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1中國男女平均壽命多長
我國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6歲;
男性比女性多3600萬;
5年前,兒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就已高達11.7%......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21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該報告是對194個會員國健康相關指標最新現有數據的年度匯編。醫脈通對《報告》中涉及到我國的數據進行了匯總。
預期壽命:我國女性為80.5歲,男性為74.7歲
全球:總體來看,全球人口預期壽命和健康壽命繼續增加。2000年至2021年,全球出生時預期壽命由2021年的66.8歲增加到2019年的73.3歲,預期健康壽命由58.3歲增加到63.7歲。
中國:我國總體預期平均壽命為77.4歲,優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性別差異顯著——女性為80.5歲,男性為74.7歲,差異接近6歲。
人口總數接近14億5千萬,男性「多出"3600萬
《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口總數約為14億4186萬,其中男性人口數量為7億3935萬,女性為7億零251萬,男性人口數量超出女性3600萬。
㈡ 中國女性平均壽命
中國女性的平均壽命為77.37歲。
2000年以來,政府累計投資20多億元開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孕產婦死亡率從2006年的41.1/10萬下降到2013年的23.2/10萬。
統計顯示,日本婦女及義大利東北部小國聖馬利諾男性最長壽,分別為86歲及80歲,中國男女壽命亦分別為71歲及74歲。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飲食仍是長壽的要素,艾滋病及結核病則拖低平均壽命。同時,精神疾病亦不容忽視。報告表示,患有心絞痛、關節炎、哮喘及 糖尿病這四大慢性病的人士若同時患有抑鬱症,其健康狀態往往較沒有抑鬱症的慢性病人更差。另外,慢性病人的抑鬱症通常不大易診斷出來,即便診斷出來,治療也是以慢性病為主。
㈢ 中國平均壽命是多少歲
中國人人均壽命77歲。我國城鄉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
中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3.64歲,中國女性平均壽命為79.4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僅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超過了中上收入國家,反應出了中國人口素質良好的發展態勢,也表明了人民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續、明顯的改善。
影響壽命的兩大因素
1、經濟收入起決定作用:
如果將中國當代人均GDP值拉一條曲線,同時也把近60年的人均預期壽命值畫一條曲線,二者都是從西南向東北攀升,經濟收入與國民預期壽命值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在不考慮遺傳、教育、醫療、環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根據人均GDP和人均預期壽命兩相數據,可以預期的是,中國居民在人均收入有較大增長潛力的情況下,人均預期壽命可以繼續增加。
2、重大疾病則是消極因素:
重大疾病,如艾滋、癌症、心臟病等惡性疾病,是制約人們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就人均預期壽命不足70歲的雲南而言,它是我國艾滋病例最多的省份,超過10萬例,而全國病例為65.1萬。這也是為何雲南空氣水質更好,人均壽命卻更低的原因之一。
㈣ 中國女性平均壽命是什麼
中國女性平均壽命是77.37歲。
壽命的長短受多種因素影響。先天稟賦的強弱、後天的培養、居住狀況、社會制度、經濟狀況、醫療衛生條件等等都會對人類的壽命產生影響。
女性壽命比男性要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中,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0.3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為75.33歲,其中摩納哥女性平均壽命高達93.5,男性為85.6;我國國家統計局透漏,中國女性平均壽命為79.43,男性為73.64。
1 染色體決定
人類23對染色體當中只有一對決定性別,女性的染色體是XX,男性是XY。1986年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X染色體有一個基因在DNA修復上扮演了關鍵角色。男性在基因上缺少一個X染色體,身體對於修復基因病變的能力會受損,而女性相當於多了一重保障。
2 激素決定
女性雌性激素,有助於預防糖尿病,並且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女性絕經後才會逐漸失去雌激素的保護,70歲時男女的心血管疾病率才達到一致,這可以看出雌激素對於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同時也能看出在70歲以前,男性還是缺少了這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