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藏鐵路修了多久
中國人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同時,青藏鐵路的建成還刷新了一系列世界鐵路的歷史紀錄。 於2006年7月全線通車。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里,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正在修建的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爾木至南山口既有線改造32公里。
青藏鐵路於2001年6月29日開工,當年完成投資11.8億元,格爾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線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凍土試驗段開工,實現了首戰告捷。2002年完成投資53.2億元;格爾木至望昆段線下主體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瑪爾河段線下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楚瑪爾河至布強格段線下主體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開始鋪軌,年底順利到達昆侖山。
B. 修築鐵路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要看工程難度,還有里程啦,一般短的簡單的三四年,高鐵的話4年到6年,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你家是什麼鐵路啊,從那裡到那裡的
C. 一條鐵路的建設時間大概是多長時間,當然長度不同,時間也不同,我是想問平均到一公里要多長時間
從勘測到設計,從修築到通車。平均算的話一公里要1.5天。這么快的速度得益於無數個標段同時開工。
D. 詹天佑修的第一條鐵路
京張鐵路連接北京豐台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它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這條鐵路工程也艱巨。現稱為京包鐵路,以前的京張段為北京至包頭鐵路線的首段。
詹天佑修的第一條鐵路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在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他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有著「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E. 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中國第一條小鐵路——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一條一里長「展覽鐵路」德小鐵路,這是中國出現最早的一條鐵路。不久,清統治者以:「觀者駭怪」為由,勒令把它拆掉。嚴格地說,這還不能算作實質意義上的鐵路。
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徵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採取欺騙手段在上海擅築,擅自修建了淞滬鐵路(從吳凇到上海),於1876年7月建成通車,全長15公里,經營了一年多時間,這是中國最早辦理客貨運輸業務的第一條鐵路。後來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將其贖回,全部被清政府贖回拆除了。
中國人自己修築的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開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鐵路,真正成功並保存下來加以實際應用的第一條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
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干——京張鐵路(豐台柳村--張家口)。京張鐵路總設計師: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1906年開工建設,1909年建成通車。1923年平綏鐵路/京包鐵路(北京(北平)--張家口--包頭(綏遠))建成通車。
F. 、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到底用了多少年啊!都快搞糊塗了!
用了四年時間
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這條鐵路工程艱巨。
在修建津榆鐵路架灤河鐵橋時,英、日、法三國的工程師指揮打樁均告失敗。詹天佑採用中國偉統方法配合機器進行打樁,獲得成功。
新易鐵路是中國工程式師自修鐵路的開端。詹天佑只用四個月建成,提前兩個月完工,受到慈禧太後和袁世凱的賞識。
望採納 O(∩_∩)O謝謝
G. 中國第一條鐵路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中國第一條鐵路還是清朝時期修建的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京張鐵路吧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
H. 京張鐵路總長度是多少,連接哪些地方,從動工到建成歷時多長時間,總工程師是誰,修建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難。
京張鐵路起始自北京豐台柳村,經居庸關、八達嶺、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張家口。全長約200多千米。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通車。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建設完成,投入營運的干線鐵路。由當時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後兼任京張鐵路局總辦)。
京張鐵路在1905年9月4日開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車,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了兩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來預算(729萬兩白銀)節省了三十五萬兩白銀(也有一說是節約了二十八萬兩白銀)。北京北站由詹天佑先生設計的舊站房
在京張鐵路的基礎上,通過兩次展築而成京包鐵路。中華民國建立後,當時的北洋政府於1921年5月1日又修建了張家口至綏遠路段,更名為平綏鐵路。1923年延伸到包頭,改稱為京包鐵路。京張鐵路成為北京及包頭的京包鐵路的首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安門車站向北,自北京宣武區手帕口至西直門火車站的一段鐵路拆除,西直門站(北京北站)成為京包鐵路始發終到客站。現在京包鐵路沿線公里標還是以最初起始點北京豐台柳村0公里標開始計算,並未隨著改動,實際正線縮短12公里。
由於原京張鐵路關溝段一帶通過能力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來往豐台及沙城(懷來)的豐沙鐵路。豐沙線的走向即當年詹天佑認為較好但因造價較高而被迫放棄的路線。
1919年詹天佑病逝後,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青龍橋站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2009年是京張鐵路一百周年紀念,有關方面申報京張鐵路沿線保留的遺跡為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建設歷史
京張鐵路「中隔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7000餘尺橋梁,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末有」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諸書,亦視此等工程至為艱巨」。「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中國自辦京張鐵路的消息傳出之後,外國人諷刺說建造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恐怕還未出世。詹天佑親率工程隊勘測定線,由於清政府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從勘測過的三條路線中選定由西直門經沙河、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至張家口。當年修建京張鐵路最困難的一段是南口至八達嶺一帶的關溝段,不單地勢險峻,而且坡度很大。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車前右三)京張鐵路修成時合影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把京張鐵路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康莊到張家口為第三段。京張鐵路在1905年9月4日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經過四年建設後,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車。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了兩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來預算節省了三十五萬兩白銀(也有一說是節約了二十八萬兩)。總費只有外國承包商過去索取價銀的五分之一,可謂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在事實面前,外國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
修建京張鐵路時,詹天佑有多項創舉。青龍橋段鐵路穿越軍都山,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坡度極大,在22千米線路區段內用折返方法,設計、修建了著名的青龍橋車站「人」字形鐵路軌道。引進國外大馬力機車,並使用雙機牽引,解決了運輸動力問題。開鑿1,092米長的八達嶺隧道,曾經有諸多外國專家斷言:如不使用外國的先進機械以及技術人員,僅憑中國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在詹天佑的策劃指揮下,八達嶺隧道採用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的同時,採用中部開鑿兩個直井,分別可以向相反方向進行開鑿,增加工作面;使用強力炸葯爆破等措施,依靠人力建成了這條中國築路歷史上的第一條長大隧道。
另外京張鐵路的比較重大的工程還有200米長的鋼架結構的懷來大橋,這是京張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詹天佑制定統一的鐵路工程標准及行車規章制度,為中國鐵路建設及管理的標准化奠定了基礎。
[編輯本段]京張鐵路的故事
京張鐵路全長約200千米,於1909年建成,是詹天佑主持並建成的聯結北京和張家口的一條鐵路,是完全由中國自己籌資、勘測、設計、施工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完成並投入營運的干線鐵路。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
在接手京張鐵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經為中國的鐵路建設工作了近二十個年頭。其間,他參與了李鴻章計劃修築的天津至通州鐵路(即那條引起激烈爭議的津通鐵路)的測量設計;參與了天津到山海關鐵路的修築;參與修建了至今猶存的灤河大鐵橋。
准確地說,「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不是京張鐵路。1901年,慈禧結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車。火車給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兩年後要坐火車到西陵祭陵。於是清廷緊急籌措修建京漢鐵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的支線。時任關內外鐵路總辦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推薦了詹天佑。詹天佑指揮工程迅速竣工,嶄露頭角。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獨立修築的鐵路,雖然只有37公里,而且具有諷刺意味:是為皇家個人祭祖修築的鐵路。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京張鐵路有顯而易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價值。修路的消息傳出,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與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皇俄國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獨立修築,雙方可都不參與。在英、俄看來,落後的中國完全無此能力,他們等待著中國人陷入僵局時向他們求救。
1906年5月3日,詹天佑寫信給在美國讀書時的「家長」諾索布夫人,信中說:「我現為七個孩子的父親———三女四男!我現任『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本路長約125英里,將鑿隧道三處,其中最長的為四分之三英里。本路為第一條全部由中國工程師負責興建之鐵路,企望吾人能順利完成!」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因從北京城南向西修築,經過大量墳地,阻礙太多。由於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西直門經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
京城近旁修築鐵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鐵路要經過一個前任道員家的墳地,他是皇室的親戚,在朝野均有勢力。此人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權貴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費。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於讓鐵路從墓牆外通過。但為保持「風水」,答應另修一條河,派官員拈香設祭,路成後,再立碑紀念。工程人員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鐵路能修過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在鐵路興建之初,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發生車廂出軌事件。詹天佑想到一個辦法:將美國人詹尼發明的自動掛鉤加在每節車廂,使之結合成一個牢固整體,確保爬坡時的安全。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全線的難關就在關溝,這一帶迭巒重嶂,懸崖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近60米。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居庸關隧道400米長;最長的八達嶺隧道長1092米。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當時在中國全都沒有,只有靠工人的雙手。八達嶺隧道採用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但隧道實在太長,後加上在中部開鑿兩個直井,分別可以向相反方向進行開鑿,如此就有六個工作面同時進行。詹天佑運用「折反線」原理,修築「人」字形路線降低爬坡度,並利用兩頭拉車交叉行進。
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寫給諾索布夫人的信中說:「誠然,我很幸運被任命現在的工作。中國已漸覺醒,而且急需鐵路,現在全國各地,都徵求中國工程師。中國要用自己的資金,來建築中國自己的鐵路。好像我成為中國最佳的工程師,因此全體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密切注視著我的工作。如果我失敗,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也為全體中國工程師和所有中國人的不幸,因為中國工程師們將來不會再被人們信賴!」「在我受命此工作前,記事出任之後,許多外國人公開宣稱中國工程師絕不可能擔當如此艱巨的重任,因為要開山鑿石,並且修建極長的隧道!」「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修成一段。特附上剪報一份,使你知道當年在紐黑文在你監護下的一位中國幼童,現在已完成和將來繼續要完成的任務。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於你!」…… 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緊張的日子裡,詹天佑給諾索布的兒子、他少年時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寫道:目前,中國正處於極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進行代價很高的試驗,也力求革新。但是將來怎樣,是無人可以預卜。我現在這條鐵路,要求我只許用中國人來修築。如果我有權。就樂於介紹給你一個工作,可惜,我現在奉命不得僱用外國員工。
京張鐵路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由七根30.48米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詹天佑指揮大橋順利建成。
京張鐵路原計劃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工程不但沒有超支,還節余白銀三十五萬兩(也有一說是節約二十八萬兩白銀)。
1912年9月6日,孫中山從北京乘坐火車來到張家口考察。在視察張家口火車站時,孫中山發表演說,高度褒揚了詹天佑創造的這一為民族增光的驚世之作。
I. 中國人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是怎麼建成的
1884年,法國侵略者侵略中國,中法戰爭爆發了。福建水師,擔任著海戰方面第一線的戰斗。中法海戰一觸即發,各兵艦的管帶紛紛請求迎戰,海疆事宜大臣張佩倫不採納。法國正式通知開戰,中國兵艦虛弱暴露無遺。
詹天佑早已看透福建水師的兵艦,虛有其表,不堪一戰。詹天佑告訴管帶說:「我艦奉令不準先開火,但決不能不準備還擊。」當法將孤拔派5艘法艦向它圍攻,揚武輪當即予以還擊。
激戰進行了近6個小時。最後,法國兵艦暗放魚雷,打中揚武輪的船底,大艙進水,船身傾斜。管帶張成乘小船先走,詹天佑鎮靜如常,他從水中救起多人後,才離開沉艦游上岸。
中法交戰後,兩廣總督張之洞將詹天佑調到廣州測繪海圖。詹天佑在很多地方都遇到外國傳教士在鬼鬼祟祟地偷測我國的海岸圖。1年之後「沿海險要圖」完成,他被調到水陸師學堂擔任洋文教師。這一年他與譚伯的四女兒結婚。
水上生活,使他感到厭倦。正在這時候,忽然接到老同學鄺孫謀的信,問他願不願意北上擔任中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他本來是學工程的,現在有機會干本行,他決定辭職北上,於是打點行裝來到天津。
當時的中國鐵路公司是1887年建立的「官督商辦」公司之一,由伍廷芳、唐景星分任公司的總理和經理,他們向英國匯豐銀行借款100萬兩,收買了唐胥路。在修路時,英、德兩國工程師發生了爭執。
英籍工程師金達偶然看到中國留美學生鄺孫謀,要他出來和鮑爾對抗,鄺孫謀推薦了詹天佑,他認為必須有一個十分懂技術的工程師才能勝任。
詹天佑進入鐵路公司後不久,就看出金達和鮑爾之間的矛盾。他不願留在天津,卷進糾紛,他和工人在工地一起工作,他在80天內指揮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間的鋪軌工程,1888年9月5日,唐山天津線全路通車。
李鴻章依靠匯豐銀行借款,打算將唐津鐵路延長,金達怕詹天佑出人頭地,就自己帶人測勘天津至通州的線路。詹天佑留在天津做室內工作,一面埋頭研究,一面幫助青年人鑽研技術。
1890年,清朝政府決定先修關內外線,詹天佑被調到工地工作,督修石門段的工程。他按著科學的測量來辦事,發現藍圖有錯誤,立即指出來,要求設計人員修改。
工程進展到灤河大橋時,金達看灤河鐵橋工程有油水可賺,就聘請英國人來包工,但工程上一再失敗,後來德國工程師用空氣打樁法也失敗了,金達眼看交工期限將到,才授意找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研究了灤河河床的地質土壤情況,讓懂水性的人潛入灤河深處,用中國傳統的方法,配合機器打樁,他虛心接受工人們的意見,吃住在工地上,終於順利奠定了橋基,完成了灤河鐵路全部工程。
這一成功,不僅使那些平素自命不凡的外國工程師感到驚奇,同時使詹天佑和他的助手們堅定了信心。這一年,他收到了英國土木工程研究會送來的榮譽會員證書。這說明中國已經有力量來做自己鐵路上的工程師。
1903年,那拉氏要赴西陵祭祖。袁世凱獻媚修築一條由高碑店直達西陵的新易鐵路,路長39千米,限6個月完工。詹天佑被指定為總工程師。這條路沒借外資,沒聘外國人,是中國人自力修築的第一條路,而且不到4個月就完成了。
後來袁世凱又提出撥用關內外鐵路的餘利興建京張鐵路的計劃。1905年4月,清政府委派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總工。詹天佑一接到任務,就帶學生和他的工程隊來北京開始測線。
京張鐵路的初勘,由詹天佑帶領學生張鴻浩、徐士遠從豐台京奉路柳村的10號橋測量起,經西直門向張家口。他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技術要求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不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復測中,詹天佑又親自率領工程人員,背著標桿、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制圖。他為尋找一條好的線路,多方搜集資料,常常騎著毛驢在小路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嶺,晚上還要伏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1905年8月初,第一分段動工。外國工程師嘲笑說:「中國會修關溝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誕生呢。」詹天佑說:「我們會修鐵路的工程師沒有誕生倒不重要,我們有很多要學習工程的人,這些人互相幫助,互相依靠,就什麼都可以做到。」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自信心。一開始修建京張鐵路,確實困難重重。這條鐵路全長200多千米,「中隔高山峻嶺……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
詹天佑面對困難,挺身而出,承擔起負責建築京張鐵路的重任。他和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多次勘測,最後為京張鐵路選定了經過南口——居庸關——八達嶺的路線。
1905年12月12日,開始從豐台車站鋪軌,詹天佑在工程隊人員的歡呼聲中親手在路軌上釘下第一顆道釘。
這一天,京張鐵路工程隊的工程列車中有一節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費很大力氣才恢復,影響到部分列車的行駛。詹天佑想,不僅要有堅固的路基和標准化的軌距,還要使列車的車廂之間能緊緊地聯在一起,這樣爬高滑低才會安全。
京張鐵路釘道工程開始以後,困難無數,首先是大量的材料在運輸上的困難,既少機械又缺輕軌,一切都靠人力,人又沒很好地組織起來。廣安門外遇到白雲觀,繞路耗時費工,沿途的皇親貴族墓地不讓通過……
京張鐵路第一段工程完工後,緊接著就開始修南口至岔道城的第二段工程,這是最艱巨的一段工程,也是全部工程成敗的關鍵。開鑿隧道,要有豐富的經驗、精密的測量,還要有開山機、抽水機和通風機等等機器設備。
八達嶺、居庸關兩個隧道開通後,又面臨一個難題:如何使列車爬上關溝的最高峰——八達嶺?如果沿山直上,坡度太大,行車也危險。
詹天佑設計成依著山腰作「人」字形的線路,車到這里,改用2—8—8—2大馬力機車,先推列車前進,到交叉點再上拉,加上每節車廂之間改為自動掛鉤,也就不易脫落,十幾節車廂結合成一整體,緩慢爬上八達嶺的嶺巔。
京張鐵路於1909年7月4日完成全線鋪軌工程,到9月24日就全線通車。這條原計劃需6年才能修完的鐵路,只用4年時間就提前完工了,而且工程費用還結餘28萬余兩銀子。總計費用只有外國人承包商索價的1/5。而且工程質量之高,連參觀了京張鐵路的歐美工程師都稱贊不已。
詹天佑於1919年4月24日與世長辭。1922年,中華工程師學會和京綏鐵路工人在京綏鐵路的青龍橋車站上,為中國鐵路最早的、傑出的工程師——詹天佑建立全身銅像,紀念他在中國鐵路建設中的不朽功績。
J. 我國的第一條鐵路是哪一年開始修建的
1865年。
第一條鐵路是1865年,英國資本家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的一條鐵路。
第二條鐵路出現在1875年的上海。英國人在引誘等方法都失敗之後,索性用欺騙手段於1875年底,將鋼軌和機車運進了上海。
第三條鐵路是1881年由中國人在開平煤礦修建的,起自唐山,止於胥各庄(今河北省豐南區),長9.7公里,現為北京至沈陽鐵路的一段。
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鐵路: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為詹天佑主持修建並負責的鐵路,它連接北京豐台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
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這條鐵路工程艱巨。現稱為京包鐵路,以前的京張段為北京至包頭鐵路線的首段。
在較短時間內,用最低的費用,順利地完成了全線興建任務。京張鐵路是完全由中國人獨立自主修建的高質量一級干線鐵路,從此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修建中國鐵路的局面。
在選線、設計方面,詹天佑不是單純採取提高線路標准,增大工程量的辦法,而是著眼於順從自然,工、機配合的先進的選線設計基本原則(見鐵路選線),一方面順從展線定坡,另一方面借重機車,以補不足,使京張鐵路成為在當時情況下經濟合理的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