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省教育支出最多

中國哪個省教育支出最多

發布時間:2022-10-07 09:04:42

❶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10個省份

經濟發達的省份,通常是指那些經濟實力強,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直轄市。那麼就目前而言,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
一、廣東
廣東的區域不平衡問題的確非常突出,但能由此認為廣東經濟不發達,廣東經濟比不過江蘇則是以點帶面想當然了。發達並非單純的搞均衡,而是指其經濟實力上到了哪一層次,以及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社會發展方方面面達到了什麼水平。
1.廣東的經濟總量是全國唯一超10萬億的省份,如果作為單獨經濟體參考世界排名將位於西班牙之後世界排名第15名。隨著巨量經濟規模所產生的效應規模,廣東在全國經濟版圖中位置尤為重要。
外貿進出口總額佔1/4;
社會零售消費佔1/10;
吸引外資佔1/6;
港口貨物吞吐量超1/4;
機場客運量超1/10;
經濟總量佔全國1/9
…2.廣東的城市化水平全國最高,2019年達到了71.4,江蘇為70.6,浙江為70.0,福建則為66.5。面積最大,地型最復雜,人口最多,還能將城市化率推進到71.4。你能說廣東經濟不發達,社會發展程度不高?
3.財政稅收超1.26萬億元,全國第一。在支出方面:無論是教育、衛生和民生保障均是全國第一。
4.在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科技研發方面,廣東有6個地級市進入前30強,總共3.9萬余家,全國第一。擁有包括華為、騰訊、大疆、中興,大族激光等一系列頭部科技公司。如此強悍的科技研發實力,沒有發達開放的市場和經濟是無法支撐的。
5.其他包括建成區面積,主城區人口,甚至城市建設面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水平,就憑廣深二市打遍全國(除北京上海外)無敵手。大交通方面:白雲機場、寶安機場均是全國客運,貨運前5的國際樞紐機場,試問哪個省能做到?航運方面:廣東以一已之力占據全國1/4的吞吐量,還有哪個省能達到這種水平?沒有客流和產出,哪來的機場和航運吞吐量?這些不正是現代經濟發達的佐證么?
承然,廣東還有許多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非常之嚴重,但這並不影響廣東的經濟發展處於全國最高水平的層次。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每年廣東吸引的人口流入同樣是全國第一。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單純的居民收入並不能成為某個省份經濟發達與否的唯一標准。經濟發達應該是一個綜合實力的評估。浙江和江蘇的民生做得比廣東好,居民富裕,但反映在整體發展水平方面,卻和廣東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二、江蘇
江蘇是全國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相信無人不同意。全省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城市,就連最末的宿遷放在它省也是中上水平。以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江蘇自然是第二,和廣東並稱國內雙巨頭。常住人口超8000萬,GDP總量超9萬億無,更是我國人均GDP第一的省份。從直接反映其經濟實力的財稅來看,去年上繳國家5157億元,僅次於廣東、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自然環境優越,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歷史上就屬於富庶之地。
在產業布局方面,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高達1.4萬余家,全國前30強經開區江蘇占據7家。是中國除廣東外,經濟最具開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嚴格來說,蘇南地區比大珠三角九市發展得更好。
三、浙江
要說哪個省的民富程度最高,非浙江莫屬。浙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影響力,文化輸出,科技水平與科教文衛方面,全國第三強是實至名歸的。其它包括財政收入與支出僅次於廣東和江蘇(不含上海、北京),其中其於民生類的支出更是占財政支出的76.1%高佔比,說明浙江的民生保障做得非常厲害。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電商業、小商品交易發達。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783個,全年交易額為2.3萬億元。其中,十億級市場274個,百億級市場39個,千億級市場2個,全國無出其中。
去年進出口總額高達30832億元,僅次於廣東、江蘇和上海,全國排名第四。全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10之多,屬於外貿強省。其中寧波港更是全球吞吐量(貨重)第一大港,裝箱量全球第三大港。
社會零售方面又是第四,僅次於廣東、江蘇和山東。2019年完成2.7萬億元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人均消費4.6萬元。以人均來計在國內僅次於上海和北京,高於廣東、福建和江蘇。
四、福建
相比前面幾個,福建還是差點火候的,但也遠不中西部省份可比。福建經濟規模偏小,一方面是人口數量偏少,一方面是產業規模偏小。雖然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但遠沒有浙江的規模和效應。反映在財政收支方面更是全國10多名以後。在社會整體發展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與投入方面,除了廈門外,幾乎看不到發達的影子。無論是進出口貿易、內銷,產業產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確實離粵、蘇、浙確實還是有不少差距。
在我看來,也就以上這幾個省份可以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較高。其它包括山東、河南和四川,雖然經濟規模排名前列,不過只能是大而不強,更多的是靠人口堆砌而成。

❷ 全國那麼多省份,哪些省份一直都是教育大省

全國那麼多個省份來說,其實有幾個是高考大省,那麼最後呢他就成為了一個高考大省,所以說他就,非常重要,為全國大學都在貢獻一些大學生,很大大學生他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所以說,這是名副其實的高考大省。總結一下就是全國各地的高考大省主要有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湖北等。

❸ 全國教育最強的省份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教育水自然也是參差不齊。哪個省是我國的第一教育大省?先來看9大教育強省的排名。

第二名,湖北:人傑地靈,名校雲集。有全國知名的中學,更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等著名高校。

第一名,江蘇:自古江南,文化底蘊雄厚,小初高的教育銜接的非常好,34所985院校江蘇有兩所,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112所211工程院校,江蘇有11所,不得不說中國教育第一省,江蘇實至名歸!

❹ 中國哪幾個省是教育大省

中國大多數地區的考生和家長都有理由認為,比起其他地區,在自己省份參加高考實在是吃了大虧。山東、湖北、河南等基礎教育大省,考生人數眾多,考卷題目最難,錄取分數線最高,還被要求向其他省份輸出大量招生名額,最讓考生和家長們憤懣不平。而教育較不發達的中西部省份,即使有貧困專項計劃、農村專項計劃、少數民族預科指標加持,仍是高考機會窪地,聲討教育不公平的呼聲不絕於耳。然而也有這么個省份,經濟發達,高校眾多,號稱中國教育強省,但是其高考難度同樣也是全國最大,被稱作-地獄模式!這個省份就是江蘇省!

1.地獄模式:江蘇

盛產學霸的江蘇,摘得地獄模式「桂冠」,在這里,學霸和老師們都自強不息,「學生把自己當牲口,老師把學生當超人」,「他們等待了兩年讀完三年課,剩下一年還玩命」

2.噩夢模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

這里有「無數聲名狼藉的湖南奧數、湖北黃岡密卷」

3.困難模式:安徽、山東、四川、廣東、江西、山西、河北

這些省份「競爭激烈、人口眾多、漢族人口為主、高校缺少、沒有加分政策」。

4.一般模式:陝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福建、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遼寧

享受政策傾斜,「確保每一位有著加分政策的冒險者可以享受豐富的教育資源。

5.簡單模式: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寧夏

在那裡,高考的天是藍藍的天,他們有全國豐富的資源,「體制是高考引擎的優勢」。

江蘇省有11所211大學:1.南京大學 2.東南大學3.蘇州大學4.江南大學5.河海大學6.中國礦業大學7.南京理工大學8.南京師范大學9.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0.南京農業大學11.中國葯科大學其中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是江蘇最牛的兩所大學!

南京大學: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被楊振寧稱贊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5個: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東南大學:著名的建築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入選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素有「學府聖地」和「東南學府第一流」之美譽,「雙一流」建設學科1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每年高考江蘇省總是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慘案高發的高危地區,因此有人評論江蘇省的高考難度是地獄模式,不僅試卷難度高,而且總分數只有480分,那結果肯定是慘不忍睹的!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❺ 如圖是A省和B省在2004年財政經費支出情況統計圖,從圖中你能看出哪個省全年的教育經費支出比較多嗎若不

不能比較.
需知數據:①種:直接給出兩省教育經費的具體值;
②種:兩省的總經費支出和每省的教育經費比例.

❻ 中國教育大省有哪些

中國教育大省有江蘇、湖南、湖北、山東。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❼ 教育強省排名

1,中國教育水平最強的五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湖北省和山東省。

2,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可想而知這里的教育是多麼的發達。在北京這座大城市裡,有著中國最出名的大學。

5,湖北省,在當時我們國家高等教育中的一個定位是中國教育的一個強省大省,不僅涌現出來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的985學校,文理分布均衡。

6,山東,孔孟曾孫墨的老家,傳統文化氛圍濃厚。蘇軾詩雲:「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有山東大學等一批高校。

❽ 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

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

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十四五」將繼續充分發揮教育財務支撐、助力和引導作用,特別是要落實好4%目標任務,確保全年預算足額落實到位,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

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1

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經費排行榜中,一共有235所大學上榜,前23所大學均為原985工程大學,經費排行榜的前三甲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310億經費傲居首位。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以216和191位列第二第三,其中清華大學是唯一一所超過300億的大學,浙江大學也是除清華外唯一一所超過200的高校。前十的排名中C9聯盟就獨占其六,且前十的高校每所經費都超過100億。此外鄭州大學以63億位居24,是原211工程大學中經費最多的,超過部分985工程大學,由此可見985/211工程大學在經費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可是有一所雙非大學卻以60億的經費投入,拿到了排行榜27的位置,排位超過了7所985和大部分211,位居所有雙非大學之首,他就是深圳大學。

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財務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我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連續九年保持在4%以上。「十三五」時期,教育財務工作取得歷史性成績,五年來,保障發展的水平更高了,促進公平的措施更實了,提升質量的導向更強了,推進改革的力度更大了。

「十四五」時期,將繼續充分發揮教育財務支撐、助力和引導作用,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會議要求,各級教育財務要科學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工作,特別是要落實好4%目標任務,確保全年預算足額落實到位,積極爭取更多新增財力,加大對省以下支出責任落實的督促指導力度。同時,要突出目標導向,教育投入首先要保「十四五」時期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目標;要突出問題導向,重點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突出結果導向,檢驗教育投入的效果。

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2

近日,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發布《關於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

公告顯示,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033.87億元,比上年增長5.69%。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2908.15億元,比上年增長7.15%,佔GDP比例為4.22%。「十三五」期間持續做到「不低於4%」,這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九年做到「不低於4%」。

「十三五」期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累計16.06萬億元,年均增長7.02%,2020年達到36310.47億元,比2015年增長40.4%。

全國幼兒園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2.3%,2020年達到9410.76元,比2015年增長76.48%;

全國普通小學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長5.08%,2020年達到12330.58元,比2015年增長28.13%;

全國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長5.81%,2020年達到17803.6元,比2015年增長32.64%;

全國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長8.45%,2020年達到18671.83元,比2015年增長49.99%;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長5.56%,2020年達到17446.93元,比2015年增長31.05%;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長2.89%,2020年達到22407.39元,比2015年增長15.33%。

2020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3

日前,從教育部網站可以看到,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033.87億元,比上年增長5.69%。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2908.15億元,比上年增長7.15%,佔GDP比例為4.22%。

這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九年做到「不低於4%」。

實事求是講,對於我們這么一個人口眾多、國土廣大、經濟發展處於爬坡過坎階段的國家來說,4%已經不容易了。國家就像一個大家長,醫療、體育、文化、交通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錢,所以要考慮平衡,因為蛋糕就那麼大,而教育只是360行里邊的其中一行。

但是不是說,4%已經到頭了,不能提升了,不是的.,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財政經費的投入比例還應該進一步提升,向5%邁進。 在首屆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說,目前,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已達4.1%,建議提高到5%。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也說過,很多國家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超過6%。隨著社會發展,教育投入佔比應該越來越高,4%「絕對不是最高點」,他贊成逐步提高比例的建議。

從總體上看,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教育也為國家社會的發展,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教育經費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資源配置方向需要調整,配置效益需要提高。

❾ 全國教育水平排名省份

中國教育水平最強的五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湖北省和山東省。

一、北京市

作為中國的首都,可想而知這里的教育是多麼的發達。在北京這座大城市裡,有著中國最出名的大學,那就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里除了這兩所大學外,還存在著很多211、985大學,比如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所以這個地區的著名高校最集中,教育最牛。

三、上海市

上海,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高等教育發達。擁有44所公辦大學,其中211雙一流大學9所,985大學4所,即復旦、上交、同濟、華師。其餘5所為211大學,其中上海財經更是全國頂尖財經大學,錄取分數線嚇死人系列。除此之外,上海海關、上海立信、上海應用技術等學校就業也十分好,錄取分數線均位於一本大學之列。

❿ 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知多少

揭開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的「蓋子」
□城鄉之間差異顯著:農村地區校外支出佔比為16.6%,而城鎮地區校外支出佔比達42.2%
□雖然平時農村和城鎮的差異不大,但是暑假期間,農村地區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時間平均為19.7小時,高於城鎮地區的13.7小時
□不管是學科補習還是興趣班,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父母學歷的提高,校外教育參與率也在提高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眾對教育需求的增長和市場力量的發展,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家庭對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的追求,不同家庭的學生在校內和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
目前我國家庭教育支出到底有多少?家庭校內外支出結構是怎樣的?不同家庭的教育負擔率是多少?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有何差異?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的參與率和花費是多少?
前不久,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簡稱「北大財政所」)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專門針對家庭教育支出的大型調查——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結果(以下簡稱「調查」)。這項調查是2017年由北大財政所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第一輪調查,調查包括0~3歲幼兒早教、3~6歲幼兒入園情況、6~16歲以及16歲以上在校生的在讀情況、入學選擇、家庭教育支出和政府補貼。調查范圍覆蓋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地區外的29個省份,363個縣,共涉及40011戶的127012個家庭成員,其中農村12732戶,城鎮27279戶,0~6歲及16歲以上在校生2.1萬人,中小學在校生1.4萬人。
北大財政所希望藉助這項研究將我國家庭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支出的「蓋子」揭開,分析在公共教育資源和市場教育資源的雙重配置機制下不同家庭所面臨的機會和選擇,以及市場化的教育供給主體對體制內學校的影響,並進一步推動相關的學術討論與研究。
從學前到高中階段家庭教育一年的支出近兩萬億元
我國家庭教育支出水平較高,是教育總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本次調查數據估算,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元,佔2016年GDP比重達2.48%,遠高於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中非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1.01%的結果,總量上相當於財政性教育經費的60%。
2005年以來,我國教育財政體制機制經歷了一系列顯著的改變。從教育投入佔GDP比重來看,公共教育財政投入不斷增加,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佔比達到了4.3%,實現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到了2016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已經達到了31396億多元,佔GDP比例為4.22%,佔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80.7%。另一方面,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非財政性教育經費2016年為7492億元,佔GDP比例為1%,佔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19.3%。
北大財政所所長王蓉教授認為,由於我國教育經費統計沒有統計家庭在學校之外的支出,過去根據全國教育經費統計中非財政性教育經費GDP的佔比,得出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一條腿粗,一條腿細」的判斷,是值得商榷的。
一線城市和東北地區的家庭教育支出最多
調查顯示,我國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存在較大的城鄉和地區差異,其中,一線城市和東北地區最高,三四線城市僅為一線城市的一半。
根據調查數據,全國學前和中小學教育階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為8143元,其中農村3936元,城鎮1.01萬元。分學段來看,學前階段全國平均為6556元,農村為3155元,城鎮為8105元;小學階段全國平均為6583元,農村為2758元,城鎮為8573元;初中階段全國平均為8991元,農村為4466元,城鎮為1.1萬元;普通高中全國平均為1.69萬元,農村為1.22萬元,城鎮為1.82萬元;中職全國平均為1.07萬元,農村為9061元,城鎮為1.14萬元。
調查顯示,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不僅在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在不同地區和城鎮內部也存在差異。以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為例,按照東中西地區劃分,東北部地區最高,為1.1萬元;西部5567元,為東北部的一半左右;東部地區為8657元,中部地區為6382元。在城鎮內部,按照一二三線城市劃分,一線城市為1.68萬元,二線城市為1.12萬元,其他城市為7037元,佔一線城市的不到一半左右。
義務教育階段公共財政的投入減少不同家庭之間的差異
家庭生均教育負擔率(指每生每年教育支出占家庭總消費支出的比例——編者注)不僅在城鄉之間存在差異,不同家庭條件也存在差異。義務教育階段不同家庭對教育的需求在經濟條件允許范圍內開始分化,而普通高中階段不同家庭對教育需求則相對趨同。
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全國家庭生均教育支出負擔率為13.2%,其中農村10.6%,城鎮為14.3%。分學段來看,學前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0.7%,農村為8.4%,城鎮為11.7%;小學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0.4%,農村為7.5%,城鎮為11.9%;初中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5.2%,農村為13.6%,城鎮為16%;高中階段,普通高中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26.7%,農村為30.9%,城鎮為25.6%。
在義務教育階段,根據家庭一年的消費總支出水平將家庭從低到高分為4組,消費水平最低的一組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4.7%,接近全國平均的城鎮家庭教育負擔率。按照孩子母親的受教育水平將家庭分為5組,家庭教育負擔率根據母親受教育水平從10.2%到16.1%不等,總體上隨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同樣根據家庭一年的消費總支出水平將家庭分為4組,最低的一組家庭生均學前教育負擔率為16.6%,最高的一組為8.8%;按照孩子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來看,從沒有上過學到大學及以上,學前教育負擔率從8.1%到12.9%不等。再來看普通高中,按照家庭消費水平從低到高分為4組,負擔率從42.1%到22.1%不等。按照孩子家長受教育水平從低到高,負擔率依次為33.5%到24.6%不等。
可以看出,在非義務教育階段,不同經濟水平的家庭教育支出的負擔率差距拉大,學前階段最低和最高兩組家庭之間相差7.8%,高中階段相差達20%。而這一差異在義務教育階段相對較小,說明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共財政投入確實減輕了家庭的負擔,減少了不同家庭之間的差異。
另一方面,家庭對教育也存在差異化需求。在義務教育階段,隨著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支出隨之增加。學前階段也存在著相似的趨勢。與學前和義務教育不同,普通高中階段的家庭教育負擔率主要受到家庭經濟水平的影響,經濟水平和家長受教育水平越高,教育支出佔比越低。
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占家庭教育支出的1/3
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在校外的教育支出比例較高,達到家庭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家庭教育支出結構存在較大的城鄉差異,而地區之間和城鎮內部差異不大。
此次調查重點關注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支出分為校內教育支出和校外教育支出兩部分。校內支出主要包括學費、雜費和其他選擇性、擴展性收費。家庭在校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家庭在線上線下向機構或者個人購買的教育類產品和服務,其中包括學科類、興趣類校外培訓。
在學前階段,家庭生均校內支出占生均教育總支出的88.8%,校外支出佔11.2%;小學階段,校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61.7%,校外支出佔38.3%;初中階段,校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67.5%,校外支出佔32.5%;普高階段,校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73.3%,校外支出佔26.7%。可以看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在校外的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較高,達到三分之一左右。
其次,城鄉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而地區之間和城鎮內部差異不大。以小學階段為例,校內支出平均為4761元,占家庭生均教育支出的61.7%;校外支出為2957元,佔38.3%。分城鄉來看,農村地區校外支出佔比為16.6%,而城鎮地區校外支出佔比達42.2%。分東中西地區來看,校外支出佔比差距不大。最高的東部地區為42.1%,最低的中部地區為34.1%。東北部和西部地區分別為37.2%和36.3%。從城鎮內部來看,差異也不大。最高的一二線城市分別為44.2%和44.4%,其他城市平均為38.8%。
近一半的中小學生參與過校外教育
調查顯示,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校外教育總體參與率為47.2%,參與校外教育的學生平均費用約為5616元。根據各學段在校生的規模估計,全國校外教育行業總體規模達到4580多億元。在小學階段,學科類和興趣類校外教育占家庭校外支出的86.9%,初中階段佔81.3%,普高階段佔87.3%。可以說家庭很大一部分校外支出都投入在了校外教育上面。
就學科類校外教育來看,全國中小學生學科類校外教育參與率為37.8%,其中農村為21.8%,城鎮為44.8%。分省份來看,參與率最高的地區超過60%,而最低的地區不到20%。上學期間每周平均參加5.4小時,時間最長的省份超過每周7小時,時間最短的省份每周低於3小時。暑假期間每周平均參加14.8小時,時間最長的省份超過每周25小時,最低的每周低於10小時。雖然平時農村和城鎮的差異不大,但是暑假期間,農村地區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時間平均為19.7小時,高於城鎮地區的13.7小時。
就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費用來看,全國中小學生平均為5021元。小學階段費用為4139元,初中為5426元,高中為6288元。農村費用為1580元,城鎮為5762元。就興趣類校外教育來看,全國中小學生興趣類校外教育參與率為21.7%;農村為5.4%,城鎮為29%。分省份來看,參與率最高的地區接近50%,最低的地區低於10%。上學期間每周平均參加3.5小時,暑假期間平均每周參加7.4小時。參與興趣類校外教育的學生平均費用約為3554元,農村為1692元,城鎮為3694元。
無論是從參與率、參與時間還是費用,都可以看出家庭在選擇校外教育方面,主要以學科和應試為主。此外,從家庭背景來看,不管是學科補習還是興趣班,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提高,參與率均不斷提高。同樣,隨著父母學歷的提高,校外教育參與率也在提高。
家庭背景不同導致校內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
隨著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家庭在教育系統內部的支出,尤其是公立教育系統內部的支出開始減少並趨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同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趨同。收入差距越大,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對教育需求的差異就越大。
當公立教育系統的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的時候,一部分收入較高的家庭會轉而到私人教育市場上尋求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當免費政策實施之後,公立學校更加偏向於提供標准化、規范化的教育,導致一些家庭對教育的差異化需求無法在公立教育系統內部得到滿足。如果當地的私立學校較為發達,這一部分家庭很可能轉而選擇將子女送到私立學校就讀,從而導致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服務人群的日漸分化。如果可選擇的私立學校有限,這些家庭也有可能選擇將子女送到課外補習班,從而導致不同家庭在學校教育之外獲得的市場教育資源的分化。
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校內和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由此造成新的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市場化的教育提供者是否對傳統的體制內學校產生影響?這又會給學生和家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省教育支出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