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屈姓人口多少

中國屈姓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30 22:00:13

❶ 屈姓家族起源於我國那個地方

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羋姓。《楚辭注》、《姓氏考略》及《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楚武王子瑕食采於屈(故城在今湖北秭歸東五里),後以邑為氏。②據《淮南子》所載,商王紂之臣有屈商,拘文王於里;《呂氏春秋》載,夏王啟伐屈驁,則屈姓不始於楚。③出自姬姓。《集韻》載,春秋時晉公子夷吾居屈(今山西永濟),出良馬,子孫或以地為氏。③出自他族。《魏書·官氏志》載,北魏時改屈突氏為屈姓;《舊唐書》載,唐時西蕃人有屈姓;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傈僳族以雀為圖騰的氏族櫱饒時氏,漢姓為屈;今滿、阿昌、裕固、壯、彝、羌、毛難等民族均有屈姓。
始祖:屈瑕。 遷徙: 屈姓得姓後十分興旺發達,春秋戰國時屈氏和景氏、昭氏為楚國最有勢力的三大王室宗族,顯赫一時。這一時期名載史冊者達十餘人,以三閭大夫屈原最為著名。前223年楚滅於秦,屈姓從此開始徙奔四方。一部分為避難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漢滅秦,曾遷六國貴族後裔和關東豪族於關中,屈姓亦列其中,為屈姓入陝之始。西漢後兩湖之地的屈姓有一部分遷居浙江臨海,一部分遷居江蘇泗洪、盱眙等地。而兩漢之交的動盪不寧,使關中屈姓有進入山西、河北、山東者,其中一支遷居河南洛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浙江臨海、江蘇盱眙、河南洛陽的屈姓家族龐大,人丁興旺,昌盛為屈姓臨海、臨淮、河南郡望。三國時汝南人屈晃因仕宦於吳,落籍今江蘇省境。北魏時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遼寧南部的繁衍也頗引人注目。隨著同時期屈突氏改屈姓,極大地壯大了屈姓家族。隋唐時屈姓發展表現為南北爭雄,競相發展。宋元時屈姓在南方的發展壓倒了北方,播遷於南方廣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屈姓人定居。明初山西屈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被分遷於河北、北京、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以後,屈姓分布地進一步擴大。�如今,屈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湖南、陝西等省為多。目前屈姓人口列全國一百七十二位。 郡望: 臨海郡三國時東吳太平二年(257)將會稽郡部分置臨海郡於章安,相當今浙江東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區。隋開皇九年(589)臨海郡廢,置臨海縣。
河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洛陽一帶。 堂號: 三閭堂、汨羅堂都是根據屈原命名的。戰國時屈原,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在楚國官至三閭大夫。楚懷王很尊重其才。後來因為被奸臣靳尚和鄭貴妃說他的壞話,被貶到江南。他作了《漁父詞》,表明自己的愛國心,自投汨羅江而死。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臨海、河南。②自立堂號:渤海、香草等。 字輩: 陝西漢中屈氏字輩:儒林楚克定,萬世永宏昌。應仕成世有,宗萬逢繼興,玉印崇先德,仁和慶大同,昌隆昭戶勛,富貴定榮豐。
湖南湘鄉小江屈氏字輩:勝賢同世盛,錫爵護朝廷。
陝西漢中屈氏字輩:大自成開正有楊,榮華富貴萬代興。
山東滕州屈氏字輩:紹凡慶允會,光昌石延方。 名人: 屈完,春秋時楚國貴族。羋姓,屈氏,名完。前656年,齊桓公率兵伐楚,兵抵徑山。楚成王派他領兵御敵。齊兵退駐召陵,向楚軍示威。他態度強硬,齊桓公遂與楚盟於召陵而去。
屈盪,約生活於楚共王至楚康王之時。屈氏,名盪。屈到之子。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一說今湖北宜城楚皇城)人。楚康王二年(前558)起任楚國連尹之職,掌管外事。楚康王十二年改任莫敖,主管楚國的王族事務。
屈建(?-前545),春秋楚大夫。字子木。前548年為令尹,率師伐舒鳩,滅之。前546年,宋向戌發起弭兵之會,諸侯會盟於宋。他違背諾言,欲趁機擊晉。盟時,晉、楚爭先,晉讓楚,他得先歃血。遂罷兵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戰國末楚國政治家、詩人。名平,字原,自雲名正則,字靈均。與楚王同姓。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嫻於辭令。為楚懷王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發布詔令;出則接待賓客,應對諸侯,甚受信任。主張任用賢才,彰明法度,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進而統一中國。曾為懷王起草「憲令」,因上官大夫靳尚等讒毀,王怒而疏遠屈原。後楚敗於秦,他奉命出使齊國,歸後任三閭大夫。不久又遭排斥,放逐漢北。頃襄王繼位,又被放逐到江南,流浪於沅、湘一帶。襄王二十一年(前278)二月,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楚國瀕於危亡,屈原深感理想破滅,約於是年夏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這一天便成為中國人民紀念他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賦二十五篇。《離騷》為其代表作。《天問》體制特異,內容和風格皆與它篇不同。《九章》包括《橘頌》、《哀郢》、《涉江》、《懷沙》等九篇,非一時之作,主題大致同於《離騷》。《九歌》十一首是祠神詩,清新凄艷,幽渺情深。其中《國殤》是哀悼衛國英雄的輓歌,慷慨悲壯,充滿愛國主義精神。《招魂》一篇,漢以來即有爭議,但後世學者多認為是屈原所作。《遠游》、《卜居》、《漁父》三篇,一般認為系後人偽托。屈原是中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善於向民歌學習,發展了「比興」手法,並在南方民歌基礎上,創造了「楚辭體」,亦稱「騷體」。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很高,影響很大。《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合稱「風騷」,兩千多年中一直是我國古典詩歌的最高典範,對我國詩歌的發展都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屈匄,戰國楚將。前312年,楚懷王為秦背割地之約報仇,派其率軍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魏章抗禦,樗里疾助之,兩軍在丹陽(河南淅川西丹水以北)交戰,他兵敗,甲士八萬餘人被殺,他和將領七十餘人被俘。另路秦軍乘勝進占楚地漢中。
屈蓋,楚人。戰國時期秦國左丞相,秦武王三年至四年(前308-前307)任此職。三年,樗里疾相韓,左丞相甘茂代樗里疾為右丞相,屈蓋補甘茂之缺。在職期間,促成秦楚和好。以後數年,秦、楚保持著友好關系。
屈垣(389—443),北魏臣。字長生,須長子。少掌家業,擅長計算。道武帝初,用為給事,後歷將作監、尚書右僕射、侍中、中領軍、鎮東大將軍等職。受太武帝信任。帝出,常留其鎮守。為官公正。墜馬卒,帝聞其死訊,令信使步歸。謚成公。
屈突通(557-628),唐初大將。隋末唐初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隋煬帝時官至左驍衛大將軍。曾鎮壓關中(今陝西省中部及甘肅省南部之地)起義軍劉迦論部。後奉命鎮守河東(今山西省晉西南隅芮城縣西北)。李淵自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出兵反隋,他被李淵軍所擊敗,率部東奔,被唐軍追及,兵眾散亡,乃降唐。後從李世民擊滅薛仁果、王世充,均立戰功。歷官兵、刑,工等各部尚書、洛州都督。
屈遇,北宋將領。黨項羌人。開寶元年(968),直盪部族首領啜佶率眾攻府州,為宋兵所敗,詔羌部族十六府大首領屈遇與十二府首領羅崖領所部誅啜佶,啜佶懼怕,以其部族歸順。以屈遇為檢校太保、歸德將軍,羅崖、啜佶均為檢校司徒、懷化將軍。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詩人。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屬廣東)人。順治三年(1646)清軍陷廣州,次年參加反清斗爭,同年失敗。順治七年清兵再圍廣州,在番禺雷峰海雲寺削發為僧,名其所居為「死庵」,以示誓不為清廷所用之意。順治十三年開始北游,志圖恢復。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鄭成功的孫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由南京攜家歸番禺,終不復出。屈大均具多方面文學才能,以詩成就最高。內容上表現愛國憂國之情,也有對南明政權腐敗表示痛心和氣憤,揭露清朝苛政,對人民禍難疾苦表示深切同情。氣魄豪放,筆力遒勁,富於想像,為嶺南三家之冠。其著作乾隆時曾遭禁毀,後人輯存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另有《道援堂詞》。
屈復(1668-?),清文學家。字見心,號悔翁、金粟道人,陝西蒲城人。少時游齊楚吳越。後以詩教授於京師。居僧廬,約客不迎送,不作寒喧語。與客論學及詩文源流,諸史興亡、兵馬征戰,天文律歷等,「無不愷切祥明,言之鑿鑿」。不赴鴻博,沈德潛等謂其「不屈志節,固是有守之士」(《清史稿》)。詩文渾勁朴質,論意不凡。有《弱水集》等。
其他屈姓名人有春秋時楚國大臣屈瑕、屈到、屈建;三國吳大臣屈晃;北朝北魏大臣屈遵、屈須、屈道賜、屈拔;唐將領屈突蓋、屈壽,畫家屈鼎;明詩人屈淑;清詩人屈凝、屈敏,畫家屈秉筠等。近當代屈姓名人有愛國民主人士屈武,電子技術專家屈保春,古典文學專家屈守元,版本學家屈萬里,教育家屈伯川,作家屈興歧,作曲家屈文中,劇作家屈楚等。

❷ 五年級屈氏姓氏調查表

屈,讀音作Qū,古音讀作Qué,亦可讀作Jué,屈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姓氏來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後裔狂屈豎,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著名的清朝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記載:「黃帝傳有屈豎。」史書在典籍《國學·子部·道家》中記載:「黃帝理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稱號。初居有熊之國,曰有熊帝,不好戰爭。當神農之八代榆岡始衰,諸侯相侵。以黃帝稱中方,故四方僭號,亦各以方色稱。僉共謀之,邊城日駭。黃帝乃罷台榭之役,省靡麗之財,周戎士,築營壘。帝問於首陽山。令采首山之金,始鑄刀造弩。有於東海流波山得奇獸,狀如牛,蒼身無角一足,能出入水,吐水則生風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牛。帝令殺之,以其皮冒之,以為鼓,以擊之,聲聞五百里。帝令軍人吹角為龍鳴,此鼓角之始也。於是又令作蹴踘之戲,以練武士。黃帝雲:「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狂屈豎聞之曰:『黃帝知言也。』」狂屈豎,為黃帝屬下武將,後在平定蚩尤之亂時立有大功。他十分欽佩黃帝的德政,一直認為「武非決世」,就是單憑武力不能解決世間的所有問題。因此,當黃帝說「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時,他非常贊同這個辨證的道理。

屈姓
最古早的屈氏,當始於狂屈豎,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❸ 姓氏qu 是哪個字,作為一個姓氏,怎麼寫

一、屈

讀音:qū

筆劃:

意思:

1、古代戟一類的兵器。

2、姓。

(3)中國屈姓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一、屈姓

古音讀作Qué,亦可讀作Jué,屈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二、璩姓

與蘧姓同源,以邑名為姓。春秋時期,衛國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衛國君封於蘧邑,為伯爵,史稱蘧伯。蘧伯的後代以蘧為姓。據浙江江山縣石樑老譜序記載,晉元帝御筆易蘧為璩。受「劇、據」分別簡化成「劇、據」誤導,璩姓一度被錯寫成「琚」,現在全國各地族人紛紛響應堅持文化自信號召,向公安機關申請糾正姓氏錯誤,成功恢復「璩」姓。

三、瞿姓

中國姓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出現於商朝第二十八位君王「武乙」,姓「子」名「瞿」, 因此我們把商朝武乙為瞿姓起源最早的時間起點。由於歷史原因,瞿氏一族開始逐漸南移,沿水路向江南一帶遷徙。在南宋後,瞿氏一族或有官派鎮守邊關,或有外遷為官,更多是朝廷組織的移民。

現今瞿姓分布全國220多個地區,人口約50萬左右,具體人口是多少,並無明確准確的數據,在中國姓氏人口數量上排名第205位。

❹ 誰知道「屈」姓的人口分布和排名

屈姓排名第182,屈姓人口62萬,

西漢後兩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遷居浙江臨海,一部分遷居江蘇泗洪、盱眙等地。而兩漢之交的動盪不寧,使關中屈氏有進入山西、河北、山東者,其中一支遷居河南洛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浙江臨海、江蘇盱眙、河南洛陽的屈氏家族龐大,人丁興旺,昌盛為屈氏臨海、臨淮、河南郡望。屈氏後來在臨海郡發展成望族,世稱臨海望。三國時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於吳,落籍今江蘇省境。北魏時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遼寧南部的繁衍也頗引人注目。隨著同時期屈突氏改屈氏,極大地壯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時屈氏發展表現為南北爭雄,競相發展。宋、元時期,屈氏在南方的發展壓倒了北方,播遷於南方廣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被分遷於河北、北京、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以後,屈氏分布地進一步擴大。屈氏在中國國分布較廣,到2009年1月為止,以湖南、陝西等省為多。

❺ 屈姓和屈姓能結婚嗎

屈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❻ 屈姓的來源及人口分布 屈姓的始祖是誰

屈姓排名第182,屈姓人口62萬,
西漢後兩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遷居浙江臨海,一部分遷居江蘇泗洪、盱眙等地。而兩漢之交的動盪不寧,使關中屈氏有進入山西、河北、山東者,其中一支遷居河南洛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浙江臨海、江蘇盱眙、河南洛陽的屈氏家族龐大,人丁興旺,昌盛為屈氏臨海、臨淮、河南郡望。屈氏後來在臨海郡發展成望族,世稱臨海望。三國時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於吳,落籍今江蘇省境。北魏時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遼寧南部的繁衍也頗引人注目。隨著同時期屈突氏改屈氏,極大地壯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時屈氏發展表現為南北爭雄,競相發展。宋、元時期,屈氏在南方的發展壓倒了北方,播遷於南方廣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被分遷於河北、北京、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以後,屈氏分布地進一步擴大。屈氏在中國國分布較廣,到2009年1月為止,以湖南、陝西等省為多。

❼ 屈原這個姓氏在全中國有多少人

屈原不是姓氏,是人名,應該說屈姓。屈姓在現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多。

❽ 屈氏-姓屈的名人-屈姓起名字-屈姓的起源與家譜

浙江象山港河南洛陽市

「屈」源出

1.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後裔狂屈豎,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2.源於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時期的屈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3.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4.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姬夷吾封地,屬於漢化改姓為氏。5.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6.出自蒙古汗國時期乃蠻部屈出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遷徙分布

屈姓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到2009年1月為止,屈姓在中國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傳統意義上的屈氏遠祖,始於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武王之子羋瑕,受封於屈(湖北秭歸),子孫後代遂以封地名“屈”為姓。因此,屈氏是楚國的公族,屈氏起源於羋姓。屈氏得姓後十分興旺發達,春秋戰國時屈氏和景氏、昭氏為楚國最有勢力的三大王室宗族,顯赫一時。這一時期名載史冊者達十餘人,以三閭大夫屈原最為著名。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屈氏從此開始徙奔四方。一部分為避難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漢滅秦,曾遷六國貴族後裔和關東豪族於關中,屈氏亦列其中,為屈氏入陝之始。

西漢後兩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遷居浙江臨海,一部分遷居江蘇泗洪、盱眙等地。而兩漢之交的動盪不寧,使關中屈氏有進入山西、河北、山東者,其中一支遷居河南洛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浙江臨海、江蘇盱眙、河南洛陽的屈氏家族龐大,人丁興旺,昌盛為屈氏臨海、臨淮、河南郡望。屈氏後來在臨海郡發展成望族,世稱臨海望。三國時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於吳,落籍今江蘇省境。北魏時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遼寧南部的繁衍也頗引人注目。隨著同時期屈突氏改屈氏,極大地壯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時屈氏發展表現為南北爭雄,競相發展。宋、元時期,屈氏在南方的發展壓倒了北方,播遷於南方廣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被分遷於河北、北京、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以後,屈氏分布地進一步擴大。屈氏在中國國分布較廣,到2009年1月為止,以湖南、陝西等省為多。

閱讀全文

與中國屈姓人口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