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鋁土礦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區
鋁土礦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2. 我國鐵礦石的主要產區分布在哪裡
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等地。
3. 那裡有強磁磁鐵礦
應該是強磁性磁鐵礦,實際上磁鐵礦就是強磁性的,用磁場強度300~2000高氏的弱磁機可以吸起,從而提純出磁鐵礦精礦粉.
在遼寧的鞍山、本溪,河北的冀東分布著中國最大的鞍本成礦帶和冀東成礦帶,磁鐵礦較多。
在南京-蕪湖的寧蕪成礦區,也有磁鐵礦。
福建江西有少量埋藏地下的磁鐵礦。
中國鐵礦石很缺,都開發好多年了,現在已沒有品質高的單一磁鐵礦啦,找點好選的磁鐵礦與赤鐵礦都有的混合礦都需要點運氣。
4. 哪裡有磷礦石賣
中國的磷礦石主要集中湖北宜昌遠安、興山、樟村坪,神農架東部,襄陽市保康縣馬橋鎮,鍾祥市胡集鎮,貴州福泉地區,雲南晉寧,四川馬邊、雷波地區。由於湖北宜昌和四川馬邊地區靠近長江,擁有天然的運輸優勢,因此交易量非常大。
5. 鉲礦石中國哪裡有
甘肅,黃河段。甘肅的黃河奇石主要產於附近的黃河河道,稱黃河奇石。
6. 鉛礦石主要分布在中國哪些地方
中國鉛礦儲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鋅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鉛鋅礦主要在雲南、廣東、湖南和內蒙古等四省區,其中以雲南蘭坪鉛礦儲量最為豐富.
7. 國內主要磷礦石產地在哪
全國主要磷礦石產地有雲南晉寧(原雲南昆陽)、湖北襄陽和貴州開陽(被譽為「三羊開泰」、「中國三大磷礦」),其中以雲南晉寧(昆陽)資源最為豐富,據地質部門調查,遠景儲量為200億噸,僅五百里滇池周圍,儲量就達46億多噸,與美國的佛羅里達、前蘇聯的柯拉、非洲的摩洛哥齊名稱為「世界四大磷礦」
8. 中國鐵礦主產區
東北的確鐵礦主要是鞍山礦區,它是目前我國儲量開采量最大的礦區,大型礦體主要分布在遼寧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櫻桃園、東西鞍山、弓長嶺等)、本溪(男芬、歪頭山、通遠堡等),部分礦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話附近。鞍山礦區是鞍鋼、本鋼的主要原料基地。
華北地區鐵礦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遷安和邯鄲、邢台地區的武安、礦山村等的地區以及內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鋼、包鋼、太鋼和邯鄲、宣化及陽泉等鋼鐵廠的原料基地。
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陽、舞陽,江西和廣東省的海南島等地都有相當規模的儲量,這些礦區分別成為武鋼、湘鋼及本地區各大中型高爐的原料供應基地。 大冶礦區是我國開采最早的礦區之一,主要包括鐵山、金山店、成潮、靈鄉等礦山,儲量比較豐富。
華東地區鐵礦產區主要是自安徽省蕪湖至江蘇南京一帶的凹山,南山、姑山、桃沖、梅山、鳳凰山等礦山。此外還有山東的金嶺鎮等地也有相當豐富的鐵礦資源儲藏,是馬鞍山鋼鐵公司及其他一些鋼鐵企業原料供應基地。
9. 中國哪裡錳礦最多
中國錳礦資源較多,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均有產出;有探明儲量的礦區21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5.66億噸,居世界第3位。中國富錳礦較少,在保有儲量中僅佔6.4%。從地區分布看,以廣西、湖南為最豐富,佔全國總儲量的55%;貴州、雲南、遼寧、四川等地次之。從礦床成因類型來看,以沉積型錳礦為主,如廣西下雷錳礦、貴州遵義錳礦、湖南湘潭錳礦、遼寧瓦房子錳礦、江西樂平錳礦等;其次為火山-沉積礦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鐵錳礦床;受變質礦床,如四川虎牙錳礦等;熱液改造錳礦床,如湖南瑪璃山錳礦;表生錳礦床,如廣西欽州錳礦。從成礦時代來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紀均有錳礦形成,以震旦紀和泥盆組為最重要。
10. 礦產資源在中國哪裡最多
中國金屬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碲礦。各種礦產的地質工作程度不一,其資源豐度也不盡相同。有的資源比較豐富,如鎢、鉬、錫、銻、汞、釩、鐵、稀土、鉛、鋅、銅、鐵等;有的則明顯不足,如鉻礦。
鐵礦
中國是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礦石含鐵品位較低的一個國家。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鐵礦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東北、華北地區資源為最豐富,西南、中南地區次之。就省(區)而言,探明儲量遼寧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雲南、內蒙古次之。中國鐵礦以貧礦為主,富鐵礦較少,富礦石保有儲量在總儲量中佔2.53%,僅見於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從鐵礦成因類型來看,根據程裕淇和趙一鳴等的意見,主要有與鐵質基性、超基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岩漿型鐵礦床,如四川攀枝花鐵礦床,與中酸性(包括偏基性與偏鹼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接觸交代-熱液鐵礦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馬坑、內蒙古黃崗等;與中性鈉質或偏鈉質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如江蘇、安徽兩省的寧蕪鐵礦、雲南大紅山鐵礦等;沉積型赤鐵礦和菱鐵礦床如鄂西、贛西、湘東地區的赤鐵礦;變質沉積鐵礦,如鞍山鐵礦、冀東鐵礦等;風化淋濾殘積型鐵礦,如廣東大寶山、貴州觀音山等。鐵礦成因類型以分布於東北、華北地區的變質-沉積磁鐵礦為最重要。該類型鐵礦含鐵量雖低(35%左右),但儲量大,約佔全國總儲量的一半,且可選性能良好,經選礦後可以獲得含鐵65%以上的精礦。從成礦時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鐵礦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錳礦
中國錳礦資源較多,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均有產出;有探明儲量的礦區21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5.66億噸,居世界第3位。中國富錳礦較少,在保有儲量中僅佔6.4%。從地區分布看,以廣西、湖南為最豐富,佔全國總儲量的55%;貴州、雲南、遼寧、四川等地次之。從礦床成因類型來看,以沉積型錳礦為主,如廣西下雷錳礦、貴州遵義錳礦、湖南湘潭錳礦、遼寧瓦房子錳礦、江西樂平錳礦等;其次為火山-沉積礦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鐵錳礦床;受變質礦床,如四川虎牙錳礦等;熱液改造錳礦床,如湖南瑪璃山錳礦;表生錳礦床,如廣西欽州錳礦。從成礦時代來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紀均有錳礦形成,以震旦紀和泥盆組為最重要。
鉻礦
中國鉻礦資源比較貧乏,按可滿足需求的程度看,屬短缺資源。總保有儲量礦石1078萬噸,其中富礦佔53.6%。鉻礦產地有56處,分布於西藏、新疆、內蒙古、甘肅等13個省(區),以西藏為最主要,保有儲量約佔全國的一半。中國鉻礦床是典型的與超基性岩有關的岩漿型礦床,絕大多數屬蛇綠岩型,礦床賦存於蛇綠岩帶中。西藏羅布莎鉻礦和新疆薩爾托海鉻礦等皆屬此類。從成礦時代來看,中國鉻礦形成時代以中、新生代為主。
鈦礦
中國鈦礦分布於10多個省區。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釩鈦磁鐵礦中的鈦主要產於四川攀枝花地區。金紅石礦主要產於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鈦鐵礦砂礦主要產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鈦鐵礦的TiO2保有儲量為3.57億噸,居世界首位。鈦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型釩鈦磁鐵礦,其次為砂礦。從成礦時代來看,原生鈦礦主要形成於古生代,砂鈦礦則於新生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