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第一大壩」與中國「第一大壩」對比,有什麼差距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僅城市建設越來越完善,在其它方面也有顯著的成就,像水利工程、高鐵建設、跨海大橋等,這些工程都有很大的成效,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討論的話題也是關於跟水利工程有關的,我國有不少著名的水利工程取得很大成就,還發展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通常水利工程的意義和作用都十分重大,我們今天就拿超級大國美國的第一大壩和我國的第一大壩來做個對比,看看兩者有何差距。
另外,三峽大壩還入選為我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除了國內遊客眾多,每年還有很多的外國遊客會前來觀賞。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耗資、效益上,兩座大壩一對比,顯然是三峽大壩略勝一籌,不少網友也表示:差距顯而易見!你有見聞過這兩座大壩嗎?對此你怎麼看待呢?
『貳』 新中國第一大壩在哪裡
新中國第一大壩是:佛子嶺大壩。
1954年,安徽西部大別山區的霍山縣,矗立了一座雄偉的水利工程。它就是擁有新中國第一大壩之稱的「佛子嶺水庫」。
『叄』 哪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水電和灌溉大壩
是中國。高度在30米以上的大壩屬於較大規模的大壩,主要用於水力發電和農業灌溉。
據統計,這樣的大壩在中國有5000多座,佔全球的1/10,居世界第一位。遠多於位列第二名的美國(約1600座)。
『肆』 世界第一大水電站在哪個國家叫啥
三峽水電站,在中國。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樑,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
『伍』 美國「第一大壩」和中國「第一大壩」差距有多大,哪個更勝一籌
美國「第一大壩」胡佛水壩和我國「第一大壩」三峽大壩相比,無論是從規模上看,還是耗資、效益上看,顯然是我國的三峽大壩略勝一籌。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不僅城市建設越來越完善,在其它方面也快速發展,像水利工程、高鐵建設、跨海大橋等,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三峽大壩水利工程更是取得了很大成就,還發展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
『陸』 中國修建世界最大的大壩在那裡
伊泰普水壩
伊泰普水壩位於巴西西南部與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處,全長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阿斯旺水壩還大六倍。巴拉那河被其攔截後形成深250米、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總蓄
水量為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自上世紀70年代經歷兩次電力能源危機後,巴西政府決定同巴拉圭合作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於1975年10月起開始建造,1991年5月全部工程完工,耗資183億美元,水電站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60萬千瓦。
伊泰普水壩對於這兩個大量依靠外國石油作為能源的國家來說,在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伊泰普水電站不僅能滿足巴拉圭全部用電需求,而且能供應巴西全國30%以上的用電量,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米納斯吉拉斯等主要工業區38%的電力來自伊泰普。
胡佛水壩
胡佛水壩距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約30英里,建在高山峽谷之間,採用圓弧形結構,壩高約223米。科羅拉多河因其攔截而形成的米德湖水深152米,湖面16萬英畝,被認為是比納賽爾湖還大的世界第一人工湖。該水壩是根據1928年通過的"鮑爾德河谷法",於1931年開始建造,1935年9月30日竣工完成。水電站發電機組年發電40億度,為加利福尼亞州提供了75%的電力。
這座半個多世紀前興建的水壩如今仍在為130萬人輸送電力,灌溉150萬英畝的田地。它在抗旱防洪方面也功不可沒。該水壩建成後,科羅拉多河下游基本上就沒有發生過旱災。胡佛水壩和科羅拉多河主河道上的其他水壩,近半個世紀來在防洪方面產生的經濟效益估計超過10億美元。
阿斯旺水壩
阿斯旺水壩距埃及的阿斯旺城約10公里處,主壩全長3600米,高111米,底座寬980米,壩頂寬40米。尼羅河水被攔腰斬斷後形成了蜿蜒500公里、寬至60公里的納賽爾湖,其容量相當於尼羅河2年的流量。該工程項目始於1960年,工期為10年,耗資1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0億美元。修建大壩的目的在於控制尼羅河水流量,使其在漲水季節不澇、缺水季節不旱,同時增加農業耕地面積,改善農產品結構,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
大壩於1964年開始蓄水,4年後首次並網發電,它巨大的渦輪機組能產生210萬千瓦的電能,佔全國總發電量的一半。大壩建成後,尼羅河谷平均每年有441萬畝的小麥田由一年一季變為一年兩季,顯著提高了農業產量。大壩建成30多年來,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地區增加可耕地面積達1260萬畝。
鐵門水壩
鐵門水壩位於羅馬尼亞的卡特拉克塔峽谷地帶,大壩全長1278米,高75.5米,底座寬50米,壩項公路寬16米。多瑙河被攔截後形成蓄水量為15億立方米的人工湖。該水壩是由羅馬尼亞與前南斯拉夫合作修建,於1964年9月開始動工,1972年5月建成,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10萬千瓦,是目前羅馬尼亞蓄水量最大的水壩。
自完工以來,鐵門水電站從不間斷地每年向羅馬尼亞輸送電量54億千瓦時,為羅馬尼亞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八場大壩
計劃建設的八場大壩位於日本群馬縣吾妻郡長野原町的吾妻溪谷的上游,為鋼筋水泥結構,高130米,蓄水量約為1億立方米。
修建八場大壩的初衷是除水害、興水利。日本是海洋性氣候,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八場大壩的蓄存洪水的空間將達6500萬立方米,它與利根川上游已建成的堤壩將對治理利根川、保護兩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八場大壩完工後,每秒可向利根川下游的東京都及崎玉、群馬、千葉、茨城4縣(日本的縣相當於我國的省)的2600萬居民提供清潔的生活用水22立方米。
八場大壩修建計劃始於1962年。經過與當地居民馬拉松式的談判,2001年6月14日,雙方正式舉行了簽字儀式。大壩預定於2010年竣工。
『柒』 中國第一條人工大壩在那
胥河壩
胥河,古代又名胥溪、胥溪河,源出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上游連接長江在安徽蕪湖的支流水陽江,下游接太湖水系荊溪。全長約31公里,河寬在20-160米之……
胥河開鑿於公元前506年(春秋時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是中國現有記載的最早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
那麼胥河壩相應的也就是我國最早的人工大壩了。
『捌』 中國有哪三大壩
有三峽大壩、龍羊峽水電站、丹江口大壩。
一、三峽大壩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
二、龍羊峽水電站
人稱黃河「龍頭」電站。黃河上游青海省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的龍羊峽谷,上距黃河發源地1684公里,下至黃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
三、丹江口大壩
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的丹江口水庫,水域橫跨鄂、豫兩省,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以上,水質優良,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也是農夫山泉飲用水水源,被譽為"亞洲天池",是僅次於三峽水庫的亞洲第二大人工淡水湖。
(8)中國第一大壩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一、水利工程特點
①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單項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區內各項水利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工程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單項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綜合性的,各服務目標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矛盾。
③工作條件復雜。水利工程中各種水工建築物都是在難以確切把握的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進行施工和運行的,它們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滲透力、沖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條件較其他建築物更為復雜。
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隨機性,根據每年水文狀況不同而效益不同,農田水利工程還與氣象條件的變化有密切聯系。影響面廣。
⑤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技術復雜,工期較長,投資多,興建時必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標准進行。
二、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在即?回應: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一條關於「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近日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三峽集團方面對此回應稱,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三峽樞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茅坪溪防護大壩和右岸地下電站等建築物。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5米,基岩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岩。
相關媒體核實發現,「三峽大壩變形」的衛星地圖拍攝於2018年2月23日,由谷歌公司通過其商業合作夥伴的一顆民用衛星拍攝,而谷歌地圖在2018年9月拍攝的另一張圖片則顯示三峽一切正常。
『玖』 中國最早的水壩
最早有記載的應該是都江堰(2260年前)關於都江這一名稱的來源,《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准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歷史意義:1、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人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60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2、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系,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是巧奪天工、造福當代、惠澤未來的水利工程,是區域水利網路化的典範。後來的靈渠、它山堰、漁梁壩、戴村壩一批歷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記。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奧妙之處,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系統,形成無壩限量引水並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放後,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經濟內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