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戊肝疫苗的戊型肝炎疾病危害
戊型肝炎病毒導致每年大約2000萬人感染。由此而導致每年大約300萬人患急性病症,而7萬人死亡。這對孕婦來說是特別危險的,孕婦感染戊肝後病死率特別高,尤其是妊娠中晚期感染戊肝的孕婦,病死率可高達20-39% 。
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1/3的人口曾感染過戊型肝炎病毒。南亞和東亞每年約發生650萬例戊肝,導致16萬人死亡及2700例胎兒死胎。
我國近年戊肝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已在成人急性肝炎中位居首位。 戊肝臨床表現和甲肝類似,主要以乏力、厭油、惡心、食慾不振,並伴有肝區疼痛,皮膚、小便發黃等症狀為主,但症狀比甲肝重,易出現重型黃疸型肝炎,病死率約為甲肝的100倍
2. 戊肝是什麼疾病應該怎麼預防戊肝呢
春天,當氣候恢復的時候,也是細菌和病毒活躍的時期,更是肝炎頻繁發作的季節。春天要注意個人衛生,患上肝炎,經過研究發現,大多數肝炎患者都與飲食密不可分。其中甲肝發病率在冬春季節,戊肝發病率在四季。那麼甲肝戊肝該如何預防呢?甲肝戊肝的預防具體措施包括以下的方面。
首先,甲肝是通過糞口傳播,及早發現並診斷、隔離和治療。餐飲業患者和護理人員必須在恢復工作之前康復。人們必須了解健康教育知識,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海產品,注意飲食飲水和環境的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其次,戊肝是肝炎病毒導致的急性腸道傳染性疾病,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主要通過水、食物和日常生活的接觸傳播。目前還沒有針對性的具體預防措施。對於確診或懷疑的患者,應該及時向衛生防疫部門報告,盡快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和隔離消毒。
最後,接受甲肝疫苗是預防甲肝疾病的方法。戊肝的預防雖然比較困難,但是還要從生活細節入手,多去了解這種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飲用水的清潔,盡量不要喝生水,做好個人的衛生。尤其是是學校、托兒所和幼兒園等集體單位需要加強衛生管理,
甲肝和戊肝都是肝炎當中的一種類型。這兩種疾病帶來的危害性都很大,大家必須盡快採取相關的預防。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從小做起,講究個人的衛生,如果發現有甲肝和戊肝的早期表現,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便能夠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對於已經患有甲肝戊肝的患者,調整好心理情緒,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3. 甲肝的簡介
肝炎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尤其在東亞、東南亞地區發病率很高的傳染病,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超過1.2億人,這一數量佔到了世界總數的1/3。同時,乙肝葯品的市場,全球排名依次是中國大陸、韓國和中國台灣,都在亞洲東部。
全球約有3億人為肝炎患者。我國是肝炎病的高發區,80年代末,上海肝炎大流行,創下了31萬多名肝炎患者的紀錄。可以說,肝炎已成為對我國人民健康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為正確了解我國肝病用葯市場及其變化趨勢,我們對我國肝病用葯市場現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研:
在中國,每年大約有200萬急性肝炎病例,其中甲型肝炎佔半數(50%),乙型肝炎佔20-25%,丙型肝炎佔5-10%,戊型肝炎約佔10%,甲型肝炎病毒的抗體總流行率為81%,其中農村人群的流行率(84%)高於城市人群(73%),年齡的特異性差別存在於小於15歲的兒童人群中,高達60%的中國大陸省(市、自治區)的甲型肝炎病毒抗體陽性率大於80%,被定為高流行區。在年齡小於10歲的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抗體流行率隨年齡增加而提高,甲型肝炎可能主要流行於兒童群組中。中國乙型肝炎病毒的總流行率為59.17%、感染率為57.6%、攜帶率為9.8%,農村高於城市,南方多於北方。我國育齡婦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為8%,乙型肝炎抗原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約40%發生母嬰傳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原雙陽性母親發生母嬰傳播率高達90%以上。中國也是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相對高發區,丙型肝炎病毒的總流行率為3.2%(0.9~5.0%),戊型肝炎病毒的總流行率為17.2%(7-46%),感染數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據統計,我國目前大約有慢性乙型肝炎約3000萬人。慢性肝炎的危害一是能通過血液將乙肝傳染給他人,二是會激發肝纖維化。據觀察,輕度慢性肝炎約65%有纖維化,中、重度慢性肝炎則100%有纖維化。目前慢性肝炎的治療葯物很多,例如干擾素、阿昔洛韋、拉米夫定等,以及上百種降酶葯,然而,臨床治療卻不夠規范,濫用葯物現象比較嚴重。例如干擾素的應用,最好是經肝穿刺發現有活動性病灶,以及轉氨酶高、肝炎病毒在血清中滴度低時用,用時應劑量大、病程短。病人如果有黃疸、肝硬化腹水時,則不能用干擾素。
4. 戊肝會傳染嗎如何去預防
戊肝具有傳染性,會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患者的糞便中排出的病毒會通過污染的手、水和食物等造成感染,主要以日常生活親密接觸為傳播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與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口杯、餐具、剃須刀、毛巾等,不要有親密接觸;飯前、便後注意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外出旅遊要注意衛生飲食。
5. 中國有多少甲肝,乙肝等等丙肝
甲肝很多的· 80%的人曾感染過甲肝 不過這個感染後又持久免疫 而且症狀較輕 不纏綿
乙肝攜帶者中國有1.7個億 纏綿難愈 主要通過提高自身抵抗能力 發病期以保肝護肝為主
丙肝大約3000萬 有繼發重症肝炎的可能
6. 患有甲肝和戊肝,是不是很嚴重
甲肝、戊肝要通過dna檢查才能明確。甲肝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一般發病迅速,多能自愈,嚴重時需要治療。戊肝也是通過消化道傳播,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和妊娠的婦女。
兩種肝炎最主要的是主易休息。
7. 戊型肝炎治療
病毒性肝炎按臨床分為急性肝炎(無黃疸型和黃疸型)、慢性肝炎(慢性遷延性和慢性活動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淤膽型肝炎。按病原學分為甲、乙、丙、丁、戊等5型。
【診斷要點】
(一)臨床診斷:
1�急性肝炎:
(1)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應根據流行病學資料、症狀、體征、化驗及病原學檢測綜合判斷,並排除其他疾患。①流行病學資料:密切接觸史,是指與確診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別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糞便)或有性接觸而未採取防護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內曾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消毒不嚴格的葯物注射、免疫接種、針刺治療等;②症狀指近期內出現的持續幾天以上的,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症狀,如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厭油、腹脹、便溏、肝區痛等;③體征指肝腫大並有壓痛、肝區叩擊痛,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脾腫大;④化驗主要指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增高;⑤病原學檢測見後。凡化驗陽性並且流行病學資料、症狀、體征、3項中有2項陽性或化驗及體征(或化驗及症狀)均明顯陽性,並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診斷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凡單項血清谷丙轉氨酶增高,或僅有症狀、體征,或僅有流行病學史及②、③、④ 3項中之一項,均為疑似患者。對疑似病例應進行動態觀察或結合其他檢查(包括肝活體組織檢查)做出診斷。若疑似病例的病原學診斷為陽性,且除外其他疾病可以診斷。
(2)急性黃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診斷條件,且血清膽紅素大於17mol/L,尿膽紅素陽性,並排除葯物、中毒、酒精、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的黃疸,可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
(1)慢性遷延性肝炎(簡稱慢遷肝,CPH):有確診或可疑急性乙型肝炎病史,病程超過半年尚未痊癒,病情較輕,可有肝區痛和乏力,並有輕度肝功能損害或血轉氨酶升高,而不夠診斷慢性活動性肝炎者或經活體組織檢查符合慢性遷延性肝炎的組織學改變者,皆可診斷為慢性遷延性肝炎。
(2)慢性活動性肝炎(簡稱慢活肝,CAH):包括有或無早期肝硬化。①症狀:既往有肝炎史或急性肝炎病程遷延超過半年而目前有較明顯的肝炎症狀,如乏力、食慾差、腹脹、便溏等;②體征:肝腫大,質地中等硬以上,可伴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③實驗室檢查: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反復或持續升高伴有濁度試驗(麝濁)長期異常;或血漿白蛋白減低;或白/球蛋白比例異常;或丙種球蛋白增高;或血清膽紅素長期或反復增高。有條件時,做免疫學檢查,如IgG、IgM、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細胞膜脂蛋白抗體、類風濕因子、循環免疫復合物,若這些檢查結果陽性,則有助於慢活肝診斷;④肝外器官表現:如關節炎、腎炎、脈管炎、皮疹或乾燥綜合等。
以上4項中③項實驗室檢查為必須條件,並有其他2項陽性或再有體征陽性,或肝活體組織檢查符合慢性活動性肝炎(CAH)的組織學改變,皆可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即暴發性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後10d以內迅速出現精神、神經症狀(肝性腦病Ⅱ度以上症狀)而排除其他原因者,患者肝濁音區進行性縮小、黃疸迅速加深,肝功能異常(特別是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應重視昏迷前驅症狀(行為反常、性格改變、意識障礙、精神異常)以便做出早期診斷。因此,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如有嚴重的消化道症狀(如食慾缺乏、頻繁嘔吐、腹脹或呃逆)、極度乏力,同時出現昏迷前驅症狀者,即應考慮本病,即使黃疸很輕,甚至尚未出現黃疸,但肝功能明顯異常,又具有上述諸症狀者,亦應考慮本病。
(2)亞急性重型肝炎(即亞急性肝壞死):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後10d以上8周以內具備以下指征者:①出現Ⅱ度以上肝性腦病症狀;②黃疸迅速上升(數日內血清膽紅素上升大於170mol/L)肝功能嚴重損害(血谷丙轉氨酶升高,濁度試驗陽性,白/球蛋白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③高度乏力及明顯食慾減退或惡心、嘔吐、重度腹脹及腹水,可有明顯出血現象(對無腹水及明顯出血現象者,應注意是否為本型的早期)。凡具有①項者稱為昏迷型,不具有①項者為腹水型。
(3)慢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炎後肝硬化病史、體征及嚴重肝功能損害。
4�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症狀常較輕,常有明顯肝腫大,皮膚瘙癢。肝功能檢查血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表現為梗阻性黃疸,如鹼性磷酸酶、γ-轉肽酶、膽固醇均明顯增高。梗阻性黃疸持續3周以上,並排除其他肝內外梗阻性黃疸(包括葯原性等)者,可診斷為急性淤膽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礎上發生上述臨床表現者可診斷為慢性淤膽型肝炎。
(二)病原學診斷: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有5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
1�甲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陽性。
(2)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HAV總抗體滴度>4倍升高。
(3)急性期糞便免疫電鏡找到HAV顆粒或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
(4)血清或糞便中檢出HAV-RNA。具有以上任何一項陽性,即可確診為HAV近期感染。
2�乙型病毒性肝炎:
(1)有以下任何一項陽性可診斷為現症HBV感染。①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②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陽性,或HBV-DNA聚合酶陽性,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③血清抗-HBcIgM陽性;④肝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陽性和(或)HBsAg陽性,或HBV-DNA陽性。
(2)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須與慢性肝炎急性發作相區別,可參考下列動態指標,具有其中一項即可診斷為急性乙型肝炎: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後抗-HBs陽轉;②急性期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陰性或低水平。
(3)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臨床符合慢性肝炎,並且有現症HBV感染的一種陽性標志,即可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
(4)慢性HBsAg攜帶者,凡無任何臨床症狀或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者。
3�丙型病毒性肝炎:
(1)排除診斷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准並除外EB病毒、巨細胞病毒急性感染(特異性IgM抗體陰性)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流行病學提示為非經口感染者可診斷為丙型肝炎。
(2)特異性診斷:①血清抗-HCV陽性或抗-HCVIgM陽性;②血清HCV-RNA陽性。
4�丁型病毒性肝炎(HDV):為缺陷病毒,依賴HBsAg才能復制。故與HBV同時或重疊感染。
(1)血清中抗-HDIgM陽性、抗-HD陽性或HDAg陽性。
(2)血清中HDV-RNA陽性。
(3)肝組織內HDAg陽性或HDV-RNA陽性。
5�戊型病毒性肝炎:
(1)排除診斷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丙型、巨細胞病毒、EB病毒急性感染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流行病學證明經口感染者,可診斷為戊型肝炎。
(2)特異性診斷:患者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陽性或急性期患者糞便中免疫電鏡找到HEV顆粒或急性期抗-HEV陰性,恢復期陽轉者。血清HEV-RNA陽性。
凡臨床診斷為急性、慢性、重型、淤膽型肝炎病例,經病原學或血清特異診斷方法確定為某一型的患者即作為該型肝炎確診病例。
【治療】
(一)一般治療:卧床休息,避免飲酒及用損害肝臟葯物,用具及餐具應專用。強調應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輸液器。宜清淡飲食但應保證足夠熱量,適當增加蛋白質、糖和維生素B1和維生素C。食量過少或嘔吐者,應靜滴10%葡萄糖加入維生素C或能量合劑。
(二)保肝葯:目前無特效治療,以退黃降酶為主,常用維生素類、肝太樂、益肝靈、聯苯雙酯、肝炎靈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酌選1~2種。
1�慢性肝炎:可選用干擾素、胸腺肽、無環鳥苷、聚肌胞、心肝寶、香菇多糖、強力寧、豬苓多糖等。
2�重症型肝炎:
(1)支持療法:靜滴10%~25%葡萄糖溶液1 000~1 500ml/d,足夠熱量及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1。補液速度不易過快,以免發生腦水腫、肺水腫。酌情靜滴人體白蛋白及新鮮血漿。
(2)促進肝細胞再生:①肝細胞生長素40~80mg,2次/d,肌注或靜滴;②人胎肝細胞懸液輸注,每2~3d輸1次,每次輸注1個。
(3)改善微循環:①前列腺素E1 200μg加10%葡萄糖水250~500ml,靜滴,1次/d。②丹參注射液20ml加葡萄糖液,靜滴,1次/d。③山莨菪鹼注射液30~100mg加葡萄糖液,2~3次/d,靜滴。
(4)肝性腦病:①低蛋白飲食。口服乳果糖漿15ml,3次/d;②食醋30ml加水100ml保留灌腸,2次/d;③支鏈氨基酸250ml~500ml,1次/d,靜滴;④胰高血糖素1mg加普通胰島素10u加入10%葡萄糖500ml,1次/d,靜滴;⑤左旋多巴0.�2~0.�6g加葡萄糖液,1次/d,靜滴。
(5)急性腎功能不全。參考危重症搶救節。
(三)中醫治療:
1�濕熱熏蒸:面目周身色黃如橘,煩熱脘悶,納呆嘔吐,口苦而干,脅痛腹脹,倦怠無力,皮膚瘙癢,尿黃赤,大便干或溏,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濡數。治法:清利濕熱。方葯:茵陳蒿湯加減。
2�濕邪困脾:脅痛脘悶腹脹,惡心,嘔吐,納差,口淡不欲飲,身重便溏,苔白膩,脈濡或滑。治法:化濕健脾。方葯:胃苓湯加減。
3�肝陰虧損:脅痛隱隱,低熱,腰酸,口乾苦,手足心熱,舌紅、苔少或無苔,脈弦細數。治法:養陰柔肝。方葯:一貫煎加味。
4�熱毒熾盛:高熱煩躁,黃疸迅速加深,腹脹滿,口渴便秘,小便黃赤,甚則神昏譫語,抽搐,或見便血、尿血,舌絳、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救陰。方葯:千金水牛角散加減(水牛角、黃連、山梔、板藍根、茵陳、丹皮、生地、石斛)。此外還可用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或醒腦靜針開竅醒神。
(四)針灸治療:
1�體針:取大椎、至陽。黃疸加肝俞、脾俞、太沖;脅痛加期門;發熱加合谷。
2�灸法:期門、中脘、膈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沖。每次選3~4穴,艾條溫和灸。
3�貼敷:用砂仁30g、白糖50g、明礬10g、青背鯽魚1條(連腸雜全用)混合搗爛成膏,分作3份,每次1份,分貼於神闕、至陽,蓋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更換1次,一般2~3d見效。適用於黃疸型。
4�穴位注射:取肝俞、中都、日月、期門,每次注入維生素B1或板藍根注射液1ml,1次/d,10~15次為1療程。
(五)單驗方:糯稻根60g、茵陳60g,清水煎0�5h,取汁加白糖少許,代飲料飲服。
【預防】
急性病毒性肝炎隔離不少於30d。慢性肝炎應動態隔離。對患者用過的食具、用具、注射器要煮沸消毒或過氧乙酸浸泡消毒。飯前便後洗手。病毒攜帶者、肝炎患者不能從事飲食業。與甲型肝炎接觸密切的人可注射丙種球蛋白,有短期免疫效果;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注射可保護易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提倡應用,特別是母嬰傳播者,嬰兒出生後立即注射30μg,1月及6月分別注射1次(15μg),第1次注射時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效果更好。
參考資料:《新編全科醫師手冊》(韓長遠主編)
8. 什麼是甲肝戊肝
甲肝、戊肝要通過DNA檢查才能明確。甲肝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一般發病迅速,多能自愈,嚴重時需要治療。戊肝也是通過消化道傳播,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和妊娠的婦女。
兩種肝炎最主要的是主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