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5歲犯法會不會判刑
法律分析:未成年犯罪的量刑: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里指的從輕是在法定刑的下限處刑里指的減輕,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檔次,如應判五年以上的,實判在五年以下處罰。2、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管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㈡ 青少年犯罪判刑的年齡是什麼
法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量刑年齡是滿14周歲就可以承擔部分的刑事責任了,已經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這部分少年犯罪,對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應當負有刑事責任,但考慮到還未成年,所以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㈢ 中國多少歲犯罪可以判刑
法律分析:我國一般14周歲就可以判刑了,不過具體的根據具體的刑事責任來判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所以,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肯定不會判處死刑的。 第十七條第二款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㈣ 中國法律,現在是多少歲可以可以判刑啊
多少歲可以判刑,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滿十四周歲的,不負刑事責任,不判刑,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但已滿十二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要依法判刑。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負刑事責任的最低年齡分兩種,一種是八類特殊暴力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是十四周歲,還有一種是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是十六周歲,也就是說只要年滿十六周歲,涉嫌刑事犯罪,都需要負刑事責任,但同時規定,年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這里的應當,在刑法上應當是只必須,在判決是必須遵照執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因不滿十六周歲實施刑法規定的行為而不構成犯罪的,也存在教育和矯治的問題,因為這種行為畢竟給社會造成了危害,行為人在思想觀念、道德觀念上需要教育、矯治,這既是對社會負責,也是對行為人本人負責。因此,對於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處罰的,應當責令他的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㈤ 中國法律多少歲可以判刑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14歲以上包括14歲就可以判刑了,只是未成年人不會判死刑,最高判無期徒刑,故意傷害要看具體情節的是未成年人會減輕處罰,最高判無期徒刑,而重傷是3到10年有期徒刑,未成年一般是5年左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㈥ 中國14歲可以判刑嗎
年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要依據犯罪行為和觸犯的罪名,確定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如果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等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二、未成年人犯罪,釋放後犯罪記錄可以消除嗎
實際中,一個人的犯罪記錄是不可以被消除的,即使是未成年人。
不過,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會按以下處理:
1、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會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2、犯罪記錄被封存後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但是,為方便司法機關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不過,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所以,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其實是有條件的使用,封存後不會當然消除。其實,只要不向社會和個人公開,基本上都沒有影響,可以接受正常的教育,去社會參加合法的勞動,不受他人歧視。
未成年犯罪如何判刑:人民法院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要正確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及《關於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關規定,嚴肅執法,認真貫徹「寓教於審,懲教結合」的基本原則,審理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對未成年人犯罪具體量刑時,不但要根據犯罪事實、犯罪性質和危害社會的程度,還要充分考慮其犯罪的動機、是否初犯、偶犯或者慣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情況,以及犯罪後有無悔罪、一貫表現等情況,決定對其從輕還是減輕處罰,使判處的刑罰有利於未成年犯罪改過自新和健康成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㈦ 少年犯罪多少歲判刑
少年犯罪多少歲判刑,具體如下:1、已滿16歲的人犯罪的話要負刑事責任,是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2、未滿14歲的人故意殺人,故意給人造成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毒品銷售、縱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就要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年齡相對來說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比照相應的罪名量刑標准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沒有達到該刑事責任年齡,就不能接受刑事處罰,責令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教育。必要時政府可以接收並有教養。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中國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較以往,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瘋狂性。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由於某些青少年在社會化進程中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並且由於年青人逞強好勝,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過程中,常常帶有很大程度的瘋狂性。
2、突發性。由於少年的犯罪動機往往比較簡單,其目的單一,隨意性強。一般地說,較少有預謀,沒有經過事前的周密考慮和精心策劃,常常是受到某種因素誘發和刺激,或一時的感情沖動而突然犯罪。這種突發性行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沖動,不善於控制自己。如案例三種的小新,其行為的僅僅是為了偷點錢去上網而非殺人。
3、連續性。對某些具有偷竊、搶劫等犯罪行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後,僥幸心理便得到強化,從而對物質享受產生了貪得無厭的欲求。產生連續性犯罪。
4、組織結構的團伙性和犯罪結合的偶合性。從組織結構看,一般都是臨時糾合,時聚時散性的,而且這種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團伙性犯罪,這與有組織有策劃的團伙性犯罪有所區別,這種偶然性的糾合也往往隨著一個犯罪活動的終結而自行解體。案例二中的徐某即帶有鮮明的學生團伙性質。雖可能是因為玩游戲或其它簡單原因糾結。
5、犯罪故意的突發性且犯罪手段的殘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沒有事前的充分考慮和醞釀過程,沒有預謀,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種影響和刺激,一時沖動,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發犯罪;而且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不計後果,從而釀成惡性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手段可謂殘忍,一死一重傷的結果非常人所能想像得出的。
6、犯罪動機的單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誕性。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往往是出於好勝獵奇,對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爭強好勝。他們有的是簡單地模仿電影電視中的某個鏡頭和情節,有的是模仿小說或現實社會新近發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倆,有的是同學或朋友間所謂的爭強好勝,顯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出發點僅僅是為了偷錢,卻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後果,這也可見青少年犯罪行為時嚴重的盲目性和不計後果性。
7、犯罪心理的報復性和犯罪心態的逆反性。青少年雖年幼無知,但同樣渴望人格上的獨立和自立,能夠獲得平等的權力和尊重,不願受管束,這種心理隨年齡的增長有時會越來越強烈,特別是當他們具有一些不良行為而被管教時,他們輕則反感對抗,重則予以報復。案例一中犯罪人陳某正是從報復的而萌生殺害村人陳某的犯意,進而進行勒索。在這類案例中,我認為暴力電影並不是毫無干係的。
8、犯罪手段趨於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齡化。通過調查了解,青少年犯罪中「四化」現象極為明顯。案例一中,從繳獲的工具、槍支以及犯罪的過程看,陳某與成人犯罪已十分相似,是先有一定的計劃並准備一定的犯罪工具,殺人後進行棄屍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已滿16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