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揭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黃滿寨瀑布:被譽為"嶺南第一瀑",是國家AAAA級景區、廣東省國民休閑旅遊示範單位、粵東的龍頭旅遊景區,也是揭西縣最亮麗的生態旅遊名片之一。
14
雙峰晚鍾:雙峰晚鍾是揭陽最大的古寺院之一,它的規模非常的宏大,即便歷經幾次摧毀和重建仍舊保留了最原始的樣貌,所以它也是首批被揭陽市列入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
㈡ 東京奧運會跨欄冠軍的中國選手叫什麼名字
北京時間7月14日,在青島舉行的全國田徑大學生錦標賽女子100米欄比賽中,22歲福建名將林雨薇在雨後賽道濕滑和小逆風不利條件中,跑出12秒93奪冠,本賽季第二次打開13秒大關,刷新個人最好成績並創造新的賽會紀錄,林雨薇已具備突破12秒90的硬實力,不遜於今年跑出相同12秒87的日本兩位名將寺田明日香、青木益未,林雨薇將與四川名將吳艷妮共同領軍中國女子跨欄。
北京時間7月14日,在青島舉行的全國田徑大學生錦標賽女子100米欄比賽中,22歲福建名將林雨薇在雨後賽道濕滑和小逆風不利條件中,跑出12秒93奪冠,本賽季第二次打開13秒大關,刷新個人最好成績並創造新的賽會紀錄,林雨薇已具備突破12秒90的硬實力,不遜於今年跑出相同12秒87的日本兩位名將寺田明日香、青木益未,林雨薇將與四川名將吳艷妮共同領軍中國女子跨欄。北京時間7月14日,在青島舉行的全國田徑大學生錦標賽女子100米欄比賽中,22歲福建名將林雨薇在雨後賽道濕滑和小逆風不利條件中,跑出12秒93奪冠,本賽季第二次打開13秒大關,刷新個人最好成績並創造新的賽會紀錄,林雨薇已具備突破12秒90的硬實力,不遜於今年跑出相同12秒87的日本兩位名將寺田明日香、青木益未,林雨薇將與四川名將吳艷妮共同領軍中國女子跨欄。
㈢ 什麼是神田、寺田
是動漫的CP,一般腐女自己YY出來的,
㈣ 中國福建寧德赤溪鎮
中國福建寧德赤溪鎮行政區是屬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赤溪鎮。 一·歷史文化地處蕉城區北部,東與福安接壤,北與周寧相鄰,南接八都、霍童、九都,西接寧屏路。東經:119○25』20」~119○25』50」,北緯26○51』28」~26○58』69」,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年均降水2300毫米,年均氣溫20.2度,鎮域面積168平方公里。赤溪鎮古稱雁樂里,又稱安樂里,後改為赤溪至今。早在唐開成二年(公元831年),就有先民聚居於此,近代行政區劃為安樂里(屬十一都),含安樂、灘頭、長源、赤溪、爐田、嶺頭、牆角、宣洋、謝洋、琴前、官嶺、芹客、廣教寺,到民國初期赤溪鄉屬第二區(霍童)轄:夏村、班宣、官嶺、赤溪、龜山、南陽、東南、爐田、嶺頭。解放初期赤溪鄉屬第三區(霍童),轄南陽、東南、官嶺、班宣、龜山、夏村、爐田、桃源、黃田。1956年赤溪鄉屬霍童區管轄,1959年赤溪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赤溪區,1966年恢復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赤溪鄉,1992年改鄉為鎮。赤溪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原有戲種閩劇、唱班、鼓樂隊,現已解散,民間歌謠有描述勞動艱辛的福州傳、採茶歌、長年歌,描述愛情的紅蓮歌、畲貌傳,描述人情世態的賭博傳。曾出過進士吳承敕、黃登璉、黃邦教等,舉人顏朝喜、顏懷源、黃碩等,貢生楊世祿、傅調梅、傅本章等。古民居有赤溪大古宅,建造於清乾隆年間,約280年,土木結構,三層樓房,120間,面積1632平方米,96條大柱支撐,前後僻廈,左右天井,造工精美,雕梁畫棟,擁有圍屏,古香古色,左正房間為1934年紅軍會師時粟裕與葉飛議事點。黃田大古宅,建於明代,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內有暗道。吳氏木坊(桃源村中),1817年(清嘉慶22年)建,為表彰吳氏貞節而立,佔地3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重檐歇山頂,高9米,199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陽谷宮,清朝嘉慶30年建,土木結構,有戲台,面積700多平方米,一層樓房,是北上抗日先遣隊與閩東工農紅軍會師地點。廣教寺位於赤溪鎮西北距鎮轄區400多米的山坡上,始建唐大中元年(公元834年),康熙間修,1992年重修。坐南向西,依次為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久廢)。舊傳邑人陳勖詩:「佛教憑推廣,禪關此地開。透迤山徑入,闃寂法堂回。雲樹吟風味,霜楓擲露台。相過應一笑,頓覺俗塵灰。」據說牆壁有朱熹筆跡:「寒竹風松」四大字,現字跡模糊不清。地表散布零星遺物有南宋政和五年石槽大小兩口,木魚一隻,銅鍾250公斤一個,均保存完好。古遺址有赤溪羊欄崗青銅時代遺址、龜山禪寺遺址。龜山禪寺始建於唐開成二年(公元831年),五代閩王王審知建殿五間,宋朝雍熙二年賜額「雍熙禪寺」,明朝成化十年重建,清朝乾隆十六年修。據說鼎盛時期有僧眾300多人,寺田1000多畝,民間尚有「一龜、二鳳、三支提」的說法。目前,遺留1座後殿及殘垣、殘基、6個蓮花池。
二、自然景觀
赤溪自古有「壁立千尋」、「石牛望月」、「帶水潮淙」、「南屏晚鍾」等十景。泉懸百丈:在由知村左側,千級石磴,一匹大白練,千山靜寂,水聲如濤,只見瀑布如銀河下瀉,在山腳激起千波萬浪,水霧蒙蒙,意境幽深,遇天氣晴朗,陽光輝映,如五彩雲霞,接澗而生。。壁立千尋:在松嶺村背後,舉目蒼蒼莽莽,山巒疊嶂。帶水潮淙:在赤溪村東側,潺潺流水,四季湛藍。石牛望月:在黃田村東側,寶峰庵前,有詩雲:忽見桃林菱鏡滿,一枝香信透梅鹽。眠牛,在赤溪村南側,林間隱許,歌轉流鶯。金雞岩:在東邊村外500米,怪石嶙峋,相傳金雞棲息其間。缽盂承露:在院前村,形如缽盂,收露貯煙霞。獅子嘯天:形如獅子,壁立千仞,中稍平坦,小石環列,恍若開口嗆哮,齜牙俱現。螺髻晴天:在院前村前石林,形如螺髻,遇到晴天,光芒四射。馬仙跡:在東嶺村,石上有足跡,棋盤,相傳魏虞唐柳道人聚山奕棋。九重溪:在社洋村後,九重溪水,暖流不涸,清澈透底,彎彎曲曲。五龍相會:在班竹村背後,五個山峰擁抱相間,壯觀迷人,相傳五尊巨龍相聚,有琳琅滿目的柏樹、紅杉、青松,一年四季鬱郁蔥蔥,杜鵑花漫山遍野,鳥語花香。仙人洞:在西坑村外,坑流由間道穿入,樹枝障人,洞中,盤古在澗中零亂,水清見底,清澈如翡翠,潔而平瑩。
三、經濟生產
全鎮總耕地面積為26582畝,其中水田17154畝,旱地9428畝,林地134895畝,有林地109084畝。主經濟作物包括,糧食作物為水稻、甘薯。經濟作物有茶葉、蘑菇、甘蔗、花生、茉莉花、反季節蔬菜,其中茶園1.1萬畝,蘑菇300萬平方尺,居全區之首,有「茶鄉菇鎮」美譽;水果主要有西瓜、桃、芙蓉李、柚、枇杷、柑橘。企業主要有茶葉加工廠 22家, 其中赤溪茶葉有限公司為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獨特手工製品有榨油坊、「染青」、土紙,紅糖(已停產,但仍有製作工藝傳人)、八仙果糕。
四、社會發展
全鎮現有鎮直所站單位18個,社團組織2個(議政中心、茶葉協會),26個行政村, 255個村民小組,153個自然村,其中少數民族107戶,473人。全鎮總人口為24063人,其中男12992人,女11071人。鎮區面積約為0.32平方公里(479畝),常駐人口5000多人,其他較大的人口集中地為夏村,現有人口2354人,近年來新增的新村有岩坪新村、洋中新村、坑坪新村、琴田新村、南陽新村、榕樹兜、岩頭洋、文昌閣開發區,人口2000多人。村道主要有赤溪至龜山、赤溪至官嶺、赤溪至邑坂、斑竹岔口至嵋洋嶺道路,通車里程約120公里,全鎮26個村莊基本實現水泥道路硬化。有衛生院1家,衛生所站37家,從醫人員36名;中學1所,18個班,教師70人;小學8所,56個班,教師116人。
五、風俗傳說
獨特的民間風俗有二月二迎土地、四月八牛節。民間崇拜有林公、奶娘、仙姑、楊公八使、大聖。獨特的民間崇拜有楊公八使。
金雞岩傳說:距寧德市赤溪鎮東邊村800多米的公路上,有一高丈余闊六、七尺的岩壁,其上有一幅摩岩石刻,由於年深月久,綠苔蔥掩,字跡模糊,難以看出個究竟來。據傳說其石刻歷時已久,約在北宋元豐年間。正因為長久以來沒人能真正識別出它的來由,所以更為它增添了神秘之感。傳說,宋時赤溪這一帶尚被開發,沿山盡是茂密的森林。有一年春天,東邊村山路來了一位青年壯士,他見此處滿山遍野葉綠花紅、鳥語花香、風景秀麗,留連忘返。忽然間,他發現路邊岩石上有塊壁刻,壁下凹進一洞,盤坐一尊石佛——彌勒。由於他頗通文墨,時而興至,坐下研讀字跡。讀到最後一行時,忽然岩隙崩裂,一聲「咯咯」,蹦出一頭金燦燦的金母雞和一群小金雞,在陽光下閃爍著道道金光。眼前的景物誘使他分了神,使他再也不想研讀石刻了。他忙站起來,去捕捉那金母雞,誰知那隻金母雞「咯」的一聲,一頭鑽進了石縫。眼看沒抓到手,就忙著又去捕捉小雞,但這群小雞也頂精靈,這邊一蹦,那邊一跳,隨之鑽進石縫中去。只有一隻小金雞,被困到石佛旁,他不肯罷休,就用盡全身力氣,將石佛搬倒,果然在佛座下抓到了這只小金雞。這時他極為高興,細細回味著這場驚喜,他漸漸地領會到,這塊摩岩石刻處就是一個金庫,那麼這篇石刻文字正是揭示金庫的秘訣,他追悔自己見金矢志,沒有好好地一口氣讀完這篇刻字。於是他決心再從頭讀一遍,可奇怪的是,讀不上幾個字頭就痛得眼花繚亂。此時天色已晚,他心想若再不找個地方棲身就要為狼果腹了。由於天色越來越黑了,他昏沉沉地走著走著,不料把一個老人碰倒,正想向老人道歉,那老人卻已微笑著開口說道:「年青人,走路那能不向前看,橫著肩走路怎麼行?那容易走歪道呀!」他連忙解釋道:「老伯,實非有意,只怪我心仍在解一個謎,把您老得罪了。」老人又哈哈地大笑說:「是了,你在思索那石刻吧!這個謎有甚難解呢?需知勤力千金,希罕那金山銀庫做什麼!不靠自力更生坐吃山空!」聽了老人一席話後,壯士,細細咀嚼,恍然領悟了「勤能變金,力能致富」的道理。後來他在老人草蓬里棲身一夜,次日,毅然走回頭路,回鄉去了。不知經過多少個年代,直到清初年間,這一帶已初步被人開拓,建立起村落,有一年,有個講下南話的青年人到了這個村(現在東邊村),一邊開墓地,一邊對人說,他祖上在此得金發達,這里山青水秀,按祖上的心願把祖骨歸葬於此。經過一番話後,為此,字岩存金的故事就很快地傳開了。不久,村裡人也認為這里確實是家鄉風水集結點,就在字岩的前面建起了一座十六柱的八角涼亭,供人賞景休息。到了公元1922年(民國11年)赤溪暴發了一場大山洪,把八角亭沖倒了,石佛也被沖毀了。但是這塊摩岩石刻至今仍保留著。
黃碩訴鹽狀:黃碩字廷彬,號華亭,清·康熙24年出生於寧德縣十二都爐田村書香世家,自幼天資聰明,飽讀經文,才華出類拔萃,為縣內學子所共仰。乾隆十年中試「歲貢」,授福建永定縣訓導,署教諭之職(見《寧德縣志》)。在位四年期間,為官清正,為人剛正不阿,深受百姓的愛戴。乾隆8年,黃碩年逾58歲,因身體不佳,辭職歸里閑居。此間,寧德鹽官商周良任以鹽摻砂,行銷全縣,士農工商乃至乞丐,無不咬牙切齒痛恨,聯名向知縣告發無效後,部分群眾挺身而出,陸續上省遞呈,均被拘押打入水牢。後來才知此奸商是總督義子。顯然,呈狀之士無疑自投虎口,蒙難者親屬心如火焚,邀請城鄉士紳、賢達集中城邑,推舉足智多謀之士營救罹難之人。有人舉薦爐田卸職歲貢堪當此任,隨即將黃碩請到縣城議事。當黃碩知道這鹽官商靠山堅硬,初以婉言謝辭。但眾紳又以拈鬮相難,定要讓黃碩先拈,黃碩明知鬮中有詐,也只好領命,辭別眾紳,前往省城。他先探明水牢人犯是否虛實,然後到館里靜候。一日,黃碩聞知一卓姓欽差大人已進省內。為營救水牢中的同鄉,他心生一計,命家人請來紙扎藝人,扎了三中瞎眼獅子,每隻口含鋼錢,擺在一張桌上:「三獅(三司諧言)目生目真,只見口含錢。欲須清水正,唯求桌不偏。」命有人抬到大街供人觀看。卓欽差一見蹊蹺,即追查何人之舉,並傳令接見。黃碩叩見欽差大人時,先取出一包鹽倒入桌上擺放的一碗水中,待其溶解後,碗底留下一撮細砂子。黃碩向卓欽差稟明了寧德鹽官商周良任與本省總督結義父子之親,以鹽摻砂,禍害良民,三司皆受行賄,義士告狀反遭罹難等案情。卓欽差聞之,勃然大怒,嚴厲說道:「此案不辦,有負聖恩,愧對百姓。」隨後令將鹽官商周良任緝拿歸案,審理屬實,判之殺頭極刑。行刑之日,省垣士人、商賈沿途鼓掌叫好,有人還在刑場張貼對聯,大書:「黃碩公流芳百世,周良任遺臭萬年。
撈寶:從前,赤溪鄉有個義士傅林妹,傅林妹從小練了一身好武藝,專門劫富濟貧,後來被官府抓去判了死刑。他生前用過的那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寶刀,也被埋在兒欄崗深處。過了好久好久,有個雲游四方的和尚來赤溪。他告訴大家,只有十個親兄齊全的人家,才能得到這把寶刀。村裡正好有戶人家,已經生了九個兒子,主人得寶心切,等不到第十個兒子出生時,就急急忙忙想動手,但差一個兒子怎麼辦呢?只得暗自叫自己的妻侄來湊數。一天,這一家人齊集到兒擺崗上,等呀,等呀,等了半天果然從深山處慢慢地閃現出一把寶刀來。這時老九高興地趕快伸手抓,可惜只差一截抓不到,他大聲叫道:「表兄,快來拉我一把」。這一叫不要緊,原先現出的寶刀又很快地消滅得無影無蹤了。
附:1.赤溪鎮共轄26個行政村,分別是: 2.班竹村、赤溪村、大壇村、東邊村、東牛村、墩頭村、官嶺村、黃田村、留洋村、爐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嶺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園村、夏村村、小壇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陽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禪地村。
㈤ 中國古代租佃制,庄園制是什麼關系,是一樣的嗎
其實二者的差別不大,租佃制是中國的,而庄園制是西歐的制度。其實二者都是封建地主的一種對於土地的政策,本質上是差不多的。
一、庄園「不輸不入」化
庄園除了以「神田」、「寺田」等不輸租田為基礎形成的外,原則上都是輸租庄園,即庄園主必須從徵收庄民的年貢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田租上交國家,並且在初期,庄民還被國家課以臨時雜役等「國役」,庄園土地的調查權(「檢田權」)也屬於國衙,國衙的檢田使和征稅吏等各種「國使」有權進入庄園(「入部」)進行檢田、收租和征調勞力。馬克思說:「地租的佔有是土地所有權藉以實現的經濟形式。」不能獨佔地租而必須把它分給國衙一部分,說明直至乎安前期庄園尚不具有完全私有地的性質。
從9世紀起,貴族庄園主開始爭取自己的庄園不輸租化。他們藉助自己的權勢,設種種口實向政府申請庄園免租。政府一旦批准;便發放可不輸租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這種手續稱「立券庄號」,獲得不輸租特權的庄園稱「官省符庄」。這種庄園出現於今世紀中葉。10世紀以後,庄園主又開始力爭獲得「不入」特權。「不入」原來僅指國衙檢田使等不得進入庄園,後來它的涵義擴大到不承認政府在庄園里擁有司法權和警察權。其結果,取得不輸租權、雜役免除權、不入權的庄園便完全排除了國衙的一切干涉,庄園主獲得了統治庄園的一切權力,變為領主,庄園則成為他的私人領地。不輸不入庄園自公元11世紀起迅速增多,至公元12世紀在日本各地已經到處皆是。
二、封建領主等級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10世紀以後,有別於自墾地型庄園的寄進型庄園逐漸增多。這是指通過接受「寄進」(進獻)土地形成的庄園。原來地方開發領主為得到權力的庇護和藉助這種權力使自己的庄園不輸不入化,便往往把自己的庄園進獻給中央貴族和大寺社,奉之為領主,稱之為「領家」,分給庄園年貢的一部分,自己則保留「下司職」或「預所職」(均指庄官)[注1-],留在原地,管理庄園。如果「領家」以為自己的權勢仍不足以同國司抗衡,則將庄園進獻給更有權勢的貴族,奉之為「本家」[注11],於是「本家」成了更高一級的領主。從而在庄園內部形成「本所職」一「領家職」,「下司職」這種層層瓜分年貢、土地的等級所有的體制。
但是,庄園領主土地等級所有制既不同於後來武家領主等級所有制,也不同於西歐封建領主土地等級所有制。它不是通過自上而下分封領地,下放土地所有權的方式,而是通過自下而上層層進獻土地所有權的方式形成的。而且這種土地等級所有制,由於進獻者和受獻者之間沒有建立以私人武裝組織為基於的嚴格等級關系(主從關系),所以得不到強有力的保證。進獻者和受獻者間只是寄進契約所規定的關系,而這種規定主要是保證進獻者(開發領主)在庄園里的實力地位。[注12]實際上,「本家」、「領家」等各級領主大多是名義上的領主,充任庄官的開發領主才是庄園的實際所有者。他們不只掌握庄園經濟、行政、司法等權力,而且也是庄園武裝力量的組織者。庄園領主能不能順利地調動庄園武力,完全取決於庄官的態度。正因為如此,後來許多庄官成為武家政權的支柱。所以這種庄園領主土地等級所有制是極不穩定的。
這個時期庄園的農民已經成為庄園的專屬農民,即「庄民」。庄民生產糧食、農副產物、山林產品和家庭手工業品。這些產品除滿足庄民本身需要外,還供應住在奈良、京都的庄園領主。庄園領主只有那些高級享用品才依靠中國的輸入,滿足他們的奢侈生活。這表明,庄園經濟是一種農業同家庭手工業緊密結合的自給自足經濟,整個庄園便是一個同外界很少聯系的經濟整體。
公元12世紀,庄園領主制確立起來。封建庄園佔全國土地之半,而所剩餘的一半土地由於「知行國」制的確立,也逐漸封建領地化了。「知行」意為對土地財產的直接支配。「知行國」或「領國」是指特定的個人(皇族、廷臣、後來也包括「武家棟梁」)擁有知行權的國(地方),實際就是采地。至公元13世紀,這些知行國進一步變成了皇親、權貴和武家的世襲領地。
租佃制
中國封建社會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給農民,從而剝削、奴役農民的制度。是戰國以來隨著封建生產方式而出現的一種封建生產關系的形式。這一制度自戰國經秦漢至明清,延續了兩千多年,並在這兩千多年中不斷地發展變化。兩漢 西漢時的租佃關系,《漢書?食貨志》記載董仲舒的話說:「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唐顏師古(581~645)註解說:「下戶貧人,自無田而耕墾豪富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輸本田主。」王莽批評西漢放任「豪民侵陵,分田劫假」。顏師古解釋「分田」是:「貧者無田而取富人田耕種,共分其所收」,「假」是「貧人賃富人之田」,「劫」是富人劫奪貧人的田租,侵欺貧人。
中國似乎並未將古代的農業的封建制度定義為庄園制
㈥ 福州龍泉寺在什麼地方
龍泉寺位於長樂市鶴上鎮上李村沙京蓮花山,寺的周邊有宋理學家朱熹、狀元宰相鄭性之等名人名家摩崖題刻數十處。龍泉寺始建於南朝梁承聖三年(554年),原名西山寺,唐太宗十三年(859年)懿宗賜名龍泉禪寺,與鼓山湧泉寺、福清黃檗寺並稱閩中三大名寺。自古香火鼎盛,僧侶最多時達二、三百人,寺田600多畝。歷史上龍泉寺有許多高僧主持,也曾幾經衰落,如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淪為停柩場所,清初毀於戰火,五十年代在寺院辦起畜牧場。現在龍泉寺是中國佛教協會直屬管理的寺院,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西歸祠、觀音閣、祖師堂、方丈堂、和尚塔等,多是近20年間修復起來的。 龍泉寺周圍峰巒起伏的五座山峰分別是卧牛、貴品、蓮花、仙冠和雲禪峰。這「昱峰嵐橫」自古以來就是長樂十二景之一。寺院依山而建,座落在五峰環抱的小盆地之中,山門對海門,山川靈氣相通,世稱「彌勒五福裟」。當初唐懿宗皇帝親筆書龍泉寺的山門匾額因戰亂毀壞再也找不到了,現在山門和大雄寶殿上的匾額均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手筆。 龍泉寺對面山上的一群岩石像一群小牛圍著一頭母牛要吃奶,相傳祖師開場講經,群牛都會豎耳傾聽後被點化成石頭。此山叫做卧牛山峰。 天王殿前的有一對直徑約有一米的空心石環為龍泉寺所獨有,雅名「哪吒乾坤圈」,俗稱「金剛戒指」。據說小孩子從環中穿過後晚上就不會尿床了。這對石環中有一個是唐代王木尊建寺時中遺物。 大殿庭院中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的16根雙人合抱的大石柱,每根高6米,圓3米,重約4.5噸,這些石柱及柱、盤都是唐代百丈禪師建寺的遺物,已有1200年的歷史。石柱上還有北宋元符(1098年)林升仲,節度檢官方道等題刻。據傳,當時這16根石柱從外地運回時有1根墜入寺外的井底,王木尊只好讓本地石匠另打造一根,但與其他石柱卻有細微差別。除王木尊和普明禪師外,其他無人識得。 殿後山崖上一塊巨石上刻有一尊摩崖造像「流米佛」,他的特別之處就在佛的肚臍眼。相傳當年百丈禪師主持建成龍泉寺時,忙於各種建造事務,為了解決糧食的運輸問題,命人在這塊岩石上刻出這尊佛像,借佛臍來運送大米。說來也怪,在佛像刻好之後,白花花的大米就從佛像肚臍中源源不斷地流出,從佛臍中流出的米吃起來特別香,人們就叫它「香米」。不過可惜的是,有一天寺內來了很多遊客,煮了三大鍋飯還不夠,眼看第四鍋的水就要燒開了,從佛像流出的米還沒滿,一個煮飯的寺僧嫌米流的太慢,便用火鉗捅佛的肚臍,結果再也流不出米來了。「流米佛」左右分鐫「皇帝」,「萬歲」,也是唐代時留下的題刻。
㈦ 五山十剎——國清寺
五山十剎——中國古代制度中最高的官寺。寺院皆位於勝景仙境,風水寶地,高僧雲集。每一座寺院都有它自己獨特的經歷,千年的興衰。
宋代的禪院五山十剎,享有諸多特權,住持由朝庭遴選高僧擔任。寺院雄偉宏麗、珍貴文物不計其數;官賜的寺田少則千畝,多則數萬畝。它們既是古時地位最高的十六座寺院,也是最庄嚴瑰麗的寺院,堪稱最頂尖的「富寺」。
寺廟名稱: 國清寺
官寺位次: 十剎第10位
創建時間: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
禪寺地址: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
開放時間: 06:00-16:00
寺院 歷史 : 1421年
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寺廟佔地面積7.3萬平方米。建此寺是隋代高僧智顗的遺願。
智顗,中國 歷史 上十大名僧之一。出生於南北朝,俗名陳德安。父親是梁朝的官吏。17歲時,梁末兵亂,家庭離散顛沛,遂發願為僧。18歲出家,20歲時已精研律學,受具足戒。23歲拜高僧慧思為師,6年後代高僧慧思前往金陵弘傳佛法,31歲受請名剎瓦官寺開講《法華經》。晉王楊廣(隋煬帝)篤佛,拜智顗為師,迎請智顗為自己授菩薩戒。
晉王楊廣(隋煬帝)
智顗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發明「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的思想,創立中國佛教宗派史上第一個宗派——天台宗。世壽六十歲,生平造寺36所。入滅後,晉王楊廣遵他遺願在天台山另行創建佛剎,初名天台寺,大業元年(605)題名為「國清寺」。
國清寺始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顗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自開創「天台宗」後,智顗一直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囿於資金,一直未動工。他在臨終遺書中言:「不見寺成,瞑目為恨」。晉王楊廣見書,甚為感動,遂派司馬王弘監造國清寺。初建的國清寺在大雄寶殿後面約100米處的八桂峰前山坡上。
200多年後,唐末會昌年間(約845年),唐武宗李炎下詔滅佛崇道,國清寺被廢,原寺毀於火。次年唐武宗駕崩,宣宗即位。寺毀六年之後,唐宣宗李忱宣布重建國清寺。唐大中五年(851年)詔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題寫「大中國清之寺」,刻於寺後摩崖石壁上,至今仍清晰可辨。
宋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賞金萬兩重修殿宇,改名為「景德國清寺」,宋真宗趙恆親賜衣物及御書數百卷,寺中建御書閣。國清寺御書閣內藏有西域《具多葉經》和旃檀佛像、佛牙等珍品。宋建炎二年(1128年),國清寺整修擴建。修建後的國清寺,規模宏大,殿宇輝煌。1130年,南宋高宗趙構下詔改「國清講寺」(佛教天台宗)為「國清禪寺」(佛教禪宗)。改禪宗數十年後,南宋寧宗趙擴將國清寺評列為禪宗「十剎」之一。
元朝時。國清寺一度獲准恢復天台宗。然而,朱元璋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又把國清寺改作了禪寺,這一改就是560年。直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天台縣政府和當地士紳的環請靜權法師返國清寺講經,國清寺恢復天台宗祖庭地位。
康熙初年,由於年久失修,國清寺殿宇破損嚴重,大雄寶殿發生了牆體坍塌。國清寺的修葺提上了朝廷辦事日程,康熙皇帝確定了國清寺重建的規劃。但是重建費用實在是筆巨資,直到六七十年後,1733年,康熙的兒子雍正帝才籌到這筆資金。1734年國清寺奉敕重建,在重建過程中雍正皇帝特賜「龍藏」一部,作為國清寺的珍藏。
1735年8月國清寺修建完成,同年九月雍正去世,乾隆即位,御筆記錄此次重建情況,刻御碑置國清寺內。
修建一座國清寺,竟然讓爺孫三位皇帝操心了一個世紀!我真的很好奇,修建國清寺究竟耗費了大清國多少巨資?翻開 歷史 ,這一座寺院曾牽系了五朝十帝!
國內古剎大多三面環山,國清寺四面環山、雙澗環繞。智者講經的「智者塔院」在寺東北面,所以寺院山門不朝南開,朝東開,這既是對創寺人智者大師的懷念,又暗含了「紫氣東來」。
國清寺是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祖庭,也是日本和韓國佛教天台宗祖庭。該寺曾駐錫了不少名僧、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台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
國清寺的影響遠及海內外。鑒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
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歷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
日本最澄法師
雖然從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間,國清寺幾度或毀於兵火,或摧於風暴,但都是屢毀屢建。每次重修,寺宇規模都有所發展,位置也越來越擴移至山麓平曠地帶。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紀略》一文中提到的國清寺「最後委藏處石泉,名錫杖泉」,可見當時錫杖泉已在寺的最後,即今位置。那麼說明至遲在明代,國清寺已擴移至今址。
20世紀60年代末「文革」的動盪時期,國清寺再次被毀。
1973年,周恩來下令敦促在1975年前完成國清寺修復,並撥款30萬元,同時從北京調運大量珍貴的佛像、法器到該寺。
1984年重新復辦了天台宗佛學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學院)。
2006年,國清寺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清寺佔地7.3萬平方米(110畝)、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廟宇建築600多幢,房屋8000餘間,是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建築為清早期官式建築,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幢古建築,山門外各建築物——隋塔、寒拾亭、「教觀總持」照壁,豐干橋、「隋代古剎」照壁和國清寺山門,順應地勢而建,自然隨意地散布各處,卻又自然和諧。
隋梅: 國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寶殿右側,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據考證,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 歷史 ,是中國國內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
隋塔: 隋塔位於天台城關鎮東北6里。隋開皇十八年,晉王楊廣為報智者大師受菩薩戒而建造的「報恩塔」。唐代「會昌法難」受損,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殘高59.4米,邊長4.6米,六面九級,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樓閣式磚木結構,因遭火焚毀飛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隋塔建造別致,除磚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頂上沒有通常的尖形塔頭,站在塔內,可直接仰見藍天。
方丈樓: 方丈樓是國清寺接待中外來賓的地方。位於在國清寺東建築群中心。
觀音殿: 與錫杖泉相鄰處,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翹角的觀音殿,雄踞於大雄寶殿之後上方,觀音殿長約15米,寬12米,殿內正中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木雕貼金像一尊,兩旁或立或坐著觀音的三十二化身。
此殿為美國洛杉磯天台山國清寺護法會夏荊山、楊茂慈先生、吳梅影女士等捐資十五萬元建成。
報恩塔: 位於觀音殿西鄰,由日本蓮宗信徒捐贈1000萬日元,於1985年9月建造的。天台山是傳教大師(日僧最澄大師)曾經留學過的最興盛的靈址,日蓮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師(智者大師),而且堅信作為正法的法華經的源流是天台國清寺,建塔以表「知恩報恩」。
七佛塔: 也稱迎賓塔,是為紀念「過去七佛」而建,"七佛"指釋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現的六位佛陀。他們分別是: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隋唐時的七佛塔早已不在,現在的七佛塔是1973年在原址上建的。
雨花殿: 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一般寺廟中稱「金剛殿」或「天王殿」。相傳是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曾在此講述《妙法蓮花經》,其精誠所至,感動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名「雨花殿」。
珍貴文物: 國清寺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書、佛像和法器等珍貴文物。寺內有重13噸的明代釋迦牟尼青銅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羅漢,還有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跡,寺外有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歷》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禪師之塔」等。
國清寺是一座 歷史 文化古剎。孟浩然、李白、賈島、皮日休、陸龜蒙、杜荀鶴、洪適、郭沫若、鄧拓、趙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寶。
盂蘭盆法會: 智者大師在天台山開宗立說後,規定每年在各寺院庵堂舉行盂蘭盆法會。時間是農歷七月初九至十五,共7天。以為報父母養育之恩,亦求延年益壽。屆時國內外信徒雲集,高達數千人。法會期間,每天上午由首座在妙法堂講盂蘭盆經,約2小時。
㈧ 《魔卡少女櫻》中的人物關系是什麼
木之本櫻
這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萌王不是第一,誰敢第一?從庫洛牌,小櫻牌到透明牌,小櫻長高了,從當年的「庫洛魔法使」變為了法力高強的「魔卡少女櫻」,我們見證著小櫻的成長,唯一不變的就是小櫻的萌與可愛。
大道寺知世
作為小櫻最好的朋友,絕對要排在這里,她們不止是朋友關系,知世更是深深的愛著小櫻,對,這里就是「愛」,之前的文章分析過。她有一手非常變態的針線活,動手能力強的一批,不光服裝做的好,做便當也是一流,具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非常細膩的心思,唱歌也是非常的好聽,溫柔優雅型女友,最喜歡的就是知世的微笑。
觀月歌帆
她是月峰神社的巫女,曾經為桃矢的實習老師,與桃矢存在著一段不可與外人道的曖昧師生情。她也是神社神官的女兒,擁有非常強大的魔力和預知能力,曾經告訴桃矢,有一天他會有自己喜歡的人,而她也會有自己喜歡的人。觀月老師後來與庫洛里多的轉世——柊澤艾利歐住在一起了,說實話,感覺好奇怪的,轉世後的庫洛里多畢竟是個小孩,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額,好亂啊,不過喜歡姐姐型的可以找她。
露比·月
怎麼說呢,其實她是沒有性別的,只是因為喜歡女裝,但是在我們看來她就是女的,她的主人是柊澤艾力歐,化身為秋月奈久留,最初覬覦桃矢的力量,想從桃矢身上得到魔法,其實都是幫助小櫻收集庫洛牌,話說,女裝的秋月還是很可愛的。
木之本撫子
小櫻的媽媽,只是可惜英年早逝,在她活著的時候,有三大特點:一是在哪裡都能睡著昏天黑地;第二點是無論在什麼情境下都能摔跤;第三點是吃什麼東西都吃不胖,是不是廣大女性想要的特性啊。知性、溫柔、美麗,可以用這三個詞來形容撫子了。
大道寺園美
當年最反對小櫻的媽媽撫子與小櫻的爸爸藤隆的人,她是大道寺玩具公司的董事長,知世的媽媽,非常的有錢,同時每天也是非常的忙,不停地開會,女強人型,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喜歡這樣類型的呢?
李夜蘭
是「李家」的人,沒錯,她是中國人,李小狼的那個「李」,是道士家族,道姑一枚,有沒有人喜歡呢?
三原千春
小櫻的好友,非常的善良體貼,她和山崎很早在幼稚園時期就已經相識了,所以她存在的功能就是戳穿山崎的謊話,也可以說她對山崎的謊話已經習以為常了,和山崎是一對歡喜冤家。
柳澤奈緒子
看長相就是學霸一枚,帶著個大眼鏡,手裡經常拿本書,喜歡看鬼故事,是山崎謊話的忠實聽眾,好奇心強,超級有想像力,學霸型男生的最愛。
佐佐木利佳
可以說是普通女生的代表了,暗戀寺田老師,她是小櫻的同班同學,成熟美麗善良可以用來形容她了,給大家真相一波,在漫畫版本中,她與寺田老師是互相喜歡的,師生戀啊,寺田老師甚至給她「訂婚戒指」,這里要記住,她可是只有四年級,算不算違法?
小學生木之本櫻(丹下櫻 配音)是一個平凡的女孩,有一個溫柔的爸爸木之本藤隆(田中秀幸 配音)和一個體貼的好友大道寺知世(岩男潤子 配音)。一天,在父親的書房中她發現了一本塵封已久的魔法書,並無意間解除了書上的封印,一隻會說話的玩偶可魯貝洛斯(久川綾 配音)出現在了她的面前。小可告訴她,自己是守護這本書的神獸,書中封印著名叫庫洛牌的東西。現在,封印解除了,它要小櫻成為庫洛魔法師,它將協助她收復這些四處搗亂的庫洛牌。隔天,小櫻的班上轉來了一個名叫李小狼(熊井素子 配音)的轉學生,這個外表酷酷的男孩原來也是沖著庫洛牌而來。
隨著庫洛牌的封印,越來越多的角色出現在了小櫻的身邊,而他們的真正目的,卻還不得而知。
《魔卡少女櫻》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LXZD4bZxmyu-YvDn82S7Q
提取碼: c6hu
㈨ 廣東揭陽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榕城:進賢門
雙峰寺 ,孔廟 ,關帝廟 ,城隍廟 ,黃岐山 ,桂竹園 ,電視塔
石水缸 ,禁城 ,紫陌山·龜石 ,龍珠馬寺 ,涵元寶塔 ,榕江 .榕江西湖
---揭東 :桑浦山 ,風門古徑 ,雙溪明月 ,青嶼汛 ,翁梅齋墓
北標窺日 ,埔田蕉嶺 ,埔田竹林
---普寧
「流沙會議」舊址 ,馬嘶岩寺 ,培風塔 ,文昌閣 ,盤龍閣
梅梅香雪 鐵嶺蘭香 方耀故居
----揭西:龍潭飛瀑 ,龍頸波光 ,廣德洞天 ,河婆塔 ,大洋雲景
京溪懸川 石肚溪冰臼群 永昌古廟 天竺岩庵 三山祖廟 花果古寺 郭氏大樓 南僑中學
---惠來 神泉勝跡 文昌閣塔 榕石 百花山 亞洲第一航標塔 客鳥尾石筍
靖海古堡 南海銀灘 金灣綠灘 玄德古寺 宋大峰祖師廟
※飲食
揭陽市境內潮、客俗飲食習慣略有不同,山區、平原口味也稍有異。但大體上以大米為主食,番薯、麥、面、瓜、豆為副。菜餚的烹調方法則多種多樣,自成一格。
揭陽菜屬廣東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菜,其烹飪極具嶺南文化特色--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刀工精巧,燜、燉、煎、炊、火局炒、清、淋齊備;清而不淡、鮮而不腥、郁而不膩,色、香、味、美俱全。揭陽菜以烹制海鮮見長,湯菜、甜菜、素菜也各具特色。海鮮類如:生炊龍蝦、鴛鴦膏蟹、紅燜魚翅,皆以新鮮海族為原料,清鮮甜美;清鄴烏耳鰻、清湯蟹丸等湯菜,清純鮮美,原汁原味;甜菜類如縐紗蓮蓉、金瓜芋泥等,甜膩相宜,甘香可口;還有素菜名品如厚菇芥菜、護國菜等,素菜葷做,香爛軟滑,素而不齋,是廣東菜素菜類的代表。
揭陽菜除了注重刀工,拼砌精巧,造型賞心悅目外,還很講究調味,每菜必配相應醬料佐食。
此外,民間點心、小食品種豐富、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鄉土風味濃厚,屬全國點心八大派系的潮州流派。
美食小吃
〖尖米丸〗把大米漿放鍋內加溫攪拌成糊狀,再配生漿揉捏成團,然後取鑿滿小圓孔的木板置沸水鍋上,將漿團放在板上擠壓成小段墜入鍋中,煮熟便成兩頭尖,形似尖米「尖米丸」。
尖米丸柔韌潤滑,可煮可炒,以之泡煮豬骨原湯,味道尤為醇香鮮美。
〖普寧豆乾〗用大豆作主料,摻以石膏、薯粉、鹵水,經多道工序製成。豆乾外皮柔韌,內肉嫩滑。烹調主要方法有煎、局、炸3種。油炸豆乾更具地方風味,其皮酥脆,肉嫩滑,味清香,食時配以辣椒甜醋,更為可口。
〖蚝烙〗將鮮蚝(牡蠣)、雪粉、大米粉、蔥粒等混和,加水拌勻,在平底鍋內以旺火煎烙,再淋上蛋漿,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吃時撒上芫荽,蘸魚露或辣椒醬,具有外脆內嫩,香酥鮮美的特點。
〖乒乓果〗胚用優質糯米粉加花生油製成,餡以檳醅麥夫為主體,加上糖、芝麻、炒花生、橙糕等,果呈薄圓餅形,以豆腐膜墊底。「檳醅」,就是是把糯粟裝密封鐵罐內,爆炒熟,去殼,碾碎,因音近,訛讀成「乒乓」,故得名。
㈩ 找一些墮唐時期英雄人物的資料和小故事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於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功居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秦瓊拴馬槐
在濟南千佛山上山的山路上,在不到半山腰處你會看到有一亭子,它寶頂飛檐、玲瓏剔透、造型精美。此亭叫「唐槐亭」,旁邊有棵老槐樹,傳說因秦瓊拴過馬而得名。
相傳,秦瓊為表孝心去山上寺院給母親許願燒香,曾拴馬於此樹,所以,後人俗稱此樹為「秦瓊拴馬槐」。現在樹干半枯,一幼樹破肚而出,猶如母親懷抱嬰兒,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母抱子槐
據傳,唐朝開國年間,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執鞭者是尉遲敬德。
尉遲恭(585—658)字敬德,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人。中國唐朝名將,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兵器:單鞭,丈八長矛。座駕:踏雪烏騅馬。傳說其面如黑炭。
尉遲恭與秦瓊為中國兩位傳統門神。 隋大業末,尉遲敬德從軍於高陽,以武勇稱,累授朝散大夫。 隋大業十三年劉武周起,收羅尉遲敬德為偏將,與宋金剛南侵,陷晉、澮二州。尉遲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虜孤懷恩、唐儉等。武德三年,唐太宗征討劉武周,劉武周令尉遲敬德與宋金剛在介休抵禦。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勸降。尉遲敬德與尋相舉城投降。太宗大悅,賜以曲宴,引為右一府統軍。
督建孟門南山寺
孟門南山寺位於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原孟門縣城南約一公里)南的南山(又名庄王山),也叫靈泉寺。南山寺前身為孟門道院,建造於周穆王時代,東漢擴建為寺院。寺院西廂牆壁上有清嘉慶年間的石碣,上刻南山寺十大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宛若仙境,史稱「晉西第一叢林」。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巡遊孟門縣,被南山的秀麗景色吸引了,下旨令尉遲恭監造寺院。於是,一座規模恢宏、建造精雅的寺院落成。又名靈泉寺,是金世宗敕賜匾額為「靈泉寺」,非常美麗動聽,又是充滿靈秀之氣的名字。南山寺最興盛時期,寺內有僧人六百多,耕種寺田五千多畝。可見當時的規模有多大!南山寺是官辦寺,為永寧州八大官寺之首,領導著晉西以及陝西吳堡、綏德等地的一百多處寺院。包括今天聞名天下的柳林香嚴寺等。寺院西廂牆壁上有清嘉慶年間的石碣,上刻南山寺十大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宛若仙境,史稱「晉西第一叢林」。實乃黃河中游罕見的寺院。
還有很多的建議你看一看隋唐演義和說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