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人說的鯪魚,在大陸叫什麼名字啊最好告訴我幾個俗稱,因為我是在山東這里,怕叫法不一樣
也叫:雪魿(《綱目拾遺》),魿魚(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鈴魚(《本草求原》)。
鯪魚,體長、側扁,腹部圓,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體長約30厘米。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距寬。口下位,較小,呈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明顯,頜須短小。唇的邊緣有多數小乳狀突起,上唇邊緣呈細波形,唇後溝中斷。下咽齒3行。鱗中等大,側線鱗38~41。背鰭Ⅲ12,無硬刺,其起點至尾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Ⅲ5。尾鰭分叉深。體上部青灰色,腹部銀白,體側在胸鰭基的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具黑色斑塊。幼魚尾鱗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棲於南方水溫較高的河流內,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為食。產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處越冬。分布於珠江流域及海南島。
❷ 麥鯪魚的養殖技術,適合在哪些地方養殖
1、池塘:池塘的面積為2-15畝,池深在1.5m以上且周圍有豐富的水源。2、放養魚苗:放養規格整齊且體質健壯的麥鯪夏花,畝放養6000-7000尾並搭配大規格花鰱魚種10-20尾/畝,池塘中不宜有肉食性的兇猛魚類。3、日常管理:保證水質的干凈並合理的施肥,以此來培肥水質,平時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❸ 新關東和伊豆哪個適合土鯪
釣土鯪魚可以用新關東鉤,新關東鉤的特點是鉤條粗、鉤門寬、鉤柄長、鉤尖直、無倒刺,優點是鉤條粗能承受大魚的沖擊、鉤柄長且無倒刺便於中魚後能快速摘鉤卸魚,作釣時可根據魚情、水情、季節等因素選用0.3~1.0號新關東鉤。
鯪魚主要產地在中國,在水溫較高如珠三角、海南等地區較為常見,養殖成本低、產量大。鯪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鎂、硒等。鯪魚是南方重要經濟魚類和池塘養殖對象之一。該品種具有食性雜、產量高、飼料來源廣等特點,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鯪魚以植物為主要食料,常以下頜的角質邊緣在水底面塊等上面刮取著生藻類,包括硅藻、綠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質。鯪魚喜食豬糞、牛糞、雞鴨糞、米糠、麩、菜籽餅等。
❹ 我國淡水魚區有哪些
我國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較多國家之一,淡水面積約為三億畝,其中可供養魚的水面約7500畝,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溫帶或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於魚類生長,又有草、鰱、鱅、青、鯪、鯉、鯽、團頭魴等優良魚類的養殖技術,所以是當今世界淡水養殖業最為發達的國家,無論養殖的面積和總產量都居世界領先地位。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地理和自然環境各異,各地區魚類品種,格局特色,按照氣候的區域分類,魚類的分布情形是:
東南區:其中包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台灣和海南島等地。這些地區主要生長喜暖性魚類,品種繁多,代表魚類有鯪魚、卷口魚、中華鮁魚、東坡魚、花鰍魚、臘光長鰍、沙鰍、扁頭平鰍、爬岩鰍、平鰭鰍、小吻魚、長鰭鰭鯰、鬍子鯰、鰻鱺、黃鱔、斗魚、攀鱸等。主要養殖魚類為青、草、鰱、鱅、鯪、團投魴、鬍子鯰、羅非魚等南方品種。
江河平原區:其中包括長江中下游、黃河下游及遼河下游。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眾多的湖泊,是我國淡水魚類的主產區,天然水產魚類眾多而盛名,有青、草、鰱、鱅、鯉、鯽、鯰、鯿、鱤、團頭魴、烏鱺、鰻鱺等。太湖的銀魚、長江的的鱘魚、鮒魚、鱭魚產量很
大。養殖的魚種有青、草、鰱、鱅、鯉、鯽、團頭魴、羅非魚以及一些鯉魚的雜交品種。
北部區:這里主產冷水魚類,天然水體盛產鱘魚屬、狗魚屬、哲羅鮭屬等魚類,如大馬哈魚、狗魚、香魚、雪魚、擬赤捎魚、八目鰻等是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魚類。人工養殖除青、草、鰱、鱅、鯉、鯽和團頭魴,還飼養紅鱒魚。
西北高原區:包括新疆、xi'zang北部、內蒙、青海、甘肅、陝西、山西等地。這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天然水體盛產中華弓魚、黃爪魚、裸鯉等,其他還有條鰍、江鰍等魚類。主要養殖仍與各地相同。
努瀾區:其中包括xi'zang南部、四川、雲南西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都流經這里,使東南區和西北高原區的魚類,通過江流共存於此,如鯪魚,中華鮁魚、東坡魚、平鰭鰍、沙鰍、條鰍、須瞅、鱸魚、黃繕、烏鱧、中華弓魚等形成東南區、西北區魚類群系混合的特點。主要養殖仍是青、草、鰱、鱅、鯉、鯽、團頭魴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鯉魚雜交品種等。
❺ 為什麼市場很少賣鯪魚
鯪魚對於生長的環境要求很高,尤其是溫度,因此市場上出現的就很少了。
鯪魚和非洲鯽魚一樣,水溫低於7℃就死亡,低於14℃就不進食,最喜在25-30℃的水溫中生活,也就是廣東、海南、福建南部、雲南熱帶地區、廣西一都分地區有產鯪魚,其他地方冬天低於7度的,都不適合鯪魚生存
(5)中國哪個地養鯪魚擴展閱讀
鯪魚主要產地在中國,在水溫較高如珠三角、海南等地區較為常見,養殖成本低、產量大。鯪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鎂、硒等。
經濟價值:因其肉細嫩、味鮮美、產量大、單產高、價格適中以及質量上乘,是市場的暢銷貨。廣東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養殖鯪魚都是活魚速凍,凍結的魚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魚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還可做魚丸,工廠生產的豆豉鯪魚罐頭和凍鯪魚一樣,行銷全國各地。
❻ 鯪魚是那裡產的魚如何烹調
鯪魚俗稱土鯪、鯪公、雪鯪,屬鯉科野鯪亞科鯪屬。鯪魚是一種生活在氣候溫暖地帶的魚類,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撈和池塘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已有好幾百年的養殖歷史。
鯪魚是雜食性,魚苗孵出4天後開始攝食浮游動物,如輪蟲、橈足類和小型枝角類。孵出後10天,體長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動物外,開始攝食浮游植物。以後,吃浮游植物越來越多,直到孵出後40天左右,體長4厘米以上時,便以吃浮游植物為主。同時,鯪魚喜歡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長的藻類。此外,還吞食少量浮游動物和有機碎屑。在池塘養殖條件下,可攝食米糠、花生麩等飼料。
鯪魚是暖水性魚類,在水溫15℃至30℃時,食慾旺盛。當水溫高於31℃時,食慾減退。而水溫低於14℃時,就聚集在深水區不大活動。水溫低於13℃時,停止攝食。低於7℃時,則不能生存。由於鯪魚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風向陽的深水池,有時還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鯪魚為底層魚類,對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適應較肥沃的水體。當水溫在20℃至28℃時,溶氧量低於1毫克/升,還能正常攝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時還沒出現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養,一般可畝放1000尾左右。
鯪魚的生長速度比其他家魚慢,特別是池塘養殖放養密度大,長得更慢,1齡魚體重約70克,2齡魚體重約250克,3齡魚體重約350克,4齡魚體重約500克。但是,鯪魚的群體產量高,鯪魚的食用規格要求又不大,體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養鯪魚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高的。夏季繁殖的魚苗,當年份兩階段在魚苗、魚種塘培育成體重5至10克的魚種,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魚塘套養,養成50到100克的中等規格的魚種,第三年在放入成魚塘混養,養成200克的商品規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周年魚;秋季上市的,則經歷三個秋季,叫"三秋鯪",一般體重在250克左右。
由於鯪魚的飼料來源廣、適應較肥水體環境、抗病力較強、群體產量高等特點,因而成為池塘養殖的必養品種。
豆豉鯪魚是主料
豆豉鯪魚30克、鴨腎150克、生薑、蔥各10克。
調味料:
花生油30克、鹽5克、味精10克、胡椒粉少許、濕生粉適量。
製作過程:
1、豆豉鯪魚切粒,生薑去皮切末,蔥切花,鴨腎去外皮切花(成球狀)。
2、燒鍋下油,放入薑末,豆豉鯪魚炒香,加入鴨腎球同炒至八成熟。
3、待鴨腎球快炒熟時,再調入鹽、味精,撒放胡椒粉翻炒數次,用濕生粉勾芡撒上蔥花即成。
鯪魚西蘭花
主 料:
鯪魚脊肉2條,西蘭花約650克,馬蹄碎、蝦米碎、蔥粒各1湯匙。
配 料:
調味料:鹽1茶匙,胡椒粉1/4茶匙,五香粉適量。
製作方法:
1、西蘭花用稀鹽水浸洗,然後連莖切成小朵,用滾水焯熟,過冷河,瀝干水分備用。
2、將鯪魚脊肉切片,剁爛,加入馬蹄碎、蝦米碎、蔥粒和調味料攪撻成魚膠備用。
3、每一小朵西蘭花的小莖部分拍上生粉,釀上魚膠。
4、用中火煎至魚膠熟透便可上碟供食。
備 註:
心得:西蘭花用鹽水浸洗,可將藏於花蕾叢中的小蟲及蟲卵殺死。拍上生粉才釀魚膠,可使魚膠粘緊西蘭花不易松離。
鯪魚土豆
原料:
土豆400克 豆豉鯪魚75克 蒜茸30克 白糖、味精、生抽、米醋、美極鮮、紅油、蔥油、香油各適量
製法:
1�土豆去皮洗凈,切成細絲,放入清水中漂凈澱粉,再入沸水鍋中氽至斷生後撈出過涼,然後後控干水分,裝入盤中。
2�豆豉鯪魚剁細,裝入碗中,加入蒜茸、白糖、味精、生抽、米醋、美極鮮、紅油、蔥油、香油調勻成味汁,淋在盤中土豆絲上,拌勻即可食用。
鯪魚青筍
原料:
青筍500克 豆豉鯪魚75克 白糖、生抽、美極鮮、鮮味王、紅油各適量
製法:
1�青筍去皮洗凈,切成骨牌片,裝入盤中。
2�豆豉鯪魚剁細,裝入碗中,加入白糖、生抽、美極鮮、鮮味王、紅油調勻成味汁,淋在盤中青筍上,拌勻即可食用。
鯪魚菠菜
原料:
菠菜400克 豆豉鯪魚75克(其中豆豉25克,下同) 白糖、生抽、美極鮮、鮮味王各適量
製法:
1�菠菜擇洗凈,切成長節,入沸水鍋中氽至斷生後撈出過涼,再控干水分,裝入盤中。
2�豆豉鯪魚剁細,裝入碗中,加入白糖、生抽、美極鮮、鮮味王調勻成味汁,淋在盤中菠菜上,拌勻即可食用。
石鯪魚
氣味 咸、微寒、有毒。
主治 1、中風癱瘓,手足不舉。用穿山甲(左癱用右甲,右癱用左甲)斷熟、大川烏頭炮熟、紅海蛤如 子大者各二兩,共研為末。每用半兩同蔥白同搗汁,和成厚餅,徑約半才,隨病所三側貼腳心,捆好,靜坐泡腳於熱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葯,手足漸能上舉。半月後再照此治療一次,,可以除根。治療期間注意飲食,避風,保養身體。
2、熱瘧,用穿山甲一兩、干棗十個,同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於發病之昌,黎明時,水送服。
3、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過,研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4、腸痔、氣痔,出膿血。用穿山甲(燒存性)一兩、肉豆蔻三枚,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病重者加蝟皮灰一兩。
5、婦女陰腫、三角昭卵塊。隨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五錢,以少炒焦黃,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6、乳汁不通。用穿山甲炮過,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此方名「湧泉散」。
7、乳癰。治方同上。
8、腫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熱灰中,炮焦為末,取二兩,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半,溫酒送下。
9、便毒便癰。用穿山甲半兩、豬苓二錢,都經醋炙過,研為末,酒送服二錢,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輕粉塗患處。僅有末塗亦可。
10、瘰癧潰爛。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燒過,研末敷塗。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為末,敷患處;另用烏柏葉巾上。灸四壯,甚效。
11、 耳出膿。用穿山甲燒存性,加麝香少許,吹入耳內,三日後,水干即愈。
12、耳鳴耳聾(突然耳聾,腎虛,耳內如有風水鍾鼓聲)。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蠍梢七個、麝香洲許,共研為末,另以麻油化蠟,調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內。
13、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為末,鋪白紙上卷 成捻子,燒煙熏眼。
紅蘿卜煲鯪魚湯
材料:鯪魚、扁豆、赤小豆
做法:鯪魚下油鍋煎至金黃,把扁豆、赤小豆洗凈。把鯪魚、扁豆、赤小豆、蜜棗放湯煲內加水煲二個半小時加鹽即可
豆豉鯪魚玉米
原料:罐裝玉米粒1聽 豆豉鯪魚100克 青紅椒丁50克 蒜茸、精鹽、白糖、味精、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豆豉鯪魚切成丁;玉米粒用水略沖洗,瀝凈水分。
2.凈鍋上火,倒入色拉油燒熱,先下入蒜茸炒香,再下入鯪魚丁煸香,然後下入玉米粒和青紅椒丁炒勻,調入精鹽、味精、白糖,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菜 名: 蝦醬蒸鯪魚
主 料: 鯪魚一條約600克,蔥2條,紅椒半隻。
配 料: 調味料:蝦醬1湯匙半,蒜茸、干蔥茸少許,鹽、酒、砂糖適量。
做 法: (1)燒熱油後,慢火爆香蒜茸、干蔥茸、蝦醬及其它調味料,盛起,待涼。
(2)鯪魚剖後洗凈,抹乾後將醬料塗在魚腹及魚身兩面,隔水蒸8至10分鍾至熟,灑上蔥絲及紅椒絲,淋上少許滾油即可。
❼ 鯪魚能在四川瀘州飼養嗎
鯪魚可以在四川瀘州飼養。
在氣候,水源上都沒有問題。
要和其它魚混養,才能利益最大化。
❽ 鯪魚是海魚還是淡水魚,能養殖嗎
鯪魚是淡水魚,不是海魚。它們生活在淡水之中,不生活在海水中,不能適應海水生活。鯪魚本身對水溫要求很高,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生活。因而它們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比如、珠江、閩江等水域。鯪魚經常棲息在淡水流域瀾滄江的底層和中層,尤其是過冬的時候。另外,它們也會生活在生物豐富的淡水流域中。❾ 鯪魚在武漢那些地方有養的
鯪魚屬於海魚,武漢是內陸地區,所以在武漢沒有養殖海魚的地方,也沒有鯪魚養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