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軍隊敬禮從哪裡來

中國軍隊敬禮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2022-10-06 02:25:43

1. 軍禮的由來軍禮的由來是什麼

1、當今世界各國軍隊行的軍禮,起源於英國。據說英國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祝捷大會。在大會上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品。
2、當時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以顯對女王的尊重,這種動作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另外一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在古羅馬帝國龐大的騎兵軍團里就已經有了軍禮的雛形。
3、為了向對方表示敬意,體現騎士精神,當帝國的騎士們騎馬相遇時,都會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甲,或者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部,以免被對方所誤傷。
4、到了11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大都去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慢慢演變成脫下頭盔或帽子以示敬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新式的軍隊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改為用手接觸帽檐敬禮。法國大革命後,法國軍隊也先後實行了這一新式軍禮。不久,這種軍禮又傳到了美國,進而逐漸傳到了全世界。
5、中國軍隊解放前的軍禮,沒有全軍統一的軍禮。這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在國共兩黨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俄國、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國的影響,包括戰略思維、戰術動作、日常養成等等都有外國的痕跡,所以敬禮方式也是不同的。建國之後,海峽兩邊不約而同的開始了軍隊的「正規化」,此時軍禮才真正統一了起來。

2. 軍禮是怎麼來的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的軍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英國軍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 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種傳說,嚴肅的軍禮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個公主若下嫁給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劍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需列隊在公主的寶座前走過。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3. 軍人敬禮的方式是怎麼來的,為何各國的敬禮方式大同小異

了解軍事的朋友們可能都注意到每個國家都有自家獨有的敬禮方式,但又發現各個國家敬禮的方式都有幾分相似,那麼敬禮的傳統從何而來,又是怎麼一步步發展的。

4. 中國的軍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孟子最先提出。

1、 禮儀的萌芽時期(公元前5萬年-公元前1萬年)
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在長達100多萬年的原始社會歷史中,人類逐漸開化。在原始社會中、晚期(約舊石器時期)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約1.8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就已經知道打扮自己。他們用穿孔的獸齒、石珠作為裝飾品,掛在脖子上。而他們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鐵礦粉,舉行原始宗教儀式,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葬儀。
2、禮儀的草創時期(公元前1萬年-公元前22世紀)
公元前1萬年左右,人類進入新石器時期,不僅能製作精細的磨光石器,並且開始從事農耕和畜牧。在其後數千年歲月里,原始禮儀漸具雛形。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遺址中,發現了生活距今約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區別,有帶殉葬品的仰身葬,還有無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時期的其他遺址及有關資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別。而長輩坐上席,晚輩坐下席;男子坐左邊,女子坐右邊等禮儀日趨明確。
3、禮儀的形成時期(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中國由金石並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金屬器的使用,使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生產躍上一個新台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財富除消費外有了剩餘並逐漸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因而出現階級對立,原始社會由此解體。
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5 世紀的夏代,開始從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向早期奴隸社會過渡。在此期間,尊神活動升溫。
在原始社會,由於缺乏科學知識,人們不理解一些自然現象。他們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陽是神,風有風神,河有河神……因此,他們敬畏「天神」,祭祀「天神」。從某種意義上說,早期禮儀包含原始社會人類生活的若干准則,又是原始社會宗教信仰的產物。禮的繁體字「禮」,左邊代表神,右邊是向神進貢的祭物。因此,漢代學者許慎說:「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以殷墟為中心展開活動的殷人,在公元前14世紀至前11世紀活躍在華夏大地。他們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古都——地處現河南安陽的殷都,而他們在婚禮習俗上的建樹,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熱所掩蓋。
殷王朝並取而代之的周朝,對禮儀建樹頗多。特別是周武王的兄弟、輔佐周成王的周公,對周代禮制的確立起了重要作用。他製作禮樂,將人們的行為舉止、心理情操等統統納入一個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全面介紹周朝制度的《周禮》,是中國流傳至今的第一部禮儀專著。《周禮》(又名《周官》),本為一官職表,後經整理,成為講述周朝典章制度的書。《周禮》原有6篇,詳介六類官名及其職權,現存5篇,第六篇用《考工記》彌補。六官分別稱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天官主管宮事、財貨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禮、樂舞等;夏官主管軍旅、邊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築等。
春官主管的五禮即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是周朝禮儀制度的重要方面。吉禮,指祭祀的典禮;凶禮,主要指喪葬禮儀;賓禮,指諸侯對天子的朝覲及諸侯之間的會盟等禮節;軍禮,主要包括閱兵、出師等儀式;嘉禮,包括冠禮、婚禮、鄉飲酒禮等。由此可見,許多基本禮儀在商末周初已基本形成。此外,成書於商周之際的《易經》和在周代大體定型的《詩經》,也有一些涉及禮儀的內容。
在西周,青銅禮器是個人身份的表徵。禮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高低,形制的大小顯示權力等級。當時,貴族佩帶成組飾玉為風氣。而相見禮和婚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徽、請期、親迎等「六禮」)成為定式,流行民間。此外,尊老愛幼等禮儀,也已明顯確立。
4、禮儀的發展、變革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年,東周時期)
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諸侯紛起爭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承繼西周的東周王朝已無力全面恪守傳統禮制,出現了所謂「禮崩樂壞」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的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在此期間,相繼涌現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發展和革新了禮儀理論。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打破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他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為歷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編訂的《儀禮》,詳細記錄了戰國以前貴族生活的各種禮節儀式。《儀禮》與前述《周禮》和孔門後學編的《禮記》,合稱「三禮」,是中國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禮儀著作
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篇》)「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他要求人們用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他倡導的「仁者愛人」,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有同情心,要互相關心,彼此尊重。總之,孔子較系統地闡述了禮及禮儀的本質與功能,把禮儀理論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是戰國時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學」思想加以發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學說和民貴君輕說,主張「以德服人」在道德修養方面,他主張」捨生而取義「。(《孟子•告子上》),講究「修身」和培養「浩然之氣」等。
荀子(約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是戰國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張「隆禮」、「重法」,提倡禮法並重。他說:「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荀子•富國》)荀子指出:「禮之於正國家也,如權衡之於輕重也,如繩墨之於曲直也。故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荀子•大略》)荀子還提出,不僅要有禮治,還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禮,法制完備,國家才能安寧。荀子重視客觀環境對人性的影響,倡導學而至善。
5、禮儀的強化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終吞並六國,統一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秦朝制定的集權制度,成為後來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體制的基礎。
西漢初期,叔孫通協助漢高帝劉邦制定了朝禮之儀,突出發展了禮的儀式和禮節(3、《宰相劉羅鍋》)。而西漢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把封建專制制度的理論系統化,提出「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的「天人感應」之說。(《漢書•董仲舒傳》)他把儒家禮儀具體概況為「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漢武帝劉徹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禮教成為定製。
漢代時,孔門後學編撰的《禮記》問世。《禮記》共計49篇,包羅宏富。其中,有講述古代風俗的《曲禮》(第1篇);有談論古代飲食居住進化概況的《禮運》(第9篇);有記錄家庭禮儀的《內則》(第12篇);有記載服飾制度的《玉澡》(第13篇);有論述師生關系的《學記》(第18篇);還有教導人們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學》(第42篇)等。總之,《禮記》堪稱集上古禮儀之大成,上承奴隸社會、下啟封建社會的禮儀匯集,是封建時代禮儀的主要源泉。
盛唐時期,《禮記》由「記」上升為「經」,成為「禮經」三書之一(另外兩本為《周禮》和《儀禮》)。(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
宋代時,出現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兼容道學、佛學思想的理學,程頤兄弟和朱熹為其主要代表。二程認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的間。」(《二程遺書》卷五)「禮即是理也。」(《二程遺書》卷二十五)朱熹進一步指出,「仁莫大於父子,義莫大於君臣,是謂三綱之要,五常之本。人倫天理之至,無所逃於天地間。」(《朱子文集•未垂拱奏禮•二》)朱熹的論述使二程「天理」說更加嚴密、精緻。
家庭禮儀研究碩果累累,是宋代禮儀發展的另一個特點。在大量家庭禮儀著作中,以撰《資治通鑒》而名垂青史的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公元1019—1086年)的《涑水家儀》和以《四書集注》名揚天下的南宋理學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的《朱子家禮》最著名。
明代時,交友之禮更加完善,而忠、孝、節、義等禮儀日趨繁多。
6、 禮儀的衰落時期(公元1796-1911年)
滿族入關後,逐漸接受了漢族的禮制,並且使其復雜化,導致一些禮儀顯得虛浮、煩瑣。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見禮,當品級低者向品級高者行拜禮時,動輒一跪三叩,重則三跪九叩。(《大清會典》)。清代後期,清王朝政權腐敗,民不聊生。古代禮儀盛極而衰。而伴隨著西學東漸,一些西方禮儀傳入中國,北洋新軍時期的陸軍便採用西方軍隊的舉手禮等,以代替不合時宜的打千禮等。
7、 現代禮儀時期(公元1911-1949年,民國時期)
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當時遠在美國的孫中山先生(公元1866—1925年)火速趕回祖國,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和戰友們破舊立新,用民權代替君權,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級制;普及教育,廢除祭孔讀經;改易陋俗,剪辮子、禁纏足等,從而正式拉開現代禮儀的帷幕。
民國期間,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握手禮開始流行於上層社會,後逐漸普及民間。
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領導的蘇區、解放區,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及移風易俗,進而譜寫了現代禮儀的新篇章。
8、當代禮儀時期(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的禮儀建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新中國成立以來,禮儀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禮儀革新階段(1949——1966年)
1949年至1966年,是中國當代禮儀發展史上的革新階段。此間,摒棄了昔日束縛人們的「神權天命」、「愚忠愚孝」以及嚴重束縛婦女的「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確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關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會關系,而尊老愛幼、講究信義、以誠待人、先人後己、禮尚往來等中國傳統禮儀中的精華,則得到繼承和發揚。
(2) 禮儀退化階段(1966——1976)
1966年至1976年,中國進行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使國家遭受了難以彌補的嚴重損失,也給禮儀帶來一場「浩劫」。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被當作「封資修」貨色掃進垃圾堆。禮儀受到摧殘,社會風氣逆轉。
(3)禮儀復興階段(1977年-至今)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中國的禮儀建設進入新的全面復興時期。從推行文明禮貌用語到積極樹立行業新風,從開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約,各行各業的禮儀規范紛紛出台,崗位培訓、禮儀教育日趨紅火,講文明、重禮貌蔚然成風。《公共關系報》、《現代交際》等一批涉及禮儀的報刊應運而出,《中國應用禮儀大全》、《稱謂大辭典》、《外國習俗與禮儀》等介紹、研究禮儀的圖書、辭典、教材不斷問世。廣闊的華夏大地上再度興起禮儀文化熱,具有優良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又掀起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高潮。

5. 軍禮的由來是什麼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軍禮,其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英國軍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的將士舉行一次壯觀的慶祝大會。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為維護女王的尊嚴,規定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軍禮。

第二種說法是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位勇敢的武士若要娶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比畫一番。為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武士們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6. 中國軍隊的敬禮從哪來的

當今世界各國軍隊行的軍禮,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據說英國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規模相當壯觀的祝捷大會。在大會上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種動作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 另外的說法,軍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在古羅馬帝國龐大的騎兵軍團里就已經有了軍禮的雛形。每當帝國的騎士們策馬相遇時,都會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甲,據說這一方面是為向對方表示敬意,體現騎士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臉部,以免被對方所誤傷。到了11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大都去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慢慢演變成脫下頭盔或帽子以示敬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其代表人物克倫威爾領導的新式軍隊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改為用手接觸帽檐敬禮。這時候的英國軍人相互敬禮時,右手掌緊貼帽檐,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對方表示自己手中沒有武器,同時兩腿並攏呈立正姿勢,以顯示其軍人的氣魄 。這種軍禮形式,最先從英國陸軍開始,然後傳到了海軍和以後的空軍。法國大革命後,法國軍隊也先後實行了這一新式軍禮。不久,這種軍禮又傳到了美國,進而逐漸傳到了全世界。目前世界各國軍隊的軍禮雖然各不相同,但舉手接觸帽檐致敬的這一表現形式卻都是通行的。
中國軍隊解放前的軍禮,嚴格來說,當時國共雙方的軍隊都沒有全軍統一的軍禮。這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在兩軍(其實最早是一軍)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俄國、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國的影響,當時不但中國軍隊的武器是萬國造,連訓練也是五花八門,包括戰略思維、戰術動作、日常養成等等都有外國的痕跡,所以敬禮方式也是亂七八糟。真正統一起來,是在建國之後,海峽兩邊不約而同的開始了軍隊的「正規化」,或者叫「整飭軍隊」,此時軍禮才最終統一了起來。

7. 現代軍禮是怎樣由來的

1、當今世界各國軍隊行的軍禮,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據說英國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規模相當壯觀的祝捷大會。在大會上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種動作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
2、中國軍隊解放前的軍禮,嚴格來說,當時國共雙方的軍隊都沒有全軍統一的軍禮。這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在兩軍(其實最早是一軍)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俄國、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國的影響,當時不但中國軍隊的武器是萬國造,連訓練也是五花八門,包括戰略思維、戰術動作、日常養成等等都有外國的痕跡,所以敬禮方式也是亂七八糟。真正統一起來,是在建國之後,海峽兩邊不約而同的開始了軍隊的「正規化」,或者叫「整飭軍隊」,此時軍禮才最終統一了起來。
3、
著軍服戴軍帽或者不戴軍帽,通常行舉手禮。攜帶武器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可以行注目禮。舉槍禮僅限於執行閱兵和儀仗任務時使用。

8. 敬軍禮的由來

軍禮的由來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的軍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英國軍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種傳說,嚴肅的軍禮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個公主若下嫁給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劍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需列隊在公主的寶座前走過.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立法禁止使用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軍隊敬禮從哪裡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