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葯典多少種植物葯
2005 年7 月1 日起正式執行。本版葯典收載的品種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共收載3214 種,其中新增525 種。葯典一部收載品種1 146 種,其中新增154 種、修訂453 種;葯典二部收載1967 種,其中新增327 種、修訂522 種;葯典三部收載101 種,其中新增44 種、修訂57 種。《中國葯典》 2000 年版收載而本版葯典未收載的品種共有9 種。2000 年版《中國生物製品規程》及2002 年增補本收載而未收載人葯典的品種共有123 種。
本版葯典收載的附錄,葯典一部為98 個,其中新增12 個、修訂48 個,刪除1 個;葯典二部為137 個,其中新增13 個、修訂65個、刪除1 個;葯典三部為140 個,其中新增62 個、修訂78 個,刪除1 個。一、二、三部共同採用的附錄分別在各部中予以收載,並進行了協調統一。
B. 簡述2015版中國葯典共有幾部
2015版中國葯典共有四部:
一中葯,二化學葯,三生物製品,四附錄和葯用輔料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簡稱《中國葯典》)是2015年6月5日由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由國家葯典委員會創作的。
《中國葯典》分為四部出版:一 部收載葯材和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等;二部收載化學葯品、抗生素、生化葯品以及放射性葯品等;三部收載生物製品 ;四部收載通則,包括:制劑通則、檢驗方法、指導原則、標准物質和試液試葯相關通則、葯用輔料等。
作為我國保證葯品質量的法典,本版葯典在保持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制約葯品質量與安全的突出問題,著力提高葯品標准質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鑒了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客觀反映了中國當前醫葯工業、臨床用葯及檢驗技術的水平,必將在提高葯品質量過程中起到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並將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我國葯典在國際上的積極影響。
C. 中國葯典2010年版收集葯品品種數是多少
一部為中葯,
收載品種2165種,其中新增1019種、修訂634種;
二部為化學葯,收載品種2271種,其中新增330種、修訂1500種;
三部為生物製品,
收載品種131種,其中新增37種、修訂94種。
葯用輔料、標准新增130多種。
附錄
其中葯典一部新增14個、修訂47個;葯典二部新增15個、修訂69個;葯典三部新增18個、修訂39個。
D. 中國葯典一部二部三部四部的內容
中國葯典內容如下:
中國葯典2005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葯典一部收載葯材及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等;葯典二部收載化學葯品、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以及葯用輔料等;葯典三部收載生物製品,首次將《中國生物製品規程》並入葯典。本版葯典根據中葯、化學葯、生物製品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積極開展了葯品標淮檢驗方法的研究工作;同時注重逐步與國際接軌及國家標準的統一,重視各部附錄間的協調,注意正文品種與附錄內容的相互銜接以及文字規范,從而使本版葯典更加嚴謹和完善。自覺 肩負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 的神聖使命,不斷開創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 的新局面。
中國葯典2005年版收載的品種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共收載3214種,其中新增525種。葯典一部收載品種1146種。其中新增l54種、修訂453種;葯典二部收載l967種,其中新增327種、修訂522種;葯典三部收載101種,其中新增44種、修訂57種。《中國葯典》2000年版收載而本版葯典末收載的品種共有9種。2000年版《中國生物製品規程》及2002年增補本收載而末收載入葯典的品種共有123種。本版葯典收載的附錄亦有較大幅度的增加,葯典一部為98個,其中新增12個、修訂48個、刪除1個;葯典二部為137個,其中新增13個、修訂65個、刪除1個;葯典三部為l40個,其中新增62個、修訂78個、刪除1個。一、二、三部共同採用的附錄分別在各部中予以收載,並進行了協調統—
E. 2010年版中國葯典共收載了多少種劑型及葯品。。。
2010年版《中國葯典》分為三部出版,一部為中葯,二部為化學葯,三部為生物製品。本版葯典共收載品種4567種,新增1386種。特別在中葯收載方面有大幅度提高。總共劑型20種以上。手機答題不能輸入太多文字劑型沒法輸
F.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現已出版幾部多少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5年版:分四部出版。
一部收載葯材和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等;
二部收載化學葯品、抗生素、生化葯品以及放射性葯品等;
三部收載生物製品;
四部收載通則,包括:制劑通則、檢驗方法、指導原則、標准物質和試液試葯相關通則、葯用輔料等。
拓展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簡稱《中國葯典》)是2015年6月5日由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由國家葯典委員會創作的。
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錄,是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等均應遵循的法定依據。所有國家葯品標准應當符合中國葯典凡例及附錄的相關要求。
新版葯典進一步擴大葯品品種的收載和修訂,共收載品種5608種。一部收載品種2598種,其中新增品種440種。二部收載品種2603種,其中新增品種492種。三部收載品種137種,其中新增品種13種、修訂品種105種。
首次將上版葯典附錄整合為通則,並與葯用輔料單獨成卷作為新版葯典四部。四部收載通則總數317個,其中制劑通則38個、檢測方法240個、指導原則30個、標准物質和對照品相關通則9個;葯用輔料收載270種,其中新增137種、修訂97種。
2、葯典標准:
是指葯品生產、使用和檢測的法定標准。葯典收載的葯品標准,是國家葯品標准,具有法律效力。簡單說就是葯典收錄的標准成為葯典標准。
中國葯典始自1930年出版的《中華葯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編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簡稱《中國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共10個版次。
《中國葯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葯典委員會制定,每5 年修訂一次。
參考資料: 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
G. 《中國葯典》2015年版一部收載多少個飲片
據醫葯手機報統計,《中國葯典》2015年版,分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收載品種總計5168種。
葯典一部收載葯材和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品種共計2158種。
葯典二部收載化學葯品、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等,品種共計2603種,其中放射性葯品有30種。
H. 2010版《中國葯典》中收載多少中成葯
10月10號召開的國家葯監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對已經編制完成的,作為國家葯品標准體系核心的2010年版《中國葯典》做了介紹。2010年版《中國葯典》將分為3部出版,一部為中葯,二部為化學葯,三部為生物製品。其中,重視中葯發展,收載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和中葯提取物標准大幅提升;大幅增加符合中葯特點的專屬性鑒定;解決了長期以來中葯飲片和常用葯用輔料國家標准較少,質控水平較低的問題等信息成為亮點。
從3年前的「魚腥草」事件,到去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梔黃」事件,再到今年3月的「雙黃連」事件,中葯制劑的不良反應接連發生,傷害了患者,也嚇壞了國人。據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統計,在收到的葯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中,中葯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佔中葯不良反應病例報告的72.64%,其中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佔中葯嚴重病例報告的 76.57%。
據了解,2007年至今,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一直沒有批准新的中葯制劑注冊申請。然而,中葯制劑產業已然龐大——截至當前,我國共有中葯注射劑品種140個,涉及307家生產企業,共有1299個批准文號,我國每年有4億人次使用中葯注射劑。
據專家介紹,中葯制劑不良反應有兩個特點:一是以過敏反應和過敏性休克為主,二是目前出現不良反應的以「地標升國標」的老品種為多,新葯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相對較低。「中葯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以Ⅰ型變態反應速發型多見,常引起高熱、休克,來勢凶險,容易致命,這是中葯注射劑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原因。」
專家指出,造成中葯制劑如此多安全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方面是基礎研究的薄弱是中葯制劑安全性受質疑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在於中葯注射劑同一品種不同工藝的現象較為普遍,造成同一品種不同廠家的產品質量不一樣;第三方面中醫葯特殊的理論造就了對葯材苛刻要求,可是現實中的原輔料市場卻呈現混亂局面。
這三個主要原因造成了中葯注射劑屢次發生不良反應的現狀。
在基礎研究薄弱這一問題上,存在一種通過化學成分檢測進行質量控制的做法,但一直以來的這種將西葯質量控制辦法移植到中葯上來的做法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部分或大部分化學成分的檢測不等同於葯物質量的全面控制,根據檢測指標的多少和重要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風險。比如化學葯不但需要檢測其主要化學成分,還需對有關雜質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對於中葯品種特別是物質基礎成分不甚明確的產品,主要化學成分的指標並不能充分體現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對此,作為國家葯品標准體系核心的2010年版《中國葯典》新增了相關內容,也成為這一版《中國葯典》的一大特點。
其中,在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方面,除新增和修訂相關的檢查方法和指導原則外,在品種正文標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檢查項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葯特點的專屬性鑒別,含量測定採用了專屬性更強的檢查方法,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勻度等檢查項目。同時還進一步擴大了對新技術的應用。除在附錄中擴大收載成熟的新技術方法外,品種正文中進一步擴大了對新技術的應用。葯典一部根據中醫葯理論和中葯成分復雜的特點,建立能反映中葯整體特性的方法,將反映中葯內在質量整體變化情況的色譜指紋圖譜技術應用到葯品標准中,以保證質量的穩定均一。
中葯原輔料增加強專屬性鑒別
在原輔料方面,2010年版《中國葯典》也做了相應的調整。首先中葯標准中不再使用顏色或沉澱的化學反應和光譜鑒別方法。同時,標准中大幅增加橫切面或粉末顯微鑒別。2005年版葯典共收載顯微鑒別620項;2010年版僅新增顯微鑒別就達633項,所有的葯材和飲片及含生葯粉的中成葯基本都增加了專屬性很強的橫切面或粉末顯微鑒別。
對於原輔料及中葯制劑還在標准中大量使用了專屬性較強的薄層色譜(TLC)鑒別技術。2005年版葯典共收載薄層色譜鑒別1507項;2010年版葯典僅新增薄層色譜鑒別就達2494項,除礦物葯外均有專屬性強的薄層鑒別方法。
制定統一標准 解決中葯飲片之亂
2010年版《中國葯典》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大幅增加了中葯飲片標準的收載數量,初步解決了長期困擾中葯飲片產業發展的國家標准較少、地方炮製規范不統一等問題。對於提高中葯飲片質量,保證中醫臨床用葯的安全有效,推動中葯飲片產業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近期,中葯飲片的負面消息同樣不少。前不久武漢葯監局發布的2008年葯企信用黑榜中,不少在市民心目中形象良好的大型連鎖葯店也在此榜出現。「黑名單」上售假葯的22家葯店中,除1家賣假西葯以外,其餘21家幾乎都是賣的假冒中葯飲片。
為什麼假葯集中出現在中葯飲片上呢?有關人士表示,產生這種現象,除了一些葯店誠信度低,還與零售葯店中葯師水平普遍不高,中葯飲片市場混亂有一定關系。
湖北省中醫院主任葯師馮漢鴿說,中葯真偽鑒別通常以經驗鑒別為主,憑感官(聞、看、嘗等)發現可疑之處後,才會去做進一步鑒別。這就對中葯師的工作經驗提出了高要求。過去的中葯師都是「師帶徒」成長起來的,現在不少零售葯店中葯師雖然具有執業葯師資質,但缺乏經驗,就給假葯提供了生存空間。
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中葯飲片缺乏統一的生產質量標准,中葯炮製工藝存在國家標准與地方標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副所長邊寶林教授介紹說,《中國葯典》標准和各地方標准收載中葯飲片炮製工藝不統一,各地方標准之間相同飲片炮製工藝不一致。各地生產的中葯飲片已經超過2000種,而在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共收載的中葯飲片質量標准僅33種,其他品種的生產全部執行地方《中葯炮製規范》。
此外,中葯飲片現有標准中收載品種數目少。據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張林介紹,《中國葯典》2000年版收載中葯材534種,《全國中葯材炮製規范》收載554種,《中葯炮製學》收載552種,《湖南省中葯材炮製規范》收載685種,《江蘇省中葯飲片炮製規范》收載719種。以《中國葯典》2000年版為例,534種中葯材中的379種需要切制或炮製後方可入葯,對於這些品種均應制定飲片質量標准或質控項目,而實際上僅有20種炮製品質量標准單列,佔5.34%;收載有單個質控項目的炮製品有21種,佔5.5%,二者合計不足11%,缺乏質量標准或質控項目的品種佔89.2%。因此,現行《中國葯典》所收載的中葯飲片質量標准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
新版的《中國葯典》對這些滯後的問題有了極大的改善,不僅收載的葯品新品種增幅達42%,修訂幅度達69%,為歷版最高。同時更注重質量水平和標准問題,重點解決了長期以來中葯飲片和常用葯用輔料國家標准較少,質控水平較低的問題。與2005年版葯典相比,新版葯典新增品種總計1358個,總數達到4615個,形成了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葯品、葯用輔料、生物製品等門類齊全的葯品標准體系,基本覆蓋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品種的需要。
I. 中國葯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頒布了幾版幾部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已由衛生部2010年第5號公告頒布,將於2010年10月1日起執行。
2010年版《中國葯典》是我國編制的第九版葯典,分為中葯、化學葯和生物製品三部出版,共收載品種4600餘種,基本覆蓋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和國家醫療保險目錄品種。
自1953年實施第一版以來,在接下來的1963年、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5年、2010年,總共出版了9版中國葯典
。葯品標准提高是一個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目前,國家葯典委員會已在上海組織召開了組建第十屆葯典委員會暨編制《中國葯典》2015年版籌備工作座談會,准備編制2015年版《中國葯典》。
1953
年版葯典共收載葯品531
種。葯典出版後,於1957
年出版《中國葯典》
1953
年版第一增補本。
1963
年版葯典共收載葯品1310種,分一、二兩部。
1975年版葯典共收載葯品1925
種,分一、二兩部。
《中國葯典》
1985
年版於1985
年9
月出版。1986
年4
月1
日起執行。分一、二兩部。
1987
年11
月出版《中國葯典》
1985
年版增補本,新增品種23
種,修訂品種172
種,附錄21
項。
1990
年12
月3
日衛生部頒布《中國葯典》
1990
年版自1991
年7
月1日起執行。分一、二兩部。
衛生部批准頒布《中國葯典》
1995
年版自1996
年4
月l
日起執行。分一、二兩部。
《中國葯典》
2000
年版於1
999
年12
月經第七屆葯典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報請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頒布,於2000
年1月出版發行,2000
年7
月1
日起正式執行。分一、二兩部。
《中國葯典》
2005
年版經過第八屆葯典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議審議通過,12
月報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頒布,於2005
年1
月出版發行,2005
年7
月1
日起正式執行。本版葯典分一、二、三部。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已由衛生部2010年第5號公告頒布,將於2010年10月1日起執行。分一、二、三部(即中葯、化學葯和生物製品三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