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在中國注意力缺失的人有多少

在中國注意力缺失的人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10-15 10:22:56

① 注意力缺失症的介紹

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 在美國,大約百分之三至五的兒童患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患者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他們可能太過活躍。 What Is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若得不到適當治療,對兒童的學習能力 、與朋友及家人的關系會產生不良影響。

② 改善孩子多動、注意力缺陷,除了心理疏導,還有飲食營養四療法

多動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孩子是天性,還是疾病?

相信很多家長認為是天性。我有一個特別溫柔有耐心的朋友,她的孩子上學後,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影響到周邊同學,作業完成度不高,成績也很不理想,很難專心完成一件事,但她始終不太承認孩子的異常是因為疾病,只是可能孩子的花期比較晚罷了。

直到前幾日去某兒童醫院,做了各項檢測,分值較異常,才不得不承認孩子多動並非只是天性,還可能是真患有多動症所致。

朋友說,去了醫院才發現,現在多動的小孩真是多呀。

有數據顯示,在美國近10%的兒童被確診為多動症。在中國,有67項研究分析了27萬名兒童和青少年,發現多動症的比例為6.26%。

多動症在臨床上准確的說法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最常見症狀就是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控制行為以及過度活躍等品行、學習問題。

除此外,其實還可能伴有腸胃問題。像我這朋友的孩子便便幾天一次,還經常莫名出現嘔吐、惡心、胃痛等症狀,也比較容易焦慮,不好掌控自己的情緒,害怕新的環境或陌生人,不易與他人交往。

研究人員也發現,多動症的孩子,其大腦比正常人會小一些哦。

是哪些因素導致多動症?為何多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有結論說是大腦發育異常、孕期不利因素(比如母親孕期酗酒、服葯、感染、營養不良、X線照射等)、遺傳因素、不和睦的家庭、過早智力開發的不當教育方法及吃缺乏營養的、有毒有害的食物等因素。

很多因素過去不存在,現在很普遍,因而導致多動症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這里不詳細分享原因。


從營養角度來說,多動症首先考慮與神經遞質有關的營養素。

神經遞質相關的營養素中,比如有與情緒相關的 5-羥色胺 、對記憶力起重要作用的 乙醯膽鹼 、能提供動力的 腎上腺素 等等。它們都是由你攝入的優質蛋白質中的氨基酸轉化而成。

這個轉化過程依賴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這些微量營養素幫助你把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把氨基酸轉化為神經遞質等等。

也就是說, 營養成分能發揮作用,往往是相互作用的,並不是獨立進行的。 你去買營養素補充,很難一一買全,也就難以一一補充到位。

所以調理第一點:食物多樣且均衡。 你吃的食物種類越多、越均衡,所獲得的食物營養也就越全面了。

第二重點:重視腸道菌群。

看過一個小老鼠實驗,人類將多動症患者和 健康 人群的糞便菌群分別移植給無菌小鼠。結果無菌小鼠表現出與供體相似的症狀。該實驗表明, 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小鼠大腦發育和功能 。當然這種實驗不好直接在人體上進行,但給我們重要啟示,特別是多動症的孩子本身往往也存在腸道功能問題,所以不要太小瞧了腸道菌群。

上圖叫腸-腦軸,就是說腸道與大腦是互相影響的。

人體腸道神經系統能產生超過40種神經遞質、產生人體50%的多巴胺和超過95%的血清素、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神經活性物質。如果腸道不 健康 ,這些令人產生愉快、滿足、幸福的多巴胺、血清素會分泌不足,人就容易會悲觀、消極、抑鬱。在多動症的孩子上,還表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掌控能力弱等。以上這些化學物質很大程度上是由腸道細菌活性進行調控的。

所以如果腸道菌群多樣且平衡,我們大腦需要的神經遞質就很難缺乏。多動症的孩子,往往有存在神經遞質缺乏的問題。如此看,考慮腸道營養,特別是有助於重建腸道菌群平衡的營養是何其重要。

這里可以在專業營養師指導下考慮補充一些多菌株的益生菌、益生元之類的補充劑等進行調理。

第三:補關鍵營養素。

因現代工業發展,我們吃的食物與過去相比很少是自然成長的。很容易吃到催長催熟的、過度添加的、過度加工的食物,這些食物雖然能飽腹,也很美味,但營養流失很重,甚至變得不太 健康 。我們正常人能完全從食物中獲得每日所需營養,都有些困難。更何況是本身相對缺乏的多動症兒童呢?所以,另外補充一些關鍵營養素也是需要的。分享4點:

1.多補充ω-3多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酸和構建腦細胞膜的磷脂對於大腦發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需脂肪酸含量低的話,智力水平也會較低。人體需要的脂肪酸中,尤其是Ω-3脂肪酸,對改善智力、減少暴力行為和改善情緒有著很好的幫助,但是該脂肪酸,大家平日飲食中普遍是極其缺乏的。

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主要來自魚類及一些 健康 的油脂和有機雞蛋。

比如像鳳尾魚、沙丁魚、金槍魚、鮭魚等深海魚類。買不到深海魚類,選擇野生魚,一般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比普通養殖的更豐富。

健康 優質,可以考慮選擇沙棘油、亞麻籽油、橄欖油等。

2.補充DMAE和PS。

在魚類特別是鳳尾魚和沙丁魚中,發現了另一種營養素,被稱為DMAE,即二甲基乙醇胺,它能很容易地進入大腦,轉化成膽鹼以合成乙醯膽鹼。同時還可以改善情緒和記憶力、提高智力、增強體力。目前,在美國已經被用來治療兒童學習困難、多動症等一款處方葯物。

另外一種很重要的磷脂補充劑,就是磷酯醯絲氨酸(簡稱PS),它的積極作用也同樣驚人。在一項研究中,補充PS使受試者的記憶力水平年輕了12歲。

以上兩個相對陌生的營養素內容,感興趣的可以參考《營養聖經》第28章。

3.補充維生素D

早在2018年,發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上的研究指出:與 健康 對照相比,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兒童和青少年血清維生素D濃度顯著降低;而且,圍產期和兒童期的低維生素D狀態都可能與多動症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

有研究發現,口服維生素D可以改善一些多動症的症狀,其實對注意力不集中有明顯改善作用。

4.其他營養素

從營養角度,你可能也聽過多動症與缺鋅、缺鐵、缺B族、缺硒、缺錳等其他各種營養素有關。總之,還是那一句話,你的飲食必須要平衡膳食、種類多樣,達到每周不少於30種的標准,這樣可以不用特別補充也不讓這些微量元素缺乏。

第四:需注意一些飲食禁區。

有一些孩子多動症的發生或加劇,其實與吃了不該吃的或者這類食物吃多了有關。當然需要避免或減少嘍。

1.需要減少刺激物,如咖啡、巧克力、可樂、糖和精製食物的攝入。現代過度加工的食物,基本上都是精製食品。同時也是各種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等較多的食物,盡量避免。

2.少吃富含水楊酸鹽物質。像西紅柿、桔子、杏等食物,不建議多吃,需要限制。

3.注意含鉛高的食物。如貝類、向日葵籽等含鉛量較高。另外,含鉛的餐具,需要慎重選擇。一些醫學專家認為體內鉛含量增加,干擾了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介質乙醯膽鹼和兒茶酚胺的正常代謝,導致了腦功能紊亂,使兒童表現出多動行為。

最後總結,大腦營養越早越好,腸道菌群越早干預越好,飲食多樣且均衡,協同攝入比單獨攝入要好。

補充個題外話。

經常看到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就是坐不住,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頑皮的跟猴子似的,肯定是多動症了。」

其實不然。盡管國內數據說可能有6%多的兒童患有多動症,但畢竟更多的孩子不是多動症,可能真的只是天性或者其他因素。

③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注意力缺失,學習有困難或者是障礙

其實這和我們國家非常高的比例的剖腹產有關系,那剖腹產的孩子呢有很大的幾率出現那種感覺統合的症狀,比如說做什麼事拖拉呀,運動動作各方面不協調呀,無緣無故會摔跤呀啊,讀書的時候會漏字跳行呀,寫作業的時候慢呀,手部肌肉沒有力量呀,做數學的時候,口算題卡的時候。

還有一個呢,就是說這個孩子的襁褓期太長,所謂的襁褓期太長呢,就是說這個孩子他自理能力不是特別好,就是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替代的東西太多了,讓這個孩子仍然停留在小寶寶的階段啊,這個時間過程非常的長,那沒有機會動手,也沒有機會去獨立自主,所以呢,養育的方式在很多方面,包括這個孩子沒有生活的體驗,沒有生活的經驗,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孩子的注意力啊,不集中,包括學習困難。

④ 神經衰弱在中國有多少人

如果把輕度的神經衰弱歸屬於亞健康狀態,十有五六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狀。如果把重症精神衰弱歸屬於抑鬱症,大約千分之二三。隱形抑鬱症正直線上升。
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加劇,失眠、緊張、焦慮、強迫、憂郁、煩躁、恐懼,引發大腦神經遞質濃度的失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免疫力急劇下降,使各種殘蝕健康的疾病勢機而出,身心變得極度脆弱,精神疾患正殘蝕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人格,剝奪我們的快樂,危害我們的生命健康,心理保健迫在眉睫!

⑤ 中國現在有多少自閉症人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保守估計,我國0至15歲的自閉症患兒有150萬,0至20歲以上的自閉症患兒有500萬。這個數據的來源缺乏專業的調查、採集和統計,只是一個估算值。建議選擇【大米和小米】。該機構通過專業多元的家長培訓體系,讓家長了解更多專業知識,掌握更好的專業技能。

若根據歐美和港台地區的發病率(110:1)來計算;全國的新生兒以1750萬/年計算,年新增患兒就有15.9萬人。也就是說二十年內會有320萬患者。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衛生署將此病列為十大難症之首的原因之一。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自閉症的診斷治療與康復訓練主要依託於專門的自閉症服務機構,其中大多是患兒父母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成立的民辦機構。在治療手段、康復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缺乏正規有效的訓練體系,同時由於資金缺乏等問題,他們無法恪守非盈利組織的服務理念與規范。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自閉症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公司融合支持,模擬校園生活、學習場景,熟悉集體規則和生活學習習慣,多元化集體課程,通往幼兒園的橋梁。干預的內容包含生活適應、生活自理、遵守集體規則和指令、人際溝通表達、注意力、自信心、思維訓練等,讓很多家庭滿意。

⑥ 剛去一個地方工作老是胡思亂想,注意力不能集中,老是出問題,具體我該怎麼做呢

本文介紹一種從潛意識訓練注意力的方法——珊瑚畫。珊瑚畫的特別之處在於:測量注意力:看似簡單,對於注意力集中的人很輕松,對於注意力不足的人卻很困難。可操作性強:讀完本文之後,你立即就可以用幾分鍾時間畫一幅珊瑚畫,並驗證到它的有效性。形態獨特:自然流暢,渾然天成,令人看一眼就難以忘記。注意力與「學習成績」關系密切研究表明,注意力與學習成績關系密切。然而,中國有近一半的學生注意力狀況不佳。[1]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說: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的去學習。[2]我們分析了近千份大學生的筆跡後發現(從普通大學到頂尖大學都有),如果注意力水平超過80分,就能達到211大學生的水平(見後文案例1和2)。注意力不集中,會產生「走神、思維混亂、白日夢、胡思亂想」等現象。並且,這種胡思亂想是學生本人無法控制的,但老師和家長常常不理解,並責備學生,令學生委屈。大部分注意力不足的學生,是想認真聽課的,他們也努力過。但是,「專注力」不是想有就有的,因為:我想集中注意力——是意識里的願望分心走神,胡思亂想——是潛意識里的障礙網上有很多訓練注意力的辦法,大致分為兩個層面:意識層面:創造安靜的環境、排除干擾、制定學習計劃、切換學習內容、限時完成目標、獎勵與懲罰等體力層面:鍛煉身體、保證睡眠、作息規律、間隔休息、番茄工作法等以上方法,總歸為兩個原則:意識層面——創造安靜的環境體力層面——保證充足的體能我不禁產生了疑問:難道依靠良好的環境和充足的體能,就可以提高「能力」了嗎?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設有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玻璃心、意志力不足的孩子,如果想培養他的意志力,讓他變得堅強,難道要繼續給他提供安逸的環境,呵護他,讓他避免經歷風雨?稍有教育常識的人就會發現,是不是搞反了?我認為,注意力缺失不是「意識」和「體力」層面的問題。如果找錯了矯正對象,便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正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注意力不足的原因,是「潛意識里的能量不足,無法持續地支持意識,專注於某種事物」。再深究其根源,往往是幼年時期的教養方式不當(後文會介紹)。打一個比方說:手機電量低(潛意識能量不足);聲音斷續(注意力下降,走神);主人大聲喊(老師、家長責備);手機沒辦法正常工作(盡力了);要解決注意力的問題,方法貴在精,而不在多。本文只介紹一種方法,它既能測量注意力,又能訓練注意力。注意力訓練法——珊瑚畫本文共有6000多字,由於擔心注意力不足的同學看不完全文,我先講方法,再解釋原理。看完這一節,你馬上就可以測試和訓練了。畫法:一筆畫,從頭到尾是一根線,不能停;在紙上隨意畫曲線,不限方向和形狀;壓力、速度保持均勻,轉角是圓角;線條不能交叉,不能轉直角。訓練時間:每天畫一頁A4紙以上,有時間可多畫幾頁;不需要固定時間,心態放鬆,偶爾畫斷線也不要緊;如果心理實在感到疲倦,可以暫停5-30秒鍾,再繼續畫;畫的時候,可以聽一些輕松舒緩、沒有歌詞的音樂。測量功能:注意力集中的人:可以連續穩定地畫滿整張A4紙,不顫抖,不停頓。壓力穩定,線條寬度均勻。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很難持續地使壓力、速度保持均勻一致,每隔一段距離,就會顫抖或停頓,或心裡感到很疲勞。這就表示潛意識的能量不足了,用蒙特梭利的話說,就是「心力不能合一」。你可以找身邊注意力好的人畫一下,驗證這個方法的有效性。一般來說,注意力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所以最好與同齡人比較。訓練功能:隨著訓練的增加,線條越來越穩定,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平時的胡思亂想也會越來越少。而且珊瑚畫沒有「訓練效應」,多次重復訓練,會讓效果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差。下面的視頻,演示了珊瑚畫的畫法。性格書寫訓練之一:注意力——珊瑚畫(基本畫法)筆跡賞心的視頻 · 2.4 萬播放讀者反饋讀者1,他的注意力較好,很快就見效了。讀者1反饋,他訓練1周,注意力改善了。讀者2,他的注意力提高後,學習成績也提高了。讀者3,她畫了16天,感覺到了效果,還在繼續訓練。下圖演示了不同水平的珊瑚畫。注意力良好(左側),壓力和速度均勻穩定,沒有顫抖和停頓。注意力不足(右側),包含各種不穩定因素:1,壓力減輕和中斷。2,停頓,有時轉直角。3,橫向顫抖。4,速度時快時慢。線條的密度影響了畫滿一頁紙所需的時間。適宜的線條密度,約有鉛筆寬,不宜太密或太稀。線條的速度與平時寫字相當。這是最普通的畫法(B5紙,線條間隔約有鉛筆粗,速度適中,用時7-8分鍾)。熟練後,可以創作各式各樣的珊瑚畫。用軟體染色的珊瑚畫(形狀和染色沒有額外的訓練效果)。珊瑚畫還具有消解煩惱的功能,有詩雲:以上介紹了珊瑚畫的方法,接下來介紹一些注意事項。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把握以下三個原則:原則一:定性分析,找准根源,避免走彎路首先要認清問題所在,才能找到解決辦法。例如,下面幾種情況,單純訓練畫珊瑚畫,效果並不明顯:近期心理壓力大,心事重重,這種胡思亂想並非由於注意力不足。思維反應慢,跟不上他人節奏,這屬於注意力「相對」不足。日常寫字運用筆法,追求又快又好。下面詳細分析「注意力不足」和「胡思亂想」的幾種原因。注意力不足的幾種原因註:這里是指注意力不足,而不是胡思亂想。它們有差異之處,也有重疊之處,後文有總結。第一,神遊(童年教養方式不當,本文重點)。蒙氏教育認為,0~6歲的階段,既是「形成注意力」的關鍵期,也是「破壞注意力」的關鍵期。如果兒童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動,「心和力」分離,就會導致神遊,即注意力不足和胡思亂想。蒙氏教育著作《愛和自由》一書中說:實際上 ,人自然的、正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意志力形成的過程。兒童做他感興趣的事,總能深入其中 ,這種深入變為專注,意志就開始形成。(159頁) 在傳統幼兒園里,大部分時間兒童不能自由活動,他必須很規矩地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完全處在一種靜止狀態,人格就被分裂了。這個孩子長久下去會成為一個在人格上不一致的人。但是人類特別奇怪,即使環境是這樣的,兒童也要想方設法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比如一個孩子現在想去玩水,但是老師讓他必須畫面, 當願望和行動不能統一時,孩子就不可能專注在畫畫上,怎麼辦呢?他開始想像,用想像來彌補他不能得到的活動,想像自己去玩水。這種現象不可能是暫時的,為什麼?如果一個兒童想做件事情的時候,你不讓他做,他的狀態是:我什麼都不做,我就坐到這兒痛苦。但是這種痛苦不能長久地持續下去,於是童注意力就開始轉移,他不再痛苦了,因為他發現這是無望的, 他開始胡思亂想。思想是自由的,沒有人能夠禁錮住人的思想。(210頁)[3]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不重視孩子注意力成長的父母,例如,一位知乎網友總結了自己犯的錯誤:比如我自己,對待兒子小時候的教養方式就經常出現類似的這些情況。 我記得他從2歲多開始,就特別喜歡各種拼插樂高玩具,搭建積木等。每一次他正在全身心投入搭建時,我和家人總是會不自覺地有意或無意干擾到他。很多時候,當他正在拼樂高模型,這是剛好到了吃飯的時間。剛開始,我通常會輕言細語地叫一聲,告訴他吃飯了!可是,如果喊了2遍、3遍之後,他仍然沒有起身的跡象。我就會立馬走過去大吼大罵起來:「立刻!馬上過來吃飯,如果你再不動,我就不準你吃飯了。」[4]第二,日常書寫運用書法筆法。如果你的珊瑚畫比較穩定,但是仍然感覺注意力容易分散,那麼就很可能是這種原因:想把字寫得「又快又好」,在日常書寫時運用書法筆法。錯誤的寫字方式,會降低注意力。這絕不誇張,我們已經遇到了很多案例。下面就是一個「日常書寫運用筆法,降低注意力」的案例:綠色箭頭,表明想寫得快。藍色箭頭,表明想寫得好。紅色箭頭,表明注意力不足。男21歲。從筆跡學的理論解釋,其原理是:注意認知資源理論——加工越復雜,佔用的認知資源越多。通俗的說就是,一心多用,精力不夠了。用一個生活常識來比喻:對於熟練的司機來說,開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可以毫無困難地一邊開車,一邊和別人交談。但是,當交通非常擁擠時,他必須小心翼翼地開車,他和別人的談話可能不得不停下來。[5]在寫字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想提高某一些要素的質量(如美觀性的筆法),就會降低另一些要素的質量(如穩定性,於是降低了注意力),也就是顧此失彼。如果你在日常寫字時,總有把字寫好的念頭,運用了書法的筆法,我們稱為「混合書寫」。我強烈建議你看一下這個回答,看看著名書法家平時寫字是什麼樣子「正經寫字很好看的人趕作業的字是怎麼樣的?」。近兩年來,混合書寫的學生越來越多。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建議,日常寫字時不用筆法,直接書寫,注意力就會恢復(必要時可以畫珊瑚畫)。具體辦法,詳見這篇文章。第三,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還有一種導致注意力不足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無論孩子做出什麼成績,都得不到家長的正面鼓勵。家長的要求超過了孩子年齡的承受能力,導致孩子猶豫不決,怕犯錯,導致思維效率下降。這個原因(家長要求過高,外因)和前一種原因(混合書寫目標,內因)的原理相似,都是由於同時追求多種目標,導致其中某一目標的質量下降。比如說,我遇到過一個家長,他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孩子整天小心翼翼,說話吞吞吐吐,聲音顫抖。這位家長還非常得意,以為孩子對他很敬重。其實孩子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上兩種原因,除了會影響「注意力」之外,還會影響「邏輯思維能力」,詳見「邏輯思維能力不足要怎麼改善?」。後文的案例7,就是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後,「注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提高的案例。第四,思維速度慢。思維速度慢與注意力不足是兩件獨立的事,但是它們互相影響。思維速度過慢的人,容易跟不上別人說話的節奏,抓不住別人說話的重點,即使努力集中注意力,也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才能理解別人的話。反復的思考,導致注意力「相對的」不足,常有力不從心之感。解決辦法是,「快畫-珊瑚畫」提高「思維速度」,具體參見【反應慢的人如何讓自己思維變得更加敏捷?】。第五,手機碎片化閱讀。現在,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發布信息的節奏越來越快:從博客到微博,從電視劇到短視頻。短暫的刺激,會破壞深度思考的能力。人們的注意力不斷受到「碎片化信息」的干擾。《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一書中介紹到,長期使用互聯網後,負責淺層思考的腦溝變深了,意味著相應能力的增強;而負責深度思考的腦溝變淺了,意味著深度思考能力的喪失。(引自《浪潮之巔(第四版)》吳軍)因此,減少碎片信息的干擾,也能提高注意力。胡思亂想的幾種原因引起「胡思亂想」的因素有多種,除了「注意力不足」之外,還有「心理壓力大、情感因素、迷茫焦慮」等,它們的區別是:注意力不足:是內在的、長期的因素,這種情況一般從小學或中學就開始了,如上一節所述。這是本文的重點。心理壓力大、情感因素、迷茫焦慮等:它們共同的特徵是,胡思亂想的內容偏負面、偏消極,近期有明確的誘因,如,中考、高考、求職、情感波動、身心疾病等。那麼,如何分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胡思亂想呢?我們可以用珊瑚畫和筆跡(後文介紹)測試注意力的水平。如果注意力沒有問題,則需要尋找具體外因去解決。最後,用一張圖總結注意力不足和胡思亂想之間的關系。本文關注的部分,用紅色框表示。其中「神遊、習慣性走神」是本文的重點。「思維速度過慢、混合書寫、家長要求過高」幾種原因,也有解決的辦法。註:以上因素可能疊加。例如,本來注意力就不足,加上近期心理壓力大,加重了胡思亂想的程度。如果你仍舊無法分辨自己是否注意力不足,歡迎評論交流。原則二:定量分析,測量注意力的水平。珊瑚畫,是一套基於筆跡學理論的、客觀的、系統的訓練方法,它不依賴主觀感覺來評價訓練效果。比如說,下面這種評價就很不客觀:今天心情很好,對課堂內容有興趣,感覺聽課質量好,注意力集中;今天心情不好,對課堂內容沒興趣,感覺聽課質量差,注意力分散。我們知道,與「心情和興趣這些主觀因素」有關的是「聽課質量」,而不是注意力。注意力是長期穩定的「心理特徵」,它在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化。比如說:傳統上,當教師發現學生們不認真聽講了,往往用一些授課技巧來吸引學生興趣,這種方法能短期提高聽課質量,卻不能長期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水平。我們既然要訓練注意力,就要能客觀測量它,而不是依賴「聽課質量」這種容易被偶然因素干擾的指標去評價它。筆跡學的獨特優勢,是能夠定性和定量地評測注意力(或其他能力)。這有助於我們評價訓練效果,調整訓練方向和訓練強度。除了前文介紹的珊瑚畫能測量注意力,從「筆跡」中也能測量出注意力。這個方法特別適用於教師,他們可以快速地評價學生的注意力水平,高效實用。我們用兩個維度「幅度、頻率」來描述注意力的水平:注意力下降的「幅度」,從低到高:調整休息——分神溜號——中斷跳躍——白日夢幻想。注意力下降的「頻率」,從低到高:幾天——幾小時——幾分鍾。兩個維度交叉組合,構成多種情況,其中最極端的兩種情況是:最嚴重(幅度高+頻率高):每隔幾分鍾,做一次白日夢,甚至會出現幻想和精神失常,嚴重影響生活。有研究發現,藝術家(尤其是作家)容易陷入幻想中,精神失常的比例高於常人。[6]最輕微(幅度低+頻率低):每隔幾天,需要調整休息一下,很快就恢復正常,基本不影響生活。這和注意力正常的人,差別不大了。用筆跡測量注意力的方法:「注意力水平」與「筆跡線條的壓力穩定性」高度相關(壓力是物理量,單位為N)。注意力集中的筆跡特徵:在線條的中間段(不包括起筆和收筆),壓力穩定,不會突然減輕。注意力不集中的筆跡特徵:在線條的中間段,壓力常常突然減輕(大多數是減輕,少數加重),然後恢復正常。下圖演示了筆跡壓力減輕的過程。這只是示意圖,不是真實的壓力曲線。壓力顫抖(即壓力突然減輕)的程度,從左向右,變得更頻繁。從上向下,變得更嚴重。下圖中,最左側的「7」壓力穩定,右側4個「7」壓力不穩定,從1到4,壓力顫抖逐漸加重,表示注意力水平逐漸下降。從左到右,壓力顫抖加重。注意力水平越來越低。箭頭指向壓力顫抖之處。以下筆跡案例,注意力水平依次降低:案例1,壓力均勻穩定,表明注意力非常集中,80分以上(左側的「永安昌明」是參考字,顯示了手寫漢字的平均尺寸,有助於觀察各筆跡的原始尺寸)案例2,夾雜短暫輕柔的線條(箭頭,減輕的程度與主體線條差距不大,頻率不高),表明注意力水平較好,80分以上,有時停下來反思調整。案例3,夾雜短暫輕柔的線條(箭頭,與主體線條有些反差,頻率較高),表明間隔一段時間,注意力容易分散案例4,夾雜短暫輕柔的線條(箭頭,與主體線條反差大,頻率高),表明注意力經常會間斷案例5,夾雜稍長輕柔的線條(箭頭,指向減輕處,三角,指向加重處。時輕時重,表示顫抖更加明顯。頻率高,距離長),表明容易陷入白日夢式的幻想中。前文說過,注意力分散的現象是不由自主、不受意識控制的。這就決定了「珊瑚畫」與「筆跡」是一種測試潛意識的工具。在書寫時,書寫者根本意識不到發生了顫抖,或者說,他的主觀意識控制不了顫抖(有時候,在提示下,書寫者會在開頭盡量保持穩定,但隨著書寫字數的增加,很快恢復原有水平)。案例s,開始寫第一行時,她想努力寫好,顫抖不多。後兩行逐漸恢復了正常的書寫習慣,顫抖增加,表明注意力不足,易陷入白日夢式的幻想當中。女20歲。對於注意力的測試,書寫難度是雙向的屏障,即:注意力好的人(案例1),無論多麼努力,也寫不出連續顫抖的線條(案例5)。注意力差的人(案例5),無論多麼努力,也寫不出連續穩定的線條(案例1)。大家可以試一下,能不能持續地寫出與自己注意力水平相反的筆跡?注意力不是終身不變的。經過訓練,很多人的注意力水平可以恢復正常,即,從案例5變為案例1。只要自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並堅持訓練,就可以提高注意力。下面是同一個書寫者間隔3年寫的兩份筆跡。她的注意力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案例6-1,箭頭處指向壓力顫抖,程度介於中等水平(術語是小尺度顫抖),表明注意力難以持續集中,易陷入遐想。女19歲。案例6-2,壓力變穩定,表明注意力提高了,達到80分以上。與此同時,更加有毅力,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女22歲。下面是同一個書寫者間隔4年寫的兩份筆跡。他的注意力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繼續升學讀了研究生。案例7-1,含有壓力減輕的線條(箭頭),表明注意力集中一段時間後就要調整一下,缺乏長時間專注的能力。男20歲。案例7-2,壓力減輕的線條已經沒有了,表明注意力更集中了。筆跡更連貫,表明邏輯思維能力大幅提高了。包含一些壓力橫向顫抖的線條(箭頭),表明近期有一些心理壓力(考研前期),程度不算嚴重,是正常的現象。男24歲。案例7考上北京某985大學的研究生後反饋到:案例7的反饋註:以上兩個案例,除了「注意力」提高之外,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感知力」等,都提高了。限於篇幅,本文未展開分析。原則三:持之以恆筆跡學理論認為,能力(及性格、習慣),是一種源自潛意識的能量,它不在意識的控制范圍之內。(詳情參考「到底什麼是能力?如何評估能力?」)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屢次下決心改掉壞習慣,不再如何如何了。但是,壞習慣就像條件反射,如影隨形,下次仍然控制不住。這意味著,我們主觀意識上雖然想做好,但如果潛意識里的能力不足,就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我們必須直接跟「潛意識」對話,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珊瑚畫和筆跡學」就是跟「潛意識」對話的手段。然而,「潛意識」的改變是慢功夫,它不可能像「意識」的學習那麼快。比如說,網上有一些「干貨和速成方法」,號稱幾分鍾就可以提高注意力,著實令人驚訝。然而,不管他們怎麼說,咱們都可以用「珊瑚畫」測試一下,看看到底有沒有速成的效果。「注意力不足」是長期形成的,要想提高到80分的水平,所需訓練的時間也是以「月」為單位的。建議大家制定計劃,每天堅持訓練。直到注意力穩定,畫珊瑚畫不再感到心理疲憊,便可以停止訓練。珊瑚畫訓練,其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真正的難點是:有些學生,雖然注意力不足,但是,本人並不重視,認為「溜號、走神、胡思亂想」都是正常的現象,甚至誤認為這是想像力豐富(胡思亂想和想像力豐富的區別,請參考「感知力」。既然沒有意識到問題,便不急於解決,真是「不知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啊。有些老師和家長,認為學生馬虎、上課溜號、沒有恆心都是態度問題,反復批評教育甚至吼罵孩子,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造成了對立。這種對立發生在家長的意識與孩子的潛意識之間,即,家長根本沒有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出在「潛意識」里。換個角度說,如果孩子身體生病了,家長也會靠吼罵來解決嗎?歸根結底,以上兩種矛盾都在於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有了筆跡測量技術,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可以測量到注意力水平,令教學雙方的目標一致,和諧相處。根據注意力不足的程度,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輕微不足者,經過提醒,他們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將「意識」下沉到「潛意識」,不需要額外的訓練,很快就能提高注意力(這是指,平時有意識地約束和改變自己的習慣,逐漸達到「知行合一」)。嚴重不足者,珊瑚畫訓練。結語——注意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以上,引自我寫的《筆跡觸覺與心理》一書,書中共介紹了8種能力:一、注意力;二、邏輯思維能力;三、速度;四、應變與變通能力;五、心理承受能力;六、人際融合能力;七、感知力;八、創造力;其中,「注意力」是最最重要的能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其他能力的發揮。例如,下面這個學生,他書寫的連貫性很高,邏輯思維能力應該很強(參考「怎麼判斷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但是注意力不足(多有顫抖和減輕線條),這嚴重地限制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揮。案例8,注意力不足,邏輯思維能力好。男21歲。所以說,如果你的注意力不集中,首先要提高注意力,然後再提高其他能力,從而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一起為「能力」加油吧!感謝很多網友的贊同和反饋,我補充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更細致地介紹了「珊瑚畫的原理、珊瑚畫與舒爾特方格的差異、常見問題解答」等。很多網友常私信我,問自己畫得好不好。我把常見的誤區總結為一個視頻,供大家參考。性格書寫訓練之一:注意力——珊瑚畫(避免誤區)筆跡賞心的視頻 · 2719 播放您的贊同和收藏,會讓我知道這篇文章的價值。謝謝!參考^首次中國青少年注意力狀況調查結果公布 http://e.sina.com.cn/l/2006-11-08/1700135988.html^https://jiahao..com/s?id=1671727589789662282&wfr=spider&for=pc^孫瑞雪《愛和自由》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7^https://www.hu.com/question/425993596/answer/1564935568^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B3%A8%E6%84%8F%E7%9A%84%E8%AE%A4%E7%9F%A5%E8%B5%84%E6%BA%90%E7%90%86%E8%AE%BA^創造力與精神疾病的辯證關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5b3fd301013xfz.html

⑦ 學生注意力缺陷的現狀及影響

第一關

聽課不走神訓練

訓練目的:訓練學生學習能力,能使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寫作業,考試不粗心,提高學習成績。

訓練要求:每天訓練10分鍾,放學後在家裡寫作業前訓練,由家長監督訓練情況,必須每天堅持訓練,效果明顯。

1. 數字傳真

訓練方法:家長將下列每個數字讀一遍,孩子在聽完之後憑記憶寫下聽到的數字。
例如:家長讀68715,孩子聽完之後在紙上寫68715。

2. 聽字訓練

訓練方法:家長讀下列短文,孩子認真聽,當聽到一個「一」字就用筆在紙上打一個「√」,家長讀完後統計「一」字的個數,直到孩子記錄的個數與短文中「一」的個數相同為止。

有一小鳥,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樹枝上,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要飛,每日只在家裡嘰嘰地叫著,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他們都是覺得非常的快樂。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兩個老鳥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見火紅的太陽,它們又害怕了,因為太陽太大了,它們又看見一棵樹上的一片好大的樹葉,樹葉上又有站著一隻小鳥,正在吃害蟲,害蟲吃了很多樹葉,讓大樹不能長大,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每一棵樹都產生氧氣,讓我們每一個人呼吸。這時老鳥馬上飛過去,與小鳥一起吃害蟲,吃得飽飽的,並為民除害。

2
第二關

聽寫訓練題

1.詞語思維

訓練方法:家長每念一個詞語,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學慣用品就馬上舉起左手。

凳子 課桌 洗衣機 籃球 電視機 自行車 書包 電冰箱 作業本 葡萄 空調 電風扇 電話機 被子 杯子 鋼筆 手機 籃球 羽毛球 打火機 飛機 刀劍

2. 找差異訓練

訓練方法:仔細聽下面幾組句子中的甲,乙兩句話,快速找出乙句中與甲句不同的地方。

第一組:
甲:樹林里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長。
乙:森林裡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長。

第二組:
甲: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後做一個植物學家,種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送給媽媽。
乙:我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長大後做一個植物學家,種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花送給媽媽。

3
針對孩子注意力訓練集錦

1.按順序找數字

我國年輕的數學家楊樂、張廣厚,小時候都曾採用快速做習題的辦法,嚴格訓練自己集中注意力。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煉注意力的小游戲。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

研究表明:7—8歲兒童 按順序導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可以自己多製做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相信注意力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2. 玩撲克游戲

可鍛煉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她說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游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注意力的集中,由於是游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非常受孩子歡迎,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

3. 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後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4. 玩「開火車」游戲

這種游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為了敘述的方便,現以三人為例,方法是: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如,父當作北京站,母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於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介面:「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這種游戲由於要做到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煉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這種游戲氣氛活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樂此不疲。

⑧ 報告稱當代人連續專注時長僅8秒,背後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信息

我覺得需要進一步關注人們的注意力問題,同時也需要關注很多人的拖延症問題。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會發現現代科技會顯著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會讓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過度依賴現代科技,這種行為反而會導致很多人的注意力降低,同時也會讓很多人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

當代人連續專注的時長只有8秒時間。

對於當代人來說,因為很多人深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所以很多人能夠長時間維持專注的時間只有8秒。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概念,同時也意味著很多人喪失了相應的學習能力。在這個數據背後,我們可以感受到很多人的生活變得非常浮躁,人們也會普遍處在焦慮的情緒之下。

⑨ 「注意力缺失」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

越來越發現,人的注意力時長非常有限。當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時,效率最高。

一行禪師在《正念的奇跡》里強調說:「保持正念,就是對自己存在的全然覺知。」

關於這一點,納西姆.塔勒布 在《隨機生存的智慧》里也說道:「 如果你需要在散步的時候聽音樂,不要散步。而且,請不要聽音樂。 」

以前我喜歡在散步時聽書、聽音頻節目,可能是受到了《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里對散步這件事闡述的影響,說「散步時,大腦的思考能力最強。」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樣的方式相比於一動不動要更有吸收感,但我最近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吸收方式的問題,而是一個注意力時長的問題。

在《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這本書里給出了一個很形象的大腦運算模型:「散步時,大腦的「系統一」會啟動自動駕駛模式。系統二進行復雜運算。」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相比於做復雜運算的系統二來說,系統一的自動駕駛模式,似乎也在佔用、分散一定的注意力,雖然作者沒有明確說,但我自己的實踐是能夠感受到的。最起碼說,它不符合正念的全然覺知啊。

所以如果在這里把系統一關閉,直接調用系統二進行復雜信息的處理,把全部的注意力都給到復雜信息的接收上,是不是就能達到大腦注意力的最大化了呢?

在如今這個大腦被智能手機深度支配的時代,人腦的平均注意力已經從2000年的15秒,到了如今的不足5秒。尤其像我個人的經歷,在5年前的那種異常的大腦狀態中,我的神經遞質分泌嚴重缺失,注意力已經遠遠跌破了人類的正常值,我估計當時可能都不足1秒。所以在我恢復到現在的正常水平之上以後,我對注意力時長這件事會非常敏感。

也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系統一和系統二同時開放,並沒有對效率產生明顯的影響,但通過我自身的對比,這樣同時做兩件事,勢必也會對注意力產生損耗,影響信息接收的效率,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可能這個效果的差異就非常明顯了。

最近幾年的知識付費平台,一直在說這是碎片化學習的時代,也就是通過淺層的注意力投入,得到深層的知識學習。不過我一直覺得,這兩者之間就是矛盾的。非等價的交換,怎麼可能發生?

碎片化學習,我認為是一個興趣捕捉器,能夠通過無限制的廣泛信息接收,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領域,要向什麼方向深造,它是打開一扇門的鑰匙,但它並不能把我們帶到這一領域「決賽圈」,碎片化學習終究是一個入門級。

所以我們再回到注意力這件事上,如果未來我們一直順應大腦注意力的渙散趨勢,把大量的淺層注意力投放到碎片化學習中,用閱讀公眾號和流媒體文章作為自我提升的全部,這似乎只能讓我們一直在入門級徘徊,把時間和注意力做了大量的無用功,徒增焦慮。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認為碎片化學習並不能替代深度學習,它只是一個興趣捕捉器,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都有什麼,都有哪些領域,他們都在做什麼。

自我提升這件事,依然要通過深度學習,把全然的注意力長期投放在同一件事情上,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時間成本最大化的轉移成能力和成效。

相比於盲目的提升效率,可能通過長期的注意力投放在同一件事情上,進行深度學習,才是那條通往目標的最短路程吧。

⑩ 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是教育中哪裡出了問題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兒童占學齡兒童的5%-10%,而約20%的兒童達不到臨床診斷標准,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受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學齡前兒童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注意力缺失兒童的表現和解決方法。

注意力缺陷兒童的表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集中在固定的方向和目標上,很快對周圍的事情失去興趣,轉而尋找下一個更有趣的事情。在解決問題時,我們經常會失去注意力,忘記我們想做什麼。他們看起來粗心、不可靠、健忘,以至於對需要長期專注的工作感到厭惡。一般學習成績差。多動症:孩子坐立不安,坐不好,很少安靜下來做作業。

比如,你可以拿出一份手工作業,交給孩子。從最簡單的開始,告訴他十分鍾內完成。他不能中途離開去做其他事情。慢慢增加時間,直到孩子能靜下心來做點什麼。3.注意勞逸結合。雖然孩子在大人眼裡看起來很輕松,但是每天不是吃就是喝,不是睡覺。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消費和壓力。因此,除了告訴孩子注意力的重要性,我們還應該給他們休息的時間。只有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保持體力,讓我們在課堂上有精神的、專注的學習。4.和老師溝通孩子上課心不在焉,找老師幫忙。家長要耐心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幫忙。如果發現孩子上課心不在焉,可以及時提醒,或者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在黑板上做題,回答老師的問題,幫助孩子盡快恢復心靈。

閱讀全文

與在中國注意力缺失的人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