和茅草房,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給其生產、生活及子女上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一度曾嚴重製約了苗民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發展。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位於雷公山東北面,距州府凱里39公里。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戶。所以稱為「千戶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千米處。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戶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佔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戶 西江苗寨人家、3800餘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築特點的建築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台欄桿,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溝四條,分別匯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將寨分為二:河北面是平寨、東引、羊排;南面是水寨、烏嘎、也好、南貴。河水灌溉沿溪的農田,流至掛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溝通南北;還有一座公路橋。為欄桿型水泥橋,是寨內老少憩息、聚會和留客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楓香樹、杉樹和青松圍繞。
西江苗寨人民向來好客。節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熱情接待。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給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十分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等食品為主。按季節備有酸菜、糟辣子、腌魚、腌肉、腌筍子、腌蕨菜。鮮魚煮酸湯,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凍魚款待客人;還喜歡上山採摘野菜,龍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野菜。民族服飾鮮艷奪目,花色品種多樣。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隻花紐式銀項 圈;還有的著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訂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二十四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上戴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苗族婦女自幼喜歡綉花。有縐綉、平綉、疊綉和貼綉,龍以縐綉馳名。縐綉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線織成各色花帶,然後綉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訂在衣領、衣袖、衣角、背帶上,富於立體感。西江銀飾製作工藝精湛,馳名省內外。
西江被人們譽為「蘆笙的故鄉」。農歷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著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看蘆笙曲起舞。 格多苗寨
位於黔南州都勻市東南面,距城35公里.目前行政區屬都勻經濟開發區勻東鎮王司社區新場村.格多苗寨是新場村六個大苗寨,現有720戶,人口為3600人,98%為苗族.在這里基本一個寨子以一個姓氏苗族居住.單格多寨就有290戶1360人.寨子以盧姓大家族居住,「格多」是苗語音,直譯為大寨子。格多苗寨操中部方言苗語,外稱青苗或片型短裙苗,自稱「嘎努」。崇拜布穀鳥、牛和楓香樹。格多苗寨是黔南獨具特色的苗族村寨,苗族文化保存相當豐富。格多苗寨2013年經國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委員會認定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南花苗寨位於貴州凱里市三棵樹鎮,地處美麗的巴拉河畔。村
寨依山而建,掩映在蒼翠茂密的林木之中。南花,苗語稱NANGLHFIB,意為歐花河下方。苗語稱烏燒河為歐花,南花因處於烏燒河下游,即歐花河下游右岸山塝而得名南花,距凱里市18公里的巴拉河畔苗族村寨南花,為巴拉河鄉村旅遊八個村寨之一。山寨東依山,西與老鴉寨隔河相望,南距展遠1.3公里,北為巴拉河,可謂依山塝水,山水人家。寨中古木參天,木房瓦頂,分上下兩點聚落呈點狀,寨前有爐(山)榕(江)公路沿河右岸隔河而過。 麻鳥苗寨,位於黔東南州丹寨縣境內;麻鳥二字有時也
作麻略。這是錦雞苗族蘆笙的發源地,他們製作的蘆笙一流,享譽整個苗疆;也是苗族錦雞舞最有名堂的苗寨。錦雞是錦雞苗的圖騰,為了祭祀這只上天派來的神鳥,聰慧的苗家少女用巧手編織出一條條像錦雞羽毛一樣美麗的花帶,模仿錦雞的長尾巴把花帶一條一條纏在腰間,頭上插上銀飾,模仿錦雞的動作在場壩上翩翩起舞。歐美各國把錦雞舞稱為「最原生態的芭蕾」。 巫沙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鄉,巫沙村轄:巫沙、
九哨、巫哨溪三個自然寨,巫沙寨位於仰阿莎湖支流南哨河中游東岸,同屬「百里原始闊葉林」和「仰阿莎湖」景區,距南哨水路約3公里,陸路約8公里。全寨90餘戶,500餘人,為苗族聚居。當地傳言,巫沙先民原住巫哨溪,巫沙寨現址為一片原始森林,先民們在附近生產勞作時聽到森林裡有秧雞叫聲,便斷定森林裡有水澤,經實地踏勘,發現裡面是一斜伸的山嶺,且後山有水源涓涓而下,及至嶺下,瀑聲如雷,如此環境更適宜於人居,於是部分村民相繼由巫哨溪遷居此地。
坡腳苗
坡腳苗寨位於貴州都勻市東部壩固鎮境內,距市區36公里,全寨300多戶1000多人均為苗族。坡腳寨因位於 坡腳而得名,坡腳寨仍保留古樸
濃郁的苗族風情。熱情好客的苗家人以18響鐵炮迎賓,用自家釀造的米酒敬攔門酒,奉送迎賓彩蛋和花帶,客人進寨前,有三道「攔門酒」迎客;進寨後,可領略蘆笙舞、銅鼓舞、情侶對歌等民族歌舞,其間穿插充滿情趣的打花臉游戲。都勻市壩固鎮坡腳寨自1995年定為黔南州民族旅遊村以來,已接待了不少慕名而來的中外來客和中央電視台各欄目組、香港鳳凰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在國內外廣為傳播。 獨南苗寨,也叫獨南短裙苗寨,這是蚩尤最後歇息的聖土。因聚居短裙苗,故名。而原名同南,官方命名為獨南村。在神話傳說和古歌兀術中的名字為野河略,意為雲海蒼茫的地方。獨南短裙苗寨居住在一座大山樑半山腰一塊平坦的地方,像坐落在一個馬鞍上,而馬在前進,騰雲駕霧。寨中有幾眼清澈見底的涼水井,幾棵大樹點綴在寨中的各個角落,風景很是特別。人們稱獨南短裙苗寨「是一個很
美麗迷人的苗寨,感覺那是一個建在天上的寨子。」黔東南州雷山縣第一任縣長楊昌倫(並連任六屆)就出生於此。這里短裙苗族聚居村寨,位於貴州省雷山縣西南邊緣,地處雷公山南麓,與丹寨縣接壤,全村轄黨古、作谷、同南三個自然寨,共九個村民組,現有279戶,總人口1122人,全系苗族中的短裙苗。獨南苗寨每年農歷五月的粽粑節是方圓幾百里苗族村寨最神秘的民族節日,也是獨南苗寨最獨特的民族節日,而且是唯有獨南苗寨的才能過的節日,有相當的規矩,區別與任何地方的苗族村寨,遠近聞名,神秘非凡。獨南苗寨民風淳樸,外界人士涉足較少,是黔東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文化凈地,是人類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的理想王國。苗族當代青年作家、知名記者南往耶就出生在這片土地,因為南往耶,獨南苗寨名聲在外,並引起全國各地100多位詩人作家為之賦詩作文。 這里的苗族婦女春夏秋冬四季都身著短裙,神秘而誘惑,淳樸而美麗。這里的短裙苗同胞居住得比較高,因此,被大山的圍困和周圍強勢文化的包圍,他們成了弱勢群體,不但文化得不到尊重,短裙還被作為嘲笑的對象或視之為落後、愚昧不化的象徵。他們的房子從先民茅棚草屋到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齊全的吊腳木樓。獨南苗寨的短裙苗同胞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經歷了無數次水與火、風與雨的考驗,雖然山寨在崇山之中顯得有些偏僻、封閉,但封閉的只是地域,而不是人的心靈。南往耶認為,他們超前的穿著打扮已經與當今人類優異品格接軌,是世界性的時尚。詩人有言:「獨南村,大山強勁的心臟獲得神的啟示在貴州/在黔東南/你喂養了原生態的火焰和茁壯的青年/他們洶涌如翻開的海/(盡管海其實在千里之外)。/他們在今天離開你為的是明天帶著一整個山外的世界/回到你。」 教廠苗寨距雷山縣城5公里,屬丹江鎮管轄。 在1729年,清雍正皇帝派貴州總督張廣泗深入黔東南苗族地區,建立苗疆六廳,其中在雷山建立丹江廳,廳城就建在教廠苗寨的寨頂也益坡上,並駐扎有軍隊。在教廠苗寨與也益廳城之間隔有幾塊比較寬的連片稻田,官府便征田作為訓練駐軍的教場,於是這個苗寨的名字也被官方稱作教場。清咸豐同治年間,張秀眉、楊大六率領苗民起義軍,打破老丹江廳城。18年以後,張、楊苗民起義兵敗,老丹江廳遷城,而烏方苗寨的「教場」之名仍沿襲下來,而人們呼叫「教場」時,把「場」習慣讀成第三聲「chǎng」(普通話「場」「廠」同音,但在當地的方言中「場」「廠」的發音不同),於是「教廠」因此得名。但苗名仍叫「烏方」不變。
教廠苗寨共有214戶,近800人。有三個姓氏,即李姓、范姓和滕姓。清廷在也益山頂建丹江廳城後,居於廳城之下的教廠幾位村民,都到廳城中去做點小生意。其中一個是賣飯的,一個是專擔編草鞋的藤藤賣的,而另一個則是專賣李子果的。久而久之,廳城裡的人都呼他們為「老飯」、「老藤」「老李」,於是,教廠寨內便產生了三個姓氏,范、滕、李。雖然教廠有三姓,但都出於一宗。由於三姓同宗,一直以來,寨內是不能通婚的。結親嫁女,都要到寨外不同宗的村寨去找才行。
教廠苗寨民族節日與丹江鎮其他苗族社區相同,農歷六月份過吃新節,農歷十月份過苗年節,以及十三年輪回的辰年過鼓藏節。過年時寨內仍以吹蘆笙、跳蘆笙舞作為娛樂,村民很有激情。看熱鬧的人多來自凱里的烏燒、季刀、擺底等苗寨。
同屬於教廠村的,還有一個叫東山屏的苗寨,共40戶,李姓居多。它與教廠苗寨相隔一匹坡梁。吊腳樓坐落於山凹之中。樓房掩映在林木蔥綠之間,如果不入寨內,根本想不到這里還有一座神秘的苗寨。這里村民中的李姓與教廠李姓同出一脈,所以節日習俗與教廠苗寨相同。
此地苗名為「曰拜」,即「豬凹谷」之意,因這個寨子的寨頂那一面坡,清丹江廳時駐扎有軍營,作為拱衛廳城東面的前哨,其名叫做「東山坪」。這個名字沿襲至今。 郎德上寨坐落在苗嶺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27公里,距雷山縣城17公里。公元1855-1872年,清咸豐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敗後,因這里是義軍將領楊大六的大本營,清軍征戰了18年才將其平定。
至今全寨有118戶,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陳、吳二姓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環抱,茂林修竹襯托著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綠林青蔓中,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不時在曠野山間回盪。寨前一條彎彎的河流宛如蛇龍悠然長卧,南面有松杉繁茂的「護寨山」,北面有楊大六橋---「風雨橋」橫跨於河畔上。過橋可攀登養牛坡,還可觀賞楊大六當年反清抗暴時築起的碉堡和戰壕。寨內吊腳樓鱗次柿比。吊腳樓上裝有「美人靠」供來客休息。「美人靠」平時又是姑娘們刺綉的好地方,具有獨特的苗寨風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鵝卵石鋪設,整整齊齊乾乾凈凈。寨子中央有一個大蘆笙場,地面是用鵝卵石以仿古代銅鼓面十二道太陽光芒和飛奔的駿馬,南上方還設有「楊大六文物博物館」。館內陳列著當年楊大六領導反清抗暴時的刀、叉、頭 盔、鐵炮等戰鬥武器。
進郎德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然後才沿著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郎德將會欣賞到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 舞、銅鼓舞、板凳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 在風景秀麗的湘西武陵源風景區內,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為苗語,意為美麗 德夯苗寨的峽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約24千米。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里溪流縱橫,峽谷深壑,瀑布飛瀉,落差達216米的流紗瀑布,如白練凌空,似銀紗懸壁。這里群峰競秀,盤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頂呈葫蘆狀,分大小兩峰,絕壁千仞,天險難度,站立峰頂,方圓景色盡收眼底。這里有著名的公路奇觀,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險關卡——矮寨天險,從山麓到山頂全長只有6千米,卻轉了13道彎,公路如白帶盤旋於青山之上,車行路上,伸手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雲霧。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屬省級風景名勝區。這里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秀麗迷人。自矮寨鎮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懸崖如削。過石拱橋可登盤古峰,峰高400餘米,山巔有大、小兩峰,頂寬約5公頃多,為盤根錯節的原始森林,四周絕壁,站立峰頂,方圓景色盡收眼底。
吉首市德夯風景區地處雲貴高原邊緣,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距吉首市24公里。德夯旅遊區以矮寨為中心,東到堂樂洞、西到大龍洞,南從武山、蓮台山開始,北到流紗瀑布(全國落差最高的流紗瀑布和瀑布群),小龍洞,總面積約190平方公里。自矮寨鎮洞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懸崖如削......在青山綠水間,點綴著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腳樓,一條條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橋,一群群赤足紅裝的浣紗苗女。還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車,在水力的帶動下,咕咕嚕嚕、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轉著,一派田園詩情,這就是德夯苗寨。由於這里是純苗區,苗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對德夯影響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跳鼓舞、三月三歌會、趕秋、接龍、推牛以及苗嶺情歌,無不吸引著中外遊客。因此,古樸優雅的苗族風情又成為德夯人為景觀的特色. 大簸箕苗寨位於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境內,因為形狀像半邊的簸箕而得名。寨子里居住著九十二戶人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這個簸箕寨里。紡車悠悠,歲月悠悠,古老的山歌在這里傳唱了幾百年,無論現代文明如何點綴這個古老的村寨,這里依然上演著,男耕女織安詳平靜的田園生活。吊腳樓是苗家人的傑作,在大簸箕寨一棟棟桿欄式的吊腳樓依山而建,一層使用來圈養牲畜的,二層是用來生活起居的,三層是用來儲存糧食的。有些地方建在用鵝卵石壘砌的石基上,寨子里青石板鋪的小路也因山勢的起伏而起伏。平時寨子里顯得很寧靜,只有在節日或有客人到來的時候,小板凳一敲,整個山寨就沸騰起來了。板凳舞過去是在生孩子的時候跳的,生了小孩以後婆家要挑著穀子、酒,去女婿家跳板凳舞,一般是在滿月酒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婆家挨家挨戶地請寨子里的人吃飯喝酒,當酒喝得高興後就會跳起板凳舞。
❸ 夢里人家,小橋流水,貴州安順石頭寨為何說是中國最古樸的村寨
進入這個寨子,就像走進了石頭王國一樣,腳踩的是石階、穿石門、進石屋,坐石凳,非常極具特色和民族風情,這大概就是說石頭寨是中國最古樸的村寨的原因了吧
石頭寨上的房屋建築全都是由石頭和木頭組成的,由當地的寨民設計而成的,自己設計,自己修建,整個房屋構建基本都是由石頭組成的,甚至家中用具,如石磨、水缸、水槽等等很多東西,全是用石頭製作而成的。
每次懷著熱忱的心情去游覽這些令人震撼的地方,真的是非常驚奇,這是和現代建築非常不一樣的地方,這是一個讓你在記憶中不能忘懷的地方,讓你遠離城市喧囂。
中國的山水的確非常美,非常壯觀秀麗,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這一切體現在中國的每一片土地上,每一個地方,簡朴的村民的眼中。
❹ 中國最美土家山寨是哪一個山寨值得一去么
重慶一直以來都譽為山城,這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城市,雖然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但是仍能看到高樓大廈,以及輕軌在樓間穿行的場景,使得重慶帶了些許5D魔幻色彩。遊客們來到重慶以後,都會感覺很舒適,這里的景緻猶如世外桃源一般,這里的一景一物正是在繁華都市生活的人們一直以來所尋覓的。
在漁船旁邊還能看到人們勞動使用的簸箕跟漁帽,還有織布機等等老古董,以及許多古老的壁畫,大部分都以當地農民豐收時的場景為主。對於如此與眾不同的河灣山寨,你們是否喜歡呢?
中國最美土家山寨:距今已有650年歷史,可惜至今不通橋、不通車
❺ 國內最美的10個古村落,數數你去過了哪幾個
中國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村落隱藏在山水之間,自然展現著獨特的美麗。
這些村落或宏大、或秀美、或以山水澤潤心靈。
本期一起來盤點中國十大最美古村落,看看您一共打卡了幾個!
1.白哈巴
白哈巴,是新疆阿勒泰地區圖瓦人最集中的一個村子,號稱 中國西部第一村、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之一 。
由於遠離塵囂,長久以來始終保持著古樸的民俗風情,村民住的木屋和圈養牲畜的柵欄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樺林之中。 這里的自然景觀尤其是秋天,美不勝收。
最佳旅行時間: 6-10月
坐標: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
2.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由5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而成,是中國最大、世界無雙的天下第一大苗寨。
在這里,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服飾、飲食、歌舞等民風民俗世代相傳,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 歷史 與發展的首選之地。
寨子的盡頭是一片田園風光,整齊的梯田,十分壯觀。
交通: 從凱里洗馬河凱運司乘至西江的班車,也可從雷山縣乘班車至西江
坐標: 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西江鎮
3.西遞
西遞村距今已有近千年 歷史 ,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 歷史 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有 「世界上最美的村莊」 的美譽。
西遞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200幢,地標即是村頭三間四柱五樓的 青石牌坊 ,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
最佳旅行時間: 春秋最佳
坐標: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
4.宏村
宏村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素有 「中國畫里的鄉村」 之美譽,因電影 《卧虎藏龍》 而聞名中外。
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的 「承志堂」 是黟縣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 水圳、南湖、月沼 是村中的三處經典景觀。
最佳旅行時間: 3-4月桃花、油菜花盛放,10-11月菊花滿地,秋葉火紅
坐標: 安徽省黃山市南麓黟縣宏村鎮
5.圖瓦村
圖瓦村,是從布爾津縣前往喀納斯湖 旅遊 的必經之路,周圍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活著大約2000名圖瓦人,圖瓦人仍保存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
坐標: 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河谷地帶
6.婺源
婺源古村落的建築,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多、完好的地方之一,被譽為 「中國最美鄉村」 。
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 油菜花海 ,無疑是婺源最受遊人歡迎的 旅遊 資源。除了油菜花,秋天的婺源也是觀賞 紅葉 的最佳地點,古樸的建築映襯下的紅葉帶給婺源入冬前別樣的生機勃勃。
最佳旅行時間: 3-4月是婺源油菜花的花期,11-12月是婺源賞紅葉的時節。
坐標: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
7.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主要有 南靖土樓、永定土樓、華安土樓、平和土樓、詔安土樓、泉州土樓 等土樓群。
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坐標: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龍岩、泉州
8.菁口哈尼村落
菁口民俗村 是元陽境內保存完好的一個哈尼族自然村寨,這里充滿了濃郁的原始鄉土氣息。
進入村寨,是哈尼人聚會的一個廣場,在這里還能欣賞到哈尼族歌舞表演。周邊是哈尼族人居住的蘑菇房,這些房子隨山勢而建,錯落有致,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 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 。
坐標: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街鎮
9.黎平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居民6000多人,被稱為 "侗鄉第一寨" 。
肇興侗寨地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寨中房屋全部為干欄式吊腳樓,沿河而建。
寨內全部為陸姓侗族,鼓樓是侗寨的標志,人們在此集會、社交、休閑。
坐標: 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
10.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指的是居住在丹巴縣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曾被評為 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首 。
丹巴的山寨,把碉樓和寨房結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徵,又有碉樓的形態。
丹巴山寨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 甲居、聶呷、革什扎和巴底鄉 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遠遠看去,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隨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坐標: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本期就分享到這里,喜歡旅行的小夥伴,記得加關注哦!
❻ 中國最大的侗寨究竟是在貴州還是廣西,有什麼特色
眾所周知,貴州的少數民族村寨,因其獨具特色,原始淳樸而成為眾多遊人趨之若鶩的旅遊勝地。所以一說到侗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貴州。
三江侗鄉如詩如畫,原生態的侗族風情,古老的民族文化深深的吸引,令人心馳神往,是廣西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❼ 貴州最原始、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譽的「寨子」在哪裡
眾所周知,中國不僅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並且56個民族,都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而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隨著旅遊業的大火,這些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也是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去遊玩了解,雖然現在的很多民族都已經越來越現代化了,但依舊有些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習俗。
❽ 西江千戶苗寨旅遊攻略 西江千戶苗寨好玩嗎
西江千戶苗寨好玩!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km,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km。
苗寨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寨子坐落於河谷,四面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過。河水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著山勢,迤邐向上展開,連綿成片的紅彤彤板壁,在陽光照射下,一片輝煌。房前屋後,翠竹點綴,寨腳寨頂,楓葉掩映。
苗寨內建築大多是木吊腳樓,都是用楓木搭成,依山勢向兩邊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金黃,如果秋天來此,可看到屋前屋後的巨大楓木紅葉片片,豐收的景色真的很美。
在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台欄桿,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另外,西江還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寨子里賣的最多的也是銀器,另外就是圍巾。如果想要買到便宜的東西,需要往下面走,也就是停車站的反方向,那邊人流比較少,店裡開價也便宜。如果想買當地苗家人的手工藝品,可以直接到民居里問,一般會比店裡的便宜。
❾ 你認為國內哪些村莊比較獨特
說到旅遊景點,可能是因為大家看多了正常的風景,總想要去一些奇特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古村落。所以今天小編就找到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村莊,這里作為旅遊景點,每天都會接待很多的遊客,只不過不管是什麼人,晚上六點的時候都必須離開。很多人在聽到這樣的規定之後都非常的好奇,紛紛來這里旅遊。
在白天的時候,這里會有一些流浪的動物出現,比如流浪貓,流浪狗之類的動物,這大概是這個村莊中如今唯一生存的活物,並且這里也成為了他們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只不過看到這里的環境,說實話真的有些不敢接受,房屋已經被高大的老樹和穿插其間的藤蔓又構成一道10米左右厚度的綠牆,看不出一點象徵村落的標志,在膽大的人應該晚上都不敢在這里逗留吧。
❿ 中國十大古村是哪些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廣東開平碉樓及附近村落 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
安徽西遞宏村,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江西婺源村落,江西婺源地處贛東北,與皖南、浙西毗鄰,已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
廣東連南瑤寨,南崗瑤寨位於連南縣城20公里的南崗鎮,它是目前所存不多的較為古老原始的瑤寨之一。
雲南元陽哈尼族村落,哈尼族村座落於半山腰,佔地約5公頃,全村有150戶人家,800多人。村寨樹林異常茂密,鳥啼蟬鳴,充滿了濃郁的原始鄉土氣息。
福建土樓建築群及村落,福建土樓,包括閩南土樓和一部分客家土樓,總數約三千餘。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貴州黎平侗寨,黎平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地勢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整個寨子的形狀就彷彿一艘大船,寨內5座氣勢雄偉的鼓樓就彷彿船頭、船艙、船篷和船尾。
新疆喀納斯圖瓦村落,喀納斯圖瓦村與喀納斯湖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構成喀納斯旅遊區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
四川西部丹巴藏寨,丹巴藏寨指的是居住在丹巴縣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丹巴的山寨,舊稱碉樓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