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米線的發源地
米線發源地為中國雲南。米線又名米粉、米絲或米面,是中國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食品,既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小吃,是南方數省人們經常食用的米製品。米線是以直鏈澱粉含量在20%~25%、中等膠稠度的新鮮大米為原料,經過除雜、水洗、浸泡、碾磨、糊化、成型、冷卻等一系列十多道工序所製成的一種條狀的米製品。質量好的米線具有的營養價值更高,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於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閑快餐食用。
Ⅱ 米線起源地在哪
應該說是起源於雲南 米線的總類也非常多玉溪小鍋米線 最先把玉溪小鍋米線傳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營人,幼年喪父,家境極貧困,母親到昆明織布為生,改嫁一個四川賣餃擔擔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餃擔擔的謀生手藝傳給他。繼父死後,翟永安便沿街挑賣餃擔擔。20世紀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鍋煮品的製作方法用上,傳到昆明,並不斷加以改進。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經營。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鍋煮品店,口味俱佳,但總以翟永安為最突出,至今有些老昆明還念念不忘端士街的小鍋米線。 大鍋腸旺米線 「米線系選用優質大米通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等工序而成線狀,再放入涼水中浸漬漂洗後即可烹制食用。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加料烹調,涼熱皆宜,均極可口。雲南人把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極致:烹調方法有涼、燙、鹵、炒;配料更是數不勝數,大鍋米線還有燜肉、脆哨、三鮮、腸旺、炸醬、鱔魚、豆花等。 豆花米線 煮過的水豆腐腦__豆花(煮過的好處是水豆腐會淋去水分,變成小陀小陀的,拌在米線里才有口感,而且也好看.) 先把米線用熱水燙過,放在一個土花碗里,然後在面頭舀進一大勺豆花,再依次放上所有調料,就可以享受了。 涼米線 米線又可涼拌而食,稱涼米線,在雲南十分風行。有民歌曰:「米線攤上最熱鬧,辣子酸醋加花椒。一堆阿妹吃米線,嘴巴辣得吹哨哨。」 鹵米線 鹵米線從字面上理解,是不是和鹵豆腐一樣呢,其實這是個誤區。鹵米線指的是將米線焯水以後,用鹵汁、鹵料作為配料的一個做法。(想一想干拌面你就能大概想像出鹵米線的成品張啥樣了) 過橋米線 最為正宗地道的過橋米線當屬我國雲南省紅河州蒙自縣的過橋米線,這里是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傳說過橋米線製作方法和命名源自蒙自縣南湖湖心小亭。歌手後弦演唱的歌曲《過橋》便取材這個故事,並加以新的詮釋。
Ⅲ 過橋米線的到底是來自蒙自還是建水聽雲南的親戚都說過橋米線其實是來自建水,不是蒙自,怎麼回事啊
關於過橋米線是源自蒙自只是傳說和故事,並無確切史料記載可以考究,而在建水的縣志裡面有詳細年份任務地點記載,而蒙自的傳說卻很多漏洞並且是近代才興起的說法。但是我覺得這是哪發源的並不用那麼看重,建水和蒙自同屬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不過1個多小時的路程,習俗民風方言什麼的都基本一樣,即便蒙自不是發源地,那麼他也對過橋米線的推廣有了很大的作用,就像乒乓球不是中國發明的,中國卻能將它打的成精,奉為國球,不管蒙自建水,都是紅河州人,雲南人,中國人,都講一樣的方言,你你我我不用那麼在意啦。
Ⅳ 中國最長的米線2567.8米來自中國的哪裡
中國最長的米線2567.8來自中國雲南省蒙自縣。
2014年12月18日,在蒙自過橋米線美食文化旅遊節上,最引人關注的中國最長米線製作成功,製作廠家以1800公斤的大米,現場製作了2567.8米長的米線,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當場給蒙自縣發授了「中國最長米線」的證書。
在此之前,米線生產廠家就將米線機搬到了蒙自新天地一條街做好了准備,其中,僅抬米線的竹竿就准備了2000根。為了防備天氣下雨影響米線質量,製作方專門准備了21頂遮陽帳篷連在一起。米線廠家銷售經理稱:米線機有150孔,因此准備的米漿有4噸。在此前,公司已經做了半個月的准備,並且成功生產過。他估計製作完成的時間要7個多小時。
2014年12月18上午8時43分,隨著蒙自縣公證處公證員的現場公證,米線現場製作開始,只見工人將米漿不斷地倒入米線機的料斗中,一會兒,冒著熱氣的米線就一根根地從機器下面鑽了出來,之後,工人們根據米線的長度,用竹竿將米線攔腰抬起放在支架下,並隨著米線的延伸,不斷將米線往遠方的支架挪移。經過6小時零7分鍾的製作,米線不斷地延伸,經測量員測量,米線已達2567.8米,於是機器停止了運轉。而此時,已到了下午2點50分,僅用了六小時。
Ⅳ 米線的發源地
Ⅵ 過橋米線起源於哪裡
過橋米線最初起源於滇南的蒙自縣城。相傳在城外有一個南湖(現在猶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個小島,島上不僅有亭台樓閣,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參天,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宜人,是附近學子們攻讀詩書的好地方。有個書生到湖心的小島去讀書備考,但因為埋頭用功,常常忘記吃妻子送去的飯菜,等到吃的時候往往又涼了。由於進食不規律,天長日久,身體日見消瘦,賢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殺了一隻肥母雞,用沙鍋熬好後送去,並使用當地人喜歡吃的米線和其他作料放入,不但味道很鮮美,而且很長時間仍然溫熱。書生很喜歡吃,賢惠的妻子就常常照此做好送去。後來,書生金榜題名,但他念念不忘妻子的盛情,戲說是吃了妻子送的雞湯米線才考中的。因為他妻子送米線到島上要經過一段曲徑小橋,書生便把這種做法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此事一時傳為美談。人們紛紛仿照書生妻子的方法做米線,過橋米線從此流傳開來。經過後人的加工改進,過橋米線越做越好,越傳越遠。
過橋米線由湯、片和米線、作料三部分組成。吃時用大瓷碗一個,先放入熟雞油、味精、胡椒面,然後將雞、鴨、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內端上桌備用。此時滾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氣,食客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要先把鴿蛋磕入碗內,接著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並用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香腸、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尖、嫩白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吃起來味道特別濃郁鮮美,營養非常豐富,常令中外食客贊不絕口。過橋米線集中體現了滇菜原料考究豐盛的特點,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均享有盛名。這個故事含有中國傳統道德故事的一面———勤奮的秀才,甘願孤獨,一心求取功名;賢惠的妻子,不怕麻煩,盡力照顧丈夫吃喝。最後丈夫功成名就,夫貴妻榮,皆大歡喜。古老的農業社會,深厚的愛情往往在日常飲食中體現出來,就像這過橋米線,外層的油只是溫熱,下面卻是100℃的雞湯。今天在這個幾乎一切消費品都已呈連鎖的時代,過橋米線已發展到全國各地。它們有沒有雲南蒙自那碗過橋米線正宗,這已不在我考慮的范圍之中.
Ⅶ 過橋米線來源於什麼地方,過橋米線的典故是什麼
過橋米線具體始於何年代已無法考證。比較統一的說法是,過橋米線源於滇南的蒙自,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典故——
一位書生為求功名寒窯苦讀,賢惠的妻子為了讓丈夫能在寒冬吃上又有營養又能祛寒的食物,想到了容易製作的米線。用一大砂鍋單獨盛裝雞湯或豬骨頭湯,米線及其它配料另裝在其它容器中。吃的時候,將二者混合,就成為一碗熱氣騰騰營養豐富的米線。
這樣的分裝有兩個好處:1. 湯料表面形成的油膜阻斷了熱氣,起到了保溫的效果;2. 湯料和主食分裝可以避免長時間不吃,主食被泡爛的情況。這位賢妻的發明不僅讓她的相公無後顧之憂,發奮苦讀,最終金榜題名,更為後人留下一道傳統美食。
(7)中國最長的米線是來自哪裡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妻子為丈夫送米線時要過一座橋。因此當丈夫問妻子這種新奇的吃法叫什麼名字時,妻子臨時杜撰為「過橋米線」。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來自於米線的吃法。由於要把新鮮米線從一個碗挑到另一個裝滿湯料的碗內,其過程類似一橋飛渡兩碗間,因此謂之為「過橋米線」。
還有一種說法稱妻子在過橋給丈夫送飯時摔了一跤,其籃子里帶的熱肉湯不慎潑入碗中的生肉里。後來打開一看發現肉已經燙熟,而且味道鮮美。因起源於過橋摔一跤,於是這種吃法的米線便得名為過橋米線。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一次老婆給老公送飯,在橋上不小心摔了跤,米線里的湯都灑出去了,於是老婆就在河裡舀了點水,加了進去。老公吃完發現味道不對,就問老婆,這是什麼米線。老婆一緊張就胡編個名字,說是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就是這么來的。
再一種說法是,老公在外打工,等待他歸來,每天都會煮一碗米線過橋,等待老公回來。但是等不到老公,有人經過這橋聞到米線的香味,反而開始賣米線出名。
Ⅷ 中國最長的米線2567.8來自中國的什麼地方
中國最長的米線2567.8來自中國雲南省蒙自縣。
2014年12月18日,在蒙自過橋米線美食文化旅遊節上,最引人關注的中國最長米線製作成功,製作廠家以1800公斤的大米,現場製作了2567.8米長的米線,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當場給蒙自縣發授了「中國最長米線」的證書。
6小時製造中國第一長米線
在此之前,米線生產廠家就將米線機搬到了蒙自新天地一條街做好了准備,其中,僅抬米線的竹竿就准備了2000根。為了防備天氣下雨影響米線質量,製作方專門准備了21頂遮陽帳篷連在一起。米線廠家銷售經理稱:米線機有150孔,因此准備的米漿有4噸。在此前,公司已經做了半個月的准備,並且成功生產過。他估計製作完成的時間要7個多小時。
2014年12月18上午8時43分,隨著蒙自縣公證處公證員的現場公證,米線現場製作開始,只見工人將米漿不斷地倒入米線機的料斗中,一會兒,冒著熱氣的米線就一根根地從機器下面鑽了出來,之後,工人們根據米線的長度,用竹竿將米線攔腰抬起放在支架下,並隨著米線的延伸,不斷將米線往遠方的支架挪移。經過6小時零7分鍾的製作,米線不斷地延伸,經測量員測量,米線已達2567.8米,於是機器停止了運轉。而此時,已到了下午2點50分。
Ⅸ 中華名小吃「蒙自過橋米線」是非遺嗎
2015年10月,蒙自過橋米線傳統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中華名小吃」稱號,蒙自也被授予「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建有過橋米線博物館。
Ⅹ 過橋米線是源於哪個省的著名美食
說起好吃的過橋米線,首推它的發源地蒙自,那裡是最正宗的出處,也有著最好的食材、配料、做法,總之,是最好的搭配和最正宗的味道。橋香園的過橋米線價格高味道一般,大家算一下公斤大米可制米線2.5公斤,橋香園最多給你三兩米線加上各種配料加上人工服務費利潤有多少,大家好好算一下就明白老闆心是貪還是良。
如果一定只說過橋米線的話,實事求是的說,還是蒙自的好吃。整個雲南甚至中國提到過橋米線都認為是昆明的好吃,其實昆明的過橋米線真的很渣渣,包括當年的橋香園,幾十上百的,一樣不正宗。又打下在昆明長大,在昆明雲南的各色米線也吃過一些,到地州也吃過一些當地特色的米線,但出於對家鄉味道的熱愛,我是真心愛吃那鱔魚米線啊!圖片是現去我朋友圈找的真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