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官員有多少不貪污

中國官員有多少不貪污

發布時間:2022-10-16 18:05:10

Ⅰ 請問中國目前有多少貪污犯

特殊的制度下,處級以上誰也不敢保證他沒貪污,當然沒查出誰也不能說他貪污了,你數數處級以上有多人就知道有多少貪污犯了,至於再低的可能也貪但是職務低想貪也不可能太多,所以可以省略。處級就可能上百萬或者千萬。

Ⅱ 古代有哪些不貪錢的官

劉墉到底貪財不貪財,這個在下不知道(畢竟現在提倡的是尊清貶明,紀曉嵐這個賣友、好色的都變成正面人物,那……)
清官的定義是:
清廉:生活清苦樸素,不貪圖享受,不貪污、不受賄、不損公肥私。
清介:為人耿直、有骨氣、不阿諛奉承、不隨波逐流,對惡不敷衍,不屈服。
清明:居官勤於政務,辦事有法度、有條理、愛民如子,奉公守法,不草菅人命,不枉屈是非。
清正:為人處世,氣度寬宏,嚴於律已,寬於待人,不以一已之私而忘國家之憂。
大致上是
漢朝:劉寵、楊震、蘇章、趙廣漢、黃霸
南北朝:蘇瓊、顧協、陳孔奐、姚察、袁聿修、裴俠
唐朝:徐有功、狄仁傑
宋朝:包公、陳希亮、劉溫叟
明朝:況鍾、海瑞、周新、王溥、張伯行
清朝:於成龍、呂璜、湯斌

Ⅲ 有多少隱形的貪官呢是不是真的是無官不貪呀

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比如陶淵明啊(不為五斗米折腰)、林則徐(拒賄拾遺)、於成龍、包拯、海瑞等等,當然貪官也是必不可少的,有貪官才有清官嘛。

Ⅳ 歷史上有一點不貪的官嗎都是誰

「一錢太守,二不尚書,三湯巡撫,四知太守,留犢縣令,懸魚太守」都是古時的著名廉吏

後漢會稽太守劉寵離任時,所屬山陰縣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錢相贈,劉婉言拒絕。最終因盛情難卻,只好接受一錢。當時人贊譽劉寵為「一錢太守」。

范景文歷任明朝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要職。位尊權大。親朋好友紛紛登門相求,他在大門口張貼「不受囑,不受饋」六個大字,廣為告知。從此百姓便稱他為「二不尚書」。

清朝江寧巡撫唐斌,安於清貧,一日三餐,常用豆腐湯佐食,百姓送他「三湯巡撫」的雅號。

後漢東萊太守楊震經過管轄地昌邑縣時,縣令王密送去十金,並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堅決拒受,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人們因此稱他「四知太守」。

三國時期魏國壽春縣令時苗,出入坐黃牛車。他離任時,將黃牛生下的一頭牛犢留下,說牛犢是他在任時生下的,不應該帶走。人們因此稱他為「留犢太守」

後漢南陽太守羊續愛吃鮮魚。有個府丞聽說後,送去兩條大鯉魚,羊續不肯接受。但那府丞老於世故,不言不語地走開了,羊續只好將鯉魚掛在門前,已警戒那些來送禮的人。因此人么稱羊續為「懸魚太守」。

這一大段是復制的,其實我本人只知道其中的兩個人「四知太守」和「懸魚太守」

Ⅳ 我問中國的官有不貪的嗎,有人如下回答,請高手們共同來反賞鑒一下

三不原則:

不談政治

不談政治

不談政治

Ⅵ 你身邊有不受賄的官員嗎

有吧,只是我們比較容易關注那些貪錢的

Ⅶ 我國古代歷史上不貪者有哪些和他們的事例

包公,宋慈!

海瑞
海瑞,在老百姓眼裡是」海青天」。他不偏私,不阿黨,不拉幫結派,不同污合流,不依附權貴,不出賣良心,他善良正直,剛毅清廉,是個好官廉官。
他當知縣時,飯桌上的蔬菜是他親自在衙後栽種的。他為了給母親做壽,買了兩斤肉,這事當時作為新聞在官場上廣為傳播,就連總督胡宗憲都感到驚訝:海瑞買肉了,買了兩斤肉。
他任應天巡撫時,規定巡撫出巡,各地官員一律不準出城迎接,不準設宴招待,工作餐在紋銀二至三錢標准。他不許別人送禮品,連好友送的禮品也不例外。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也要退回去。
他任右都御史,官居二品,死後遺產僅」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留下的積蓄竟不夠殮葬之資。死後,同僚們捐助辦理後事。
海瑞清廉得近乎匪夷所思的地步。 陶淵明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獲,遇到天災人禍,即使勞作也是一無所獲。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貧困,特別是一場大火把他的全部家當毀於一旦之後,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歲時,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除詩之外,他還給後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詩並記》等。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在那裡沒有動亂,沒有朝代變更,沒有國家君臣,沒有徭役賦稅,百姓過著豐足、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父子清廉
三國時,胡質在魏國任州郡長官近三年,死後家無余財,只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他的廉潔操守,人人稱道。胡質在荊州任刺史時,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兒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時,胡質拿出一匹絹給他,讓他路上做盤纏。胡威跪在父親面前說:「爹爹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說:「吾兒不必懷疑,此絹是我的俸祿所余。」胡威謝過父親的賞賜,遂騎驢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時都是自己放驢,自己砍柴做飯。

後來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後,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問:「為什麼呢?」胡威說:「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遠。

Ⅷ 高官有不貪的嗎

身居高位,想要做到不貪其實不容易……每天的賄賂什麼的,想想也挺頭疼…但這並不是給他們貪的理由,所以要很強的意志品質,才能做到不貪,這樣的人不是沒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官員有多少不貪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0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4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5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7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5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0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6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