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准備成立的亞洲發展銀行總部在中國的哪個城市
准備成立的是亞投行,不是亞洲發展銀行
北京西城區副區長孫碩昨日透露,由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今年將落戶西城區金融街,亞投行總部的選址已確定在全國政協禮堂附近。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在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總部設在北京。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
亞投行是2014年北京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21個成員國正式推出的,並計劃於2015年底前投入運作。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為最大股東。各意向創始成員同意將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的經濟權重作為各國股份分配的基礎。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截至2015年10月27日,共有54個國家正式簽署《亞投行協定》,科威特、菲律賓、南非三國尚未簽署《亞投行協定》。 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底之前,經合法數量的國家批准後,《亞投行協定》即告生效,亞投行正式成立。2015年11月12日,紐西蘭議會完成立法程序,正式批准紐西蘭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成為創始成員國。
2015年12月3日亞投行已有12個國家批准章程,到本月中旬印度和俄羅斯將完成批准手續。屆時14家銀行所持股份超出50%,達到亞投行法定開業要求 。正式開業儀式預計明年1月中旬舉行。
❷ 亞投行的資金來源
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餘下的由其它成員國分配。此前科威特駐華大使祖維赫(Mohammad Saleh Althuwaikh)就表示,科威特出資額不會少,同時暗示希望在董事會中有一定話語權。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
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截止到2020年7月,亞投行有103個成員國。
亞投行的治理結構分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每個成員在亞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董事會有12名董事,其中域內9名,域外3名。管理層由行長和5位副行長組成。
❸ 亞投行是哪幾個中國銀行出資
亞投行與中國銀行並無直接業務往來,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是:
(1)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2)成立宗旨在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總部設在北京。
(3)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
❹ 亞投行還剩幾個國家
亞投行現有57個成員國,仍有30個國家正申請加入。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簽約儀式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標志著這一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的籌建工作將進入新階段。
印度是唯一一個在人民大會堂參與簽字的大型經濟體。其他參與國還包括蒙古國、烏茲別克、哈薩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阿曼、科威特、卡達以及除印度尼西亞之外的東盟所有成員國。
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為最大股東。
各意向創始成員同意將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的經濟權重作為各國股份分配的基礎。2015年試運營的一期實繳資本金為初始認繳目標的10%,即5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25億美元。
❺ 亞投行還剩幾個國家
亞投行還剩57個國家。首發陣容已經確定,國人比較關注的是中國的出資到底是多少。亞投行的資本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初始啟動資金是500億美元。這些資金當中,亞洲國家的出資佔75%,域外國家佔25%。而亞洲國家的這75%份額當中,各國根據GDP規模的比例來確定相應的出資額。
亞投行的含義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❻ 亞投行與亞洲其他區域性經濟組織相比有何不同
有媒體將亞投行稱作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兄弟組織,同為政府間組織,同為多邊開發機構,看起來著實有些相像。那麼,亞投行和「兄長」們有何不同?
成立於1945年的世界銀行其實並不是一家機構,而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集團包括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及三個其他機構,即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這五個機構分別側重於不同的發展領域,但都運用其各自的比較優勢,協力實現其共同的最終目標,即減輕貧困。
世界銀行原本的使命是幫助遭受二戰破壞的會員國實現重建和復興,之後則逐漸轉變為協助會員國克服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近年來世界銀行的「名聲」卻不太好,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世界銀行被少數西方國家所控制,沒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實際,而且其提供優惠貸款也往往附帶一些條件。
亞洲開發銀行創建於1966年,宗旨是通過發展援助幫助亞太地區發展中成員消除貧困,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亞行對發展中成員的援助主要採取四種形式:貸款、股本投資、技術援助、聯合融資相擔保。日本是亞投行的主導,其背後更有美國的影子。近年來,亞洲開發銀行的發展不見新意,貸款發放標准不一,很多亞洲國家在這個體系下難以融到所需要的發展資金。
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致力於減貧不同,亞投行則專注於投資基礎設施,為亞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亞洲國家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亞洲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重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亞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打造亞洲的大市場,將會繼續釋放亞洲的經濟發展潛力。而一些跨國家的互聯互通大型基建項目,比如「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也只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可能實現。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到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合計約需8萬億美元,包括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在內的任何機構顯然都沒有能力拿出這么大筆資金完成這一任務。此時成立亞投行無疑是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了新的選擇。
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亞投行的注冊資本金由成員國分期繳納,一期實繳資本金為初始認繳目標的10%,即5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25億美元。其他創始成員國共同籌集一期資本金的其餘25億美元。
❼ 亞投行中國佔百分之幾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中國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26.06%。
《協定》確定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為1000億美元,分為100萬股,每股的票面價值為10萬美元。初始法定股本分為實繳股本和待繳股本。實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200億美元,待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800億美元。
《協定》稱,域內外成員出資比例為75:25。經理事會超級多數同意後,亞投行可增加法定股本及下調域內成員出資比例,但域內成員出資比例不得低於70%。域內外成員認繳股本在75:25范圍內以GDP(按照60%市場匯率法和40%購買力平價法加權平均計算)為基本依據進行分配。
《協定》稱,目前總認繳股本為981.514億美元,原因是個別國家未能足額認繳按照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佔比分配的法定股本。中方認繳額為297.804億美元(佔比30.34%),實繳59.561億美元。
對於投票權,《協定》明確,亞投行的總投票權由股份投票權、基本投票權以及創始成員享有的創始成員投票權組成。每個成員的股份投票權等於其持有的亞投行股份數,基本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12%,由全體成員(包括創始成員和今後加入的普通成員)平均分配,每個創始成員同時擁有600票創始成員投票權,基本投票權和創始成員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比重約為15%。
《協定》稱,按現有各創始成員的認繳股本計算,中國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26.06%。但隨著新成員的不斷加入,中方和其他創始成員的股份和投票權比例均將被逐步稀釋。
❽ 亞投行是干什麼的
通過對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部門的投資,促進亞洲的可持續經濟發展、財富創造和基礎設施連接。與其他多邊和雙邊發展機構密切合作,促進區域合作與夥伴關系,應對發展挑戰。
職能;
1、促進在發展領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領域的公共和私人資本投資。
2、利用可支配資金為本地區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包括最有效支持本地區,整體經濟協調發展的項目和計劃,特別關注本地區欠發達成員的需要。
3、鼓勵私人資本參與有利於區域經濟發展的項目、企業和活動的投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領域,並在私人資本融資條件不合理時補充私人投資。
4、加強這些職能的其他活動和服務。
(8)亞投行中國出資多少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6月,亞投行約有60名員工(不包括顧問和通過第三方外包機構聘用的員工)。2016年底,亞投行計劃招聘100名員工。未來三到五年,計劃招收300-400名員工,即400-500名員工。
根據協議,亞投行的業務分為一般業務和特別業務。
1、普通業務是指亞投行普通資本提供的融資業務(包括法定資本、授權募集資金、貸款或保證收回資金等);
2、特別業務,是指亞投行接受的專項基金,為服務自身目的而開展的業務。兩個企業可以同時為同一項目,或計劃的不同部分提供財務支持,但應在財務報表中分別列示。
作為中國提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亞投行的主要業務是協助亞太地區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全面投入運營後,將採用貸款、股權投資、擔保等一系列支持方式,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重振交通、能源、電信等各行業投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投行
❾ 投奔亞投行,歐洲"列強"在想啥
3月16日,英國宣布已經申請加入亞投行。作為老牌帝國,英國雖已不復當年,但其影響力仍然不可低估。而且,倫敦金融城迄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因此,英國加入亞投行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這還不算完。緊接著,3月17日,歐洲主要的三個大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也發布消息稱,將申請加入亞投行。
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是歐洲最主要的大國,也是歐盟和歐元區的主導者。他們紛紛申請加入亞投行,無疑意味著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
2014年10月24日,亞洲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20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汶萊、柬埔寨、印度、哈薩克、科威特、寮國、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和越南。從這個名單不難看出,除印度是區域性大國之外,其餘均為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國家。
按照最初的計劃,亞投行的資本規模將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這些資金將分期認繳,一期實繳資本金為初始認繳目標的10%,即5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25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將擁有一半股權。按照國際慣例,這種國際金融合作機構中的股權分配同時也就意味著話語權分配。因此,雖然中國再三聲明不會謀求絕對控制權,但外界仍然普遍認為,中國將是亞投行的主導者。
之後,印尼、約旦、馬爾地夫、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塔吉克斯坦六國先後加入,亞投行成員國增至27國。如果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順利加入,亞投行的成員國就將增至31國。
目前,外界普遍擔心,英法德意四個歐洲大國的加入,將稀釋中國在亞投行的股權,對中國的主導權構成挑戰。但中國目前為止的表態仍然是「外交辭令」式的,對英法德意的申請表示歡迎。
只有美國對此極度不滿。在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3月16日,美國政府就發表了措辭嚴厲的批評,英國對此則以這是英國的國家利益予以回應。素來被視為英國的《人民日報》的《金融時報》甚至發表評論稱,美國與其對抗亞投行,還不如加入亞投行。而且,這個評論還認為,不僅美國應該加入,美國還應該鼓勵他的其它盟友一起加入,這樣,就可以「在中國採取任何不利行動時幫助美國一同加以反對」。這番巧妙言辭與之前英國財政大臣的話多麼相似,他說:加入亞投行才能更好地監督亞投行。
對美國而言,英國是其在國際重大問題上的重要支持者。2004年,在進攻伊拉克的問題上,中國、俄國和歐洲主要國家均表示反對採取軍事行動,只有英國不僅在道義上支持,並且派軍隊參加了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因此,對於歐洲國家來說,英國的選擇具有風向標意義。連英國都可以加入,和美國經常鬧矛盾的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為什麼不能加入呢?更進一步可以設想的是,歐洲四大主要國家都加入了,歐洲其它國家當然也可以申請加入。
歐洲做出這種選擇不難理解。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自顧不暇,無力幫助歐洲,甚至還經常在一些問題上給歐洲「使絆子」,歐洲對此當然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尤其是在歐債危機問題上,美國始終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而中國則不失時機地在歐洲擴大投資,甚至連歐洲足球也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投資。在義大利、希臘的債務危機處理上,中國也多次施以援手。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主要經濟體哀鴻遍野,中國經濟則一枝獨秀。因此,無論是中國的市場還是中國的投資,對急於走出危機影響的歐洲來說都是更為有益的幫助。
另一方面,對於美元的國際金融霸權地位,歐洲和中國的不滿同樣由來已久。經過長時間博弈,歐洲才形成了統一貨幣歐元,但英國僅加入歐盟卻不加入歐元區,在一些事關歐洲未來的重大議題上經常掣肘,動輒以退出歐盟相威脅,德法不勝其煩。當然,一個統一的歐洲將挑戰美國霸權,而一個內部意見紛爭、無法形成統一意志的的歐洲則符合美國維持其霸權的需要。因此,在歐債危機爆發初期,不少評論者認為,英國加入歐盟是美國的「木馬計」,也就是美國給歐盟安插的「釘子」。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均受到重創,但相比之下,美國尚可坐享霸權紅利,歐洲則四處起火,歐元也岌岌可危。在這個意義上,挑戰美元霸權地位是中國與歐洲的共同目標,也是雙方能夠合作的基礎之一。
在亞投行計劃提出之前,國際金融秩序主要由世界銀行(W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導。金融危機爆發後,新興市場國家多次提出對這兩個金融機構進行改革,以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在其中的話語權。但這個議題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始終未能見諸行動。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製造業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可避免會對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形成挑戰。既然改革原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設想無法得到響應,另起爐灶是自然而然的反應。
因此,絲路基金、金磚銀行和亞投行被外界普遍視為中國打造自己主導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幾個主要動作。不過,相比絲路基金與金磚銀行,亞投行的作用和意義顯然更為重大,因此得到的關注也更多。而很容易被拿來與亞投行相對比的,則是日本主導的亞開行。而且,亞開行的資金總規模高達1650億美元,超過了亞投行的1000億美元。但亞投行的優勢在於,中國能夠輸出的主要是「鐵公基」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適合亞洲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需要。而且,按照中國一貫的主張,中國的對外投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也為亞洲國家所歡迎。
不過,要說中國就此已突破美國主導下的國際金融霸權秩序,仍然為時過早。就在亞洲范圍內,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這三個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至今仍未申請加入亞投行。英法德意雖然已經申請加入,但是否能與中國戮力同心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好在中國已經邁出了這一步,無論未來前景如何,至少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如果英法德意的加入申請被批准,未來如何在亞投行的框架下與這些老牌國際性大國既斗爭又合作,最終達到合作共贏,還要考驗中國的外交與金融智慧。
但如果就此認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歐洲已經倒向中國這一邊,則未免過於樂觀。對英法德意來說,加入亞投行需要付出的成本並不高,究竟會帶來何種利益目前尚未確定,不妨先加入進來看看。而且,隨著大國的加入,原有的規則有可能面臨挑戰。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亞投行真如中國政府反復聲明的那樣,沒有政治意圖,只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歐洲的基礎設施老化,也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一樣,有升級換代的必要,而這正是中國的特長所在。因此,即使沒有亞投行的合作框架,中國和歐洲也可能會在這些方面形成合作。就中國而言,不必過分誇大亞投行的政治意義,而應扎扎實實推進相關的工作,先做成幾個樣板項目,或許更有說服力
❿ 亞投行創始國分別注入多少資金
亞投行是由中國倡導、專為亞洲量身打造的多邊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總部將設在北京,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就出資比例而言,各意向創始成員將以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的經濟權重作為各國股份分配的基礎。據了解,在亞投行注冊資本1000億美元中,初步分配是中國出500億,佔一半份額,25%給區域內其它成員國,25%給英國等非亞洲成員國;隨著參與成員國增多,下一階段中國持股比例還會逐步稀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