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人叫曾國藩

中國有多少人叫曾國藩

發布時間:2022-10-10 13:44:32

㈠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

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1)中國有多少人叫曾國藩擴展閱讀

曾國藩故居

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位於雙峰縣東部,東邊與南嶽衡山相鄰。因四周群山環抱一盆地形似荷葉而得名,曾國藩故居就座落在這片荷葉中。這里山青水秀、人傑地靈,風景秀麗、風水奇異,人文和自然景觀豐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這裡面積僅100多平方公里,但卻走出了一批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國藩、著名外交家曾紀澤;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蔡和森、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蔡暢、偉大的革命母親葛健豪。

同時還有秋瑾、唐群英、向警予都曾嫁入荷葉, 在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跡。曾國藩故里賞有「中國家教文化聖地」、「大儒搖籃」、「女傑之鄉」、「全國書畫藝術之鄉」、「院士之鄉」「中國頂級風水寶地」等美譽。

曾國藩故里有鄉間侯府富厚堂、曾國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國潢故居萬宜堂、曾國荃故居大夫第等九處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遺產,還有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天然奇異石林石雞寨等自然景觀。

其中,核心景區富厚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及湖南新瀟湘八景。曾國藩故居景區為湖湘文化旅遊最熱門景區之一,湖南省精品旅遊線路之一。

㈡ 曾國藩是誰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原名子城,派名傳豫,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仕途之路年曾國藩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滿腹經綸,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寵愛,他們望子成龍心切,便早早地對曾國藩進行了封建倫理教育。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

年曾國藩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階。曾國藩剛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地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門生。

在京十多年問,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

勤奮好學從文才上看,曾國藩的仕途暢通與他好學有關,他學習孜孜不倦,苦讀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參加朝考進入庶常館學習後,「日以讀書為業」。不恥下問,博覽歷史,重視理學,還讀了大量的詩詞古文,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官吏中如此勤奮好學者實不多見。由於他博覽群書,涉獵文獻,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如要統治者「內聖外王」,要自如地運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學,認為程朱理學正統於孔孟之道,後君臣應以習之。尤其他曾主張和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辦法,涉及吏治與廉潔,選才與用才,物質與財用,兵力與兵法等。

獨具慧眼的政治家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感嘆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限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才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1872年3月12曰,曾國藩逝世,享年62歲。

㈢ 曾國藩其人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曾國藩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
曾國藩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的一生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是分不開的。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
曾國藩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㈣ 曾國藩是什麼人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㈤ 中國歷史上,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有很多的,最早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曾子,偉大的思想家,有很多的理念是他研究論證的。
近代的有曾國藩,清著名的政治家,有很多的成就,稱的上名人。
還有一些文學上有成就的名人,你可以網路一些。

㈥ 曾國藩是哪裡人

曾國藩祖籍是湖南長沙府湘鄉縣。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1],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6)中國有多少人叫曾國藩擴展閱讀:

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

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國藩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曾國藩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國藩考取秀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嶽麓書院演習,同年參加湖南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並動身入北京准備來年的會試。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於是返回長沙,於同鄉劉蓉、郭嵩燾等居於湘鄉會館。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人叫曾國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